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为提高山地果园货运机索道的安全性能,优化货运机运行参数,以货运机链条所受拉力为安全性能指标,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基于CAN总线的拉力检测系统。首先对货运机工作时链条所受拉力进行分析,确定拉力检测方案;然后用主控制器STC12C5A60S2、CAN控制器SJA1000和CAN收发器82C250等搭建拉力检测系统硬件、用Lab VIEW搭建拉力检测系统软件界面,对CAN总线通信进行可靠性检测后,对系统测量电压进行测试并标定;最后通过铁杆受力试验,检验拉力检测系统的准确度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测量电压最大绝对误差绝对值为0.3251 V,相对误差8%,标定后测量电压绝对误差绝对值0.0124 V;拉力检测系统对铁杆拉力测量的绝对误差绝对值4 N,相对误差绝对值5%。  相似文献   

2.
改进型时域反射仪(TDR/MUX/mpts)是一种土壤物理参数综合监测仪,是在传统时域反射仪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融合了土壤水分、温度和盐度基质吸力等土壤物理参数监测功能,实现了连接PC操作,能实时动态监测土壤物理参数值,记录并测量数据,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土壤监测仪器。当利用仪器测量土壤含水量时,仪器标定过程需要手动测量并输入标定水温,水的介电常数会因温度产生变化,因此仪器标定水温可能对其土壤含水量测量精度造成影响;试验设计利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标定仪器,并测量同一土样的含水量值与烘干法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可知标定水温度会影响仪器的土壤含水量测量精度,标定温度在15~35℃时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甘蔗亲本开花有利环境及其遗传特性。【方法】调查兴平育种基地农田和湖边2种环境温湿度差异及其对甘蔗亲本开花的影响,分析甘蔗亲本始花期和抽穗率的广义遗传率。【结果】2种环境平均温度相差不大,但湖边环境平均湿度比农田环境高10.3%(绝对值),更有利于甘蔗花芽分化和幼穗发育。湖边环境开花始花期比农田环境平均提前3.9 d,其中CP72-1210提前8 d。甘蔗亲本抽穗率在湖边环境比农田环境平均高16.93%(绝对值),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同一环境下不同甘蔗亲本抽穗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甘蔗亲本始花期广义遗传力为0.918,抽穗率广义遗传力为0.662,遗传力较高,适宜早代选择。【结论】以上结果为甘蔗亲本种植和杂交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土壤含水量传感器标定方法(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异对作物生长、农田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克服TDR-3土壤水分传感器输出电压的非线性缺点,提高土壤含水量数据采集以及计算效率,该研究将TDR-3土壤水分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结合,提出了土壤水分含量的RBF神经网络标定方法。以20个带标号的水杯作为承载砖红壤土和水的载体,对其中的样本进行数据采集,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为验证标定算法的准确性,同时列举出以土净重、加水质量、水分含量TDR-3测量值为属性,以测试水土比值为目标训练样本,以RBF神经网络为标定算法的拟合结果。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试验结果,以散点图方式分别展示水分含量TDR-3测量值与实际水土比的TDR-3土壤水分含量曲线;水分含量TDR-3测量值与RBF神经网络拟合水土比的RBF神经网络拟合土壤水分含量曲线;以及实际水土比与RBF神经网络拟合水土比的散点图。为验证RBFNN拟合水土比值的相关性,引入皮尔逊相关系数。5次试验,得到5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5,0.9832,0.9798,0.9804及0.9789,都接近于1,说明真实测试数据与拟合数据相关性很强,且为正相关关系。可见,该法能取得较好的标定效果,并且简单、实用、可行,为土壤含水量的实时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日光温室冬季温湿度环境的神经网络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武汉市农业气象试验站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温室的小气候观测数据及台站资料,以PVC温室外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太阳辐射为输入变量,温室内温度、相对湿度为输出变量,分别建立典型天气状况下PVC温室温湿度环境的逆向反馈(back propagation,简称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气温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标准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简称RMSE)为1.1~1.4℃,相对误差为4.0%~5.7%,相对湿度的RMSE为2.1%~3.4%,相对误差为1.7%~3.0%;气温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气温RMSE为1.5~2.4℃,相对误差为0.7%~1.7%,相对湿度RMSE为1.5%~4.2%,相对误差为1%~3%。模型模拟效果良好,可为PVC温室内温湿度环境的合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超声测距的定高树径测量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便于对树木直径生长特征的分析,介绍了一种可代替测径围尺的专用于测量树木直径的测量仪。仪器采用超声波测距技术、条码识别技术及光电技术,可实现单株立木测量高度的确定和直径信息的识别,以及测量数据的自动读取和记录,提高了统计效率,方便了对数据的查询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仪器与围尺测量的相对误差在±1%以内,达到了预期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7.
基于NB-IoT的农田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环境信息,综合运用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和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设计了基于NB-IoT的农田远程监测系统。此系统可对农田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pH值进行监测,并利用NB-IoT网络将实时采集的农田环境数据上传到后台管理服务器。后台服务器部署的农田环境数据监测平台采用LNMP(Linux+Nginx+My SQL+PHP)网站服务器架构实现,用户可使用浏览器访问农田环境数据监测平台来获取农田环境数据。该系统具有功能实用、操作简单、可大规模部署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地理纬度为基本参数,结合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和最佳安装倾角,对河南省14个城市不同纬度、不同太阳辐射强度的固定安装倾角的光伏系统太阳能年发电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基于计算结果对年均发电量和所处纬度进行了拟合,得到二者的关系式,其年发电量模型估算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为5. 16%,最小相对误差为0. 2%,绝对值平均相对误差为1. 86%。使用该模型可以估算任意太阳辐射量、环境温度和系统结构下的系统年均发电量,无需知道太阳辐射数据,简便快捷,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以测量机器人为采集器,通过获取合作目标的几何信息进行桥梁挠度测量的新方法,从测量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两个方面分析了测量机器人的测角及测距误差,并探讨了竖直角、视距对挠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同时依据最小二乘原理分析了该方法的测量精度.经分析得知:如果仪器至后视点距离小于150 m,至目标点距离小于200 m,挠度测量精度将优于±1 mm.在实际工程中,该方法测量的挠度值与电子水准仪测量的挠度值差异小于0.22 mm,相对误差小于3.3%,表明该方法在大跨径桥梁检测中完全能满足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CFD的自然通风玻璃温室湿热环境模拟与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方法,以Venlo型2连栋玻璃温室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坐标(DO)辐射模型和组分传输模型对室内空气的传输过程进行3维数值模拟,以提出在温室微环境模拟中采用辐射、对流、热传导耦合计算的新方法,从而得出温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场的分布模式。结果表明:相对湿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5.4%,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11.2%。温室内相对湿度空间分布与对应的温度分布模式类似,中部作物区温湿度分布均匀一致,其余空间温湿度分布梯度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海南省10个核心示范大田洋野外安装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水分传感器等,利用Zig Bee无线传输方式,构建了一个基于物联网的耕地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已建立的海南耕地质量改良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铺前镇、枫木镇、大路镇、东成镇等大田洋环境数据位置的地图显示,实现了耕地环境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度、CO2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根据用户的需求可查询某一段时间的历史监测数据,为用户对无线传感器和野外耕地环境的数据监测提供了远程管理,提高了海南耕地环境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浅谈农田防护林的环境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农田防护林所产生的环境效益,认为农田防护林对农业生态环境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降低风速、调节气温和湿度、改良土壤、净化空气及水文等方面能产生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间作模式下农田小气候对棉花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分析和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棉花冠气温湿度及生理指标。【结果】间作棉花受间作枣树的影响,使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水分在近地表层滞留时间延长,提高了冠层湿度15.07%,延缓夜间冠气温度的散失。相对湿度的提高,促使间作棉花的株高提升26.61%,叶面积指数提高19.42%,全生育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10.25%。间作盆栽棉花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分别提升21.37%、14.02%、12.55%,差幅微小于大田试验。【结论】间作模式改变了农田小气候中的相对湿度,提升棉花生理指标,较单作模式、间作棉花产量提高约20%左右。  相似文献   

14.
陈成国  石慧兰  王桂兰  邵志勇  周圣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22-20224,20235
通过对德州市8个国家一般气象站人工站与自动站平行观测2年的资料分析表明,自动站资料能很好地替代人工站,但二者存在一定的误差,全市人工观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比自动站偏高;人工观测降水量、平均风速比自动站偏小;夏季人工观测地温比自动站偏高,受积雪覆盖影响,冬季人工观测地温比自动站明显偏低。自动站仪器检修校准时,要注意对比人工站与自动站在检修校准前后的观测误差值,避免因仪器检修校准调整出新的观测误差,影响资料的连续性和气候变化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佛甲草墙面绿化的降温增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佛甲草墙面绿化的降温增湿效应。[方法]利用新型墙面绿化装置栽植佛甲草进行墙面绿化,于7:00~19:00测定佛甲草表面、背面的温湿度和环境温湿度,研究光照度和环境温湿度对佛甲草墙面绿化降温效应的影响。[结果]在测定时间段内,佛甲草背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平均低1.4℃;佛甲草绿化墙面的湿度高于环境湿度,平均高4.6%。佛甲草墙面绿化的降温效应与光照度和环境温度呈正相关,与环境湿度呈负相关,各因素对佛甲草墙面绿化降温效应影响的顺序依次为:光照度>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结论]佛甲草进行墙面绿化可以有效降低墙体和空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是适合墙面绿化的优良植物。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舍环境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解决了发酵床猪舍的环境自动控制问题。环境监控传感器设有温度、湿度、光照、风向、风速、CO2、NH3等控制系统,实现在线实时数据采集,通过专家系统的构建,将猪舍温度控制在30℃以下,空气湿度控制在65%以上,垫料湿度控制在65%以上。不同季节、不同昼夜、不同风速,采用的控制执行机构不同。执行机构包括了风机湿帘系统、照明系统、微喷系统、喷淋系统、轴流风机系统、电动铝合金窗帘系统、屋顶喷淋系统等,各执行机构系统有机组合,共同完成猪舍环境的控制。系统设计了远程视频监控界面、参数远程监控曲线界面和执行机构远程操作界面,提供了良好的人机界面。  相似文献   

17.
在水分胁迫及其复水条件下,分别测定代表不同土层厚度的18个丘陵区农田的土壤、植株、群体水分参数,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分析农田尺度的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的关系,研究水分胁迫与胁迫后复水的响应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茎流强度、土壤含水量、伤流、冠气温差作为综合反映农田水分响应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沙尘暴肆虐为害,水土流失异常严重的陕北地区桑树栽植的5种形式及栽桑技术,并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5年生隔坡桑带区比农耕坡地年减少径流37.8%,减少泥沙56.2%,0~10㎝土壤相对湿度提高20%,含水量提高1.7%~2.15%,风速降低30%,7月份桑带内平均气温降低2.8℃,0~20㎝地温降低1.7℃,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增加20.57%,全氮增加20.0%,全磷增加10.5%,有机质增加43.3%,每667m2可产桑叶700kg,养蚕1张,产茧35kg,产桑条800~1000kg,产桑果400kg,产值1000元。桑树既是陕北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树,又是可有效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经济林。  相似文献   

19.
于智恒  寇立娟  王钢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52-19253,19262
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中BP网络的分析,建立了描述在不同水位、不同环境条件下,小麦生理指标非线形变化的模拟模型。该模型采用光合有效辐射、太阳总辐射、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农田水位、淹水历时等为参数,以2009年在测坑的小麦试验结果作为学习样本和检验样本。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描述不同条件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明德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175-2177
介绍了GPS定位技术在农田信息采集中的应用及GPS接收机、数据采集仪的原理,利用GPS定位信息和农田环境信息相结合的技术,研究并开发了农田信息采集处理系统,以实现数据的接收、处理和管理,该系统可以方便地与外部处理系统结合,为农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