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3个红心甘薯品种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栽插后60、75、90、105、120和135 d的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干物率等16个经济性状指标,研究甘薯块根β-胡萝卜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3个甘薯品种的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因品种不同而表现较大差异,但都在120 d后表现出明显的含量下降现象,而3品种的块根干物率的动态变化相似,都表现为"波动变化型"。与15个经济性状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3个品种的β-胡萝卜素相对含量与块根干物率和光合指标都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则因品种差异而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甘薯块根品质性状变化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测定了3种食用型甘薯品种的结薯数,块根干率,茎、叶、柄、块根鲜质量,总胡萝卜素、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结果显示,食用型甘薯的淀粉含量于栽插后50~92 d出现"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之后随块根膨大而小幅波动,总体上稍有增加;在栽后50~92 d,块根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均与淀粉含量的变化动态相反;淀粉含量与块根干率的变化动态总体上一致;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一致;而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食用型甘薯品种间差异较大,表现为苏薯8号徐薯23栗子香。食用型甘薯的淀粉含量与块根鲜质量和干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干质量日增长量与块根鲜质量日增长量极显著正相关。食用型甘薯块根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与块根的膨大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红黄肉甘薯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营养食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8份供试红、黄肉甘薯的主要性状、食味及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为我国南方优质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甘薯地上部主要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关联度;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薯块主要营养成分间及其与熟食食味间的相关性。【结果】桂粉1号、维多丽、广薯79和心香可作为优异食用甘薯种质;与鲜薯产量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茎径和茎叶鲜质量,与薯干产量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株型和大中薯率;干物率与粗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率、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与β-胡萝卜素含量、粗蛋白含量和干物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较粗的茎径、较大的茎叶鲜质量和大中薯率,可作为选育高产甘薯品种的重要依据;评价甘薯块根熟食食味最主要的营养指标为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肉色甘薯交互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渝苏162","2-19-99","渝紫263"、"2-I19-43","徐薯18"等5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的交互嫁接,设置25个嫁接组合,分析嫁接后65、95、125 d各嫁接组合的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等20 个性状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受到砧木、接穗、生长期及其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②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因砧木和接穗的基因型差异而不同,不同接穗对同一砧木和同一接穗对不同砧木的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均是不一致的.嫁接后,砧木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分为显著变化(类型Ⅰ)和不显著变化(类型Ⅱ)两种类型.③类型Ⅰ砧木在嫁接后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与其它性状只有很少的显著相关性;类型Ⅱ砧木嫁接后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与光合产物在叶片、茎及叶柄的分配比例、块根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最长蔓长、块根鲜重、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干重、光合产物在块根的分配比例、块根淀粉含量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橘红肉甘薯块根鲜薯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和品种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方法】试验于栽插后50、64、78、92、106、120和134 d调查15个橘红肉甘薯品种的最长蔓长,分枝数,结薯数,茎、叶、柄、块根干率,茎、叶、柄、块根鲜重,测定鲜薯类胡萝卜素含量,薯干淀粉、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分析茎、叶、柄、块根干重,整株鲜重、干重,茎、叶、柄、块根干重占整株干重的百分比等数值,以及类胡萝卜素积累量与其余产量性状的变化和品质性状积累量日增长量的相关性。【结果】橘红肉甘薯块根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总体平稳型、一直增加型和曲折上升型3种变化类型,对最长蔓长、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的分配等经济性状的发育有不同的生物学响应。大多数橘红肉甘薯,尤其是一直增加型品种,其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最长蔓长、块根鲜重和干重、光合产物在块根的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光合产物在叶、柄的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而与其它性状的相关性不高。类胡萝卜素日积累量增长量与块根鲜重、块根干重、淀粉、可溶性糖和粗蛋白积累量等日增长量呈正相关性,类胡萝卜素积累与块根膨大、干物质及营养物质积累存在协同关系。【结论】由于类胡萝卜素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存在的协同关系在不同品种中的反应机制不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橘红肉品种间产生差异和分化,存在3种不同变化类型。  相似文献   

6.
以4个中、高淀粉含量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3、2014年连续2年对其产量、品质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淀粉积累规律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块根迅速膨大期,干物质及淀粉积累总体呈上升趋势,基本在110 d时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甘薯块根淀粉积累与甘薯块根干物率、薯干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7和0.91,P0.01),与甘薯块根鲜产量、薯干产量、结薯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61、0.75、0.71,P0.05),与薯干粗蛋白含量、茎蔓鲜质量、薯干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83、-0.72、-0.06,P0.05),与分枝数、薯干可溶性糖含量相关性不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4.62%,其中贡献最大的是薯干粗淀粉含量和甘薯块根干物率,基本反映了甘薯淀粉合成相关经济及品质性状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甘薯膨大期块根不同部位的β-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测定了甘薯块根果皮、果肉中部和果肉尾部在膨大期不同生长时间的β-胡萝卜素含量,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不同部位的β-胡萝卜素分布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维多丽甘薯在末期的β-胡萝卜素含量却明显增加;甘薯果肉中部与尾部的β-胡萝卜素分布极显著相关;膨大期各生长期之间块根的β-胡萝卜素分布大多表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9个甘薯品种栽后50 d、85 d、108 d、136 d和167 d块根淀粉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测定与分析的结果表明:甘薯块根淀粉含量在生长过程中表现为不断增加的总趋势,但在栽插后的50 d~85 d和108 d~136 d两个阶段变化程度最大,变化速率最快,其余阶段除个别品种以外,变化不大,表现较为稳定.淀粉含量在生长过程中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甘薯块根生长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个甘薯品种栽后50d、85d、108d、136d和167d块根淀粉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测定与分析的结果表明:甘薯块根淀粉含量在生长过程中表现为不断增加的总趋势,但在栽插后的50d~85d和108d~136d两个阶段变化程度最大,变化速率最快,其余阶段除个别品种以外,变化不大,表现较为稳定。淀粉含量在生长过程中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紫肉甘薯块根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和品种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方法】栽插后20、40、60、80、100、120及140 d调查13个紫肉甘薯品种的花色苷含量、最长蔓长,分枝数,结薯数,茎、叶、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鲜重, 块根干重,茎鲜重、茎干重、叶鲜重、叶干重,茎叶鲜重、茎叶干重,分析整株鲜重、整株干重,茎、叶、块根干重占整株干重的百分比等20个经济性状以及花色苷含量变化与其余19个经济性状的变化和10个产量性状日增长量的相关性。【结果】(1)紫肉甘薯块根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存在缓慢增加型、波动变化型和曲折上升型3种变化类型, 对最长蔓长、分枝数、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的分配等经济性状的发育有不同的生物学响应。(2)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在20 d以后逐渐产生显著差异,在40~100 d完成类型分化, 与品种的分枝数、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与块根干物质含量、最长蔓长、茎鲜重、茎干重、整株干重及光合产物在叶中的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3)花色苷日增长量与块根干重日增长量显著负相关,花色苷积累与块根膨大、干物质积累存在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在不同品种中得到不同解决。【结论】由于花色苷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存在的竞争关系在不同品种中的协调不同,紫肉甘薯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产生显著差异和分化,存在缓慢增加、波动变化和曲折上升3种变化类型。花色苷含量的这些变化与主要经济性状有不同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29个甘薯品种块根的干物率、粗蛋白、淀粉、可溶性糖等4个品质成分含量。29个甘薯品种块根干物率平均值为31.57%,粗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6.81%,两成分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25)。淀粉含量平均值为15.31%,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为38.54 g/kg,淀粉含量与干物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5)。  相似文献   

12.
甘薯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甘薯杂交后代155个株系及两亲本为试验材料,对甘薯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甘薯杂种后代性状分离很广,调查性状在子代中均出现连续变异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规律。供试分离群体材料的胡萝卜素含量变异幅度最大,CV为117.6%;变异最小的性状是淀粉含量,CV仅为10.8%;茎叶干率、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单株结薯数等性状的遗传力相对较高,均在100%以上;茎蔓长、茎粗、薯块干率和还原糖含量等性状的遗传传递力居中,在91.4%~95.7%;分枝数、单株茎叶鲜质量、单株鲜薯质量、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组合遗传力较低,在51.9%~82.1%;选择茎粗适中、蔓长适中、分枝数多、结薯数多、茎叶鲜质量较大以及茎叶干率较低的株系,可以达到甘薯高产育种的目的。经相关性分析可知,要同时提高胡萝卜素、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含量等3个性状难度不大,而要同时提高胡萝卜素、淀粉、还原性糖、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等5个重要品质性状很困难。本试验表明,高产高淀粉品种选育相对比较容易,而高产高蛋白质品种选育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桔红肉甘薯在块根膨大过程中鲜薯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动态及其相关性。于栽插后40、70、100和125d等4个时期分别挖根取样,测定鲜薯β-胡萝卜素、铁、锌、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并分析其相互关系。β-胡萝卜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表现出"升高-降低"的单峰波动曲线;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为"下降-升高";淀粉含量的变化动态与β-胡萝卜素相似,只是波动趋势较平缓;糖类物质的变化曲线与淀粉正好相反,表现出"降低-升高"的波动趋势;铁元素含量一直在降低,先是快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而锌元素含量则是直线下降。鲜薯蔗糖含量与β-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果糖含量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果糖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锌元素含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桔红肉甘薯在块根膨大过程中鲜薯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动态及其相关性。于栽插后40、70、100和125d等4个时期分别挖根取样,测定鲜薯β-胡萝卜素、铁、锌、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并分析其相互关系。β-胡萝卜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表现出"升高-降低"的单峰波动曲线;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为"下降-升高";淀粉含量的变化动态与β-胡萝卜素相似,只是波动趋势较平缓;糖类物质的变化曲线与淀粉正好相反,表现出"降低-升高"的波动趋势;铁元素含量一直在降低,先是快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而锌元素含量则是直线下降。鲜薯蔗糖含量与β-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果糖含量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果糖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锌元素含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徐紫薯3号生长时期的性状变化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明生物产量动态变化规律,有利于通过栽培措施进一步提高该品种的产量和花青素含量。[方法]对徐紫薯3号在6个时期的田间性状、品质性状以及生物产量进行系统测定,对该品种的主要性状与产量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徐紫薯3号主要性状除花青素含量外,最盛时期一般出现在90 d以后,其中地上部干率(叶柄干率、叶片干率和茎干率)之间,以及与还原糖含量、单株薯块重两两之间都表现出显著甚至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徐紫薯3号栽插后90 d内的同化产物分配于茎叶较多,分配于块根较少,而在90 d以后虽然光合能力和净同化率逐渐下降,但分配于块根的同化产物迅速上升,并到135 d时达到最大值。[结论]徐紫薯3号是一个多肥适应型的晚熟品种,并且其花青素积累过程属于波动变化型。因此,可以通过合理增加施肥量和延长其生育期来提高徐紫薯3号的产量,并在栽苗后60 d内,通过调节温度、光照、水分,以及植物激素处理等方法来提高其花青素含量。  相似文献   

16.
106份特色甘薯品种资源品质性状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不同育种单位的54份橘肉甘薯和52份紫肉甘薯品种资源为材料,测定块根中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粗蛋白、β-胡萝卜素和花青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橘肉甘薯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通常高于紫肉甘薯,淀粉含量低于紫肉甘薯,粗蛋白含量与紫肉甘薯类似;橘肉甘薯的β-胡萝卜素含量为0.4~280.7μg/g,紫肉甘薯的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31.8μg/g,花青苷含量为15.0~20.0μg/g.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基于6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分别将橘肉甘薯和紫肉甘薯品种资源聚为5个和4个类群;其中,二者均为第II类群种质资源综合品质较好.本研究结果为这些甘薯品种资源的加工利用及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桔红肉甘薯在块根膨大过程中鲜薯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动态及其相关性。[方法]于栽插后40、70、100和125 d等4个时期分别挖根取样,测定鲜薯β-胡萝卜素、铁、锌、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β-胡萝卜素含量在整个生育期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波动曲线: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再升高":淀粉含量的变化动态与β-胡萝卜素相似,只是波动趋势较平缓:糖类物质的变化曲线与淀粉正好相反,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波动趋势:铁元素含量一直在降低,先是快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而锌元素含量则是直线下降。鲜薯蔗糖含量与β-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果糖含量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果糖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锌元素含量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指导该品种根据微营养需要,适期收获,从而达到微营养改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选取14个不同木薯种质的块根放置0~12 d,进行采后生理性腐烂观察,并检测不同时间点β-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木薯块根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与其采后生理性腐烂有一定的相关性,即β-胡萝卜素含量相对较高的种质其耐采后腐烂能力相对较强,但是不完全正相关;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抗腐烂能力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放置6 d时其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随后块根的腐烂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9.
引入10个高素甘薯品种与广东省栽培品种广紫薯1号、广薯87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花青素组的徐薯3号、南紫薯008两个品种鲜薯产量和花青素含量均超过对照广紫薯1号,且增产幅度大、综合性状和适应性好.高β-胡萝卜素组的广薯79、南薯010两个品种鲜薯产量和β-胡萝卜素含量优于对照广薯87,且大中薯率高、综合性状和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20.
甘薯品种资源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福建省保存的甘薯品种资源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情况,按国家有关标准完成对211份资源品种8种主要营养成分测定,经相关分析及对部分品种稳定性测定,筛选出营养成分含量较好的品种96份。明确了干物率、淀粉、水溶性总糖、粗纤维和维生素c总体上表现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品种的干物率、淀粉、粗纤维和胡萝卜素4个指标受环境影响较小,表现稳定;而可溶性总糖、粗蛋白、粗脂肪和维生素C受环境影响较大,不同种植区域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