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鸡粪除氨菌株的分离、筛选与菌剂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鸡粪高温堆肥氨气的释放量,于2010~2011年,采用嗅味法进行初筛,采用硼酸吸收,稀硫酸滴定的方法进行复筛研究。结果表明:初筛得到具有除臭能力的菌株449株,并最终分离了细菌KB217、放线菌KA46和真菌KF21三个菌株,使鸡粪堆肥的氨气释放量分别降低了59.40%、55.05%和56.38%。初步鉴定细菌KB217为微球菌属,放线菌KA46为链霉菌属,真菌KF21为青霉属。拮抗试验证明3株菌之间无拮抗作用,菌株复合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的混合制剂能使鸡粪堆肥的氨气释放量降低67.33%,并且缩短了氨气的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2.
试验分离了细菌KB17和KB51、放线菌KA18和KA99四个菌株,使鸡粪堆肥的硫化氢释放量分别降低了72.01%、76.28%、73.02%和73.00%。初步鉴定细菌KB17为短状杆菌属、KB51为假单胞菌属、放线菌KA18为链霉菌属、KA99为小单孢菌属。菌剂复配试验结果表明,KB17与KA18、KB51与KA99复配后使鸡粪堆肥的硫化氢释放量分别降低了77.32%和78.69%。  相似文献   

3.
将通过高温和氨水逐级驯化筛选的除臭菌株用于牛粪堆肥,研究其对NH3和H2S释放量及物质转化的影响.其中菌株B1与A1除臭效果最好,NH3总释放量较对照分别降低68.59%和61.00%.NH4+ -N仅增加4.47%和7.19%.NO3-N略有提高,而有机氮分别增加28.99%和27.42%.说明除臭菌株能将无机态氮转化为有机氮.使全氮含量提高19.81%和18.80%,有效地减少了氮素损失;H2S总释放量较对照分别降低89.69%和86.88%.硫酸盐增加40.77%和36.49%,说明菌株可有效促进H2S向硫酸盐转化,减少H2S挥发,使全硫含量提高29.05%和22.64%.相关分析显示NH3释放量与H2S释放量、p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有机氮和硫酸盐呈负相关;H2S释放量与pH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全硫和硫酸盐呈负相关.添加与未添加除臭菌株的NH3和H2S释放量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添加除臭菌株可有效地控制牛粪堆肥NH3和H2S释放,保留氮素和硫素养分.  相似文献   

4.
蚯蚓粪中异养脱硫菌筛选及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初筛和复筛结合方法从蚯蚓粪中筛选出六株高效异养脱硫菌种S2、S3、S5、S6、S7、S10。经硫化氢降解率测试结果表明,培养25 d,与CK相比H2S释放量分别降低44.50%、53.48%、37.99%、16.41%、30.67%、41.14%。将不同菌株复配,其中S2+S3+S5、S2+S3+S7菌种组合H2S释放量最低,较对照降低71.53%、65.01%。表明脱硫菌有效降低H2S释放量,三个菌株复合除臭效果好于单个菌株,可为生物脱硫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3株拮抗菌复合复配对致病疫霉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单一拮抗菌抑菌活性不够稳定、防病效果较差等不足,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拮抗细菌J-28、SR13-2和拮抗放线菌Sy11进行复合发酵或分别发酵再复配的可行性及复配比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3株菌之间无明显拮抗作用,将J-28和SR13-2等比例同时接入复合发酵24h,再与Sy11单一菌液按4∶1复配,抑菌率最高达93.75%,显著高于3株菌中抑菌作用相对较强的J-28单一菌液(81.36%)。同时发现复配菌液对致病疫霉菌体的致畸作用比J-28菌液要强,畸变率也高,其中孢子囊空壳率前者为87.50%,后者为16.67%。这表明3株菌的复配菌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作用高于单个菌株。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轻城市活性污泥NH3释放对环境的污染,采用逐级驯化的方法从不同样品中分离得到效果好的除氨菌株A1、A2和B1,使活性污泥NH3释放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6.73%、31.67%和32.43%。将不同菌株复配,其中A1+A2和A1+B1菌株组合NH3释放量最低,较对照降低了67.03%和62.74%;活性污泥中前者全氮、有机氮、铵态氮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3.36%、23.31%和36%,后者提高了23.18%、23.01%和32%;两者的硝态氮分别增加了1.18倍和1.11倍。表明除氨菌可有效控制NH4+-N转化为NH3,对NH4+-N有固定作用,并且有利于向NO3--N和有机氮转化,从而减少了NH3挥发所造成的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7.
4株放线菌的防病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分离的54株放线菌中筛选出具有很强抑菌活性的4株放线菌(05-5、05-11、05-25和06-6)进行发酵液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06-6的发酵液对4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0 mm.温室试验中4株放线菌对番茄灰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以菌株06-6表现最为明显,防效达到了81.2%.4株放线菌对番茄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菌株06-6使番茄幼苗的株高增幅达到68.3%.  相似文献   

8.
6株土壤拮抗放线菌的初步鉴定及其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鉴定6株放线菌种类,并测定其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6株放线菌菌株种类,以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盆栽和大田试验系统测定6株放线菌菌株发酵产物的杀菌活性。[结果]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表明,6株菌株属于链霉菌属。生物测定结果表明,500μg/m l的6株放线菌发酵产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90%以上;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南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也在80%以上。其中,GZ-204和GZ-331菌株发酵产物对小麦根腐病菌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7.8%、98.2%和99.5%、94.6%。盆栽试验结果表明,GZ-204和GZ-331菌株发酵产物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8.8%和87.1%,治疗效果为62.4%和68.5%。田间试验结果表明,GZ-204和GZ-331菌株发酵200倍稀释液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50.5%,69.2%。[结论]研究结果为新型土壤放线菌源农药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解磷菌PSBHY-3对池塘底泥的解磷效果,为解磷菌在养殖池塘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模拟池塘环境系统为平台,探究不同浓度(103、104、105和106 CFU/mL)PSBHY-3对池塘底泥的解磷效果;并在无菌池塘底泥水体系统中分别设P组(PSBHY-3)、D组(有机物降解菌De)、P-D组(PSBHY-3与De的初始菌量比1:1)、P-3D组(PSBHY-3与De的初始菌量比1:3)、3P-D组(PSBHY-3与De的初始菌量比3:1)和对照组,分析PSBHY-3与De复配使用的解磷效果.[结果]至试验结束(第8 d)时,与对照组相比,J-3(103 CFU/mL)、J-4(104 CFU/mL)、J-5(105 CFU/mL)和J-6(106 CFU/mL)组的池塘底泥总磷(T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对应的TP降解率分别为7.05%、6.60%、4.03%和9.17%.在PSBHY-3和De复配试验中,2株菌株间不仅未出现生长拮抗现象,还能促进De生长.至试验结束(第8 d)时,各加菌组对池塘底泥TP的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以P组的TP降解率(8.17%)最高,而P-3D、P-D、D和3P-D组的TP降解率分别为5.38%、4.97%、4.38%和3.91%,各加菌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16S 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鉴定,确定PSBHY-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PSBHY-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对池塘底泥沉积磷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可作为研发水产养殖用解磷菌菌剂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出不同种类和特性的高效降解柴油菌株,研究降解菌株对不同环境下柴油污染的降解机制。[方法]从南京扬子石化厂区的油泥沉积物中分离出1株高效柴油降解菌J-3,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比对初步鉴定菌株J-3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通过水培及土壤培养并结合气质联用(GC-MS)和全基因组比对技术研究其降解率和降解机制。[结果]该菌能利用柴油为唯一碳源生长,产生表面活性物质,具有稳定的乳化性能。在温度20~40℃、初始pH5~9条件下生长良好,能耐受15 g·L~(-1) NaCl和5 g·L~(-1)柴油。在最适生长条件(pH7,25℃,1 g·L~(-1) NaCl,0.5 g·L~(-1)柴油)下对柴油降解率为62.0%,GC-MS图谱分析确定菌株J-3对柴油中各组分均有降解能力,对部分中长直链烷烃降解率超过99%。通过菌株J-3的全基因组比对分析,发现2个烷烃氧化相关的基因,烷烃羟化酶基因alkB和长链烷烃羟化酶基因almA,推断菌株J-3能降解柴油可能是这2个氧化酶基因产生作用。将菌株J-3应用于柴油污染土壤修复试验,对土壤中各柴油组分均有降解能力。不同处理下菌株J-3降解率可达33.8%~49.0%,可有效降解土壤中的柴油。[结论]Serratia sp. J-3是一株高效降解柴油的菌株,在水体和土壤中均能很好利用柴油进行生长代谢,可应用于柴油污染实际生物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11.
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引进多个楸树品种,比较观察优选速生楸树的几个株系和嫁接苗,筛选出3个楸树株系J-2001-1、J-2001-3和J-2001-4适宜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区模拟施肥后春耕耕整稻田控水减排试验,研究了稻田施肥耕整后田面水中氮磷浓度的分布特征,排水时间及溢流堰排水高度对田面水氮磷的流失和减排效能。结果表明:春耕耕整后,若控制6 cm高排田面水,较常规控制3 cm高排水,可减少排放总氮35.76%~72.13%,总磷20.41%~50%。稻田耕整后蓄水6 cm高在第5 d排水比在3 d内排水可减少排放总氮21.22%~55.41%,减少排放总磷67.67%~83.70%。  相似文献   

13.
在椰糠半无土栽培模式下以将军菊苣(品种编号:J-1、J-2、J-3和J-4)和食叶草(品种编号:S-1和S-2)为试材,分别进行株距(25 cm、30 cm、35 cm)和刈割间隔期(30 d、35 d、40 d)的栽培试验,探究了不同株距和刈割间隔期内两种牧草的叶片生长情况、刈割后的全株干鲜重和叶片的粗蛋白含量,明确了两种牧草的适宜株距和最佳刈割间隔,为牧草高产优质生产提供新途径。株距试验结果显示:当定植株距为25cm时,将军菊苣J-1品种的亩产较高;当定植株距为30cm时,S-1、S-2和J-4品种的亩产量、各品种的叶片数量(除J-4品种)、干物质含量(除S-1品种)、叶片粗蛋白含量(除J-3品种)高于其他株距组;当定植株距为35 cm时,将军菊苣的叶片宽度(除J-1品种)、全株鲜重、干重(除J-1品种)均较高;将军菊苣的各品种间的亩产量不同。刈割间隔期试验结果显示:间隔40 d刈割时,叶片长度和叶片数量(除J-4品种)、全株鲜重、干重和干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间隔期;间隔35 d刈割时,所有品种的叶片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他组。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食叶草的生产以株距为30 cm、刈割间隔期为40 d时可实现高产;以株距为30 cm、刈割间隔期为35 d时可实现优质生产。将军菊苣在株距为30 cm、刈割间隔为35 d时可实现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14.
李萍  王东阳  许云 《广西农业科学》2014,45(9):1589-1593
[目的]筛选出具有甲醛降解能力的微生物,为甲醛降解菌的产业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PDA固体培养基分离甲醛耐受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观察耐受菌的形态特征,显微观察其孢子结构;采用rDNA-ITS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目标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通过测菌丝湿重来绘制其生长曲线,采用蛋白显色法测定甲醛浓度的变化.[结果]分离纯化出1株甲醛耐受真菌J-5,其培养特征、显微特征与曲霉属(Aspergillus)相似;18S rDNA核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菌株J-5与曲霉属的6个株系为同一类群,所处类群中18S rDNA基因序列两两之间的相似值均在76%以上.J-5菌株最大可耐受甲醛浓度为2000 mg/L,可在192 h内将浓度为1560 mg/L的甲醛降解到100 mg/L以下.J-5菌株在培养0~96h内生长缓慢,但甲醛浓度下降迅速,当甲醛浓度下降到400 mg/L后,菌株生长迅速,甲醛浓度下降缓慢.[结论]分离筛选出1株甲醛降解菌J-5,经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曲霉属真菌,其在生长调整期对甲醛的降解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5.
过磷酸钙在猪粪堆肥过程中的保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翁俊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28-4529,4617
[目的]为减少堆肥过程的氮挥发损失.[方法]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反应器,研究过磷酸钙不同添加量对猪粪、米糠堆肥的保氮效果.[结果]添加过磷酸钙可促进堆温的提高,明显降低堆肥初期与高温期的pH,明显提高堆肥的水溶性NH4+-N含量,有效减少NH3的释放量,推迟NH3产生量的高峰期.与对照(CK)相比,添加1%、2%和3%过磷酸钙可分别降低堆肥氮损失率33.56%、49.18%和52.88%,提高堆肥的磷含量.[结论]猪粪、米糠堆肥的过磷酸钙适宜添加量为2% ~3%.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家禽粪便中NH3的释放,有效改善鸡舍生产环境,保障鸡群健康,分离来自水、土壤、粪便等127株芽孢2,并进行最佳抑氨2的筛选.菌株的筛选包括限制性培养基的初筛和抑氨富集培养基的复筛,抑氨2的实际除臭效果试验采用三角瓶封闭检测法.经过初筛和复筛共筛选出6株氨氮降解率>20%的芽孢菌;通过6株芽孢菌对粪便的除臭效果验证试验发现,24 h时芽孢菌Y-64的除臭效果最好,达33.33%,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的除臭效果均逐渐减弱.试验结果表明,Y-64是一株性能较好具有抑氨和除臭功能的芽孢菌.  相似文献   

17.
陈子菱  董丹 《现代农业科技》2023,(6):136-140+145
本文以潮土为研究对象,向土壤中添加脲酶抑制剂和生物炭,探讨抑制剂和生物炭不同施用方法对潮土活性氮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g样土(干重)中,与添加尿素32.60 mg的处理相比,添加尿素32.60 mg+NBPT 0.07 mg的处理可以使NH3累计排放量减少33.33%,添加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的处理可以使NH3排放量显著增加133.33%;与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的处理相比,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NBPT 0.07 mg的处理可使土壤NH3累积排放量减少47.25%。NH3排放通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密切相关。在N2O排放方面,添加尿素32.60 mg+NBPT 0.07 mg的处理对N2O排放无显著影响。与添加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的处理相比,添加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NBPT 0.07 mg的处理能使N2O累积排放量降低71.64...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双二倍体(PHW-SA)合成过程中遗传变异情况。【方法】用195对引物对PHW-SA及其亲本普通小麦(J-11)和华山新麦草进行AFLP标记分析。【结果】J-11、华山新麦草和PHW-SA分别扩增出标记5 136、3 953和5 637条,分别占总标记(17 726条)的29.0%、22.3%和31.8%。81.8%的J-11标记和49.6%的华山新麦草标记存在于PHW-SA中。其中J-11与PHW-SA特有相同标记2 484条,分别占各自标记的48.4%和44.1%;华山新麦草与PHW-SA特有相同标记246条,分别占各自标记的6.2%和4.4%;PHW-SA特有标记232条,缺失双亲共有标记66条,分别占PHW-SA总标记的4.1%和1.2%;3种材料共有相同标记1 715条,分别占J-11、华山新麦草和PHW-SA总标记的33.4%、43.4%和30.4%。【结论】PHW-SA在合成过程中基因组发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此研究结果为PHW-SA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施肥的情况下,研究了4种不同剂量棉花秸秆生物质炭[CK、C1(2.25 t/hm2生物质炭)、C2(4.5 t/hm2生物质炭)、C3(9.0 t/hm2生物质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温室气体(CH4、N2O)通量的影响,结合作物产量评估了不同处理对全球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不能显著影响土壤CH4的累积排放量。在夏玉米季,仅C2和C3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7.19%和48.58%;在冬小麦季,添加生物质炭处理均可以显著降低土壤N2O的排放,达24.26%~48.02%。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H4+-N含量是土壤N2O排放通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夏玉米季,C2和C3处理可以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分别达9.46%和10.99%;在冬小麦季,仅C3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小麦产量,达7.13%。添加4.5 t/hm2和9 t/hm2的生物质炭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强度,而添加2.25 t/hm2的生物质炭处理仅在冬小麦季可以显著降低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强度。综上所述,将棉花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炭用于华北平原农田,既能增加作物产量,又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20.
集材J-50拖拉机是当前我国林区集运作业的主要设备。J-50支重轮是负载和行驶的重要部件。二十多年来,J-50支重轮断裂失效严重,部分统计断裂失效率一年高达52.7%。本文在实地调查分析和在静、动应力测试的基础上,对其断裂失效原因作出分析,并依此指导研制出J-50X-1、J-50X-2-1、J-50X-2-2支重轮,林区试验证明J-50X-2支重轮可提高使用寿命3倍以上,结构合理,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