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密  葛霖 《安徽农业科学》2015,(16):300-302
为打破新时期喀斯特山区城镇建设发展所面临的用地瓶颈,实现农村闲置土地开发整理效益最大化,分析了喀斯特山区农村闲 置土地资源开发整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地力因素、地形因素、农业基础设施类3个二级指标层和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地形坡度、垦殖率、交通条件等8个指标因子建立了3层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了各指标因子相对准则层及目标层的指标权重.构建的3层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喀斯特山区今后开展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选,计算出各计划项目可行性的综合得分,按照高分优先的原则进行开发整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喀斯特山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重庆喀斯特山地农业发展-生态响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喀斯特山地属于典型生态脆弱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地退化严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栽力、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突出.该文尝试将喀斯特山区农业发展及其影响下的生态响应作为一个系统,建立农业与生态发展协调性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37个区县喀斯特山区进行横向对比和识别,并按综合得分进行分级.研究发现重庆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发展协调度以较差和差为主,分别占总喀斯特面积的71.12%和12.17%,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典型喀斯特区县,这种空间分异是自然基底背景、人为胁迫、经济科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是耕地占补平衡预警的基本前提,是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测系统的关键。本文从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出发,依据地域性原则、可靠性和充分性原则、简捷性原则和宏观稳定性原则,采用对象属性解析法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占补平衡、人地关系、生态环境、耕地利用效果及投资潜力五个方面构建了喀斯特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同时阐述了构建喀斯特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贵州草业在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1 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贵州位于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的核心,发育喀斯特碳酸盐面积达13万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3%,是喀斯特强烈发育的高山区,山高坡陡、土层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贵州高原山区又是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地带,区内沟谷切割密度和深度较大,雨热同季多暴雨,加上长期大规模的破坏性掠夺性垦殖,地被覆盖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80年代,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7.67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3.5%,石漠化面积1.33万km2,且每年仍以933 km2的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是实现喀斯特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农业安全高效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研究喀斯特山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对改善喀斯特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以贵州遵义县尚嵇镇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围绕生态农业发展,具体分析了生态农业发展背景下的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农田道路工程设计、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农田林网与沃土工程设计,并对该工程设计从农田建设、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其他工程建设四方面进行了评价。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条件改变较大,基本农田的面积和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道路通达度也大幅提高,坑塘整治和农田水利工程得到完善,田、水、路、林得到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化了农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要实现山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抛弃传统的以种植业为基础的传统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喀斯特山区特色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4大发展模式,即: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及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复合发展模式,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山区农村庭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后提出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对策: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以生态补偿机制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产业支持为主,增强喀斯特农村自主发展能力;加强教育扶贫,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7.
胡勇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7):223-224
对石漠化型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西南石漠化山区农村土地利用冲突的调控机理为探究的目标,以贵州麻山地区为例,立足于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系统演变中目前呈现的灌丛荒草生态系统实际,探寻加速该地区植被恢复的低成本的生物式的生态型农牧业优化配置机制,提出贵州石漠化土地利用冲突中农牧业优化配置调控的原理并建议加以运用,以实现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8.
针对喀斯特地区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石漠化日趋严重、生态功能衰退等关键问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区域生态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站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场、动态监测样地、辅助性样方等,开展了喀斯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能力、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过程及石漠化发展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日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山区土壤酶活性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喀斯特山区土壤酶活性来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土壤生态条件、土壤类型、植物、微生物、管理措施、土壤肥力、土地耕作方式等方面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从土壤酶活性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角度,提出从7个方面深入开展喀斯特山区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焕 《乡村科技》2020,(10):114-116
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喀斯特山区,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尽管近年该地区发展迅速,但是该地的土地承载力面临着严峻挑战。基于此,采用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方法对目前青岩古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探讨青岩土地资源承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青岩古镇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问题成因,并从经济技术开发、自然资源和人文社会3个方面总结青岩古镇土地承载力问题,得出当地影响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提高青岩古镇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3个方面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喀斯特地区2015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空间特征,以期为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体上呈现与喀斯特地貌类型区一致的空间分异特征。高承载区主要分布在峰林平原,中等承载区主要分布在峰林谷地,低承载区分布在峰丛洼地。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国产资源卫星数据在西部大开发和贵州经济建设服务中的应用,探索了CBERS-02B数据在喀斯特山区的土地利用遥感解译中理想的图像处理方法及分类方法。结果显示:134波段为土地利用分类的最佳波段组合,HIS变换融合是喀斯特高原山区背景下的CBERS-02B星HR与CCD数据的最佳融合方法。说明,国产卫星CBERS-02B能较好地实现喀斯特地区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分类,可以替代国外遥感影像TM,运用于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与调查方面。  相似文献   

13.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一种受地质背景制约的脆弱生态环境,具有地表水缺乏、土层浅薄且不连续、植被覆盖率低等基本特征。由于喀斯特山区水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小生境类型的多样性,该地区土壤水分运移相当复杂,具有许多和其它类型区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在介绍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特征和土壤水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测定方法、有效性、入渗规律、空间变异性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今后土壤水分研究应以岩石-土壤-植被系统为对象,注重多学科交叉以及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喀斯特生态系统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生态过程影响的研究,重视植被对异质性生境的响应及其适应性调控机理的研究,以实现喀斯特山区水土资源的协调利用和植被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4.
王红  黄英  娄昭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19-7321
[目的]研究喀斯特山区的生态足迹及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喀斯特山区安顺市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安顺市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从供需平衡状况定量分析了安顺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和实现喀斯特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结果]安顺市2008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47 8 hm2/cap,而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2.309 0 hm2/cap,人均生态赤字较大,为1.861 2 hm2/cap,属于严重的生态赤字区。安顺市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大大超出了其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自然资源的供给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难于支撑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可通过改变安顺市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生产消费体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生产工艺,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等途径,实现喀斯特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结论]该研究为喀斯特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山区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山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受地形坡度大、土壤层浅薄、岩石露头率高、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影响,试点开发工作问题多。本研究通过对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域展开实地调研,就开发利用中的规划布局、环境影响控制、土地权属调整以及土地收益分配等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改进喀斯特山区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探索四川地区土地退化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地区的土壤侵蚀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20.0万km^2,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有土壤退化、土地石质化、土地沙质化和土地沙石化,全省沙质荒漠化面积达95.14万hm^2。毁林垦殖、滥伐森林、工矿生产污染是造成土壤侵蚀、土地退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经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存在布局不合理、设计标准过低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在规划农田水利工程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兼顾农业用水和人畜用水的原则,优先考虑社会需求,以兴建小型蓄排水工程为主。在具体做局部地区的规划方案时,较优的有3种类型4种布局方案:(1)旱地集中区农用水利工程布局;(2)旱地集中区农用水利工程与道路配套布局;(3)农户性畜用水利工程布局;(4)灌排和农户人畜兼顾型水利工程布局。此外,转变喀斯特山区农民的用水观念,构建利水型农业和利水型社会,实现人—土地和水—环境的协调统一,应是各级政府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贵州喀斯特山区水稻土与稻米重金属含量的关联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贵州喀斯特山区水稻土和稻米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关系,以贵州喀斯特山区某县水稻土和稻米为研究对象,监测326对水稻土和稻米,检测土壤和稻米样品中镉、汞、砷、铅、铬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县水稻土pH以偏酸性为主,水稻土主要为酸性土壤.水稻土中镉、汞、砷、铅、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7、0.53、19...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十分突出,制约了喀斯特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水城县沙坡村为例,探讨了喀斯特贫困山区农林生态复合生态系统重建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贵州绥阳喀斯特山区的土地整理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土地优化配置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层及属性数据为基础资料,通过ArcGIS对贵州省绥阳县进行空间叠置分析、空间模型分析完成基础数据获取,并依据各潜力模型对潜力单元进行划分。结果表明:绥阳县在耕地、农用地、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因子中增加的耕地系数分别为5%、10%、68%和45%,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绥阳县耕地整理潜力属Ⅱ级,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属Ⅰ级,土地复垦潜力属Ⅰ级,土地开发潜力属Ⅰ级。因此,绥阳县土地整理应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合理保护未利用土地模式为主,提高土地整理潜力及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