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生活习性 蜈蚣喜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石块间、墙脚边、成堆的树叶杂草中,以及腐烂的植物碎屑里。白天隐蔽在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蜈蚣的食量较大,每次吃进的食物可达体重的3/5,约1.2g,饥饿时则会互相残杀。雌蜈蚣具有怀抱卵群孵化和保护幼蜈蚣的特性。蜈蚣还有冬眠习惯,立冬前后,气温下降,开始冬眠,蛰居于向阴避风、沙土多石、离地面10cm深的土中越冬。翌年惊蛰后,随着天气转暖,出洞觅食活动。2 繁殖 蜈蚣是卵生动物,生长到4年才能产卵繁殖。每年的5~7月是产卵盛期,夜间产卵,每次产卵50~70粒,约25d后,受精卵…  相似文献   

2.
(一)春季蜈蚣管理要点春天气温回升到15℃以上时,蜈蚣便出来活动,可在池、缸、箱内喷洒加有奶粉或葡萄糖的温水,让其饮用。气温回升到20℃以上时,大部蜈蚣出来活动觅食,但此时活动还不旺盛,可投喂一些水分多的昆虫,如黄粉虫和地鳖虫的幼虫,嫩的菜叶等。这段时间要注意  相似文献   

3.
怎样养蜈蚣     
蜈蚣是常见的药用动物之一,主治小儿痫风、搐脐风、痔漏、蛇伤等许多疾病。一、生活习性蜈蚣喜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石块间、墙脚边、成堆的树叶杂草中,以及腐烂的植物碎屑里。白天隐蔽在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蜈蚣的食量较大,每次吃进的食物可达体重的3/5,约1.2克。饥饿时则会互相残杀。雌蜈蚣具有怀抱卵群孵化和保护蜈蚣的特性。蜈蚣还有冬眠习惯,立冬前后,气温下降,开始冬眠,蛰居于向阴避风、沙土多石、离地面10厘米深的土中越冬。翌年惊蛰后,随着天气转暖,出洞觅食活动。二、繁殖蜈蚣是卵生动物,生长到4年才能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4.
蜈蚣是常见的药用动物之一 ,主治小儿痫风、搐脐风、痔漏、蛇伤等许多疾病。(1)生活习性 蜈蚣喜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石缝间、墙脚、成堆的树叶杂草中 ,以及腐烂的植物碎屑里。白天隐蔽在阴暗处 ,夜间四处活动 ,寻找食物。蜈蚣的食量较大 ,每次吃进的食物可达体重的 3/5 ,约 1 2g。饥饿时则会互相残杀。雌蜈蚣具有怀抱卵群孵化和保护幼蜈蚣的特性。蜈蚣还有冬眠习惯 ,立冬前后 ,气温下降 ,开始冬眠 ,蛰居于向阴避风、沙土多石、离地面 10cm深的土中越冬。翌年惊蛰后 ,随着天气转暖 ,出洞觅食活动。(2 )繁 殖 蜈蚣是卵生动物 ,生长到 4年才…  相似文献   

5.
绿霉病 又叫绿僵霉菌病,是人工养殖蜈蚣的主要疾病。在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蜈蚣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而得此病。受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是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或绿  相似文献   

6.
一、蜈蚣的生活习性蜈蚣喜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石块间、墙脚边、成堆的树叶杂草中,以及腐烂的植物碎屑里。白天隐蔽在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蜈蚣的食量较大,每次吃进的食物约1.2克。饥饿时会互相残杀。雌蜈蚣具有怀抱卵群孵化和保护幼蜈蚣的特性。立冬前后,蜈蚣开始冬眠,蛰居于向阴避风、沙土多石、离地面10厘米深的土中越冬。翌年惊蛰后,随着天气转暖,出洞觅食活动。  相似文献   

7.
蜈蚣的抗病能力强,本身没有大面积的瘟疫传播,如果饲养不得法,也会“逼”着蜈蚣生病。因此,饲养中不能掉以轻心。现将蜈蚣的几种病害和防治方法简单的介绍一下,供朋友们参考。1绿霉病又叫绿僵霉菌病,是人工养殖蜈蚣的主要疾病。在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蜈蚣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而得此病。受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是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或绿色的小斑点,以后逐步扩大;继而体表失去光泽,腹部下面出现黑点,食欲减退,行动呆滞,最终因拒绝取食消瘦而死亡。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环境的湿度过…  相似文献   

8.
凌云 《江西饲料》2001,(2):37-38
随着对蜈蚣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饲养蜈蚣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新门路。蜈蚣养殖虽然简单易行,但每到夏季,随着温度的增高和湿度的增大,若管理不当,也会影响蜈蚣的正常生长,有时甚至会出现死亡。为减少夏季蜈蚣死亡和发病率,务必做好以下管理措施:1 充分供给饲料气温在25℃左右时,是蜈蚣生长的最适宜价段,30℃以上蜈蚣的活动量最大,进食量也随着活动量增加,蜕皮期相应缩短,产卵孵化和生长发育都大大加快,这时要充分供给足够的饲料,以肉类和蛋白质高的饲料为主,蜈蚣最喜欢的食物是昆虫,蝇、蚯蚓、黄粉虫等。2 饮水要充足人工…  相似文献   

9.
(1)春季逐渐增饲料.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冬眠的蜈蚣慢慢苏醒,气温上升到15℃时,有少量蜈蚣出蛰活动,此时可喷洒一些带有营养物质(如奶粉、葡萄糖等)的温水,让其饮用.  相似文献   

10.
绿霉病又叫绿僵霉菌病,是人工养殖蜈蚣的主要疾病.在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蜈蚣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而得此病.受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是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或绿色的小斑点,以后逐步扩大;继而体表失去光泽,腹部下面出现黑点,食欲减退,行动呆滞,最终因拒绝取食消瘦而死亡.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环境的湿度过大,或池内残存的食物腐烂霉变所致.  相似文献   

11.
蜈蚣的养殖     
蜈蚣的养殖辽宁省昌图县供销合作社李晓坤在动物分类学上,蜈蚣属于节肢动物门,唇足纲,整形目,蜈蚣科,蜈蚣属,蜈蚣种。在本种中,共有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两个近似的地理亚种,少棘蜈蚣主要分布于湖北、江苏、浙江、河南等地,而多棘蜈蚣则主要分市于广西。蜈蚣体内含...  相似文献   

12.
蜈蚣又名天龙,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蜈蚣货源不多,人工养殖蜈蚣是农村致富的一条门路。我国人工养殖的多是少棘蜈蚣,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蜈蚣养殖池的建造 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风条件好而又比较阴湿、僻静的地方。养殖池可建在室内,亦可建在室外。养殖池用砖或石块等材料砌成,水泥抹面,池深80厘米为宜,池内壁四周用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粘  相似文献   

13.
蜈蚣的养殖与产品加工技术李晓坤辽宁省昌图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12500)蜈蚣属于节肢动物门,蜈蚣种。在本种中,共有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两个近似的地理亚种。少棘蜈蚣主要分布于湖北、江苏、浙江、河南等地,而多棘蜈蚣则主要分布于广西。蜈蚣体内含有两种似蜂毒...  相似文献   

14.
蜈蚣又名"天龙"、"百足",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工养殖蜈蚣占地少、成本低、不误工、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容易管理。一、蜈蚣的生活习性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食各种昆虫、蜗牛、田螺、青蛙、泥鳅、鱼等动物性饲料,也吃植物性饲料。在人工饲养时可投喂泥鳅、黄鳝及鱼内脏,尤其喜吃活蝌蚪,可适当加喂配合饲料。蜈蚣从受精卵到性成熟需脱皮11次,每脱皮一次就增长1厘米左右,经3年左右才达性成熟。在15℃以下开始冬眠,人工养殖可控制温度.延长生长期,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二、养殖方法1.建池:选择通风向阳、阴湿僻静的地…  相似文献   

15.
选用称多县清水河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气温(最高、最低、平均)资料,采用WMO推荐的极端气候指标定义计算了8种极端气温指数,并分析其主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6a称多县极端冷指标(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呈下降趋势,而极端暖指标(暖夜指数、暖昼指数)呈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近56a的时间尺度上各极端气温指数均存在多个比较明显的周期。称多县极端气温指数与年平均气温有很高的相关性,且未来各极端气温指数均持续现有趋势。  相似文献   

16.
蜈蚣俗称“天龙”,又名“百足虫”,属节肢动物,唇足(多足)纲,蜈蚣目大蜈蚣科,种约30~40种。最常见的为少棘金头蜈蚣,还有平耳孔蜈蚣等。其躯体偏平而长,由22个同型环节构成,每节有一对附肢,体长约9~18厘米,宽5~11毫米,分头部和躯干部,头部红色或金黄色,身体黑绿色,头板杏仁形,窄端向前方突出。头板和第一背板金黄色,具有一对又细又长的触角,触角后有复眼(单眼四对和发达的爪及毒腺,最末一对附肢向后延伸呈尾状。 蜈蚣的第一对附肢变成毒颚,称为颚足,长有利爪和毒腺,既可用来捕食小动物又能螯人。人被螯咬后,毒腺里的毒液就迅速进入人体伤口,使被咬处红肿和剧  相似文献   

17.
现将蜈蚣的几种病害和防治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 绿霉病 绿霉病又叫绿僵霉菌病 ,是人工养殖蜈蚣的主要病害。 6月中旬至 8月底 ,由于气温高、湿度大 ,以及食物发生霉变 ,蜈蚣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而得此病。受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是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或绿色的小斑点 ,以后逐步扩大 ,继而体表失去光泽 ,腹部下面出现黑点 ,食欲减退 ,行动呆滞 ,最终因拒食消瘦而死亡。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环境的湿度过大 ,或池内残存的食物腐烂霉变所致。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霉变的食物 ,喂新鲜活食 ,保持养殖池内卫生 ,并进行消毒灭菌 ;②调节养殖…  相似文献   

18.
蜈蚣,俗称“百脚虫”、“天龙”,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唇足纲,整形目,蜈蚣科,蜈蚣属,蜈蚣种。在本种中,有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两个近似的地理亚种,数量以前者为主,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特征为红头,故又称作“金头蜈蚣”。蜈蚣体内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组织胺样物质、溶血蛋白质)及蚁酸等多种物质。蜈蚣全身可入药,其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祛风镇痉,消肿散结,抗菌攻毒等功能。主治小儿惊风、半身不遂、破伤风、抽搐痉挛、口眼歪斜、淋巴结核、毒蛇咬伤、疮疡、痔漏、秃癣等病。近年来发现有治疗恶性肿瘤的…  相似文献   

19.
暖冬是指华北、东北地区冬天应该比较寒冷,但恰恰相反,天气并不是那么寒冷。所说的暖冬与冷冬,是按照30年以上的平均气温资料来定的。30年以上的平均气温资料显示华北、东北地区的气温是零下20℃左右。如果该地区某年的气温高于零下20℃就偏暖,而从1984年到去年,东北、华北地区的每年冬天的气温都高于该地区30年以上的平均气温,所以把华北、东北地区的冬天确定为暖冬。  相似文献   

20.
天气转暖,养蜂人追花夺蜜外出养蜂,避免不了在野外放蜂露营。养蜂人被虫、蛇叮咬成了最大的安全隐患。简述了被虫、蛇叮咬的危害,以及列举了蜈蚣、蝎子、毛虫、蚂蟥、蜱虫、红火蚂蚁、蚊虫、跳蚤、胡蜂等几种毒虫以及蛇的生物学特性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