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大型海藻养殖对海水DO含量的影响,明确其在光照、黑暗及光暗交替条件下海水DO含量的变化过程。笔者将取自温州洞头近海养殖的鼠尾藻、羊栖菜带至实验室内进行养殖实验,设置光照(2、6、12 h)、黑暗(2、6、12 h)、光暗交替(1 h 1 h、6 h 6 h、12 h 12 h)处理,测定养殖水体DO含量,对其产氧速率、耗氧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鼠尾藻、羊栖菜产氧速率都逐渐下降,鼠尾藻的产氧速率比羊栖菜高(P<0.05);黑暗条件下,鼠尾藻耗氧速率在6 h时达最高288.02 mg/kg DW?h,羊栖菜耗氧速率在2 h时达最高207.46 mg/kg DW?h,鼠尾藻的耗氧速率比羊栖菜高;光暗交替下鼠尾藻的净产氧速率先急剧降低后缓慢升高,短光暗交替周期(1 h 1 h)时净产氧速率最高457.08 mg/kg DW?h。羊栖菜净产氧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在中光暗交替周期(6 h 6 h)时最高64.04 mg/kg DW?h。大型海藻养殖时随着光暗环境的交替进行,不断发生着光合产氧、暗呼吸耗氧的转换,总体而言海藻养殖提高了水体DO含量。大型海藻养殖的生态、社会价值显著,建议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在江汉平原荆州市分别在植物培养箱和自然条件下模拟高密度养殖水体,利用多参数水质监测仪,采用完全开放式对养殖水体溶氧、水温等要素的变化进行自动连续观测,结合养殖水域中溶解氧动态平衡方程分别计算出水-气界面溶氧速率、水呼吸耗氧速率、草鱼呼吸耗氧率及光合作用产氧量;并对低溶氧条件下草鱼生存时间等进行实验监测。结果显示:鱼塘水呼吸耗氧率1.22~1.83 mg/(L·h);在水体溶氧在1.5 mg/L以上时,草鱼的代谢呼吸耗氧率为78.6~210.0 mg/(L·h);在高密度养殖塘内水呼吸是鱼呼吸耗氧4倍以上。阴到多云天气下光合作用产氧量为3.47~4.33 mg/(L·h),大于鱼呼吸与水呼吸量之和,但阴雨天光合作用产氧量不能维持鱼塘良好的溶氧环境。草鱼在0.1~0.4 mg/L低溶氧环境中有浮头出现,但能存活长达到5天时间。分析还表明:缺氧引起浮头,也造成底层H2S、CH4有毒物质增加,雨水进入鱼池形成水上下层对流,水体上部有毒物质浓度升高是泛塘死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找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的最佳选择。通过注射不同的催产药物,在不同的水温下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开口饵料进行投喂。本次试验研究发现:雌鳅的怀卵量跟性成熟度成正比,即性成熟度越高其怀卵量也越高,成熟系数为24%的雌鱼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分别为62142和990粒而成熟系数为9%的雌鱼仅为18207和367粒。不同的催产药物对泥鳅催产的效果不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相对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效果好,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精率78.84%,而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受精率为83.04%。上述2种激素按照一定比例(LRH-A2 5μg∕尾,HCG100 IU∕尾)可提高催产效果,受精率可达89.1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泥鳅的催产效果越好。水温在(30±0.5)℃之间是泥鳅人工催产的最适水温,效应时间6~8 h,催产率为93.33%,受精率为89.26%。在苗种的培育过程中开口饵料是至关重要的,用轮虫(以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为主)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其仔鱼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93.3%,其他依次为卤虫幼体、微粒子配合饲料、蛋黄。合理搭配开口饵料能够促进仔鱼的生长,投喂蛋黄+轮虫的泥鳅仔鱼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投喂的3组,投喂蛋黄+轮虫的鳅苗,其生长速度是单独投喂蛋黄的1.21倍,是单独投喂轮虫的1.04倍,是单独投喂卤虫幼体的1.11倍。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酶对草鱼生长性能和饲料消化率及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120尾当年鱼种(初始体重47.8g左右),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I组、II组、III组,每组30尾)在水族箱中进行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I组饲喂基础日粮+0.05%纤维素酶,II组饲喂基础饲料+0.1%纤维素酶,III组饲喂基础日粮+0.2%纤维素酶,每天投喂4次,试验期共饲养49d,探讨外源性纤维素酶对草鱼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草鱼增重率提高,饵料系数降低;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消化率都提高;体成分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评估了大菱鲆3个世代选育后(G0、G1、G2和G3)收获体重的遗传参数及遗传进展,分析数据来自于4个世代构建的总共590个家系的12980尾个体。G0、G1、G2和G3的收获体重性状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19±0.08、0.18±0.09、0.51±0.09和0.29±0.16,跨世代的遗传力为0.16±0.03。根据每一世代所有个体和留作亲鱼个体的平均估计育种值计算了选择差,在G0中为45.6 g,在G1中为13.1 g,而在G2代是 -27.9 g,每代平均10.3 g。遗传进展分别为10.2、37.4、0.3 g,分别相当于2.06%、8.76%、0.04%。经过3个世代选育后的收获体重性状的累积遗传进展为10.86%,平均每代3.56%,表明大菱鲆体重性状的选育工作总体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讨光照和施氮量对水稻根、叶际N_2O排放的作用机制。采用水培方法,在小型光控培养箱内进行,将水稻(品种为培杂泰丰)地上部和地下部严格分隔在试验装置内室和外室条件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稻根、叶际排放的N_2O量。首先进行了室内弱光(8:00-18:00, 4 000 lx)、NH_4NO_3为氮源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如分蘖期、开花结实期、成熟衰老期)的水稻在不同施氮量(低氮,30 mg/L;中氮,60 mg/L;高氮,90 mg/L))情况下的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弱光(4 000 lx)、强光(8 000 lx)和自然光的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脱氮(0 mg/L)、低氮(30 mg/L)、高氮(90 mg/L)试验。弱光试验条件下,低氮(30 mg/L)、中氮(60 mg/L)、高氮(90 mg/L)处理的水稻分蘖期叶际及根际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34.9,42.4,98.3μg/(m~2·h)和29.6,79.6,246.1μg/(m~2·h),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根、叶际N_2O排放显著增强(P0.05),且开花结实期及成熟衰老期试验亦获得相似的结果。在弱光(4 000 lx)、强光(8 000 lx)和自然光的不同条件下,脱氮(0 mg/L)、低氮(30 mg/L)、高氮(90 mg/L)处理的水稻开花结实期叶际平均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2.9,29.1,116.3μg/(m~2·h),23.6,40.1,120. 1μg/(m~2·h)和10.9,26.2,131.3μg/(m~2·h),强光、自然光照下脱氮与低氮处理间水稻叶际N_2O排放差异不显著(P0.05)。弱、强光及自然光条件下,脱氮、低氮、高氮处理的水稻根际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3.3,77.1,308.4μg/(m~2·h),14.1,45.6,182.4μg/(m~2·h)和19.3,44.9,224.6μg/(m~2·h),强光、自然光照下脱氮与低氮处理间水稻根际N_2O排放差异亦不显著(P0.05)。弱光条件下,供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根、叶界面N_2O排放通量随之增强;但对比弱光试验,相同供氮(1N、3N)水平条件下强光、自然光有抑制水稻根际N_2O排放作用,且强光、低氮(1N)的协同作用限制水稻根、叶际N_2O排放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同摄食水平哲罗幼鱼排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摄食水平对哲罗幼鱼排氨率的影响,制定更科学的投喂策略,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3个摄食水平(2%、4%、6%)的哲罗(Hucho taimen)幼鱼摄食前后的排氨率。结果显示:摄食后,3个摄食水平的哲罗幼鱼的排氨率均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最后恢复到各自的初始水平;3个摄食水平的哲罗幼鱼的排氨持续时间(DNR)为(17.0±0.30)、(18.0±0.50)、(19.0±0.60) h,排氨率峰值时间(TNR)为(7.0±0.00)、(7.0±0.20)、(8.0±0.60) h,二者均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延长;哲罗幼鱼平均排氨率(NRave)和最大排氨率(NRmax)与摄食水平(m)之间的拟合方程分别为:NRave=1.1917+0.1581m(R2=0.9783,2.15%<m<6.36%);NRmax=1.2516+0.2595m(R2=0.9706,2.15%<m<6.36%)。结果表明:哲罗幼鱼养殖过程中要适当的增加投喂次数和减少每次投喂量;伴随着摄食水平增加,哲罗幼鱼体内多余的氨基酸也会增加,外源性排泄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8.
铜、锰诱导吉富罗非鱼血细胞凋亡及铁、锌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重金属铜与锰对吉富罗非鱼血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铁、锌的拮抗作用,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及饲料中重金属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鱼血细胞凋亡情况。360 尾吉富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12 组,每组30 尾,分别以硫酸铜(0、2000 mg/kg)、硫酸锰(0、120 mg/kg)为攻毒组重金属源,以硫酸锌(20、320 mg/kg)、硫酸铁(150、350 mg/kg)为拮抗组金属源,通过饲料投喂的方式进行血细胞凋亡的研究,养殖周期为20 周。细胞凋亡分析结果表明,染铜组、染锰组实验鱼血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补充铁和锌后,随着饲料添加铁、锌水平的增加,实验鱼血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但铁、锌干预组血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过量铜、锰可诱发实验罗非鱼血细胞凋亡;较高水平的铁、锌对铜、锰的毒性作用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果胶酶处理对软枣猕猴桃出汁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果胶酶处理软枣猕猴桃果肉出汁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通过对滤液的出汁率、浊度、透光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VC含量的测定分析,确定最佳酶解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含量为12mg/100g、酶解处理时间为4h、酶解温度45℃条件下,果肉原浆的出汁率最高,而且所得汁液澄清透明。酶解处理使VC含量平均下降了8.2%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中草药对哲罗鲑增重率、死亡率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为相关中草药药剂的研制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笔者选用黄芪、当归、甘草、茯苓及贯众5种中草药,按不同比例添加到饲料当中鉰喂1+龄哲罗鲑。试验设加药组及对照组,每组30尾试验鱼,按照鱼体重的2.0%分别投喂含不同中草药的饲料,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均设平行。试验结束后,对各组的增重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并采集血液,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测定结果显示,甘草组对鱼体增重效果较好,而茯苓组呈现抑制效果。死亡率方面,除贯众和茯苓,其他试验组均无死亡。生化指标方面,总胆红素在贯众高剂量组有明显升高;甘草低剂量组及黄芪高剂量组尿素氮在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余几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选用的5种中草药皆具有一定免疫促进功能,但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哲罗鲑的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与剂量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华南8号木薯光响应参数日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华南8号木薯的光合作用日进程,结果表明:华南8号的Pmax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9:00左右,“午休现象”不明显。午间叶片光合能力的轻微减弱主要受到非气孔因素影响。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等光合参数在一天中是不断变化的。7:00~17:00,Pmax(CO2)变幅为:23.65~32.87μmol?m-2?s-1;a变幅为:0.0482~0.0683;LCP变幅为:30.60 ~50.78μmol?m-2 s-1;LSP变幅为:1845.64 ~2418.60μmol?m-2 s-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光合参数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是,a为RH,显著正效应;LCP为PAR,显著正效应;LSP为Cond和Vpdl,其中Cond为显著正效应,Vpdl为不显著负效应,效应大小依次为Cond>-Vpdl;Pmax的主要影响因子是Cond、RH和Ci,其中Cond和RH为极显著正效应,Ci为不显著负效应,效应大小依次为Cond>RH>-Ci。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中华苦卖菜光合特性与环境因子关系,采用TPS-1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自然条件下中华苦卖菜叶片光合特性、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二氧化碳浓度(Ca)、气温(Ta)、叶温(Tl)和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中华苦卖菜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分别为为9.26和4.17 μmol/(m2?s),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中华苦卖菜净光合速率中午降低为气孔限制;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为3.52 mmol/(m2?s),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环境因子中对Pn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为TL>PAR>Ta>Ca>RH,中华苦卖菜Pn与PAR、RH呈显著正相关,与Ta、TL呈负相关。在中华苦卖菜叶片进行气体交换的日进程中,环境因子对中华苦卖菜同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中华苦卖菜光合气体交换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大花蕙兰花芽分化过程中养分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大花蕙兰在2个处理(处理组置于海拔1000 m的高山智能化的温室大棚,对照组置于平原所内的大棚)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在叶片和腋芽中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处理组假鳞茎的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并在90天时可见2 cm的花芽。(2)2组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在90天内都是增加的,腋芽中还原糖含量则是下降的,处理组的变化速度快于对照组。(3)处理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90天时达到最大值118.4 mg/gDM;腋芽中的可溶性糖在50~60天时达到高点107.6 mg/gDM后有所下降。(4)处理组叶片和腋芽的淀粉含量在60天左右时达到最大值65.8 mg/gDM和43.8 mg/gDM;对照组叶片和腋芽淀粉含量在90天时达到最大值56.8 mg/gDM和39.6 mg/gDM。高山较低的日温及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大花蕙兰营养物质的积累,促进植株的花芽分化,使大花蕙兰开花提早。  相似文献   

14.
海马齿对氮、磷吸收利用速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海马齿对N、P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海马齿对不同浓度N、P及其不同形态N的吸收速率。结果表明:(1)在适宜范围内,海马齿对氮、磷的吸收速率随介质中氮、磷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显著(P<0.05)。在氮浓度为100 μmol/L时,氮吸收速率最大,为11.11 μmol/g?d;在磷浓度为10 μmol/L时,磷吸收速率最大,为0.74 μmol/g?d。(2)不同氮磷比及氮浓度下,海马齿对氮的平均吸收量仅在氮磷比1:1和5:1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组差异不显著;不同氮磷比及氮浓度下,海马齿对磷的平均吸收量差异显著(P<0.05)。氮最大吸收速率发生在氮浓度为50 μmol/L、氮磷比为50:1时,而磷的最大吸收速率发生在氮浓度为50 μmol/L、氮磷比为10:1时。(3)海马齿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着NH4+-N和NO3--N比的降低而加快,对NO3--N的吸收速率随着NH4+-N和NO3--N比的降低而减慢,差异显著。海马齿对TIN、PO43--P吸收速率呈折线变化趋势,TIN的吸收速率在NH4+-N/ NO3--N为1:2处存在最大值,PO43--P的吸收速率在NH4+-N/NO3--N为1:10处存在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风沙半干旱区不同立体复合模式下大扁杏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选择科尔沁沙地南缘3种果粮草立体复合模式(模式A:大扁杏//花生/玉米/花生//大扁杏;模式B:大扁杏//玉米//大扁杏;模式C:大扁杏//草//大扁杏),研究了3种果粮草立体复合模式下田间主要气象因子的日变化以及大扁杏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3种模式大扁杏所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PAR)为:模式C>模式A>模式B;模式B的空气相对湿度(RH)较大而气温(Ta)较高,田间CO2浓度也相对偏低。3种模式大扁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两个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与16:00前后。3种模式的Pn日平均(8:00~18:00)分别为10.5、8.9和10.6 μmol/(m2?s);最高值分别为17.9、15.2和18.2 μmol/(m2?s),模式B的光合能力明显低于模式A与模式C,而蒸腾速率(E)则比另两个模式高,模式A的光合速率虽介于模式B与模式C之间,但其蒸腾速率显著低于两模式,故模式A的大扁杏WUE日平均相对较高,抗旱性较强。从经济效益分析,模式A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另两模式。因此,模式A在风沙半干旱区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6.
海藻液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比较不同海藻液对作物生长效果的影响,利用3种类型的海藻液在玉米苗期进行水培试验,测定玉米硝酸还原酶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3种类型海藻液均能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发酵海藻液、普通海藻液处理与对照相比均达差异显著水平;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发酵海藻液中量最高,达74.42 μg/(g?h),其次为普通海藻液的中量处理[72.32 μg/(g?h)];中量的发酵海藻液的根系活力最高达1.576 mg/(g?h),高量发酵海藻液与中量普通海藻液的根系活力次之分别为1.505 mg/(g?h)、1.503 mg/(g?h),海藻酸钠的效果不如发酵海藻液和普通海藻液。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评价紫薇优良无性系的生长和光合特性,为其合理配置和科学栽植提供理论依据。以引进和选育的5个紫薇优良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相关特征测定,比较5个紫薇优良无性系的生长和光合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生长和光合生理特征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地径、叶长、叶宽、枝长、枝基径、叶绿素a、叶绿素b等最小值分别为2.41 cm、6.13 cm、3.75 cm、0.72 m、0.95 cm、0.95 mg/g和0.24 mg/g,其中‘速生紫薇’地径(4.86 cm)、叶长(9.99 cm)、叶宽(6.13 cm)、枝长(1.77 m)、枝基径(1.80 cm)、叶绿素a(1.68 mg/g)、叶绿素b(0.49 mg/g)等均较突出;5个无性系光饱和点(LSP)在1672.05μmol/(m2·s)以上,较喜光,光补偿点(LCP)在20~31μmol/(m2·s)之间,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大小排序为‘鄂薇2号’[25.43μmol/(m2·s)]>‘速生紫薇’[19.67μmol/(m2·s)]>‘鄂薇4号’[18.38μmol/(m2·s)]>‘鄂薇1号’[16.64μmol/(m2·s)]>‘鄂薇5号’[11.17μmol/(m2·s)];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大、叶绿素含量高则耐荫性稍强,叶片暗呼吸速率对地径影响明显。在实际栽培中,可根据生长和光合特性,同时结合培育目标合理配置5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8.
氮肥对蓝莓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提高蓝莓果实的产量与品质,采用大田法开展不同氮用量对5年生北高丛蓝莓‘蓝丰’品种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不同氮用量处理为:不施氮0(CK) g/株、(N1)10 g/株、(N2)20 g/株、(N3)30 g/株。结果表明:N1的单株产量高出CK3.5%,N2、N3则比CK低;总酚、花青素在N2时最高,分别为1.51、3.38 mg/(g?FW),分别高出CK7.09%、19%,而处理N3则低于CK;葡萄糖、果糖、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总之,施用N肥对蓝莓产量及果实品质均呈显著性影响,对叶片含氮量影响不显著。一定范围内,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植烟区不同肥力植烟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重庆市植烟区不同肥力植烟土壤氮素矿化规律,求得土壤氮素矿化参数,并探讨了氮素矿化潜势(N0)、有机质、全氮、pH、碱解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培养,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的拟合氮素的矿化过程,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r高肥力土=0.976、r中肥力土=0.986、r低肥力土=0.996),不同肥力土壤氮素矿化量存在显著差异。矿化潜势(N0)为:高肥力土(25.0mg?kg-1±0.60)﹥中肥力土(21.5mg?kg-1±0.61)﹥低肥力土(19.7mg?kg-1±1.14);矿化速率(k)为:低肥力土(0.1596mg?kg-1?d-1±0.0104)﹥中肥力土(0.1492mg?kg-1?d-1±0.0155)﹥高肥力土(0.1029mg?kg-1?d-1±0.0071)。矿化潜势(N0)与全氮、有机质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9和0.9788,与pH之间呈负相关(R=-0.9784)。表明不同肥力植烟土壤的供氮能力存在差异,在肥料管理上要因土、因时施肥。  相似文献   

20.
玉米‘洛玉863’群体动态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玉863’是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而成的高淀粉型玉米新品种,为了对该品种的高产栽培和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用田间定点定株取样和公式法,研究了品种的群体动态指标,以明晰其适宜群体产量结构和群体动态指标,为品种的高产栽培和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洛玉863’适宜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产量结构为60000穗/hm2、穗行数15.0行、行粒数37.5粒、千粒重381.5 g,群体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产量达12599.4 kg/hm2。适宜密度下,群体各项动态指标发展协调,叶面积指数(LAI)在吐丝期最大值达到5.41,且稳定期长,成熟时仍达2.94,使‘洛玉863’活秆成熟的优点得到充分体现;叶面积持续期(LAD)总量达到335.46×104 m2?d/hm2,在各生育时期的分配合理;净同化率(NAR)与叶面积持续期(LAD)协调较好;干物质积累总量24702.3 kg/hm2,其中吐丝期以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占全部积累量的60%;群体生长率(CGR)达247.0 kg/(hm2?d);灌浆速率始终保持在合理的较高水平。吐丝期以后的叶面积指数(LAI)、叶面积持续期(LAD)、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CGR)与最终的籽粒产量呈密切的正相关,可以作为适宜群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