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会宁种植小杂粮已有2000多年历史,以绿色和无污染著称,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现在已经开发出来的小杂粮产品就有20多种。当地群众在种植小杂粮作物上总结出丰富的耕作经验,传统种植方式和科学种植方式相结合,使得会宁小杂粮著称全国。一、会宁小杂  相似文献   

2.
【目的】微观层面的农户作物选择行为过程及其机制研究对于农业或农村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重点分析研究农户自身的家庭属性对其作物选择和作物种植更替的影响。【方法】以中国东北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黑龙江省的宾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农户调查,获取了384户农户调查数据;将调查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导入SPSS统计分析系统,利用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法解析农户家庭属性对选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及其它经济作物等五类作物的影响。【结果】总的来说农户的年龄、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人数和承包耕地类型条件等家庭属性因素对农户选择种植作物具有重要影响;年龄相对越大并且家庭劳动力较少的农户更趋向选择种植玉米,劳动力较多的农户更愿意选择种植大豆,当地种植小麦可能会对农户家庭收入有负面影响,传统的农民在耕地条件合适更加愿意选择种植水稻,家庭总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并且有文化的农户更加愿意选择种植经济作物。【结论】农作物实际种植过程中农户受到种植作物的工时量、种植作物所需农业知识水平、种植环境要求或资金投入产出比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农户家庭属性中相应的属性因素对农户选择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时代对“美丽农业、美好生活、绿色生态”要求和“美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种植业为主体的农业种植结构开始发生改变,对好吃、好看、好效益等美好作物的种植需求日益增加,积极将向日葵、小杂粮等美好作物的种植推广引入到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稳定基本农田、促进增收、带动旅游、开拓三产的重要应用意义。同时,正视发展美好作物种植的优势,与研究单位合作共同探讨向日葵、小杂粮、兼用型甘蓝等在品种、栽培技术、搭配样板、机械化种植方面的实施对策,是因地制宜发展浙江特色美好作物种植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向日葵、小杂粮等美好作物在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意义,指出浙江种植美好作物的优劣势,并提出浙江省内种植的应对策略与合作实施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4.
特色作物种植是大庆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对大庆市221位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生产特征、政策环境特征三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户特色作物种植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对特色作物的了解程度、是否参加合作组织、销路预期、对粮食补贴的评价以及获取市场信息的难易程度这6项指标对农户种植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业组织化经营是引领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设计,在组织带动小农户,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业组织化经营还存在对农业的支持作用有限,农户的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文章基于交易成本理论,通过对新疆第十三师火箭农场农户的调查,发现在不同种植作物的属性、技术要求、销售市场的影响下,农户选择农业组织化的诉求存在差异。基于结论,建议政府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不同种植作物的实际情况,引导创建适合当地作物属性的、农户接受的农业组织化经营模式,真正起到带动引领农户增加收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部分常见小杂粮作物的7个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同种作物不同品种之间花粉粒在形状,萌发器官及表面主纹饰等主要性状相同,而花粉粒的大小,表面的辅纹饰等细微性状各有差异。不同种作物花粉粒表面性状截然不同。由此可见,花粉形态主要是遗传因素所决定的性状。  相似文献   

7.
王玉堂 《新农村》2015,(3):20-21
<正>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一般指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多种用途的作物。小杂粮营养价值高,是一种药、食兼备的重要食物资源。小杂粮适应性强,栽培容易,适于生产条件差的边角地、丘陵山地、新垦荒地和一些旱薄地种植,也可以与大宗作物如小麦、玉米等间作、套种、混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粮食结构;既可以大面积成片种植,也可以利用地埂地堰等农田隙地和房前屋后种植,同时由于它生长期较短,还可以作为灾后救荒的补种作物。小杂粮  相似文献   

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部份常见小杂粮作物的7个品种(品系)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同种作物不同品种(品系)之间花粉粒在形状、萌发器官及表面主纹饰等主要性状相同,而花粉粒的大小、表面的辅纹饰等细微性状各有差异。不同种作物花粉粒表面性状截然不同。由此可见,花粉形态主要是遗传因素所决定的性状。  相似文献   

9.
云南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作物遗传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植物有500余种,已整理于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有10 819份,占全国的5.6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已收集、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并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为充分利用作物遗传资源,实现云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探明了道路。最大限度地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大力开发新的作物种类和优良品种,并努力拓宽作物品种的遗传基础,使农业生产的良种多样化,是实现云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遗传育种是农业科学的核心,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不断加强作物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保存、研究、利用,拓展和改进作物育种途径,深入开展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促进了作物遗传育种技术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使作物的遗传改良取得重大成就,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作物多熟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艺师,从2000年以来,笔者在广泛收集外地经验做法和当地农民种田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在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示范场、乡镇科技示范村、示范户试验示范种植,种植种类20余种,种植形式2种。其中粮油作物多熟种植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能。提高复种指教,增加复种面积,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趋势。选取粮食作物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粮食作物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进行了比较,提出需确保粮食作物家庭收入达到当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种植水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应该约为10 hm~2,小麦的适度规模约为30 hm~2,无法达到规模的地区,应考虑种养结合、或者不同农作物的轮作和套种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山区,可考虑发展种植经济作物的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的优势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产业链服务,以期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疆自治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战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尤以野生近缘种为最.目前拥有可容纳10万份作物品种资源的自然中期保存库一座,现保存有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主要农作物品种资源57种作物近2万份.近年来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还存在许多不利的影响因素,制约着新疆作物遗传资源研究的发展.本文依据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包括资源收集、建立完整的资源保存体系、深入开展鉴定评价、进行种质创新等.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摸清民族地区贫困底数,提高帮扶精准度,利用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和改进的Park瞄准数量缺口公式,以大小凉山彝区为例,本研究首先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测算,接着对贫困农户"五个一批"帮扶精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存在较为严重的多维贫困,以社保和生活条件最为突出;2)家庭特征对多维贫困有重要影响,户主为女性,户主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口越多,贫困剥夺愈加严重;3)与汉族地区不同的是,民族地区贫困更多表现为绝对贫困,盲目外出务工非但没有减轻贫困,反而加重了家庭负担;4)容易出政绩和进入门槛较低的帮扶措施做得相对较好,瞄准精度较高;5)整体上看,贫困帮扶中漏出问题比渗入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接下来应有效衔接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多维识别和精确帮扶,并重点解决好绝对贫困、脱贫能力不足、贫困渗入和漏出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贫困人口能力和权利缺失已成为影响旅游扶贫效应的重要因素,探究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贫困地区农户社区增权效应对当地旅游扶贫项目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区域实现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以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地区为例,运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方法,分析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社区增权效应,剖析其内在逻辑。结果表明,狼牙山地区在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基本实现了社区旅游经济、心理、社会增权,主要得益于村庄能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能人带户示范带动效应,也契合了村民、政府和村庄能人的利益诉求。同时依托于全民参与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了旅游扶贫社区增权,提升了贫困农户的可行能力和获得感。面对村庄公共事务村民仍然存在话语权和决策权缺失、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政治失权。因此,提出强化村庄能人培养,加大对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政策扶持和引入社会组织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物资源是生物资源的行政权发。通过1974~1983年贵州省作物品种资源普查、征集及“八五”期间的考察搜集、补征工作,共搜集40多种作物,共计约2万份;概述了作物资源保存研究现状,针对作物资源保存质量的问题(影响因素),提出了今后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The seed system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traditional management of crop genetic divers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eed flow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system. They have been poorly studied for minor Andean crops, especially those that are propagated vegetatively. We examine the seed exchanges of Oxalis tuberosa Mol. (oca), a vegetatively propagated crop capable of sexual reproduction. We studied the seed exchanges of four rural communities in Candelaria district (Cochabamba department, Bolivia) at the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emphasizing the spread of new sexually-produced genotypes through these exchanges. Interviews with 44 farmers generated socioeconomic, agronomic, crop diversity and seed exchange information, and data on the potential incorporation of new sexually-produced genotypes in the crop germplasm. We interviewed merchants to evaluate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communities studied. Results showed a positive effect of the farmers’ wealth on the diversity cultivated and on seed exchanges. Most seed exchanges occurred at market, creating a distinction between cash and self-consumption landraces. Cash landraces were intensively exchanged; self-consumption landraces were isolated at the farmer level and prone to genetic drift and complete loss. Merchants exported seeds of cash landraces across Bolivia and into Peru and Argentina. New sexually produced genotypes are less incorporated into cash landraces than in self-consumed landraces. However, new genotypes incorporated into cash landraces are diffused faster and better, being more intensively exchanged. We propos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that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vegetatively propagated and minor Andean crops.  相似文献   

18.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permits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annual crops in some of the acid, infertile soils of the Amazon Basin. Studies in Yurimaguas, Peru, show that three grain crops can be produced annually with appropriate fertilizer inputs. Twenty-one crops have been harvested during the past 8(1/2) years in the same field, with an average annual production of 7.8 tons of grain per hectare. Soil properties are improving with continuous cultivation. The technology has been validated by local farmers, who normally practice shifting cultivation. Economic interpretations indicate large increases in annual family farm income and a high return on the investment of chemical inputs. Other promising land use alternatives include low-input crop production systems, paddy rice production in fertile alluvial soils, and pastures or agroforestry in rolling areas. Stable, continuous food crop production is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shifting cultivation in humid tropical regions experiencing severe demographic pressures. For each hectare of land managed in a highly productive manner, there may be less need for clearing additional tropical forests to meet food demands.  相似文献   

19.
凉山彝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既是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又有自身特点。在生产条件上,基本继承了传统因素,既反映了传统农作经验的延续性,也是人多地少、劳动力水平低下的被动选择。与此同时,虽然面临社会变迁与外在力量的推动,但农具、种植、灌溉以及畜力等方面的现代因素少有出现。在农作物结构以及粮食产量方面,仍以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粮食总产量有缓慢的增加。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畜牧产品作为贸易中的主要交换物,发挥着重要作用,畜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客观上促进了凉山彝族地区的商业往来。随着人口增加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农民的生存环境较之前有所改善,但农民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20.
贫困农户面临脱贫机遇和陷入极端贫困风险时的生产经营投入决策,对改变贫困状态起到关键的作用。基于贫困地区农户的多期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二分变量Logit模型,分析贫困农户的生产投入决策对贫困状态转变的影响,探讨贫困农户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摆脱贫困的方式,为贫困人口退出贫困的动力寻找理论源泉。结果表明,按照官方贫困线,样本农户的贫困发生率由2006年的20.7%下降到2009年的7.3%,每年的脱贫率为63.2%-71.7%。在农户的生产经营投入中,尽管对小商品经营活动的投入较少,但却得到较高的回报。那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贫困农户,当生产经营投入转向高风险、高回报的小商品经营活动,或提升生产经营投入的多元化水平时,脱贫的概率会显著提高。小商品经营活动中的投入增加1倍,其脱贫的概率大约会提高6%;生产经营投入由专业化转向完全的多元化,其脱贫的概率大约提高50%,但这些生产投入决策对那些处于极端贫困的农户却没有效果。研究表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贫困农户可以通过改变生产经营投入决策退出贫困状态。因此,建议政府应该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和信用支持,鼓励和引导有一定基础的贫困农户进入高收益的生产经营领域,增加农民的收入渠道。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保障极端贫困人口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