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包括乔木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宜林地"。  相似文献   

2.
龙春娥 《吉林农业》2011,(12):190+189-190,189
为了积极的响应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中共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员会、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毛竹生产发展的决定》及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精神,我县在毛竹的种植和改造方面又迈进了历史性的一步。到目前为止,三江县全县毛竹林面积160807亩。本文就将根据这一背景简单对毛竹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理论指导,为三江县毛竹的种植和生态县的建设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竹林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竹林中植物的多样性是竹林保护工作中的首要任务,而保护竹林植物多样性的营林技术便是现阶段竹林保护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此,以现阶段竹林植物多样性营林技术的研究现状为研究基点,并以毛竹林为例,分析探讨毛竹混交林与毛竹纯林植物多样性的营林技术,以期为我国竹林实现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雷竹等笋用竹林营造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竹林营造、抚育管理2个方面介绍了雷竹等笋用竹林的营造与管理技术,以期为雷竹等笋用竹林的营造与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小年方式管理竹林,既可保持竹林长盛不衰、稳定绿化成果,又可使竹材、竹笋产量保持相对稳定.为提高竹林种植水平,现对大小年竹林盛而不衰的特点、主要原因和技术措施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覆盖栽培竹林生理生态变化机制,为现代竹林定向培育和衰退竹林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比设计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覆盖0年(对照)、1年、3年、6年、9年、12年雷竹林出笋规律及其与温度的相关性。【结果】各竹林以覆盖1年竹林出笋最早,笋期最长,笋产量最高,达16 633.93kg/hm2;覆盖3年、6年、9年、12年竹林笋产量分别为:15 422.97、12 004.90、11 652.36和10 288.25kg/hm2;对照竹林出笋最晚,笋期最短,笋产量仅8 173.60kg/hm2;各竹林出笋与气温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对照竹林与气温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值)达0.866;除覆盖1年、12年竹林,各竹林出笋与地温正相关水平不显著,但r值均在0.650以上。【结论】覆盖能提前笋芽萌发,延长笋期,提高笋产量,但随覆盖年限加长,笋产量持续下降,这与地下茎笋芽萌发能力降低有很大关系。此时,需要创新培育技术,重点开展竹林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促进实现竹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7.
竹舟蛾害虫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资源是庆元县一大资源优势,全县现有竹林面积26000hm2,有竹制品加工企业200多家,笋加工企业15家,竹业加工企业年产值10.8亿元,竹产业已列入庆元县林业主导产业,是林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随着笋竹两用基地建设,各类森林病虫害发生程度日趋严重,毛竹"竹舟蛾"害虫一旦发生危害,来势凶猛、危害程度最为严重,2~3d可将整片竹林叶子吃光,形似火烧。每年因为害虫造成的经济损失上千万元。如何有效控制毛竹"竹舟蛾"是毛竹产业化生产过程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结合"竹舟蛾"防治工作实际,综述竹舟蛾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供广大竹农经营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竹三笋"丰产经营技术可显著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介绍了竹林的改造、科学施肥、合理挖笋等技术措施,以期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小红  汪树人  徐世红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6):106-106,143
问政贡笋历史悠久、营养丰富,煮食鲜嫩味美,为笋中之珍品,有"问政山笋甲天下"之美誉。调查分析了问政贡笋的经济价值、贡笋由来、主要特点及独特的吃法,介绍了问政山笋竹林的培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林业生产效率是关系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对林业生产效率进行科学地测算与分析,真实反映林业生产效率的实际状况,以期为提高林业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以竹林生产为例,基于浙江省安吉县6个行政村110户农户调查数据,应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农户竹林生产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变量中,户主受教育年限、竹林收入比例、家庭从事竹林生产人数、家庭经营竹林地块数对竹林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年龄、参与竹林生产技术培训、林权证的获得对竹林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剔除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影响后,样本户竹林生产平均技术效率由0.537下降为0.436,平均纯技术效率由0.602上升至0.803,而平均规模效率则由0.891下降至0.556;竹林生产规模报酬均处于递增阶段。基于上述分析,提出降低竹林地细碎化程度,引导农户合理配置竹林生产投入要素,进一步明晰竹林地产权,加大对农户竹林生产技术培训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毛竹科学经营的角度出发,研究竹林地覆盖高效应用技术,利用稻草、砻糠等有机材料的增温、保湿和保温作用,通过垦覆松土、水肥管理、覆盖技术,促进笋芽分化,提早萌发,提高竹林地冬笋、春笋和毛竹产量,提升竹林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12.
护笋养竹是竹林更新复壮、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竹林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适时养护、适当挖笋、合理留笋、护笋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护笋养竹技术,促进新竹安全成林。  相似文献   

13.
肖永元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36-136,269
总结了南靖县毛竹林生长、分布以及经营现状和发展条件,分析了毛竹林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发展毛竹林高效经营的措施与对策,主要包括:实施高效经营措施;重视毛竹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毛竹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推广;出台扶持毛竹林高效经营优惠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竹林是森林资源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具有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竹林培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施肥是竹林丰产培育的重要经营措施,其中,氮素是竹子生长发育的主要养分限制元素,竹林氮素输入尤为重要。为了给竹林氮素输入的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提供参考,综述了竹子氮素营养诊断、竹林氮素平衡、竹子氮素吸收与利用、竹林氮素输入的环境行为及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竹林氮素循环机制、氮素形态对竹子生长发育的影响、基于竹笋质量安全的竹林土壤硝化抑制、基于环境安全的氮素补充以及竹林氮素控释专用肥研制与应用等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毛竹笋竹林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祥 《农技服务》2011,28(10):1516-1517
从造林地选择、造林地改善、竹林结构调整和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总结了毛竹笋竹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文成县竹林道与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文成县竹林道与毛竹林现状,指出其改造制约因素,进一步总结了文成县竹林道与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并分析了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以期为竹林道建设和毛竹低产林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覆盖栽培竹林生理生态变化机制,给竹林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提供依据,分别对覆盖0、3、6、9 a和12 a雷竹林光合性状和光响应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净光合速率(Pn)随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在覆盖6 a时显著减小;气孔导度(Gs)随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覆盖9 a时显著减小;覆盖6 a后竹林胞间CO2浓度(Ci)均高于覆盖0、3 a竹林;蒸腾速率(Tr)总体随竹林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在覆盖3 a时即显著减小;竹林水分利用效率(WUE)以覆盖3 a竹林最高,覆盖12 a竹林最低;PnG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r呈显著正相关,与Ci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竹林光响应过程中,光合有效辐射(PAR)达20 μmol·m-2·s-1后,覆盖3 a竹林Pn均高于其他竹林,PAR升高至400 μmol·m-2·s-1后,各竹林Pn以覆盖12 a竹林最低;覆盖3 a竹林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最大,覆盖12 a竹林最小;覆盖0 a竹林光补偿点(LCP)最低,覆盖6 a后竹林LCP均在10.000 μmol·m-2·s-1以上;覆盖6 a竹林光饱和点(LSP)最高,达737.703 μmol·m-2·s-1。结论认为:覆盖对竹林光合作用起到制约作用,覆盖时间越长,竹林越难以形成可持续生产力;竹林覆盖至第6年,光合生理发生显著减弱,竹林种群受覆盖胁迫越来越严重,此时,需要及时养竹以更新竹林和采取有效的竹林恢复措施,同时,要重点开展竹林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促进实现竹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覆盖栽培竹林生态适应机制与策略,在新造3年雷竹林中,设置覆盖和不覆盖样方,于竹林覆盖盛笋期,进行生理整合对覆盖雷竹林克隆分株光合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邻覆盖与未覆盖竹林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相互间均无显著差异;覆盖竹林F3、F6样地与相邻未覆盖竹林气孔导度(Cond)差异显著;覆盖竹林Pn、Cond、Tr、WUE平均水平高于未覆盖竹林,Ci平均水平则低于未覆盖竹林;Pn与Ci呈显著负相关,与Tr呈显著正相关,与Con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690,但相关并不显著,Ci与Cond呈显著负相关,说明Tr、Ci是Pn的重要影响因子,Cond是相对重要影响因子。结论认为:竹林覆盖出笋对竹林光合作用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总体不显著,雷竹林冬笋产出主要还是依靠竹林种群的营养储存;覆盖竹林生理整合作用不明显,一是竹林造林时采用的是独立克隆片段和分株,随着竹林郁闭,覆盖与未覆盖竹林相接地段不一定会形成完整的、相互联络的地下茎结构;二是竹林经营过程中的施肥及翻土整地可能会造成竹鞭断脱,导致竹林地下鞭茎克隆片段化,为更好地揭示竹林种群生理整合作用及其机制,需进行种群控制性试验,以进一步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为现代竹林可持续人工培育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年对屏山县低产实竹子竹林开展丰产培育经营管理的经验,总结提炼出一套适合山区次生实竹子林的丰产培育技术,即重点对竹林开展劈山、松土、锄草、施肥、采笋、伐除老竹等综合措施,从而全面优化竹林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提高竹笋单产、提升竹笋品质,进而增加山区林农经济收入,为贫困山区林农早日脱贫奔康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毛竹笋用林覆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宣州区毛竹栽培实际,从精心选择竹林、竹林管理、覆盖、采收、移除覆盖物等方面总结了毛竹笋用林覆盖技术,并对该技术在宣州区实施后采用的措施及效果进行简单分析,为当地毛竹笋用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