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催花期施氮对观赏凤梨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了探讨催花期氮素对观赏凤梨成花效果的影响以及为凤梨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丹尼斯’凤梨为试材,研究了催花期施氮处理对其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的影响。【结果】催花期施氮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植株叶片和生长点玉米素核苷(ZRs)和脱落酸(ABA)含量,提高了赤霉素(GAs)含量,但对叶片和生长点生长素(IAA)含量影响较小,从而引起叶片和生长点ABA/IAA、ABA/GAs、ZRs/GAs和ZRs/IAA比值的显著降低,同时植株成花率下降、花期推迟、成花质量降低。【结论】催花期施氮通过影响植株内源激素含量和比值的动态平衡从而降低植株催花效果。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棉花宿生栽培对于雄性不育系的多年生保持和杂交制种,固定杂种优势、加速杂种优势利用和保存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一年生陆地棉宿生栽培叶片和茎枝N/P/K、可溶性糖含量,为制订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年生为对照,对三年生、二年生宿生陆地棉叶片和茎枝N/P/K、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各处理叶片N/P/K、可溶性糖平均含量分别为3.13%~3.50%、0.49%~0.67%、1.47%~1.78%、4.23%~5.48%,茎枝分别为0.56%~0.82%、0.21%~0.28%、1.14%~1.42%、0.95%~2.15%;不同宿生年限的植株叶片N/P/K含量无显著差异,多数品种一年生植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宿生棉的;高产品种N/P/K含量适中,可溶性糖含量稍低,而低产品种N含量低,P/K、可溶性糖含量较高;随生育进程,叶片全N含量出现由高到低、可溶性糖含量出现由低到高的动态变化趋势,而叶片P/K含量的变化趋势较平稳。【结论】宿生陆地棉与其一年生棉比较,植株叶片N/P/K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宿生栽培的中后期应增施N肥,促进营养生长,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揭示钾素水平对小麦后期蚜虫抗性的影响效果及其机理, 为指导钾肥合理施用,降低小麦蚜虫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设置K0(0 )、K1(0.1 )、K2(0.15 )三个钾 (K2Omg/kg土)处理的盆栽试验并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供钾水平对小麦后期酚类物质、木质素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比较了处理间接种蚜虫种群变化动态的差异。【结果】接虫后14-28d,单株小麦蚜虫数量不同施钾处理间出现明显的差异,其中以K0蚜虫群体最高,其次是K2,K1最低。群体高峰期出现时间K2、K0较K1提前2-3天。三个处理相比,K1植株总酚、酚酸、木质素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PAL、TAL、POD、PPO)活性最高,其次是K2,K0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植株总酚、酚酸、木质素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与植株钾素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但与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相关性显著。【结论】适量供钾可增加了植株对钾素的吸收,促进了植株生长和总酚、酚酸、木质素的合成及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可增加小麦对蚜虫的抗性;而供钾不足或过量,或降低了植株对钾素的吸收,或使植株对钾素产生奢移吸收,均不利于植株干物质积累和酚类物质、木质素的合成,从而降低了小麦对蚜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适宜茎瘤芥穴盘苗施用的矮状素浓度,以"涪杂2号"茎瘤芥,研究不同浓度(50、100、200、400、600mg·L-1)矮壮素对茎瘤芥穴盘苗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200、400mg·L-1矮壮素对茎瘤芥出苗无影响,且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茎瘤芥穴盘苗的徒长,增加茎粗、植株鲜重、植株干重、最大叶面积,增大根冠比、壮苗指数,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其中,400mg·L-1矮壮素处理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矮壮素对唐松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唐松草因植株较高、易倒伏而不能在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问题,采用不同浓度的矮壮素(CCC)对生长旺盛期的唐松草植株进行叶面喷施,通过测量株高度、茎粗、节间长等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研究矮壮素对唐松草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矮壮素浓度的增加,株高呈现“低-高-低”的节律,以500 mg/L矮壮素处理的高度最低;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POD、SOD、CAT活性逐渐增大。但当矮壮素浓度较大时,植株叶片边缘出现灼伤、叶片变黄、翻卷等现象,影响观赏价值。综合考虑,以500 mg/L的矮壮素浓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打孔重量法、HPLC法等方法,研究了2种鱼藤植物在贵州省都匀市种植后的生物学形态、生物量和根中鱼藤酮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白花鱼藤种植一年后和两年后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根冠比和植株干粉中鱼藤酮的含量分别为78.24 cm、63.53 cm2/株、7.82 g、20.12g、0.39、0.33%和116.17cm、74.26 cm2/株、13.65 g、31.27 g、0.44、0.37%;越南鱼藤种植一年后和两年后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根冠比和植株干粉中鱼藤酮的含量分别为63.37 cm、52.09cm2/株、5.17g、16.83 g、0.31、0.27%和71.65 cm、60.13 cm2/株、7.34 g、20.16 g、0.36、0.32%.因此,可以认为,在贵州省内引种的白花鱼藤种植后,其生物学形态和生物量,以及植株干粉中鱼藤酮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当地的越南鱼藤.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施氮条件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对黄芩幼苗生长、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同一施氮水平,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黄芩根系侵染率、地上部Ca、地下部全氮、全磷、黄芩苷和Fe元素含量;不同施氮水平,接种株侵染率、地下部黄芩苷、地上部K和地下部Ca含量差异显著,并在N2~N3达到最大值。AM真菌能与黄芩形成良好共生关系,接种AM真菌有利于黄芩植株生长,提高黄芩幼苗化学成分含量。在施氮量为0.08~0.12 g/kg土时接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脱落酸与赤霉素对瓜尔豆叶片光合作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管理、密度、肥水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在瓜尔豆始花期、盛花期、盛荚期和鼓粒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研究其对瓜尔豆叶片光合作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旨在为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瓜尔豆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处理均能在各个生育时期降低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关闭气孔,从而抑制其光合作用;而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能明显地增加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促进其光合作用;脱落酸与赤霉素处理均能降低叶片叶绿体含量,并且赤霉素处理降低更显著。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处理降低了植株叶片内源吲哚乙酸、赤霉素和激动素的含量,升高了内源脱落酸的含量;而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增加了植株叶片内源吲哚乙酸、赤霉素和激动素的含量,降低了脱落酸的含量,在调节激素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对植株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9.
干旱对大豆生理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开展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及产量影响的研究,将为干旱地区大豆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塑料整理箱进行了干旱胁迫对大豆光合生理、叶片抗氧化物酶和渗透调节物以及生物量、产量影响的研究,土壤水分为干旱(45%~55%的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湿润(80%~100%的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CK)2个水平,进行了2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大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明显下降,使水分利用率增加;干旱胁迫对大豆叶片过氧化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无显著影响;干旱使大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25.00%,47.09%和47.16%。干旱胁迫使大豆株高、节数、茎粗明显下降。干旱使大豆地上部分生物量明显下降,其中2013年下降39.4%,2014年下降69.6%。干旱使大豆籽粒产量明显下降,2013,2014年分别下降46.9%和81.6%。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气孔导度显著下降,使CO2供应受到严重影响,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干旱胁迫还会使大豆细胞膜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使大豆光合代谢产物下降。虽然大豆可以通过渗透调节物质来保持细胞的水分,但干旱仍然抑制了植株的正常生长,使大豆生物量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山药扦插苗地下块茎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为提高山药微型薯活性和产量提供有效的控施途径。以适合浙西地区种植的9种山药品种为供试材料,四个时期喷施不同激素,以空白为对照,测定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和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矮壮素和褪黑素施用对处理的试验中大部分山药品种块茎膨大存在一定增重作用,0.3μmol/L吲哚乙酸喷施能有效促进山药扦插苗块茎的生长和酶活性的提高,50 mg/L赤霉素和30 mg/L脱落酸喷施针对部分山药块茎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个别品种存在抑制现象。山药块茎生长性状和酶活性的聚类分析中,不同激素处理下的生长性状和酶活性均分为3类,Ⅰ类对褪黑素和矮壮素喷施较为敏感,Ⅱ类属于对矮壮素和赤霉素喷施较为敏感的品种,Ⅲ类综合3个指标矮壮素喷施最为显著。该研究为生产中利用外源激素提高山药扦插苗微型薯抗氧化酶活性和产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顶端调控措施对烤烟生长、内源激素及氮钾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该文探讨了打顶初期2周内打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生长、内源激素和氮钾累积的影响。【方法】在盆栽基质培养条件下,进行了打顶和打顶+生长调节剂处理,采用酶联吸附免疫测定技术分析了烤烟根和叶中内源IAA、ABA、GA3和ZR的变化。【结果】与不打顶相比,打顶能够降低烤烟叶内IAA、ABA、GA3和ZR的含量,刺激根中IAA、ABA、GA3和ZR的增加,其中1h时打顶叶中IAA含量比不打顶降低了2倍,14d时打顶根中IAA含量比不打顶和打顶生长调节剂处理增加了140.70%和110.77%,5h和24h时打顶根中GA3含量比不打顶增加124.18%和106.66%。打顶和打顶+生长调节剂处理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与不打顶相比主要在中上部叶、茎和根,钾累积量在叶和根中,茎和整株钾累积量降低。【结论】顶端的存在影响内源激素、光合作用产物和养分在烟株体内的累积,打顶后涂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烟株顶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烟草感染青枯菌前后POD及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对烟草感染青枯菌前后的根、茎、叶内过氧化物酶(POD)及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比色法测POD酶活,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POD同工酶的比较。【结果】对烟草感染青枯菌前后,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烟草叶部POD活性显著高于根部和茎部。烟草接菌后,根、茎、叶内的POD活性均在第3天升至最高,而叶内比对照增高了29.67%。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烟草接菌后的同工酶谱带,在条带的数目、种类和各条的相对活性上表现出差异。【结论】POD作为植物的保护酶类,随植物抵抗疾病的过程变化而变化,故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为了研究CO2施肥对超积累植物生长和积累金属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温室内对不同Cu浓度土壤中生长的印度芥菜进行两种不同浓度的CO2施肥试验,【结果】通过结果表明CO2施肥能促进Cu污染土壤中印度芥菜的生长和发育,当土培中不添加Cu时,1200μL/L和800μL/L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的印度芥菜提前了3d和2d开花;各CO2处理组的植株高度与对照组呈极显著差异,收获时最大单叶面积、叶片数和干物质重均比对照组有所增加,其中1200μL/L处理植株与对照植株的叶片数达极显著差异,叶面积和根重达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组的地上部干重均比对照组有显著的增加。CO2施肥处理也显著地增加植株体内对Cu的积累,两处理组植株根中C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处理组的植株根中Cu浓度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CO2施肥处理同样也促进了植株茎、叶对Cu的积累,并在CO2 800μL/L、Cu 100mg/kg试验条件时最高,分别达到茎:13696mg/kg干重、叶:4589mg/kg干重。此外,试验还表明,CO2施肥能增加Cu在印度芥菜体内积累的叶根比,说明CO2施肥有利Cu由根向植物叶子的运输。【结论】印度芥菜对Cu有很好的超积累能力,CO2施肥能促进印度芥菜的生长,增加植株体内对Cu的积累和叶根比。  相似文献   

14.
镍胁迫对玉米幼苗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吉林省黑土中镍含量逐年增加,造成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和玉米产量、品质降低,因此,了解镍胁迫对玉米植株生长特性的影响有重要意义。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镍浓度(0、50、100、200、400 mg/kg)胁迫处理下玉米植株各部位的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格局以及氮、磷、钾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镍浓度为50 mg/kg时,增加了玉米幼苗根、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镍浓度大于50 mg/kg时,减少了各部位生物量及总生物量;(2)各部位对镍的吸收和积累随土壤外源镍浓度的增加而增加;(3)镍浓度为50 mg/kg时,增加了各部位的钾含量和根、茎钾的积累比例,而植株中的氮、磷含量随土壤中镍含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因此得出,镍浓度为50 mg/kg的处理增加了玉米植株的生物量、根茎叶中钾含量及养分积累,改变了养分在玉米植株内的分配格局,而浓度大于50 mg/kg时抑制了玉米生长,降低了根茎叶中氮和磷的含量及积累。  相似文献   

15.
茄科作物青枯病原菌的脂肪酸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采用脂肪酸鉴定技术对茄科作物青枯病原菌进行鉴定,以期为青枯病的预防与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技术对茄子、番茄和辣椒病株进行青枯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而后对青枯病原菌进行脂肪酸鉴定。【结果】经选择性培养分离得到的36株青枯病原菌中,有33株鉴定为典型的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占91.67%;茄子、番茄和辣椒上的青枯病原菌被鉴定为青枯雷尔氏菌的比例分别为100%、90%和89.47%。【结论】脂肪酸鉴定技术具有快速性、准确性,并可通过计算机的运用使分类达到数据化、自动化,可在茄科作物青枯病的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用植物黄芩基因组大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和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药用植物的基因组大小(或称C值)的方法,本文分别以新鲜、幼嫩和硅胶干燥的叶片为材料,采用Otto和LB01两种细胞核提取液,利用流式细胞术对黄芩C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选用豌豆为内标植物时,相比LB01一步法,Otto两步法在低温提取、离心和保存条件下,碘化丙啶染色浓度为0.02 mg/mL,得到的细胞核散点图相对集中,碎片较少,容易准确取门,CV较小。不同提取材料表明,幼嫩叶片和新鲜叶片利用Otto二步法均能到高质量的细胞核悬液,细胞核数量多且散点图集中,有利于取门和测定的C值更准确。而干燥叶片提取的细胞核得到的散点图分散,无法准确取门和测定C值。最终,以黄芩为例系统地优化了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用植物基因组大小的方法,并首次成功测定黄芩1C值为0.58 pg,基因组大小约为562 Mbp,从而为了解物种的遗传背景和基因组值在系统演化中的变化规律,以及黄芩属药用植物资源的遗传评价和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究三七地上茎积累花色苷对其抗寒性的效应。研究了冰水模拟低温胁迫下三七一年生紫、绿地上茎植株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比活力。结果表明,在冰水模拟低温胁迫下,紫、绿地上茎植株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比活力及绿地上茎植株叶片的MDA含量均上升,紫、绿茎植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及紫茎植株叶片的MDA含量均下降,且紫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CAT比活力的升幅及绿茎叶片POD和SOD比活力的降幅均更大;在冰水处理结束时,紫茎植株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和SOD的比活力均高于绿茎的,但CAT比活力和MDA含量略低于绿茎的。但是,紫、绿茎植株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和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比活力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三七地上茎积累花色苷利于其抗寒。  相似文献   

18.
摘 要:为促进景天科多肉植物侧芽的萌发,于2015—2016年对虹之玉、姬胧月等6种多肉开展试验,通过茎基摘叶、喷施6-BA等方式促进侧芽的萌发。结果表明,摘除植株茎部2/3的叶片,并向裸露的茎部喷施浓度为1000 mg/L的6-BA溶液,每周喷施1次,共喷施5次,每次每条茎的喷施量为5 mL,即可有效促进景天科多肉植物茎上侧芽的萌发。【结论】:根茎喷施赤霉素可有效促进景天科多肉植物的侧芽萌发。  相似文献   

19.
李海波  杨兰芳  李亚东 《作物学报》2013,39(7):1303-1308
设置土壤加砷的大豆盆栽试验,测定大豆株高、结荚期与鼓粒期的叶绿素含量和大豆成熟收获后的生物量。结果表明,当土壤砷含量达50 mg kg–1时,大豆表现明显的中毒症状,植株矮化,叶色暗绿,叶片皱缩,成熟延迟。大豆株高随土壤加砷量增加而降低,高砷量也显著减少大豆生物量,加砷量达100 mg kg–1时,大豆株高、茎叶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籽粒产量和总生物量分别下降45.0%、36.6%、44.6%、56.1%和43.4%。高砷量增加根系与地上、茎叶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降低籽粒与地上、籽粒与茎叶、籽粒与总生物量的比值。土壤加砷量对大豆结荚期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是高砷量显著降低大豆结荚期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土壤加砷量为50 mg kg–1和100 mg kg–1时,大豆鼓粒期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分别增加120.4%和96.1%、112.2%和91.5%、117.8%和94.5%、104.4%和83.7%,同时,结荚期与鼓粒期叶绿素含量的比值显著降低。由此可见,土壤中高砷含量对大豆植株有毒害作用,影响大豆生物量的分配,降低大豆地上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改变叶绿素的构成。相对增加生长后期叶绿素的含量可能是大豆成熟延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尖孢镰刀菌的分布与西瓜枯萎病病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西瓜枯萎病菌在植株体内数量分布及其扩展规律。【方法】在福建省永泰的西瓜地调查了枯萎病不同发病级别西瓜植株的生长状态,以及尖孢镰刀菌在根际土壤和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着枯萎病病情的发展,枯萎病显著地影响着植株的生长态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都受到抑制。健株平均蔓长较发病植株的蔓长15.5~205.4cm,地下部根长比1级和3级植株分别长0.3cm和8.6cm。在同一块田地中,西瓜健株与枯萎病病株的根际土壤均存在着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病原菌的数量与发病程度并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西瓜健康植株仅在根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发病初期的植株在根部和主茎基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而发病中期植株是在根、主茎基部和茎蔓中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植株根部的尖孢镰刀菌数量表现为发病中期植株>发病初期植株>健康植株,分别为3.97、2.07和0.27×103cfu/g。【结论】病株内的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与病情呈现正相关,菌体有自下而上的扩展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