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引进丹麦丹农公司6个菊苣品种,在重庆近郊区进行品种评比和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生长良 好,从秋季到第二年春季年可刈割8次,鲜草产量可达155-192t/hm2;表现出不是多年生特性,而是越年生特性;播期 选在6月份,播后用遮阳网覆盖。  相似文献   

2.
引进丹麦丹农公司6个菊苣品种,在重庆近郊区进行品种评比和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生长良好,从秋季到第二年春季年可刈割8次,鲜草产量可达155~192t/hm2;表现出不是多年生特性,而是越年生特性;播期选在6月份,播后用遮阳网覆盖.  相似文献   

3.
重庆地区菊苣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重庆近郊区进行品种引种评比和栽培技术研究,播期选在6月份播后用遮阳网覆盖。结果表明,引种丹农公司提供的6个品种生长良好,从秋季到第2年春季年可刈割8次,产量可达155~192t/hm2。试验结果发现其品种不具有多年生特性而是显现出越年生特性。  相似文献   

4.
浙江绿地草坪草种混播组合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立地条件和生物学特性.选择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在浙江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成14种不同类型混播草坪进行试验来筛选浙江建植绿地草坪最优组合。结果表明,14种不同混播草坪质量有所差异,成坪后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评定草坪质量.以高羊茅(3个品种)70% 20%草地早熟禾(3个品种) 10%多年生黑麦草(1个品种)、高羊茅(3个品种)60% 40%草地早熟禾(3个品种)为好,综合评判值分别为0.721和0.7005。  相似文献   

5.
覃云  秦远斌 《畜牧市场》2010,(7):109-110
根据我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和各种牧草品种的生物特性,在我区开发筛选一年生黑麦草与墨西哥乐米轮作生产和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生产两种牧草四季均衡供应模式.对两种模式筛选的牧草品种组合进行了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轮作试验组和混播试验组平均年亩产鲜草量分别为8532.5公斤/亩、7125.6公斤/亩。其中轮作试验组四个季度草量的比例分别为22.56%、24.68%、28.17%、24.47%,混播试验组四个季度草量的比例分别为24.76%、24.67%、25.75%、24.84%,分布均衡。两种模式的产草量饲养畜禽的比较经济效益良好,适合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草坪混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天津市的主栽草种高羊茅、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的111个品种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不同比例的混播试验研究,得出天津立地条件下,不同类型的混播组合8个。  相似文献   

7.
根据立地条件和生物学特性,选择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在浙江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成14种不同类型混播草坪进行试验来筛选浙江建植绿地草坪最优组合。结果表明,14种不同混播草坪质量有所差异,成坪后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评定草坪质量,以高羊茅(3个品种)70% 20%草地早熟禾(3个品种) 10%多年生黑麦草(1个品种)、高羊茅(3个品种)60% 40%草地早熟禾(3个品种)为好,综合评判值分别为0.721和0.7005。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三种裸燕麦品种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16,24(5):1032-1040
为探讨高寒地区裸燕麦(Avena nuda)品种最佳播期,以‘青引3号’、‘白燕2号’和‘坝燕3号’3个裸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湟中县(海拔2670 m)通过分期播种,对3个裸燕麦品种产量和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3个裸燕麦品种全生育期缩短,总分蘖数、大蘖数、有效分蘖数减少;叶面积指数在营养生长期逐渐上升,生殖生长期则相对下降;各阶段光合势呈降低的趋势;各时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速率均表现为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且三叶期-抽穗期高于抽穗期-成熟期;3个裸燕麦品种随着播期的延迟,穗数、千粒重和种子产量下降,不孕小穗数和瘪粒数增加。对3个裸燕麦品种综合评价表明,该地区饲草生产利用应首选‘白燕2号’莜麦,种子生产利用应首选‘青引3号’莜麦,播期以4月上旬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高寒牧区牧草引种及混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在海拔高度近4000m的高寒牧区对10个燕麦优良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品种均不能成熟,只能达到孕穗期,其中丹麦444、巴燕5号和选18等3个品种的青干草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巴燕3号,可在该地区推广种植。21个多年生禾草品种的引种试验表明,其产草量和越冬性能,上繁草中以垂穗披碱草,多叶老芒麦、紫野麦草较好;下繁草以中华羊茅、西北羊茅、毛稃羊茅、冷地早熟禾、紫羊茅(同德)、星星草为好。混播试验表明,多叶老芒麦30%+中华羊茅70%的垂穗披碱草70%+西北羊茅30%在第二、三年群落结构和产草量优于其它混播处理和单播。说明在高寒牧区利用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混播是解决人工草地品种单一,优化群落结构,提高产草量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云南省晋宁县特有的生态和经济发展特点,在冬闲田上用小黑麦 WOH939、WOH830、NTH237三个品种与光叶紫花苕分别以6:4和7:3的比例混播,共6种组合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各混播处理中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产草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在同一生态环境下表现出相似的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变化规律:小黑麦的叶面积指数从孕穗期之后逐渐下降,而光叶紫花苕的叶面积指数始终保持上升趋势,混播草地叶面积变化规律与小黑麦相似。各混播草地产草量快速增长阶段出现在小黑麦的分蘖期到孕穗期;在开花期,干草产量可以达到9.7~12.4 t/hm~2。  相似文献   

11.
在马尼拉草坪上用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博士和夜影进行冬季盖播保绿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在马尼拉草坪上进行盖播的景观效果要远好于单播草坪,完全达到了草坪冬季常绿的目的,同时播种量和草种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盖播草坪的冬季景观效果。10~15g/m2的播种量用于马尼拉草坪的冬季盖播保绿较为合适,此外,从试验所用的两个草种的冬季综合坪用性状来分析,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夜影的盖播效果要稍优于博士。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厅在广泛征集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的基础上,经专家筛选论证,确定了2010年农业主推技术40项和主导品种86个。40项农业主推技术具体为: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旱地小麦早、深、平增产节水栽培技术、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晚收增产技术、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草坪混播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近年来的草坪混播研究内容包括混播作用。品种选择,组织配方,建植技术等。提出了草坪混播三个基本模式及各个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为合理开发草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混播牧草品种,刈牧制度,利用强度及施肥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中,多年生黑麦草分蘖个体和白三叶生长点的生长特性,二者种群产量及其竞争,共存变化的一般表现。指出,在适宜刈牧利用制度下,辅以一定农艺措施(施肥),可以提高白三叶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利于混播草地中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的长期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15.
红三叶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樊江文 《草业科学》1994,11(5):10-14
结合国内外有关红三叶研究和利用的科研成果,对红三叶的价值,品种分类,生长特性,混播和施肥技术及利用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红三叶在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具有很大的栽培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箭筈豌豆在西藏高海拔河谷地带的种子生产技术,选择333/A、西牧333、西牧881和西牧324等4个箭筈豌豆品种,在达孜县于2010年4月7日—5月6日分5个播种期进行了结实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33/A和西牧333在5个播期的种子产量平均为1 746.18 kg/hm2和1 873.00 kg/hm2,其中4月20日和4月28日播期的产量最高,2个品种均可达到2 550kg/hm2以上;西牧881和西牧324在5个播期的种子产量平均为493.44kg/hm2和335.49kg/hm2,最高产量仅能达到804.81kg/hm2。4个品种各播期种子产量与其千粒重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西牧324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他品种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333/A和西牧333各播期种子产量与秸秆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4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6.20万株/hm^2、7.95万株/hm^2及9.7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进行了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混播试验。分别测定各处理的产量及营养成分等指标,通过统计分析,试验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2个混播组合的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淀粉含量、粗灰分含量与组合内品种单播相比差异不显著。在各密度下,混播组合1(中原单32+东青1号+吉饲9号)的粗蛋白质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均高于组合内品种单播处理,其中在密度为7.95万株/hm^2时粗蛋白质含量及粗脂肪含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8.
叶片从大到小的7个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品种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 L.)于1985年混播于山地中。在刈割(5~6次)及连续放牧的条件下比较3年的实验结果。施氮总量为80kg N/hm~2。采用相同的品种于同年种植,在附近进行了2个国家级(NL)实验,一个是每年刈割6~7次的产量比较实验;另一个是用于摸拟多次放牧刈割17次的持久性实验。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种羊场放牧条件下的牧草混播组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75个牧草混播组合在放牧条件下第三、第四年的干物质产量、豆禾比例及品种构成,提出适宜暖温带建植放牧草场的混播组合为:肯尼亚白三叶+东非狼尾草(Tri-foliumsemipilosum+Pennisetumclandestinum)  相似文献   

20.
马建华  赵紫华  张蓉 《草业科学》2017,34(12):2521-2527
近年来随着宁夏苜蓿(Medicago sativa)产业集约化发展,病虫害日趋严重,采用绿色可持续方法进行苜蓿害虫生态调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择6个苜蓿品种,通过设计单播和混播的不同试验处理(单播、两品种混播和三品种混播)探索研究苜蓿品种播种方式对苜蓿害虫及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多品种混播能够显著降低蚜虫(Aphidoidea)的种群数量,皇冠和德宝两个品种混种蚜虫种群密度最低,为149头·10复网-1,品种WL343HQ单播苜蓿田蚜虫种群密度最高,为823头·10复网-1,同时多品种混播能够显著提高天敌瓢虫的种群数量(P0.05),但不同试验处理间苜蓿蓟马(Thripidae)的种群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新的苜蓿种植模式提供重要的试验依据,为苜蓿害虫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