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汉德 《食用菌》2007,29(4):52-52
用废菌糠(如金针菇,白灵菇,杏孢菇,平菇等)发酵后栽培鸡腿菇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但废菌糠经过炎热的夏季后,受虫害,日晒雨淋后,其营养成分已大受损害,用其栽培鸡腿菇产量也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
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明易栽、易管、易收,产量高,适易大批量规模化栽培。采收后将鲜鸡腿菇加工成盐渍品贮藏保鲜或外销,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鸡腿菇的盐渍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1采收,加工盐渍品用的鸡腿菇的菇体在菇蕾期即菌环紧包菌柄、菌盖表皮呈现出平伏状鱼鳞片、高度10-15cm之间迅速采收。若在菌环松动后采收,将影响盐渍菇的品级。采收时应近鸡腿菇大小分开位置,轻拿轻放,保证菇体完整,菇脚切削整齐、干净。  2清洗,将采收分类的鸡腿菇分别置入洁净的清水中漂洗或用自来水冲洗,洗除菇体表面的尘埃、泥…  相似文献   

3.
鸡腿菇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很受市场欢迎.笔者用金针菇、平菇等食用菌菌糠在防空洞里栽培鸡腿菇,采用室内培养、洞内出菇的两段管理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如何利用废料栽培鸡腿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栽培白灵菇、玉笋菇、金针菇等一些食用菌时 ,由于多种原因 ,比如气温突然升高大量烧包 ,接种技术操作失误大面积杂菌感染、管理不严鼠害频繁等等 ,往往产生大量不能正常出菇的废菌袋 ,如将之抛弃 ,则造成原材料严重损耗。其实 ,这些废菌袋包括一些产菇后营养未完全消耗的菌袋 ,其中的废料都可以变废为宝 ,再次利用。因鸡腿菇具有适应性广、抗杂菌能力强、对培养料要求不高的特性 ,且口味鲜美 ,蛋白质含量高 ,经济价值较好。因此可以利用那些废料来栽培鸡腿菇 ,以提高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1 堆沤发酵先把废菌袋外面的塑料剥…  相似文献   

5.
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易栽、易管、易收,产量高,适宜大批量规模化栽培。采收后将鲜鸡腿菇加工成盐渍品贮藏保鲜或外销,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鸡腿菇的盐渍加工技术介绍如下。1 采收 鸡腿菇的菇体在菇营期,即菌环紧包菌柄.菌盖表皮呈现出平伏状鱼鳞片,高度10~15cm(厘米)之间时迅速采收、将菇脚切削干净,按大小分开放置。2清洗  将采收分类的鸡腿菇分别放入洁净的清水漂洗或用自来水冲洗,洗除菇体表面的尘埃、泥沙等杂质.洗净后捞起。3杀青  把经清洗捞起的鸡腿菇放入铝锅盛装的100℃左右的开水中煮制…  相似文献   

6.
鸡腿菇是具有食疗作用的优良菇种之一,风味独特,肉质细嫩,菇体洁白,近年国内外市场对其需求增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从栽培场地及设施要求、栽培季节与品种、栽培基质原料选择与配方、拌料与装袋、发菌期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和包装等方面介绍鸡腿菇发酵料袋式标准化系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500m~1200m高海拔林场内进行“林下培菌”生产仿野生鸡腿菇的研究,结果证明,较之传统大棚或菇房设施化栽培,林下培菌生产仿野生鸡腿菇无需占用耕地,彻底解决了当地鸡腿菇栽培中的“菇粮争地”矛盾;可节省出菇棚等固定资产投资70%以上;另外生物学效率为149%,较之传统菇棚栽培提高40%左右;产出的菇品明显具有野生菇的口感和风味。另外,菌糠废料直接被林地树根就地分解利用,提高了林地土壤肥力,改善了林地土壤结构,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减少了人工处理菌糠废料的费用,同时,由于保湿的需要以及出菇管理人员的频繁出入林场操作和巡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森林火险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8.
鸡腿菇夏季日光温室栽培培养料配方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尚堃  付国占  于醒 《食用菌》2010,32(2):31-32
以棉子壳、玉米芯、平菇废料为主料,设置3个配方,夏季日光温室栽培鸡腿菇。结果表明:棉子壳40%,玉米芯40%为主料的配方最好,其菌丝长势较强,发菌期较短,菌丝在覆土中生长较好,现蕾期较短,感杂率最低,产量较高,畸形菇率最低,适宜鸡腿菇夏季日光温室栽培使用。  相似文献   

9.
鸡腿菇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对高血压、糖尿病、痔疮有较好的疗效,故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笔者利用栽培过金针菇、猴头菇的菌糠栽培鸡腿菇,第一潮菇的转化率在12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鸡腿菇栽培中鸡爪菌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好 ,是一种食、药用菌 ,该菌适应性强能够利用多种原料进行栽培 ,栽培方法简单易行 ,成本低 ;生产周期短 ,产量高 ,经济效益好。但是 ,通过笔者近几年的栽培 ,发现有一种形似“鸡爪”的杂菌对鸡腿菇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 ,浸染的菇场大量减产 ,有许多地方甚至绝收 ,使菇农损失惨重。“鸡爪菌”学名叫叉状炭角菌 ,其子实体形状似“鸡爪”而得名 ,子实体初期为浅褐色或棕红色 ,内部白色木质化、有异味。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栽培试验 ,总结出了一套鸡腿菇种植全过程中对鸡爪菌的综合防治新技术 ,与广大菇农交流、探…  相似文献   

11.
苗立军 《食用菌》2003,25(1):41-41
近几年鸡腿菇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栽培。然而在鸡腿菇栽培过程中普遍发生一种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杂菌 ,因其子实体形似鸡爪 ,常被称为“鸡爪菌”。“鸡爪菌”常发生于鸡腿菇出菇阶段的中后期。轻者造成减产 ,重者造成二、三潮菇绝收。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防治“鸡爪菌”几项措施 ,希望对菇农有所帮助。1 培养料的处理 培养料在发酵前各种成份都要打碎、磨细、暴晒 3~ 4天 ,尤其是有些配方中要加入畜禽粪类 ,这些粪类原料不经过充分暴晒是不能使用的。目前在生产上多用发酵料来栽培鸡腿菇。建堆时首先把所需各种成份混合…  相似文献   

12.
用金福菇菌糠作为鸡腿菇的主要栽培基质,以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为指标,设计5种不同培养基配方进行试验。筛选出供试鸡腿菇菌株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68%金福菇菌糠、20%棉籽皮、10%麸皮、2%石灰;另外,以金福菇菌糠作为鸡腿菇栽培的主要基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成群 《中国食用菌》2012,31(2):65-66
通过对黄姜废渣栽培杏鲍菇技术研究的总结,就黄姜废渣营养、培养料配方、菌袋制作、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对本地区综合利用黄姜废渣栽培杏鲍菇技术的具体操作和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 “三菇两菜”的茬口安排 秋季气温下降后,于10月上旬备料、发酵、装袋栽培白鲍菇,或其他平菇,元旦至春节前后上市销售鲜菇;3月上旬及时清除前茬菇残渣栽培鸡腿菇,4月出菇,6月底栽培结束后及时清除废料,利用夏季空闲再栽培一季草菇。在白鲍菇第一茬菇采收后及时撒播茼蒿等速生菜,鸡腿菇第二茬收后撒播叶用油菜。  相似文献   

15.
一、茬口安排水果玉米7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上旬开始采收。鸡腿菇在7-8月份装袋接种,9月中下旬在玉米宽行间预留的栽培槽内,将发好菌的鸡腿菇菌袋放在槽内,脱袋覆土,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出菇。二、模式栽培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03,(1)
“食用菌栽培方法”(专利ZL94 1110 4 6 .X)和“菌蕈栽培技术”(专利申请号95 110 791.7)的关键是 :覆土材料“特种四合土”和培养基添加剂“DK31活化剂”。本专利技术的最大优点 ,是最适宜于杨树菇、杏鲍菇、金福菇、白灵菇、大球盖菇等野生和驯化成功的珍稀菌的人工高产栽培 ,生物转化率12 0 %以上。例如 :以棉子壳主料 1t,应用本专利技术栽培白灵菇、杏鲍菇、鸡腿菇综合成本约 2 5 0 0元 ,比常规技术提前 1/ 3时间菌丝发满成熟 ,采 3~ 4潮菇 ,产量12 0 0kg左右。鸡腿菇达 15 0 0kg~ 2 0 0 0kg。本专利技术栽培珍稀菌的转让…  相似文献   

17.
贾小宁  郭立忠 《食用菌》2010,32(4):48-49
试验以山东地区丰富的玉米芯、玉米秸、小麦秸为主料,通过出菇管理、增温措施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袋式栽培鸡腿菇,提高了秸秆栽培鸡腿菇的生物转化率和经济效益。试验表明玉米芯为较佳的栽培鸡腿菇原料,生物学转化率达到120%,其次为玉米秸;立袋式覆土能够有效的抑制鸡爪菌的蔓延;利用增温措施在鸡腿菇淡季出菇,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唐楚才 《蔬菜》2000,(10):18-18
鸡腿菇具有香菇的纯香,松菇的清脆,金针菇的润滑,色、香、味、形俱全,口感极佳。国内市场销价同草菇,而产量却是草菇的5倍,且又是以麦秸、稻草为原料,能四季简易栽培的新品种,在国内10余省区推广种植,呈现产销两旺趋势。鸡腿菇也是国际市场上较受欢迎的食用菌品种之一,鲜菇、干菇、罐头菇均有一定市场。如何保存鲜菇的风味远销出日,是我国菌品产业持续性发展、商业化生产者所关注的焦点。一、盐水鸡腿菇保鲜加工法目前,鸡腿菇以白色品种为主,其加工技术如下:1家收、清洗、季音当鸡腿菇长到6、7成熟时,即菌盖紧包菌柄,菌环未…  相似文献   

19.
出口鸡腿菇盐水保鲜加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鸡腿菇有香菇的纯香 ,松菇的清脆 ,金针菇的润滑 ,它色、香、味、形俱全 ,口感极佳。国内市场销价同草菇 ,而产量却高于草菇 5倍 ,且又是以麦秸、稻草为原料 ,能四季简易栽培的新品种 ,在国内10余个省区推广种植 ,呈现产销两旺趋势。鸡腿菇也是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的大宗食用菌品种之一。如鲜菇、干菇、罐头菇均极受欢迎。目前生产出口盐水菇的白色品种主要是采用矮壮一号 ,由湖北当阳市中心菌所育成。其加工技术如下。1 采收 清洗 杀青当鸡腿菇长到 6、7分成熟时 ,即菌盖紧包菌柄 ,菌环未松动的菇蕾期采收 ,用竹片刮除菇脚泥沙清洗…  相似文献   

20.
王敏强 《食用菌》2008,30(1):43-44
当前,鸡腿菇栽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1种是铺料畦式发菌,覆土出菇。这种方法的不足是:菌丝不容易完全吃透料,感染率高,头潮菇死菇率高,结果造成营养的大量消耗,产量低。第2种是将发酵后的栽培料装入12cm×28cm的聚丙烯袋中发菌,菌丝吃料完全后,脱袋直接入畦,或将菌棒从中间折断入畦,覆土出菇。该种方法的优点是:感染率低,头潮菇死菇率低,产量相对较高。不足是:栽培袋口径小,装料少,费工费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鸡腿菇栽培方法对产量的影响入手,作了大量的对比研究。大胆地提出利用大口径短袋(经筛选以25cm×35cm规格的料袋效果最好,发好的菌棒高度正好与畦床深度一致)栽培鸡腿菇,取得了很大成功。既控制了栽培料的感染率,同时又提高了栽培料的利用率,使鸡腿菇的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