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生物菌剂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的烤烟上部叶片比常规种植的烤烟叶片面积大,烟叶外观质量较好,说明微生物菌剂对提高上部烟叶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卷烟加工及储存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的变化。[方法]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以云烟(软珍,R)不同制丝工艺的加工工序及储存过程的烟叶表面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尽管不同制丝工艺在相同加工工序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度不尽相同,但主要高丰富度微生物类群的种类比较一致;此外,烟叶在不同城市的不同储存时间下,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具有类似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对从微生物角度改进烟叶制丝工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表明烟叶的储存时间可能是影响微生物后期群落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2016—2017年部分烟农在交售上部烟叶时,有的烟叶出现与烤房调制挂灰症状不同的灰色烟叶,这种烟叶不能列级收购,影响了烟农的利益。为了验证这种灰片是否由玉米造成的影响,2017年进行了玉米花粉对烤烟叶片质量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玉米花粉对烤烟上部叶片的烘烤质量存在负面影响。在宜章县黄沙镇,一般于4月开始种植玉米,6月中旬烤烟上部烟叶成熟前,早玉米开始散落花粉,花粉被自然风力带动,散落在相邻烟田的烟叶上,通过显微镜观察烟叶,叶片气孔显示有颗粒,在鲜烟叶表面出现非绿色颗粒、斑块,在烘烤过程中,斑块部分叶内物质发生棕色化反应,烘烤后的烟叶颜色呈现灰褐、灰红状态。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烟叶微生物发酵机理,介绍了发酵烟叶表面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综述了微生物及微生物制剂在烟叶发酵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姚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66-16168
[目的]研究烘烤对不同部位烟叶微生物种群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分离鉴定烘烤过程中烟叶上的微生物,调查在烟叶烘烤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结果]在新鲜烟叶上,微生物种类是下部叶比中部叶多,上部叶上的微生物种类相对最少。烟叶经过烘烤后,不同叶位烟叶上的微生物种类明显少于新鲜烟叶。烟叶在烘烤进程中,细菌种类一直在减少;放线菌在定色期有所增加;中、下部烟叶的霉菌在烘烤过程中减少,而在上部烟叶霉菌在变黄、定色期增加,然后在干筋期减少。[结论]该研究可为预防烟叶在烘烤过程中腐烂和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菌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烟叶产量、提升烟叶品质以及筛选适宜的微生物菌肥,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微生物菌肥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明显提高了烟株高度、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了11.29%~17.80%和15.80%~26.57%,改善了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了烟叶钾含量;其中农夫喜力复合微生物菌剂等4种微生物菌肥混合施用在丘北烟区烟叶生产中的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原烟复烤前后表面细菌种群变化情况及其对烟叶发酵的影响,考察了3种不同烟叶(自然状态下的原烟、施加微生物的原烟、复烤后片烟)经发酵后微生物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同烟叶发酵1个月后,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表面细菌的变化情况,并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检测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原烟相比,复烤后烟叶表面的细菌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降解蛋白质菌(Bacillus cereus)、降解淀粉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cillus subtilis)、产香菌(Erwinia、Pantoeadispersa)等细菌的数量均明显低于复烤前的原烟。发酵后,原烟表面富集上述几类细菌,而复烤后烟叶表面细菌则未得到明显富集,部分细菌已检测不到。烟叶发酵1个月后,淀粉、蛋白质、氮含量均降低,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且原烟的化学成分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复烤后烟叶。表明复烤工艺可造成烟叶表面细菌种类和数量减少,由此影响烟叶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态区烤烟叶片发育超微结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超微技术对云南和河南烤烟叶片的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烟叶发育过程中,两地烟叶的超微结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差异表现在淀粉粒与嗜锇颗粒上:在叶片发育早期,云南烟叶细胞中叶绿体及淀粉粒明显少于河南烟叶;在叶片发育中期,云南烟叶淀粉粒较多,嗜锇颗粒较少;在叶片发育后期,河南烟叶叶绿体降解迅速,嗜锇颗粒较多。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57-159
[目的]探究微生物菌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施肥、常规施肥+菌禾管家、常规施肥+恩格兰菌剂处理,分析不同微生物菌肥对烟草生长发育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不同微生物菌肥对烟叶生育期影响较大,与常规施肥相比,微生物菌肥均促进了烟株的生长发育,且恩格兰微生物菌剂影响显著。施用菌禾管家能够降低烟叶的烟碱含量和上部叶的总糖及还原糖含量,提高中下部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并提高中部叶钾含量。施用恩格兰微生物菌剂能够降低下、上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提高中部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和中上部烟叶烟碱含量。[结论]施用微生物菌肥均有利于促进田间烟叶的生长和改善烟叶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0.
烘烤条件对烤烟不同组织水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5):78-82
为了研究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烘烤过程中水分变化的影响,采用不同的烘烤工艺对巫山烟区的中上部烟叶进行烘烤,对烘烤过程中叶片水分、主脉水分、整烟片叶的水分,以及常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并对烟叶的烘烤效果进行统计。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的水分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主要是叶片水分的保持,第2阶段主要是叶片水分的散失,第2阶段主要是主脉水分的散失。优化烘烤工艺不仅能够延长烟叶叶片水分散失,加速主脉散失,还能够显著提高烟叶烘烤质量,降低烤坏烟比,能够降低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提高糖含量。研究认为,优化烘烤工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烟叶叶片与主脉失水的协调性,能够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1.
吉林晒烟的烟叶产量和品质与采收晒制过程密切相关,规范化采收晒制技术能够提升晒烟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在光照的影响下,晒烟不同部位烟叶成熟时间不同。正常情况下,吉林晒烟上部叶片先成熟,中部叶片次之,下部叶片最后成熟。若以上部叶片成熟为标准,在上部叶片成熟时一次性采收整株烟叶,会导致上部叶片达到成熟标准,而中、下部叶片成熟度较差,不利于晒制过程的统一管理,晒制的烟叶品质差异较大。分批次采收技术能够延长晒烟中、下部烟叶的光照时间,提高中、下部叶片的成熟度,使上、中、下部叶片都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达到成熟标准,有利于提升整体烟叶的产量,有利于晒制过程的规范化分类统一管理,有利于晒制出品质接近的烟叶,提升烟叶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微生物菌剂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对照(T_1,CK)、蘸根处理(T_2)、蘸根处理+团棵期喷施(T_3)、蘸根处理+团课期喷施+旺长期喷施(T_4),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_1相比,T_3、T_4处理显著提高了烟株株高、茎围、叶片数和最大叶片值;增加了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改善了叶片光合性能;降低了烤后烟叶中烟碱和氯离子含量,提高了钾离子含量;提高了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显著增加了烟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叶面分泌物数量及烟叶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烤烟叶片腺毛密度、叶面分泌物数量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在大田设置施用100%化肥、70%化肥+30%芝麻饼肥、30%化肥+70%芝麻饼肥、100%芝麻饼肥4种试验处理,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叶片腺毛密度和分泌物数量及烟叶产质的影响。[结果]除100%芝麻饼肥处理外,随着施用处理中芝麻饼肥比例的提高,烤烟叶片腺毛密度和叶面分泌物数量逐渐增大;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比例的协调性逐渐增强,烤后烟叶的单产、均价、产值及上中等烟比例逐渐增大。[结论]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有利于烤烟叶片表面分泌物的形成及烟叶产质的提高,其q-30%化肥+70%饼肥配施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菌剂对烤烟光合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微生物菌剂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对照(T_1,CK)、蘸根处理(T_2)、蘸根处理+团棵期喷施(T_3)、蘸根处理+团课期喷施+旺长期喷施(T_4),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_1相比,T_3、T_4处理显著提高了烟株株高、茎围、叶片数和最大叶片值;增加了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改善了叶片光合性能;降低了烤后烟叶中烟碱和氯离子含量,提高了钾离子含量;提高了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显著增加了烟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探讨烤烟上部叶带茎烘烤烟叶水分迁移特性及物理形态结构变化,为提高上部叶工业可用性提供参考。以云烟87上部烟叶为试验材料,利用低场核磁成像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烘烤过程烟叶的水分迁移、形态收缩、微观结构及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结果表明,带茎烘烤茎秆的水分经主脉向叶片迁移,使叶片、主脉和整片叶含水率均显著高于不带茎烟叶,54℃后茎秆水分向烟叶迁移速率逐渐下降;54℃前带茎烟叶叶片厚度收缩率显著小于不带茎烟叶叶片,54℃后带茎烟叶叶片厚度收缩率显著大于不带茎烟叶叶片;烘烤过程带茎烟叶主脉直径收缩率显著小于不带茎烟叶主脉;叶片干燥后,不带茎烟叶叶片栅栏组织细胞结构变化程度小于带茎烟叶叶片;烤后烟叶单叶质量和叶片厚度表现为不带茎烟叶显著大于带茎烟叶,拉力、填充值和含梗率均表现为带茎烟叶显著大于不带茎烟叶。可见,上部叶带茎烘烤延缓烟叶的干燥,进而影响烟叶的形态收缩、微观结构和物理特性变化,其烤后烟叶的可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综述烟叶陈化微生物的种类及微生物在烟叶陈化过程中的多方面作用,进行了烟草陈化微生物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在烟叶醇化和再造烟叶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在烟叶和再造烟叶醇化和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从烟叶醇化过程中微生物类群、微生物应用和再造烟叶生产中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微生物在烟叶醇化和再造烟叶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中烟100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及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烟叶组织结构在变黄后期与定色期变幅较大,叶片形态在定色期变幅最大,不同成熟度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组织结构和形态变化也表现出明显差异。密集烘烤条件下烟叶在定色期失水过快是导致烤后烟叶结构紧密、僵硬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以红花大金元上部叶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采收对烟叶在烘烤过程中颜色特征值、叶片组织含水率及烘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不同成熟度烟叶颜色的亮度值、红度值、黄度值及饱和度差异较大,尤其是提前采收与推迟采收之间的差异较大,而正常采收与推迟采收之间的差异较小,但烟叶的色相角差异较小;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烟叶叶片的失水速率以正常采收和推迟7 d采收的较快,主脉的失水速率以推迟7 d采收最快;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总体上以推迟7 d采收的表现最好,但烟叶的经济效益以正常采收的最高。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可以适当推迟采收时间,以提高红花大金元的成熟度,进而提高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茎烘烤烟叶失水干燥特性,为优化烤烟烘烤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带茎烘烤过程烟叶叶片和主脉的水分含量、状态及形态收缩率,与不带茎烟叶进行比较,并将烟叶水分指标与形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带茎烘烤烟叶的整叶、叶片及主脉水含率均高于不带茎烟叶;带茎烟叶水分迁移表现为茎秆中的自由水向主脉和叶片迁移,使带茎烟叶叶片和主脉自由水含量和所占比例均高于不带茎烟叶.干叶前带茎烟叶叶片厚度收缩率显著小于不带茎烟叶叶片(P<0.05,下同),干叶后带茎烟叶叶片厚度收缩率显著大于不带茎烟叶叶片;烘烤过程带茎烟叶主脉直径收缩率显著小于不带茎烟叶;烘烤过程烟叶叶片和主脉自由水含量与其水含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烟叶形态收缩与自由水含量及其水含率密切相关,可根据烟叶形态收缩判断烘烤过程烟叶水分含量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