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量的转基因生物体作为食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灵敏、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对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保障转基因标签制度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毛细管电泳和芯片电泳作为新兴的分离技术,以其高通量、高灵敏度、快捷低耗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凝胶电泳的不足。对目前常用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进行归纳和评价,并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毛细管电泳与芯片电泳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浅谈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管电泳是新型液相分离分析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灵敏、试剂和样品用量少等特点。在介绍毛细管电泳分析分离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毛细管电泳的分离形式及应用范围,包括毛细管区带电泳、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胶束电动色、毛细管等电聚焦及毛细管等速电泳形式及应用范围等,并探讨了毛细管电泳的几种检测方法,包括紫外检测器检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CE-MS联用检测及电化学检测器检测等。  相似文献   

3.
毛细管电泳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细管电泳(CE)具有样品预处理简单、可同时分离测定多组分等优点,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综述了近年来毛细管电泳在一系列食品添加剂,包括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等检测中的应用,重点是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食品添加剂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效毛细管电泳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分析应用,主要包括防腐剂、甜味剂、色素、发色剂以及咖啡因等一些生物碱的测定.该法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样品处理简单、多组分可同时测定、快速、自动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毛细管电泳的技术原理,综述了毛细管电泳在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包括CE-RFLP、CE-SSCP、CE-HA、CE-PEX、CE-CMC等。  相似文献   

6.
草莓中几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毛细管电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丽  何弘水  王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2995-12996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同时分离和检测草莓中6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分离和测定维生素B1、B2、B6、C、PP和叶酸含量,同时研究了缓冲液pH值、电压、检测波长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实现了6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同时分离,回收率为89.9%~97.8%。在柱温20℃,电压20kV,磷酸硼砂缓冲液pH值8.6,进样时间5s,检测波长265nm时,检测效果最好。[结论]建立了毛细管电泳同时测定草莓中6种水溶性维生素含量的方法,并为其他水果维生素的测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微流控芯片电泳方法在PCR产物检测方面的效果,并建立针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微流控芯片电泳检测方法,弥补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在试剂消耗、所用时间、安全性方面的缺陷。【方法】通过对TYLCV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后,在该基因组中相对稳定的位置设计引物,同时兼顾引用已被研究者研究过的引物,对这些选择的引物进行特异性、稳定性、灵敏度等方面的验证,筛选出用于后续试验的引物。选择DNA标准物φX174/BsuR I(Hae Ⅲ) marker,分别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电泳,对二者在耗材、耗时和灵敏度方面进行比较,确定微流控芯片电泳在核酸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利用筛选出的其中1对引物对番茄叶片的实际样品进行PCR扩增,随后通过微流控芯片电泳对其进行检测,以此探讨微流控芯片电泳在病毒检测方面的检测效果。【结果】共筛选出14对TYLCV备用引物,其中2对引自文献,12对为本文设计,每对引物均可满足微流控芯片检测要求。选择其中1对引物TYLCV-T作为随后的研究对象。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电泳对DNA标准物检测,结果表明微流控芯片电泳在耗时方面不足琼脂糖凝胶电泳的1/10,约为13 min,试剂消耗为琼脂糖凝胶电泳的1/8,检测灵敏度方面至少比琼脂糖凝胶电泳高103倍,根据DNA标准物原液浓度计算可知,微流控芯片电泳至少可准确检测到浓度为5×10-6 μg?μL-1的核酸样品。利用微流控芯片电泳对TYLCV-T扩增的TYLCV PCR产物进行检测,将检测峰值图与DNA标准物的峰值图时间比较,就可判断出产物峰的大小范围。【结论】筛选出的关于TYLCV的备用引物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该病毒检测方面的基础;通过将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电泳进行比较,确立了后者在核酸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通过微流控芯片电泳对TYLCV PCR产物的检测,建立了基于微流控芯片电泳的TYLCV快速检测方法,为TYLCV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穿山甲及其炮制品进行蛋白多肽电泳鉴定。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对穿山甲及其炮制品蛋白多肽进行分析。结果:穿山甲及其炮制品蛋白多肽高效毛细管电泳图谱有明显的差异,重复性良好。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可作为中药穿山甲及其炮制品的生药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鸡蛋中环丙沙星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对电泳缓冲液类型、离子浓度和pH值、样品溶剂种类、分离电压、分离温度和冲洗程序等电泳条件进行考察,确立测定鸡蛋中环丙沙星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并测定电泳参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在检测波长为277 nm时,最佳电泳条件为:电泳缓冲液为30 mmol/LNa2B4O7-10 mmol/LKH2PO4溶液(pH值8.53),未涂层石英毛细管(50μm×47 cm,有效长度38.5 cm)为分离通道,分离电压为18 kV。在鸡蛋中对环丙沙星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最佳电泳条件下,环丙沙星在11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在0.25~80.00μg/ml浓度范围内其浓度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2),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1.48%,平均RSD为2.466 4%(n=5)。[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鸡蛋中环丙沙星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周庆祥  苏箐  肖军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48-352,354
对毛细管电泳联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山东省城市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公共认知程度和影响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18市发放600份调查问卷,运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很高,而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水平和判断能力不高;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很低,明确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率为16.15%,而为幼儿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人群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例仅为3.06%。影响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行为的因素中: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对农业科学家的信任度和学历是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年龄、性别和月收入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食品的风险问题自问世以来就备受争议与关注,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感知风险直接影响其接受度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依据武汉市372名消费者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SPSS 17.0和AMOS 7.0对消费者的转基因食品感知风险维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感知风险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未超过对普通食品的风险担忧程度。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证明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感知风险集中于性能风险、健康风险、环境风险和经济风险4个方面,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感知风险的因素包括产品因素、卷入程度和信任度3个方面,且这3个因素间存在相互关联性。因而,本研究分别从提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认知、卷入度以及对政府监管的信任度等3个方面提出了增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信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及管理问题,并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转基因食品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性研究进展与生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自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转基因技术的风险性和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性研究的现状,并阐述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巴西)转基因农产品的种植状况、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和公众态度。同时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转基因领域法律法规不完善,公众对转基因安全性了解不足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监管困难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建立合理且切实可行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管体系和专业知识训练,增大执行力度,建立全国转基因生物科普宣传平台,加强公平且理性的对话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新型的转基因科普模式,采用综合分析相关调查结果的方法对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调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持观望态度。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舆论情况是各国制定转基因食品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而科普工作是引导公众正确认识转基因食品的有效方式。现阶段我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舆情呈现出复杂性,虽然近年来我国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科普模式,科普工作的效率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大米和米制品Bt63转基因检测PCR方法的灵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普通PCR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对Bt63转基因大米的检测灵敏度进行对比研究。根据大米内源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和结构特异性基因Btc的基因序列,选用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进行研究,经验证试验表明具有专一性,能用于品系鉴定。在灵敏度试验中,阳性转基因大米按照不同质量百分比进行梯度稀释,提取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普通PCR检测的灵敏度在0.1%左右,而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灵敏度为0.01%,是普通PCR检测的10倍以上。应用两种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都得到了较明显的内源SPS基因的扩增,而Btc基因都是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避免了电泳检测的步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简便性,因此日常检测中,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t63转基因大米及其产品是一种快速、灵敏和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良的TCA/丙酮法提取叶片总蛋白,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甜玉米叶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并对蛋白溶解液、蛋白上样量、第一向IEF等电聚焦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用改进的蛋白溶解液提取叶片总蛋白,明显减轻了离子干扰造成的蛋白点横拖;500μg蛋白上样量的检出蛋白点最丰富,可达750个以上;延长8 000 V等电聚焦至30 000 Vh可获得良好的蛋白点分离效果;采用优化条件后的双向电泳参数,结果重复性较高,检出蛋白点的线性回归相关系数可达0.9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