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病虫测报技术规范是指导病虫调查监测和预测预报的重要技术基础。本文系统梳理了小麦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制定情况,从度量要素、系统调查和普查取样方法、发生程度分级指标、预报技术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各主要病虫害的测报调查技术方法。结合目前基层技术力量减少、病虫多发重发、监测任务繁重,以及智慧测报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测报技术标准制修订与应用、促进标准简化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为害规律和近年来测报调查工作经验,根据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制定了科学的田间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监测方法,并总结概括了其他主要的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棉盲蝽测报调查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国棉盲蝽发生为害规律和近年来测报调查工作经验,对棉盲蝽田问调查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田问调查以若虫和成虫为主,采用拍打法、目测法和灯光诱测相结合.制定了棉田内外种群数量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的方法.并结合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预测预报原则.  相似文献   

4.
二点委夜蛾的监测技术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是我国夏玉米苗期的新害虫,危害性极强。准确、及时的监测和科学地预测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趋势,可有效地指导防治,控制其暴发为害。本文介绍了二点委夜蛾测报系统调查时间,调查工具,田间取样方法,统计方法,普查抽样比率, 范围和时间,以及二点委夜蛾发生时期和防治时期预测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扬州地区棉蚜卵的发育动态及早春棉蚜的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点定期的调查方法,结合体视镜(舜宇SZ45-ST1)对各虫态拍照,研究了扬州地区棉蚜在越冬寄主木槿上的卵色变化、产卵历程以及次年的扩散迁移动态。结果表明,棉蚜的初产卵大多数为黑色,部分为翡翠色并且2d后转为黑色;12月末至1月初为棉蚜产卵盛期,3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为干母,4月初出现干雌,4月上中旬为无翅蚜,4月中旬出现有翅蚜并开始扩散。观察发现,不是所有的棉蚜都形成有翅蚜迁离冬寄生。研究结果为棉蚜的预测预报和早春棉蚜的治理进一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初开始,我们在研究麦长管蚜发生为害规律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探索了麦蚜调查及测报方法,取得一些进展,在实践应用中反映良好。1 改进调查方法,积累田间调查资料针对麦蚜测报资料积累不系统,调查时间不固定等问题,1985年以来,我们进行了“三改”:一改3d1查为2d1查,由于田间调查加密,麦蚜数量的消长过程更清楚了;二是建立麦蚜预测圃,规定测报田不许打药,为按蚜量标准划分发生程度提供了依据;三是定时系统调查与定时大面积普查相结合,大大方便了分析虫情。由此积累了十几年的麦蚜系统资料,为进行预报工…  相似文献   

7.
2005-2007年对秀山县灰毡毛忍冬病虫害种类、分布及发生为害情况进行普查与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灰毡毛忍冬病害有4种,虫害有7种,其中发生为害较重、分布较广的病虫害有白粉病、褐斑病、蚜虫和红叶螨4种。调查分析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发生规律.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预测预报为保障、保护和利用天敌、辅以喷施生物农药、控制和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病虫测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它在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中起着侦察预测虫情,提供防治决策依据的作用。但预报信息只有提高了覆盖面和进村入户率,才能真正发挥作用。2010年以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组织做好重大病虫害调查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应用电视—手机—网络三位一体现代病虫预报发布新模式,显著提高了预报信息的进村入户率。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非常重视,从政策、资金、设备和人才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支持,使我国的病虫测报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全国建立了独特的测报网络体系,确定了病虫调查和信息传递方法,改进了测报技术,这项工作一度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韩国的农作物病虫测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韩国的各级农技推广体系中,植保、种子、作物、土肥、畜牧、果树、花卉、农机、科技展览、农民培训等机构,都是组合在一起的。植保和病虫测报工作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图1)。1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1.1调查方法韩国的病虫测报调查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类:1)定期测报调查。在全国共设立病虫预测圃150个;共设立病虫观察圃1403个。农村振兴厅和各道农业技术院主要根据各地对预测圃以及观察圃的病虫定期调查情况,及时发布预报。2)不定期测报调查。在辖区范围内的病虫害重点发生地区,于农民种植作物田里随时展开调查;在病虫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化学农药的大面积推广使用,棉蚜的抗药性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结合使用生物防治法来延缓或治理棉蚜抗药性问题已迫在眉睫。本研究在常规管理棉田条件下,对不同作物混栽区苗期6种作物上棉蚜及其主要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葫芦上的棉蚜种群数量最大(峰值,11016.7头/百株),其次是四季豆(峰值,6323.3头/百株),棉花、黄瓜、豇豆和甜瓜上的棉蚜则相对较少,且其种群动态发生具有一致性。6种作物上的主要天敌的种群发生都滞后于棉蚜的发生,并以寄生蜂的种群密度最大,且具有指数增长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西葫芦上棉蚜数量多,僵蚜基数大,是室内饲养寄生蜂的良好寄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转基因抗虫棉田棉蚜种群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河北省南皮县采用罩网和开放式观测相结合的方法,以亲本常规棉为对照,对转Bt基因棉田和转Bt CpTI双价基因棉田棉蚜自然种群消长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与常规棉相比,单、双价抗虫棉对天敌捕食和寄生、病原物、风雨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棉蚜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各因素中,除自然死亡及未知因素死亡外,天敌捕食对棉蚜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最强,风雨的作用次之,天敌寄生和病原物的作用则较弱。单价抗虫棉田棉蚜的发育历期和产仔量均与亲本常规棉田无显著差异,但双价抗虫棉田棉蚜的发育历期较对照显著延长,产仔量则无显著差异。由此表明,捕食性天敌对单、双价抗虫棉田非靶标害虫棉蚜具有较好的自然控制作用,是影响棉蚜自然种群数量动态的关键因素;单、双价抗虫棉的抗蚜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棉蚜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着落量和种群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和网罩棉苗测定其不选择性,采用Duncan’s多重极差检验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棉蚜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着落量和种群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对8个棉花品种具有不同的选择性。对徐州142、鄂棉6号表现为明显的不选择性,对33B、SGK抗虫棉、新高抗5号的选择性较强;棉蚜在8个供试品种上的种群数量差别明显,徐州142和鄂棉6号上的蚜量远远低于33B、新高抗5号和SGK抗虫棉;同一季节不同棉花品种上的蚜量增长速率不同,33B、新高抗5号和SGK抗虫棉上蚜量增长速率明显较快。在相同的棉花生长阶段,33B、新高抗5号和SGK抗虫棉的蚜害指数明显高于其它供试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4.
棉田棉蚜种群动态及瓢虫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新疆尉犁县4种棉花品种的棉田调查,利用棉蚜数量和时间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其种群动态,应用棉蚜数量和瓢虫数量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棉田棉蚜种群与瓢虫种群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的棉田中,棉蚜种群数量基本呈指数规律上升与下降。在尉犁县孔雀农场的中棉35和军棉1棉田中,从2001年5月31日至6月28日棉蚜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从6月28日至7月26日棉蚜种群数量呈指数下降。在尉犁县达西村的抗虫棉9和新陆中11棉田中,棉蚜种群数量开始发生和发生高峰期均比中棉35和军棉1推迟1周左右,其中抗虫棉9棉田的棉蚜发生高峰期数量最多,而新陆中11棉田的棉蚜发生期数量最少。在不同品种的棉田中,瓢虫是棉田棉蚜的主要天敌,对棉蚜起控制作用,它与棉蚜种群数量呈显著的跟随关系,发生期比棉蚜滞后1周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棉蚜Aphis gossypii转换寄主后其体内营养代谢水平的变化,采用活体植物饲养方法分别将棉花型、枸杞型和黄瓜型寄主专化型棉蚜进行寄主转换,并测定寄主转换后棉蚜的存活率与营养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型和黄瓜型寄主专化型棉蚜转移到枸杞植株上后存活率均显著下降,转换后96 h分别为61.5%和62.1%,而未进行寄主转换棉花型棉蚜和黄瓜型棉蚜的存活率分别为90.3%和86.4%。且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转移到枸杞植株上96 h时,棉花型棉蚜体内淀粉酶、胃蛋白酶、蔗糖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分别显著下降至对照组的58.3%、73.5%、90.4%和83.7%,而海藻糖酶活性显著上升至对照组的2.2倍;黄瓜型棉蚜体内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显著下降至对照组的65.1%、66.9%和85.3%,而海藻糖酶活性显著上升至对照组的1.3倍。当枸杞型棉蚜转移到棉花或黄瓜植株上时,存活率和体内营养代谢酶活性与未进行寄主转换的枸杞型棉蚜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不同寄主专化型棉蚜在转换到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后,其体内营养代谢相关酶活性会出现显著变化,尤其是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转移到枸杞植株上时会出现代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实验室内系统研究了多异瓢虫不同龄期幼虫、不同日龄雌、雄成虫对棉黑蚜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幼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多,1~4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分别是17.20头、50.70头、121.50头和153.90头。多异瓢虫不同日龄雌、雄成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呈先上升后逐渐降低的趋势,5日龄雌、雄成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最高,分别为145.90头和157.30头。此外,同一性别不同日龄的成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差异显著,同一日龄的雌虫与雄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差异显著。以上研究表明多异瓢虫高龄幼虫和成虫对棉黑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这为利用多异瓢虫防治棉黑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棉蚜密度对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华北棉田3种常见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为对象,依次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棉蚜密度对瓢虫种间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室内条件下,随着棉蚜密度的上升,一种瓢虫幼虫对另一种瓢虫卵的捕食量呈下降趋势。与不提供棉蚜的对照相比,提供20、200头棉蚜的处理的捕食量分别平均降低56.5%、92.6%。田间罩笼试验显示出了相似规律,每株蚜量为50、200头时,捕食量较对照(没有棉蚜)平均降低42.0%、56.9%。结果表明,猎物棉蚜的存在能有效降低3种瓢虫之间的集团内捕食作用;棉蚜密度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茶足柄瘤蚜茧蜂引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足柄瘤蚜茧蜂,于1983年由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引到陕西省泾阳县,可寄生于麦二叉蚜、棉蚜、豆蚜、酸模蚜、禾谷缢管蚜、玉米蚜。1983~1986年在棉田、小麦田、杂草地及植物园温室分别放蜂21307、11508、2933和19562头。1987年调查放蜂结果:棉田棉蚜僵蚜出蜂172头中,未见引进蜂;小麦田禾谷缢管蚜和麦二叉蚜分别出蜂34和314头,各有引进蜂1头;杂草地豆蚜出蜂420头中,有引进蜂6头;在植物园温室扶桑与海桐上僵蚜率分别为49.3%和32.2%,全是引进蜂。对影响茶足柄瘤蚜茧蜂在陕西定殖的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华北小麦穗期主要蚜虫种类及其生态位, 为京津冀地区小麦蚜虫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采用五点式和棋盘式取样法系统调查了河北廊坊小麦穗期不同蚜虫种类的种群动态及其在植株上的分布, 利用生态位理论, 计算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 (Takahash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和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 (Walker) 3种优势蚜虫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禾谷缢管蚜的时空生态位最宽, 其次为荻草谷网蚜和麦无网长管蚜, 其中禾谷缢管蚜的生态位宽度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 其他两种蚜虫呈下降趋势。不同蚜虫种类之间存在生态位重叠, 其中荻草谷网蚜与禾谷缢管蚜的重叠度最大, 为2.073 0, 荻草谷网蚜与麦无网长管蚜的重叠度最低, 为1.656 4; 随时间推移, 荻草谷网蚜与禾谷缢管蚜之间的竞争趋于增强, 禾谷缢管蚜与麦无网长管蚜之间的竞争趋于减弱, 而荻草谷网蚜与麦无网长管蚜的竞争关系相对稳定。荻草谷网蚜是当地小麦蚜虫主要优势种群, 禾谷缢管蚜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大, 与荻草谷网蚜竞争激烈, 麦无网长管蚜时空生态位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北疆棉区食蚜蝇种类及其生境选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食蚜蝇是北疆地区棉花蚜虫的一类常见天敌。本研究于2014-2015年系统调查棉田及其周边生境中不同植物上食蚜蝇种类和种群数量。结果表明,细腹食蚜蝇属、小蚜蝇属、粗股蚜蝇属为优势属,短翅细腹食蚜蝇、宽尾细腹食蚜蝇、短舌小蚜蝇和黄环粗股蚜蝇为优势种,黑带食蚜蝇为常见种;在两年的调查中,各食蚜蝇均喜选择有蚜虫或开花的植物,其中,宽尾细腹食蚜蝇、短翅细腹食蚜蝇、短舌小蚜蝇、阔斑食蚜蝇、黄环粗股蚜蝇等均比较偏好访问被蚜虫侵染的植物。本文还提出了食蚜蝇田间保护的可行性建议,为下一步发展北疆棉区食蚜蝇种群保育与利用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