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皂素废水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和幼苗干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技术,对皂素废水的污染毒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皂素废水在较高浓度条件下,能够引起较高的微核率,满足一定的线性关系,呈剂量—反应关系(r=0.97,P<0.05);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皂素废水能够刺激蚕豆幼芽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黄姜生产皂素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了周围水体和土壤,尤其给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皂素废水的有效处理关系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常运行和黄姜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皂素废水的污染现状及特点,综述了近年皂素废水的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的皂素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劣及实际可操作性,期望在未来皂素废水处理研究中能给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姜皂素废渣生产乙酰丙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确定利用提取皂甙后的黄姜皂素废渣制备乙酰丙酸的最佳条件。【方法】在常压下,采用酸催化方法,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分别探讨了不同催化酸种类、催化酸体积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质量比和黄姜皂素废渣粒度对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选用硫酸体积分数、反应时间、液固质量比和废渣粒度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对黄姜皂素废渣制备乙酰丙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00℃、硫酸体积分数为4%、液固质量比为12∶1、反应时间为10h、黄姜皂素废渣粒度为0.84 mm的条件下,乙酰丙酸产率最高,可达18.31%。对多因素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后,得到生产乙酰丙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体积分数4.5%,反应时间12.5 h,液固质量比18∶1,黄姜皂素废渣粒度0.25mm,在此条件下,乙酰丙酸的理论产率可达20.67%。【结论】硫酸体积分数、反应时间和液固质量比是影响黄姜皂素废渣水解的主要因素,黄姜皂素废渣粒度(0.15~0.84 mm)对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酸-菌-酶法处理黄姜皂素生产废渣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酸-菌-酶法共降解黄姜皂素生产废渣的最佳糖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皂素生产废渣先进行酸水解,再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其中的木质素进行降解,最后进行酒精酶水解,得到这种酸-菌-酶法糖化工艺的最优条件为,蒸汽处理后的废渣先经液固比20∶1、稀硫酸(w=4%)、100℃的条件下酸水解120 min;再于30℃、pH6、加菌量100 mL.L-1的培养条件下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降解4 d;最后在酶用量0.9 mL、温度为50℃、pH4.8的工艺条件下酶解100 min。黄姜皂素废渣经该条件处理后,木质素去除率达42.82%,还原糖得率最高达59.72%,比采用酸-酶法水解后的还原糖得率提高了25.62%。这种酸-菌-酶法结合工艺可以更有效地降解皂素生产废渣,得到较高的还原糖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逐级驯化后的光合细菌(PSB)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研究PSB对皂素生产废水的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为皂素生产废水的后续处理奠定基础。【方法】以PSB A21为供试菌株,在对其进行逐级驯化后,探讨培养条件以及废水初始pH值、处理温度、菌液投加量和处理时间对PSB净化效果的影响,并对PSB处理皂素废水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正交优化。【结果】在PSB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4个影响因素中,影响净化效果的大小顺序为接种量>温度>处理时间>初始pH。PSB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起始pH值8.0,温度30℃,接种量250 mL/L,黑暗好氧条件下培养96 h。在此条件下,PSB对皂素生产废水的COD去除率达68.96%。【结论】驯化后的PSB处理高浓度废水的适应性强,用其处理后皂素生产废水的COD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酵母菌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富集培养和逐级驯化,从4种酵母菌株中筛选出对皂素废水降解性能较好的产朊假丝酵母;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产朊假丝酵母对皂素生产废水进行好氧处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CODCr为24 648.36 mg/L的皂素废水,按m(CODCr)∶m(N)∶m(P)=200∶5∶1 的配比补充尿素和KH2PO4后,在30℃、接种量10%、pH 4.5、处理时间72 h、摇床转速146 r/min的条件下,产朊假丝酵母对废水CODCr的去除率可达86.16 %,处理液中细胞干质量可达20.80 g/L.与传统的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比较,该工艺操作简单,对皂素生产废水的CODCr耐受负荷提高1~2倍.  相似文献   

7.
利用EM菌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有效微生物菌群(EM)分别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处理皂素废水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试验结果表明EM菌好氧条件下废水CODcr去除率为82.1%,厌氧条件下废水CODcr去除率为62.5%,EM菌好氧处理效果在皂素废水处理上优于厌氧处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预处理和DCD-HCHO絮凝剂再处理的联合工艺处理皂素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分析和确定联合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1)产朊假丝酵母法预处理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5℃、pH5.5、接种率10%、发酵时间3 d;2)DCD-HCHO絮凝剂法再处理的最适条件为pH值7、DCD-HCHO投加量4 m...  相似文献   

9.
宋凤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2908-2913,2925
分析了皂素生产中废水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特点,对皂素废水的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以及皂素的清洁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几个方面的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皂素生产中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废水处理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姜皂素的提取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姜,又名盾叶薯蓣Dioscoren zingberensis C.H.Wright是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品种,其野生资源薯蓣皂甙元含量在世界薯蓣属植物中居高。目前皂素生产工艺主要采用自然发酵或直接酸水解法。生产过程中废水排量大,污染严重。有人用盐酸-丙酮混合液从穿龙薯蓣中提取皂素的工艺路线,由于各种原因,尚未见在生产中应用。本研究采用自然发酵的方法,使植物细胞壁破碎,然后用乙醇提总甙,再水煮总甙,分离水溶性皂甙加以利用,最后提取皂素。实验表明,总甙体积减少为原来物料的10%以下,酸用量、排污量减少,皂素收率提高,产品达到中华药典的出厂标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畜禽粪污清洁堆肥——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氧堆肥技术是处理畜禽粪污的有效手段,然而传统的好氧堆肥技术存在着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大、重金属活性高、病原微生物和抗性基因残留高、腐殖化程度低等瓶颈问题,因此开展畜禽粪污的清洁堆肥就显得非常必要。清洁堆肥是指从堆肥原材料选取、堆肥过程到堆肥产品使用整个过程中,选取无害化原料、过程中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并使其最终产品无害化的过程。本文围绕当今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特征和畜禽粪污污染现状,深度剖析了传统堆肥的优势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展望了畜禽粪污清洁堆肥的机遇与发展趋势,以期为畜禽粪污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猪粪堆肥化处理的物质变化及腐熟度评价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研究了初始C/N(mC/mN)分别为29和16的2种不同条件对猪粪堆肥化处理的物质变化和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有机C/N、固相C/N、水溶性有机碳及水溶性NH4^ -N浓度均随着堆肥化的进行而降低。种子发芽指数的评价结果表明:初始C/N为29时,猪粪经过49d的堆肥后达到成熟,而C/N为16的处理则需要63d以上才能达到腐熟要求。过高的盐分含量是导致低C/N条件下堆肥产品植物毒性较高的原因之一。考虑到堆肥腐熟度受多方面化学因素的影响,建议以种子发芽指数作为有机固体废物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有机固体废弃物引起的环境污染风险日益增加,好氧堆肥是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热点。微生物是驱动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分解者,在好氧堆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以及相关物质转化的功能基因,对促进有机物矿化、控制氮素流失、减少臭气排放、生产优质有机肥产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好氧堆肥中的微生物因受其复杂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在好氧堆肥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氮硫物质转化等研究方面获得诸多进展。重点阐述了基于好氧堆肥工艺的有机固体废弃物生物转化过程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好氧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群落演化机制,以及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等方面,为构建生物转化模型,调节好氧堆肥中的生物转化过程及提升有机固体废弃物高效生物转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板栗废弃物制备有机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以板栗废弃物(玉米秸秆为对照)和牛粪为主要高温好氧堆肥原料,尿素和微生物菌剂为辅料,以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铵态氮、腐殖酸、重金属、微生物、蛔虫卵等为指标,研究板栗废弃物和牛粪好氧堆肥的最佳配比。[结果]板栗废弃物与牛粪的干重比为5∶5的配方处理,总养分含量、铵态氮占速效氮比例及水溶性腐殖酸占总腐殖酸比例分别达6.98%、96.9%和14.6%,重金属、微生物及蛔虫卵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板栗废弃物与牛粪干重比以5∶5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堆肥原料种类和理化性质,于2017-2018年对全国346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开展调研,采集堆肥原料样品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累计采集动物粪便、作物秸秆、园林废弃物、蔬菜尾菜、农副产品加工副产物和餐厨垃圾等堆肥原料样品共36种523个,未采集到马粪、驴粪、骡子粪和圈粪。畜禽粪便氮磷钾总养分呈升高趋势,牛粪、猪粪、羊粪和鸡粪与20 a前相比分别增加27.4%、8.2%、1.7%和26.9%,其中氮增加幅度为-12.5%~19.7%,磷增加幅度为17.1%~56.1%,钾增加幅度为-8.2%~21.9%。不同原料N/P差异性大,畜禽粪便N/P普遍低于秸秆类。在过去的20 a间,马粪、驴粪、骡子粪和圈粪等不再是主要的堆肥原料。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堆肥N/P与C/N呈显著正相关,堆肥时可通过调控C/N获得适宜的N/P,减少土壤磷素累积。  相似文献   

16.
蔬菜废弃物、稻草与猪牛粪不同配比厌氧堆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蔬菜废弃物、稻草以不同配比分别与牛粪和猪粪进行厌氧堆肥研究.试验对牛粪、猪粪分别设置了4种不同的配比,依次增加蔬菜废弃物的含量;采用厌氧发酵的方法进行堆肥,为提高发酵效果,在堆肥开始前接种了微生物发酵剂.分析了堆肥结束后的pH、EC、有机质、C/N比值、总氮、速效磷钾含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猪粪处理的效果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生活垃圾堆肥是科学、合理地处理和利用生活垃圾的根本措施。[方法]在八一镇,采取不同方法、不同的配料比进行生活垃圾堆肥的试验研究,选取一种最经济、最实用的生活垃圾堆肥发酵试验方法。[结果]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后,养分含量最高的是垃圾和牛猪粪混合的2号堆肥组(垃圾∶牛粪、猪粪∶青稞秸秆=1∶1∶2)。[结论]2号生活垃圾堆肥配比比较成功。  相似文献   

18.
堆肥是常用的有机固废处理技术,能够快速实现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但传统工业化堆肥对于抗生素及其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消减重视不足。事实上,近年来畜禽粪污等堆肥原料中抗生素及ARGs残留问题日益凸显,抗生素及ARGs消减已经成为堆肥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抗生素及ARGs在堆肥过程中消减的研究现状和一般特点,以及影响消减效果的理化和生物学因素、相关优化技术措施的效果和瓶颈等,以期为最大限度降低ARGs传播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餐厨垃圾堆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餐厨垃圾堆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其在水稻田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不施肥为对照,在等氮的条件下,设置了化肥、餐厨垃圾生化一体机处理尾料堆肥化产品(餐厨堆肥)、猪粪有机肥及鸡粪有机肥4个处理,测定水稻不同发育时期生长指标、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餐厨堆肥、化肥处理都能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其中,餐厨堆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 379.63 kg/hm2,较对照、猪粪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分别增产19.40%和12.95%;此外,水稻考种结果显示,餐厨堆肥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高于其余各处理组,千粒重和结实率略低于猪粪、鸡粪有机肥处理,但均无显著差异;土壤数据测定结果显示,餐厨堆肥处理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氮的提升上优于猪粪、鸡粪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猪粪、鸡粪有机肥处理分别提升19.87%和11.64%,土壤速效氮含量从分蘖期至黄熟期均高于其余各施肥处理,且在分蘖期、抽穗期、黄熟期显著高于猪粪有机肥处理。综上,餐厨堆肥可以确保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且在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的提升上优于猪粪有机肥,具备推广和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