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进一步研究高寒生态系统植被群落对气候变化响应方式和适应机理,我们在青藏高原东北祁连山南坡,沿海拔梯度对嵩草(Kobresia bellardii)草甸、灌丛草甸、杂草草甸和稀疏植被4种植被类型进行双向移栽实验,以期获得高寒草甸植被群落较为详尽而真实的响应特征。4个功能群(莎草类、禾本类、豆科类和杂草类)绝对盖度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被群落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莎草类植被盖度与土壤含水量线性负相关,在3600 m处最大。禾本类和豆科类分别与土壤含水量和气温线性正相关,两者在3200 m处最为适宜。海拔与杂草类盖度的二次方程可解释其63%的变异。莎草类与禾本类、豆科类植被盖度存在较弱的补偿作用,而禾本类与豆科类之间具有显著的补充作用。对比80年代的植被盖度,嵩草草甸优势种对模拟降温的响应暗示其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高寒草甸关键物种,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采用样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高寒草甸植被盖度、高度、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土壤含水量和紧实度(P<0.05),而显著增加了多样性指数、表层土壤容重(P<0.05);2)随干扰强度增加,植被盖度、高度和土壤紧实度呈显著下降趋势,而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为375~735个/hm2时达到最高;3)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禾本科和豆科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和重要值,而显著增加了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和重要值(P<0.05),不同干扰强度下,各植被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变化明显,其中,豆科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而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综上所述,高原鼠兔的干扰显著改变了川西北高原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和土壤物理性状,适度的高原鼠兔干扰不仅增加了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还改善了土壤条件,而高强度的鼠兔干扰降低了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演替的分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12年,进行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主要分布地区草地状况的调查,禾草-矮嵩草群落是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的典型地带性植被,对处于不同退化程度的小嵩草群落采取封育或减牧后,均可恢复到禾草-矮嵩草群落,但由于退化程度的不同,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具有极大的差异。青海果洛地区高寒草甸多处于以小嵩草群落草毡表层剥蚀和杂类草-黑土型退化草地演替阶段,玉树地区处于矮嵩草群落向小嵩草群落的演替阶段,祁连山区处于禾草-矮嵩草群落,藏北高原则处于矮嵩草群落向小嵩草群落转化期或正常小嵩草群落时期。禾本科、莎草科等可食牧草逐渐减少和杂类草盖度急剧增加的趋势反映了高寒草甸退化演替过程植被变化的基本特征,草地退化造成了土壤容重增加,且表层土壤对放牧的敏感性高于底层,土壤0~10,10~20和20~40 cm容重分别增加了(0.50±0.08) g/m3,(0.16±0.07) g/m3和(0.04±0.03) g/m3。同时,有机质大幅降低,其降低幅度高达19.3%~53.2%,并随着土层的加深,降幅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4.
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分析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通过对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研究显示,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群落的组成和优势种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植物群落从以禾本科为主,向以杂类草为主的群落演替.中度和重度退化样地与原生植被样地的禾草类、莎草类以及群落总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随退化程度的加深,禾草类、莎草类等优质牧草比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杂类草,其比例明显升高,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高寒草甸微量元素随海拔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本研究以东祁连山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调查并测定了不同海拔下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土壤微量元素与植被群落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植被总盖度、草层盖度、地上生物量、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均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 200 m处达最大值,禾本科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依次降低;土壤钙(Ca)、铁(Fe)、铜(Cu)和锰(Mn)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镁(Mg)、锌(Zn)和钼(Mo)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钴(Co)含量随海拔的升高依次降低,土壤硒(Se)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呈波动性上升;相关性分析和RDA分析表明,土壤微量元素Mo和Fe含量显著影响着高寒草甸植被的生长。综上所述,海拔显著影响着高寒草甸土壤微量元素的分布,高寒草甸土壤管理过程中应该关注微量元素Mo和Fe,建议将微量元素Mo和Fe作为高寒草甸土壤健康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鼠害是引起高寒草甸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样方法对紫花针茅+杂类草群落和嵩草群落植物种重要值、类群生物量构成及鼠害概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花针茅+杂类草群落和嵩草群落的植物种构成差异较大,二者的类群生物量构成与重要值的变化类似。紫花针茅+杂类草群落生物量构成主要以禾草和杂类草植物为主,其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8.8%和30.0%;而嵩草群落的生物量构成主要以莎草植物为主,占总生物量的86.2%。鼠害对紫花针茅+杂类草群落的影响比嵩草群落的影响大更大。  相似文献   

7.
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玛曲高寒嵩草草甸植物群落在3个放牧梯度下的特征比较,分析了该类草甸主要群落特征对放牧强度差异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甸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都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草甸群落中优势种群的莎草科和禾本科物种的优势度逐渐降低,被一些杂草类物种(黄帚橐吾和火绒草)所取代。放牧强度的增加,导致了禾草类和莎草类功能群生物量比例的显著降低,及豆科类、毒草类和杂草类功能群生物量比例的显著增加。中度放牧下的草甸群落表现出了最高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排序为中牧草甸>重牧草甸>禁牧草甸。随着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加,高寒草甸群落将经历一个由上层的莎禾草类为主的草甸群落→上层莎禾草类+中层杂草类共存的草甸群落→中下层杂草类为主的草甸群落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格姆滩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草地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草地生物量差异比较明显(P<0.05).地上、地下生物量均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山生柳灌丛草甸>小嵩草草甸.地上植物量按不同功能群组成变化为:莎草类地上生物量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山生柳灌丛草甸>小嵩草草甸,禾草和杂类草均为山生柳灌丛草甸>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小嵩草草甸.各样地地下生物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土壤沙化度对草地再生植物群落特征及生产能力的影响,为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的植被修复与重建提供借鉴。【方法】选择植被破坏的4个沙化土地(ND未沙化、LD轻度、MD中度和HD重度),经4年种子自由迁入与自然竞争生长后,测定再生植被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特点、功能群草种重要值和产量贡献率等指标。【结果】1)土壤沙化度对再生植物群落特征参数影响为基盖度>投影盖度>群落高度>群落密度>物种数,对优势种种类、种数与高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2)土壤沙化度对再生群落中功能群草种重要值及草地生产力有显著影响(P<0.05),重要值受影响为豆科草类>莎草类>杂类草类>禾草类,产量和贡献率受影响为莎草类>杂类草类>豆科草类>禾草类。LD、MD和HD产量和贡献率最大的分别为禾草类、杂类草类和豆科草类。3)土壤未沙化和轻度沙化草地具有植被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中重度沙化土壤的再生群落结构简单、生产力较低。【结论】川西北高寒草地沙化土地均可形成再生植被,土壤沙化度影响再生植被群落特征和草地生产性能,需依土壤沙化度采取相应的草地复壮...  相似文献   

10.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研究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能为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和响应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青海三江源地区的6个样地/海拔梯度共78个样方的高寒草甸样地为研究对象,了解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分析海拔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旨在以空间替代时间的实验系统来揭示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统计分析发现,6个高寒草甸样地共有植物21科、51属、74种,且在中海拔和高海拔地区,高寒草甸以藏嵩草、高山嵩草、矮嵩草等莎草科植物占优势,低海拔地区高寒草甸则以针茅、早熟禾、垂穗披碱草等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种群。方差分析表明,随着海拔的降低,高寒草甸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均呈“单峰”分布格局,而均匀度指数逐渐升高。DCA分析发现,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沿着海拔梯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具有从高寒草甸向高寒草原化草甸的逐渐过渡的特征,海拔梯度明显的影响了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此外,CCA结果表明,土壤pH值是影响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含量与全钾含量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我们推测气候变化极有可能影响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与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休牧对云南退化山地草甸草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休牧对云南退化山地草甸的恢复和改良作用,对3年休牧封育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休牧封育对恢复退化山地草甸植被有明显的效果;休牧封育后植株的高度明显提高;封育3年,轻、中和重度退化草地的草层高度分别较对照区提高了7、16和16倍;封育后群落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禾本科牧草比例上升,杂类草明显下降;封育提高了草地群落优良牧草的比率;封育3年即可恢复草地;封育是恢复退化山地草甸的一项有利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畜控草”与新疆草畜平衡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及业内都把"以草定畜"视为对天然草地放牧管理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终极目标,"以草定畜"似乎已被广泛认同,但是,在草原牧区实现"以草定畜"依然任重道远。在新疆天山北坡,同地带、同一类型的山地草甸草地,在夏季与冬季两种不同放牧利用制度下,植被成分差异显著,在冬季放牧利用制度下,山地草甸草地植被成分中,阔叶杂类草及小灌木明显增多,牧草再生性减弱;而在夏季放牧利用制度下,植被成分中小杂类草与禾本科牧草明显增多,牧草再生性增强;在降水量较丰富的中山带,禁牧封育2~3年后,植被成分中饲用价值低、家畜不宜采食的粗大杂类草明显增多。"以畜控草"应该成为更加积极的草地管理态度和方式。在目前天然草地放牧量难以较大幅度减控的情况下,通过"以畜控草",可以既保持草地植被健康状况又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这对于实施牧民定居与冷季舍饲的新疆草原牧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禁牧封育对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在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示范工程的青海省玉树县上拉秀乡进行了3年禁牧封育退化草地的观测,研究了禁牧封育对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的改良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禁牧封育对恢复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植被有明显的效果。禁牧封育后草地中植物的盖度,高度和产草量明显提高;牧草种类发生显著变化,莎草科、禾本科牧草的种类和产量增加,杂类草的种类和产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禁牧封育措施改良高寒地区退化草地的效果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2003-2005年,通过对青海省玉树县上拉秀乡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进行为期3年的禁牧封育改良试验,结果表明:禁牧封育措施对恢复高寒草甸、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植被有明显的效果,禁牧封育后草地中植物的盖度、高度和产草量明显提高;牧草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优良莎草科、禾本科牧草种类与产量增加,杂类草的种类、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嵩草草甸基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群落指标为依据,研究了青海省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阶段,高寒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土壤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嵩草草甸,其地上、地下生物量,牧草高度,生草层厚度,裸斑面积,物种数,土壤含水量等呈显著差异。同未退化阶段相比,重度退化阶段的优良牧草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别降低了43.2和10.1 g/m2。而重度退化阶段时,裸斑面积则达到最大值65 m2,土壤含水量则为最小值22.83%,鼠洞密度则随着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呈倒"V"变化趋势。分析表明,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的结果是,由莎草科和禾本科为主的植物演替为杂类草地。  相似文献   

16.
放牧强度对夏季高寒草甸生物量和植被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讨论了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夏季草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轻牧组、中牧组及重牧组各放牧强度对草地优良牧草所占比例影响较大 ,其中 :禾本科牧草分别提高 2 0 .5 %、6.5 % ,减少1 3.5 % ;莎草科牧草分别提高 2 0 .3%、1 0 .4% ,减少 7.7% ;杂类草分别减少 2 0 .5 %、6.5 % ,提高 1 3.5 %。再从草地盖度看 ,优良牧草 (禾草 +莎草 )在轻牧组提高 1 .4% ,中牧和重牧组分别减少 2 .2 %和 6.4% ;杂类草盖度在轻牧和中牧组分别减少 2 1 .3%和 7.2 % ,而在重牧组则提高 3.2 %。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鼠害抑制对三江源区轻度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的影响,于2019年3月18 日-22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的典型高寒草甸上开展人工鼠害抑制试验,未抑制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鼠害抑制试验区莎草科和禾本科的重要值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阔叶型可食草和毒害草的重要值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鼠害抑制试验区草地群落的总盖度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藏北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的植物群落特征、土壤养分特性及其相关性,以那曲县那玛切村的轻度退化(lightly degraded,LD)、中度退化(moderately degraded,MD)和重度退化(severely degraded,SD)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冗余分析(RDA)试图揭示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土壤环境因子与植被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共有9科20属25种,莎草科、禾本科、菊科和蔷薇科植物适应性较强,不同退化草甸植被类型分别为高山嵩草+斑唇马先蒿,弱小火绒草+高山嵩草,二裂委陵菜+白苞筋骨草,其中高山嵩草是轻、中度退化草甸的优势种,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杂类草均占据重要地位,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2)从轻度退化草甸到重度退化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地上生物量、高度、密度、频度、总盖度)整体呈递减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退化加重呈降低的趋势。3)随退化程度加重,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全钾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