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嘉兴市从80年代起建立正常的皮大麦品种区域试验。目的是寻找科研单位育成的优良新品种,在生产上应用,不断地提高皮大麦单产水平。种子公司在组织市区域试验17年间,先后引入皮大麦新品种167个,经过试验筛选出早熟三号、沪麦四号、沪麦10号、浙农大二号、浙农大三号、秀麦一号、秀麦二号、秀麦三号、浙皮三号、浙皮四号等优良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所阐明的是从我们嘉兴市建立皮大麦品种区域试验以来,经过多年试验筛选,成功推广历代主要当家品种的产量、经济性状的选择过程。从中看出今后皮大麦品种的追求目标和发展趋势。本文…  相似文献   

2.
浙皮4号(原名89—179)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1983年春用沪麦8号为母本,浙皮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多年选育,于1989年育成,为二棱皮大麦品种,1996年5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定名,列为优良大麦推广品种。据省种子公司统计,该品种1996年收获面积10万亩以上。1主要特征特性(1)属春性,成熟早,比浙农大3号迟熟1.3天.适于麦稻稻一年三熟制搭配种植。(2)丰产性好。1993年、1994年两年中省大麦区试,亩产分别为266.25、209.4kg,比对照渐农大3号分别增产12.27%、4.7%。1995年省大麦生产试验,亩产258.gkg,…  相似文献   

3.
1 选育经过大麦新品种浙皮 6号系浙江省农科院用92 0 34与浙皮 4号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1 990年配置杂交组合 ,1 996年定系 ,编号浙96 - 1 1 3。 1 997~ 1 998年参加品比和多点试验 ,1 999~ 2 0 0 1年参加浙江省大麦区域试验 ,2 0 0 2年通过浙江省品审会鉴 (审 )定。已在海盐累计示范推广近 1万公顷。2 品比表现1 997~ 1 998年连续两年参加浙江省农科院品比试验 ,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分别为350 4 0kg和 32 85 0kg ,分别比对照品种浙农大 3号增产 1 6 34%和 7 6 % ,增产显著。 1 998年嘉兴市区试比对照种秀麦 3号增产 2 59%。3 …  相似文献   

4.
秀麦 3号是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大麦新品种 ,其组合为秀 82— 16 4 /秀麦 1号。该品种具有矮秆抗倒、强蘖多穗、品质较优的显著特点 ,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的大麦新品种 ,199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6年起秀麦 3号在浙江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冬种面积稳定在 3.33万 hm2 左右 ,占大麦面积的 2 5 %~ 30 %,浙北地区的湖州市、嘉兴市种植比例高达 5 0 %~ 6 0 %,已成为我省大麦的主栽品种之一。1 产量表现1992~ 1994年嘉兴市区试 ,秀麦 3号产量连续 3年位居第一 ,平均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 4918.5 kg,比对照浙农大 3号…  相似文献   

5.
浙皮2号(原名83—12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一个大麦新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分蘖性强,矮杆抗倒和耐迟播的特点。1984年引入我市试种并参加市大麦品试,1985年进行繁殖,1986—1989年全市累计种植面积2360亩。据1984—1985年度5个试点汇总:浙皮2号平均亩产313.5公斤,比对照浙皮1号增产4.29%,仅次于秀麦1号和浙农大3号,据11个参试材料的第三位;1987年市原种场种植浙皮2号146.8亩,在生育中后期屡遭冷害的不  相似文献   

6.
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0.04%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浙皮1号植株,诱发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然后通过对有益变异性状的选择、比较、鉴定,快速培育出丰产性明显优于亲本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经连续两年的省品种区试,闽诱3号比对照莆大麦4号平均增产7.6%;在较大面积生产上一般单产为3~4.5t/hm^2,比当地主栽品种莆大麦4号增产10%左右。同时由于闽诱3号麦苗生长快、繁茂性好、麦草产量高,且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SOD酶等,除供作传统的籽粒生产外,还是研制“麦绿素”等营养保健品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7.
用 0 .0 4 %的秋水仙素溶液 ,处理分蘖盛期的浙皮 1号植株 ,诱发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然后通过对有益变异性状的选择、比较、鉴定 ,快速培育出丰产性明显优于亲本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闽诱 3号。经连续两年的省品种区试 ,闽诱 3号比对照莆大麦 4号平均增产 7.6 % ;在较大面积生产上一般单产为 3~ 4 .5t/hm2 ,比当地主栽品种莆大麦 4号增产 10 %左右。同时由于闽诱 3号麦苗生长快、繁茂性好、麦草产量高 ,且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SOD酶等 ,除供作传统的籽粒生产外 ,还是研制“麦绿素”等营养保健品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8.
浙原 8 9- 5系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所应用辐射育种选育而成的大麦新品种。 1993年引入我地试种。经多年品试及大面积试种 ,该品种表现为大穗、大粒、丰产、抗倒 ,大面积每公顷产量超 45 0 0kg。推广过程中 ,深受农户的欢迎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1997年推广面积达到 5万余亩 ,已成为我县大麦主栽品种 ,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大麦生产的发展。1 试验示范表现经多年品比和示范试种 ,浙原 89- 5表现高产稳产 ,增产潜力大。根据各地 15个试点资料平均 ,浙原 89- 5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达 46 2 7kg ,比对照品种 (分别为农大 3号、农大 6号和秀 87…  相似文献   

9.
1 闽诱 3号的选育和产量表现闽诱 3号大麦新品种系福建省稻麦研究所利用秋水仙素药剂处理浙皮 1号大麦品种 ,诱发变异 ,经过 4a 5代选择育成 ,为二棱皮大麦。1989~ 1990年在福建省稻麦所农场参加新品种预备试验 ,比莆大麦 4号增产 13 5% ,1991~1992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单产为 14 4 9kg (单产面积为 6 6 6 7m2 ,下同 )。平均比对照品种莆大麦 4号增产 9 4%。 1992~ 199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单产为 185 5kg ,平均比莆大麦 4号增产 5 8%。1989年在莆田涵江埭里村试种 334m2 ,测单产 30 3 4kg ,比莆大麦 4号 2 2 3 0kg增…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大麦总产的 70 %左右用于饲料 ,因此培育高产优质的饲料大麦新品种意义重大。饲料大麦新品系 97- 1 1 7是我所于1 994年采用杂交后代“940 572”( 90 44×岗 2 )为母本 ,“94396 4”[( 841 6 5×成城 1 7)×沪麦8号 ]为父本杂交 ,经过 3年当地及异地 (云南夏繁 )的连续选择 ,1 997年进入鉴定圃 (比对照品种沪麦 1 0号增产 5 7% ) ,1 998年升入品比圃 (比对照品种沪麦 8号增产32 3% ) ,1 999年参加上海市区域试验 ,2 0 0 0年继续参加上海市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表现优异 。1 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1 999年上海市区域试验 ,该品系 …  相似文献   

11.
渐皮3号(原名86-166)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1979年春用79-1050为母本,浙皮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多年选择,于1986年育成,为二棱皮大麦品种。1994年5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被列为优良大麦推广品种。该品种表现早熟、高产、干粒重高而稳、易脱芒脱粒。品质优良。主要特点:(1)届春性,成熟早,产量高。在我省种植平均生育期162天,与沪麦4号相仿,适于麦稻稻一年三熟制定口搭配种植,大田生产一般亩产223—273公斤,最高可达40O公斤以上。(2)穗型中等,千粒重高而稳。穗长5.2—5.5厘米,每穗可结实20-23粒,…  相似文献   

12.
川农大 4号 (原代号为 177)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杂交育成的啤饲兼用的高产二棱大麦品种 ,母本为 89- 2 1(威 2 4/渝裸 12 3∥渝裸 12 3) ,父本为 89- 0 915 (上海市农科院黄培忠先生提供 )。1991年进行杂交 ,1995年参加区试 ,1999年 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1  1994年品比中 ,川农大 4号小区折合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 5 6 2 5 kg,比对照浙农大 3号增产 8.8%。 1995年川农大 4号参加省院、校大麦育种协作组的区试 ,5点平均单产 46 35 kg,比对照浙农大 3号增产 10 .2 %,居全试验之首。 1996年区试中 ,因低温…  相似文献   

13.
川农大 5号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杂交育成的啤饲兼用的高产二棱大麦品种 ,原代号为 1 1 2 1 ,母本为 89- 0 91 5×渝裸 1 0 9,父本为浙农大 3号。其中 89- 0 91 5由上海市农科院黄培忠先生提供 ,渝裸 1 0 9和浙农大3号分别来自重庆市作物所和浙江农业大学。该品种于 2 0 0 2年 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 1 区试中的产量 :2 0 0 0年川农大 5号参加四川省院、校大麦育种协作组的区试 ,5点(德阳市、邛崃市、三台县、仁寿县和射洪县 )平均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 5340kg ,比对照浙农大 3号增产 1 1 1 % ,居全试验…  相似文献   

14.
湘皮1号是湖南农学院麦类研究室以沪麦4号为亲本,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二棱春性皮大麦品种。1991年3月由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湘皮1号(原名系84-2)于1987~1990年参加湖南省大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16.5kg,比对照矮早三增产5.83%~  相似文献   

15.
川农啤麦1号原代号F0635,是四川农业大学和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以川农大3号为母本、浙农大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系谱法选育的啤酒大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1年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11006,定名为川农啤麦1号。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抗性强、适宜机械化耕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正>浙皮9号(原代号浙08-104)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抗赤霉病大麦新品种。2004年以浙03-9为母本、沪9808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连续选株选系,同时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2008年定系代号为浙08-104进入鉴定圃,2008-2012年参加浙江省大麦区试及浙江省大麦生产试验。2012年12月该品种经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浙  相似文献   

17.
闽诱3号大麦新品种于1985年用浙皮1号大麦品种进行化学药剂处理,经过四年五季(代)选育而成。该品种为二棱皮大麦,春性偏冬,大麦1988年和1989年在莆田市涵汪安仁和棣里村试种表现良好。1989年在棣里村试种半亩,经测产折亩产303.4公斤,比莆大麦4号223公斤增产36.13%;同年参加福建省大麦新品种预备试验,福州点比对照品种莆大麦4号增产13.6%;夏季在黑龙江省赵光农场加速繁殖,亩播量7.5公斤,在发芽率较低、基本苗较少的情况下,亩产仍达216公斤,籽粒较大而饱满,千粒重达43.8克。  相似文献   

18.
黄岩县地处浙东温黄平原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一月份平均气温6℃,冬季作物没有明显越冬期。春粮以种植大麦为主,1972年开始以早熟3号当家,由于杆高易倒,产量上不去。82年以后逐步由浙皮1号、沪麦4号取而代之。为了进一步发展适于我地栽培的产量高、风险小的优良大麦品种,82年我们从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引进  相似文献   

19.
江浙沪啤酒大麦品种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浙沪生产上应用的大麦品种进行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表明: 1、由于品种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杂种各性状的平均优势偏低,故改良品种时急需引进新的优质资源。 2、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株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最小。但产量性状间较协调,故同时改进三个性状也是可能的。 3、浙皮1号的矮化能力,沪麦8号的每穗粒重,矮早3号的每穗粒数和泾大1号的单株穗数的一般配合力的应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江苏大麦育种工作的回顾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江苏大麦种植历史。从“七五”开始,大麦育种有了质的飞跃,到“十五”末,江苏共育成大麦新品种30个,其中六棱饲料大麦2个,二棱皮大麦22个,二棱元(裸)麦6个。作为啤酒大麦的苏引麦二号(冈二)及港啤一号(KA-4B)等品种因品质超群,为国内啤酒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建议啤酒大麦新品种的选育应将酿造品质放在第一位,由育种、麦芽、啤酒三方面专家对即将审定的品系作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