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水稻旱育秧苗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态水稻的旱育秧综合高产相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了有效依据,从水稻旱秧苗的苗床制作、育秧、培肥及秧苗苗床的相关管理技术方面入手,介绍了与生态水稻的旱育秧综合高产相配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1.栽培技术1.1苗床准备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作苗床,并加以培肥,培肥以农家肥为主。标准是手握成团、泥不黏手、落地即散,直观指标是肥、细、松、软、厚。提倡选用菜园地,实行水稻育秧、蔬菜种植、油菜育苗一田化,既能  相似文献   

3.
水稻无纺布旱育稀植轻简栽培技术是以水稻无纺布覆盖旱育苗技术为基础和核心的一项集成技术,是水稻育苗技术上的又一次革新,它以水稻育苗专用无纺布取代塑料农膜作为苗床覆盖保温材料,克服了塑料农膜覆盖开闭式育苗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的首位。在全世界水稻产中,我国单产和总产都处于先进行列。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栽培技术1.培育壮秧由于旱育苗床的培肥效果和控水效果,导致床土容量和含水量降低,空隙度增加,含氧量提高,对幼苗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稀播才能育成壮秧,壮秧返青快,分蘖早,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2.育苗2.1苗床地的选择:选无污染,背风,向阳,水电源方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苗床的选择与培肥、整地、水稻种子的选取及处理、适时播种、苗床管理等方面对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的良好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已被广泛推广.但由于种种原因.春季育苗时常常出现黄苗,僵苗、死苗、死芽现象。为防止上述现象发生.抓好水稻旱育秧苗床培肥是关键措施之一.现将冬季苗床培肥技术简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和常规培肥对水稻秧苗素质、抗旱耐碱能力的强弱、病害发生情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处理的秧苗,其单株带蘖数较常规培肥高48.9%,成秧率比常规培肥高40%,且秧苗素质好,根系活力强,抗旱耐碱能力强,在秧田生长期内基本未发现黄、僵、枯死苗,植株抗性强.秧苗栽插后,缓苗期短,分蘖发生早、发生快,高峰苗提早,有效穗多.施用"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增多,比常规培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1.8%.  相似文献   

8.
赖大礼 《农技服务》2012,29(6):667-668
为推广水稻生态旱育秧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提供依据,从水稻苗床的制作、培肥、育秧、秧床管理以及大田移栽等各技术环节介绍了水稻生态旱育秧的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从水稻育秧方式选择、育苗秧地的选择、苗床制作与培肥、播种、秧苗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以期为水稻旱育稀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变直播为插秧,变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稀植。水稻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的简称。主要是以优良品种为前提,旱育壮秧为基础,早插稀植为中心,足肥浅灌为保证。一、培育壮秧1选用良种:选用标准是,熟期适当,高产优质,抗病耐肥,分蘖力较强和矮秆叶直立。品种是旱育稀植的前提条件,而且是优质米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熟期适当,才能充分利用当地热量资源,并在高温时段安全抽穗,确保在气温下降到13℃前安全成熟。较强分蘖力  相似文献   

11.
从水稻苗床的制作、培肥、育秧、管理及大田移栽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旱育秧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给广大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苗床准备、适时播种、苗床管理、铲秧丢栽、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旱育苗厢式丢秧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旱育苗在水稻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对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北方水稻旱育苗过程中的选地、做床、播种及苗床管理等各个育苗环节进行细致阐述,为北方水稻旱育苗规范化,育出壮秧和提高秧苗素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寒地水稻旱育秧苗床调理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寒地水稻旱育苗技术发展历程,对水稻苗床调理剂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行了剖析,指出了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水稻苗床调理剂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未来水稻苗床调理剂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稻生态旱育秧是旱育秧与沼渣培肥、沼液浸种、旱育保姆拌种消毒和沼液喷苗等有机结合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从苗床的选择及整理、育秧技术和大田栽培管理技术方面介绍了独山县水稻生态旱育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施根发  朱明丽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0):123-123,125
根据参与水稻旱育秧和直抛栽培等生产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总结了杂交中稻旱育秧技术以及与之配套的直抛栽培技术。旱育秧技术主要包括培肥苗床、备好物资、药剂拌种、浇水保墒、合理稀播、旱育旱管等措施;直抛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确定适抛秧龄、掌握抛植密度、注重抛秧环节、合理施肥、水分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稻面积还在不断扩大,提高一季稻作的栽培技术水平,是提高当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根据近年来我县水稻生产经验,提出以下栽培技术要点: 1.技术流程 品种选定→种子准备→秧地选择与培肥→确定播期→种子处理(浸种、消毒、催芽)→苗床整理(浅翻、作厢、消毒、施肥)→无盘旱育抛秧剂拌种→播种育秧→苗床管理→大田整理→放水→施底肥(有机肥)→半旱式作厢→施"包心肥"(化学肥,集中施于厢面)→中苗移栽→头季稻大田管理(管水施肥,治虫防病)→施再生稻促芽肥→看芽收割头季→稻草还田→再生稻田间管理(施发苗肥、抗旱保苗、治虫防病等)→再生稻收割.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当地的温、光、土地等自然资源和充分发挥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根据近几年来的水稻强化栽培实践并结合目前先进的水稻栽培理论,我们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水稻强化栽培技术。1)选用良种。选用株型紧凑、分蘖能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的杂交组合,如两优培九、淮两优527等。2)旱育小苗。菜园地、稻田均可育苗。将泥浆和过磷酸钙以100∶1的比例混合均匀,铺成1cm厚的厢式苗床,每平方米播种150g,播完架棚盖膜育苗。10~13天秧龄(约1.5~2.0叶)时移栽。移栽前2天,苗床需喷施多效唑或稀效唑。3)大田培肥。移栽前结合耕翻,深施底肥,一般亩施…  相似文献   

19.
旱育秧育苗专用肥育苗伴侣是水稻旱育稀植的新型专用肥,可对旱育秧苗床进行有效培肥,改进养分平衡,增加旱育秧床土持水能力,控制病虫危害,提高秧苗素质,是适应我国不同稻区和不同茬口的水稻旱育秧育苗高效物化技术产品。探讨了其在水稻旱育稀植中的技术优势及原理,提出了主要的应用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镇沅县梯田水稻摆秧栽培技术,包括苗床地选择及培肥、种子处理、适期播种与培育壮秧、大田摆栽、田间管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