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天全县退耕还草的模式,草畜配套,相关政策以及相应的效益三个方面阐述退耕还草取得的初步成效,以求在西部大开发实施退耕还草中,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生产型草食畜牧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种草养畜模式及南方退耕还草养畜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种草养畜模式及南方退耕还草养畜的重要性,然后分别提出了几点优化措施,其中,在种草养畜模式方面,要求要丰富和创新种草养畜模式、提高牧草的种植技术、退耕还草养畜的管理等,而在南方退耕还草养畜措施,要求要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制定优惠政策、注重保护天然草原等,充分彰显出种草养畜模式的应用价值,而且借助南方退耕还草养畜,可以满足生态环境改善需求,将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退耕还林(牧)还草地的生态恢复及改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青海草种区划及栽培技术的简介,探讨了青海高寒地区不同生态类型区适宜种植的优良牧草和退耕(牧)还草地的生态恢复和草地改良技术,旨在为我省退耕还草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退耕后的还林和还草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柴发熹 《草业科学》2001,18(4):36-38
易水土流失的陡坡地退耕后的还林和还草应遵循:首先符合当地天然植被分布、生长发育规律、其次符合自然生态进展演替的规律;第三、符合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需要。第四、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建立超前持久的产业经济。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生态效益优先,促使 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宜农则农,宜牧则牧”、“退耕还草”是吉林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建设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的重要举措。建好退耕还牧的草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6.
加快武威市退耕还草步伐 促进人工草地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魁 《草业科学》2003,20(2):21-23
武威市退耕还草、人工草地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改变农村贫困面貌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在武威种草发展畜牧业的经济收入比种粮的收入高几倍,种草可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并就搞好退耕还草及人工草地建设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旭谦 《青海草业》2010,19(1):15-17,27
青海湖流域土地总面积29661km2,有天然草地面积213.65×104hm2,占青海湖流域总面积的70.03%。是青海省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在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中,要尊重当地的自然规律,实施退耕还草、退牧还草战略,采取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草在改变贵州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土地面积中73%是喀斯特强烈发育的高山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是解决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经过50多天的生产实习和暑期考察,对呼伦贝尔盟目前的“退耕还草工程”有些粗浅的了解。呼盟在退耕还草方面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它们必须将制约呼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突出的问题有:在牧草种植和草业生产方面,传统的掠夺式经营方式没有改变;草地改变措施不得当,没有达到标本兼治和彻底根治,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全面普及和推广的力度不够,不能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在此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使他们尽快转变,更新观念,与同行专家学者共同商榷,旨在把呼盟的退耕还草工作搞的更加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0.
探讨我州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认为良好的地貌特点和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种类养牛羊,同时,抓住机遇,以加入WTO和三峡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草还林为契机,改革经济管理模式,建立高产,高效,优势的草食动物养殖业。  相似文献   

11.
伊犁河谷退耕还草的模式及生态经济效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政府制定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伊犁河谷需要退耕还草的面积为14.13万hm^2,河谷自然地理条件较复杂,不同地域水、土、光、热条件差异较大,本文就伊犁河谷不同地域退耕还草的模式、生态经济效益及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报道:为提高退耕还林还草的综合效益,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山西省神池县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着力探索退耕还林还草和发展生态畜牧的双赢之路,走出一条“退耕推调产,调产保退耕”的“1 +6”还林还草新模式,即“一行柠条、6垄苜蓿”的灌草结合栽种模式,在保证柠条造林密度每公顷3300穴的同时,穴行距由原来的1.5米×2米,设计为1米×3米,加宽了种草行间,每行播种6垄2米宽的草带,在5年的柠条生长期内用紫花苜蓿发展舍饲养畜。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由适应性到战略性的调整,为国家增绿、农民增收开辟了有效途径。神池…  相似文献   

13.
谢玮  李家 《草业科学》2004,21(2):60-60
由国家投资1160万元,新疆境内最大的苜蓿繁殖基地2004年春季将在呼图壁种牛场建成。它的建成将对新疆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起到实质性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民和县退耕还草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退耕还草是民和县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应立足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和技术,集中解决退耕还草中的技术关键和难点。从协调组织,优化服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障草种供给,荒山荒坡种草技术和退耕还草适用配套技术等方面入手,提高技术含量,保证退耕还草工种的科学性和规模性,实现退耕还草工程中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临夏县退耕还草与科学养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草、科学养畜、改善生态环境是临夏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 ,临夏县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 ,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够 ,还草形式单一 ,结构不合理 ,缺乏后期管护等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群众认识不足 ,牧草产量低 ,还草与养畜脱节 ,经济效益低下。为此 ,只有加强宣传教育 ,转变观念 ,做到还草与养畜相结合 ,以草定畜 ,推行承包经营制度 ,筛选最佳种草和还草模式 ,才能逐步提高该地区退耕还草和科学养畜的经济效益 ,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退耕还草、生态建设和天然草地保护等工作的开展,草种的选择和种植已成为各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为此,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和四川省燎原草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专家经过多年试验和对生产经验的总结,提出了“退耕还草、天然草地保护及生态治理草种选择和配方”,现推荐给各地,供大家在生产中参考。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屈坤宁局长赞同方案,他指出:中伟省长(指四川省省长张中伟)最近在视察牧区天然草地保护和农区退耕还草后指示我局,一定要在成片的多年生牧草种植示范、推广上拿出样板,畜牧系统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生态效益。省草原总站的这个做法很好,可选择几个片区,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17.
曾植虎 《青海畜牧业》2004,(3):14-14,47
近几年,互助县紧紧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西部大开发退耕还草工作为契机,以改善草地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推广了草场改良、农田种草、秸秆氨化微贮等一系列饲草料加工利用技术,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我县推行舍饲圈养、实施“西繁东育”工程,以及畜牧业的稳定协调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我州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认为良好的地貌特点和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种草养牛羊,同时,抓住机遇,以加入WTO和三峡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草还林为契机,改革经营管理模式,建立高产、高效、优质的草食动物养殖业.  相似文献   

19.
青海湖盆地退耕还草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成海  周莲 《青海草业》2001,10(3):34-36,44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趋恶性化的环境 ,促使青海湖盆地要尽快退耕还草。实施退耕还草后 ,不但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 ,在青海湖盆地实施退耕还草是势在必行 ,也是一件功在当代 ,利在子孙的大事  相似文献   

20.
永康市种草养畜的模式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永康市有关部门提出了退耕还林(果)、退耕还草、退耕还牧的工作口号,并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