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是红松的故乡,在自然状态下有很多红松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都有一定种类的阔叶树种与其伴生,形成针阔混交林。随着林区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红松林大面积减少,林木资源消耗量很大,为尽快恢复森林资源,对于引进的落叶松和杨树品种,虽然生长迅速,成林快,但不利于林地生产力的充分利用及生态群落的恢复,而且会造成林地土壤条件的恶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北东部山区是红松的故乡,在自然状态下有很多红松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有一定种类的阔叶树种与其伴生,开成针阔混交林。随着林区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红松林大面积减少,林木资源消耗量很大,为尽快恢复森林资源,对于旨进的落叶松和杨树品种,虽然生长迅速,成林快,但不是利于林地生产力的充分利用及生态群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一、森林资源的概念。林业资源包括林地资源和森林资源。林地资源主要指用于生产和再生产森林资源的土地,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森林资源是以林地资源为载体,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是指林木资源,也包含着林区的天上、林间、水中、地下各种丰富的资源,是林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林区范围内其它动植物、微生物等群体的总称。  相似文献   

4.
立地指数是反映林地的生产力或生产率好坏的指标。为了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率,做到适地适树、合理地进行土地规划和森林资源动状的分析,首先必须划分地位质量等级。因此,立地指数表的研究对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红松是我国东北主要的树种,也是林业的主要经营对象之一,目前关于立地指数的研究尚少,尤其对红松的立地指数表的编制还没有进行。为此,笔者搜集了过去制表用  相似文献   

5.
东北阔叶红松林区,为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以红松为主所组成的针阔混交林,每年为国家生产着大量的木材及其他林产品,供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由于木材生产量的不断增加,采伐迹地不断扩大,森林更新任务逐年上升,出现了更新赶不上采伐的现象。怎样解决阔叶红松林区采伐与更新之间的矛盾,迅速地扩大森林资源,保证永续利用,并充分发挥其水利及防护作用,是我国林业科学工作者当前重大的研究课题之一。 阔叶红松林应该采用怎样的采伐与更新方式,在我国林学界中,曾根据红松(Pinus  相似文献   

6.
林地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部分,是林业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林地资源的管理和合理利用,对保护森林资源,培育新树种,实现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在林地资源征占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发生原因的分析,寻找林地资源征占利用现状下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文 《北京农业》2011,(6):161-162
针对闽北林地发展现状,提出发挥森林资源管理作用,提高林地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才能发挥森林经营方案在科学组织林业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二类调查的大凤川林场森林资源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凤川林场1986—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大凤川林区22年间的森林类型转移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2020年大凤川林场的森林类型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2年间,大凤川林区有林地面积增加,其他类型林地面积减少,软阔叶类林地是当前的优势森林类型,但硬阔叶类林地是林区未来的优势类型。  相似文献   

9.
以海南尖峰岭林区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利用DEM和2013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分别对林区森林景观二维和三维的景观特征和景观适宜粒度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混交林是林区优势森林景观,分布较广,乔木林地斑块数量最多,竹林地和苗圃地是劣势森林景观,苗圃地比竹林地分布集中;数据格式转换对森林景观面积和斑块数量有影响,混交林地和乔木林地变化最大;竹林地、苗圃地和无立木林地斑块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但竹林地和苗圃地的面积却减少,无立木林地面积增大;灌木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500 m,混交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500~700 m,乔木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500 m,苗圃地全部分布在海拔0~300 m,无立木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300~500 m,宜林地在海拔0~300 m分布最多,竹林地在海拔300~500 m分布最多;地形对尖峰岭林区景观适宜粒度几乎无影响,尖峰岭林区适宜景观分析粒度为海拔150 m。该结果为科学经营管理尖峰岭林区森林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如何利用现有资料对全国林地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为各级森林经营方案的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支撑,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例,依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了区域内5种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计算出各样地内样木树高,再经筛选得到各树种优势木数据并编制其立地形表,然后基于地形和土壤等环境因子与立地形之间的数量关系,拟合立地形估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林区二类调查数据中的地形和土壤因子,估测林区内所有小班的立地形,得到林区林地立地质量等级及其分布情况。最后根据三期固定样地资料和林区现实林分状况,综合确定各立地质量等级的森林生产潜力,由此来实现林区森林现实生产力状况与生产潜力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分等级的树高曲线符合林木生长规律,根据样地等级计算样木树高,筛选优势木,采用理查兹模型的导向曲线和标准胸径编制立地形表的方法可行;由评价结果来看,林区林地质量整体较好,林地质量等级为好和中等的分别占56.59%和29.05%,合计高达85.64%;林区98.38%的森林未达到林地生产潜力水平,特别是中幼龄林的年平均生产力(2.63m3·hm-2·a-1)仅为潜在水平的41.10%;林区内中幼龄森林占比较大,且抚育经营潜力巨大,通过森林抚育,森林蓄积量测算能增加1656.10×104m3。因而,基于森林清查资料和二类调查数据库,在中国森林立地类型分类体系下的二级区内,结合多个树种(组)对区域内的林地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其生产潜力进行测算的方法可行、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重塑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产权理论及森林资源的特殊性,界定了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及其制度的基本内涵,指出要从纵横两个方面认识森林资源产权;分析了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产权的有限多元化、不具有明显的排他性以及国有森林产权制度的成本过高的制度性缺陷;提出了森林资源配置效率是产权制度效率的判断标准;最后设计出在林地及部分公益林资源国有的框架下,实行森林、林木及其他多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的多元化主体的分散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环境脆弱性特征,判析林地生产力的演变状况,为林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以福建永安市的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1999年、2008年林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林地生产力等级熵的变化,探讨林地生产力信息熵的内涵,引入土壤侵蚀、土壤有机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林地生产力信息熵的影响因子,构建林地生产力信息熵突变模型,分析林地生产力的突变可能性。【结果】1999年、2008年福建永安市林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别为0.740 4和0.785 8,林地生产力等级熵分别为0.562 4和0.546 8,在以脆弱度等级为步长的林地生产力演变中,1999年的林地生产力未发生突变,而2008年发生了突变。【结论】1999-2008年10年间福建永安市注重脆弱性林地资源的保护,林地资源总体处于较高强度和较有序的开发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企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工企业局的森林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利用1993~2003年3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科学确定了森林资源的评价指标。从森林资源数量、质量以及企业局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对天保工程实施前后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天保工程在企业局实施的阶段性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林区实施天保工程5年来,森工企业共减少森林资源消耗2667.05万m3;林业用地持续流失的现象得以扭转,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8%;森林资源单位蓄积开始恢复性增长,森林树种结构、林种结构、龄组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林地生产力有所提升。同时,森工企业在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仍然存在,林业企业经济结构单一的局面仍未改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及下一步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保障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森林资源生长规律的特点出发,根据森林资源的最佳利用理论——最佳轮伐期理论,保证有限林地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即以林地的立地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确定具体林地种植的树种和轮伐周期,提出相应的最佳造林采伐方案。以工农林场为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充分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该方案可实施性很强,并且方案能够保证林地的立地价值最大化,同时将调整期内的经济损失降到最小,对我国森林资源的结构调整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森林资源情况以及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3个方面提出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对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其可持续经营的制约性因素。结果表明: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指数为0.892,说明伊春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状况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从社会、生态、经济3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发现,社会可持续性指数最高(0.981),生态可持续性指数为0.905,2个子系统均处于完全可持续发展状态;经济可持续性指数为0.808,略低于其他2个子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目前影响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问题包括:森林植被物种多样性较低;树种的组成比较单一,尤其是人工林中大部分是人工纯林;森林龄级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是幼中龄林,成过熟林面积蓄积都偏少;森林质量低;林地生产力退化;旅游收入偏低,与伊春林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对称;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和2014年调查表明东丰县天然林已不同程度地遭到人、畜的破坏,后来通过采取"封山禁牧"等措施,使天然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林地资源,并充分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可以在天然林冠下营造红松,实现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加速后备森林资源培育,改善林分状况,发展林业经济。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北地区是最主要的木材产区,林区主要集中在东北中部的吉林省长白山区和北部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林区,林地面积约占两省土地面积的60%以上。50多年来,林区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付出资源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由于森林资源过量采伐,消耗量超过用材林生长量,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深化配套改革,林区经济已经成为林业转型发展、林区二次创业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袁家庄镇的地域优势,森林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林区群众高涨的积极性,作为农林产业结合发展的新模式,在促进和增加农民收入、培育保护林木资源、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依据"近自然林业"理论和森林生态演替规律,阐述了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工程的必要性,认为:森林生态修复,是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森林质量的必经之路、是推进林区经济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是保民生保稳定的必要措施。以吉林省湾沟林业局森林生态修复工程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按实验结果测算,采取森林生态修复措施,目前的森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至顶级群落至少提前100 a。通过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增加林内珍贵树种比例,中幼龄林蓄积生长量可达10 m~3·hm~(-2)·a~(-1)以上,是没有经过生态修复林分生长量的2~3倍;吉林省森工林区,按照森林生态修复进行森林资源经营,以红松为主要目的树种的森林资源蓄积将达到300 m~3·hm~(-2)以上。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工程,红松、胡桃楸结实期可提前5~10 a;湾沟林业局经过5~10 a的生态修复,红松、胡桃楸果仁年总产值可达到近亿元。针对吉林省森工林区现状与特点,提出了吉林省森工林区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充分利用红松果材兼用树种特性,发展红松坚果产业,对于调整林区产业产品结构,加速林区经济转型步伐,改变林区经济落后面貌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总结了红松坚果园的建园技术环节,以期为红松坚果生产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