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水稻长穗大粒RILs群体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以自育的一个水稻长穗大粒品系FJCD与籼型三系恢复系IR24配制杂交组合,单粒传法构建含有178个株系的RILs群体(F11)为材料,分别在福州和沙县2个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采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及其相应的统计方法,研究水稻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除了精米率呈多基因遗传外,其他9个品质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精米率、米粒长、米粒宽、米粒长宽比、透明度、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在不同环境中表现相似的遗传模型;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表现不同的遗传模型。由主基因遗传率为主的有整精米率、米粒长、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由多基因遗传率为主的有米粒宽和米粒长宽比。环境因素对碱消值的影响最大。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米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有82.22%的比率表现较为一致,不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相关性。因此,在稻米品质选择与鉴定时需对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在多个特定环境中进行,才能提高育种效率;对由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为主的性状需分别采用不同选择方法和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2.
广西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2009年通过广西审定的15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在广西区试中的平均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常规稻平均产量为6.80 t/hm2,杂交稻为7.86 t/hm2,杂交稻比常规稻高15.59%,差异极显著;杂交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优质达标率高于常规稻,而常规稻整精米率、米粒长宽比、垩白米率、垩白度和胶稠度优质达标率均高于杂交稻。直链淀粉含量是常规稻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而米粒长宽比、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是杂交稻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最近日本科学家将大豆中的铁蛋白基因取出,然后植植入杆菌中.再用这种转基因杆菌感染水稻植株。结果.使水稻也具有了同样基因,育成了高含铁量水稻。经化验,这种稻米每10粒含铁量达3.4μg,比普通稻米高2倍。高含铁量的水稻  相似文献   

4.
日本水稻生产发展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稻米生产流通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日本农林水产省的统计数据,分析了60年来日本水稻生产方式、劳动时间、消费流通渠道的变化,并结合目前我国稻米产业所处现状,探讨日本稻米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60年来,随着GDP的增长,日本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总产不断下降,得益于稻作技术的发展,水稻生产劳动时间显著缩短,且单产不断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消费量不断下降,而民众对稻米品质的要求提高,日本优异的水稻品种资源奠定了其优良品质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减少稻米统购统销数量,逐渐形成了以农协为主、直销为辅的稻米流通方式,极大提高了流通效率,新兴销售方式-电商等的出现又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种稻效益。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稻米市场进一步开放,稻米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少数已经达到比较好的水平,但大多数跟日本20世纪70-90年代时的稻米产业状况较相似。借鉴日本的稻米生产及流通方式的变化,我国应积极调整水稻生产方式,扩大水稻生产个体规模,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增加水稻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引导优质稻发展,加强稻米品牌建设,实现产销对接。  相似文献   

5.
“84177”(洞庭晚籼/云南大粒//洞庭晚籼/IR1529)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于1983年育成的晚籼糯新品系。1981年品系鉴定亩产476.6公斤,比对照“余赤231-8增产2%。1986年参加省优质米区域试验,18个试点平均亩产404.5公斤,居参试晚糯品种的首位。 “84177”米粒呈长椭园形,乳白色无心腹白,糯性好,食味佳,适合于食品加工。1983年被评为省优质糯米。其米质分析  相似文献   

6.
水稻粒宽基因GS5的功能标记开发和单倍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粒宽是影响籽粒粒形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与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在基因GS5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基因第2外显子的ACC/CTA和第9外显子A/C的两个变异位点分别开发了功能标记,并将其用于294份水稻微核心种质和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65份粳稻品种的基因型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变异位点的等位变异在水稻籽粒的粒长、粒宽和长宽比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其在水稻微核心种质中组成的4种单倍型在水稻籼亚种的粒宽、粒厚和长宽比性状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粳亚种的粒宽和长宽比性状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而江苏省审定的粳稻品种中仅发现Hap1和Hap2两种单倍型,其分别有64个和1个代表性品种。这些研究结果为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育种中充分利用GS5的优异等位基因或单倍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米粒粒型分类,对2013-201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36个中籼杂交水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6个组合中只有2个组合的稻米品质指标全部达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这2个组合的米粒长宽比都在2.9以上;在单个品质性状指标中,这些组合优质达标率(达到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最高的是糙米率,其次是胶稠度,第三是整精米率,达标率较低的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长米粒型组合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优质达标率均为16.67%,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0和14.29%,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10.00%和0。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中籼杂交稻组合稻米品质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品质性状相关分析结果: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长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在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均不显著。建议在遗传改良中籼杂交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时可以从粒型着手,选择米粒粒型偏长、容重大、无裂纹、近圆柱形的材料和组合。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提供的65个水稻品系为试材,分析了这些水稻品系食味值的总体表现,及食味值与各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系品质普遍较好,但品系间各品质性状有一定差异;各参试品系食味值在60.44~84.00之间,品系间差异显著,并接近正态分布;食味值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选择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籽粒长宽比较小的品种,这样可以提高食味值。但是,食味值的提高会增加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稻米分割后轮廓灰度图与背景灰度图的灰度均值之差和灰度方差之差进行米粒图像分割效果定量评价,对7个彩色通道的稻米图像进行分割评判,选取I1(红色、绿色、蓝色通道的平均值)通道进行稻米图像分割。提取分割后标注的单粒米粒边界的二维坐标向量,对坐标向量进行霍特林变换,通过计算变换后米粒最小外接矩阵来表征稻米粒形,简化了现有的稻米粒形检测算法。检测稻米粒型时,算法在MATLAB7.5.0环境下运行。该算法所得米粒长宽比与人工检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65%,每幅图像平均耗时0.323s;而最小外接矩形算法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24%,每幅图像平均耗时2·837s。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灌浆期高温胁迫对早籼稻碾磨、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揭示早籼稻品质性状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响应规律。【方法】以R996、湘早籼45号和6个新育成的早籼稻品系为试验材料,以分期播种方式利用自然高温进行胁迫处理,分析了供试品系的碾磨、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筛选出对高温钝感和敏感的水稻品系,探究稻米品质性状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稻米品质性状对灌浆期不同时段温度的敏感性不同,始穗后10d内温度对稻米碾磨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影响最显著,始穗后30d内温度对稻米外观品质影响最显著。稻米品质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响应因性状而异,灌浆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粒长,显著提高垩白粒率、垩白度,劣化了稻米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提高米饭外观、米饭口感和米饭黏度,提升了米饭适口性。水稻品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因稻米品质性状而异,Q3、Q8、Q11、Q13属于碾磨品质高温钝感品系,Q3、Q4、Q5和Q11属于外观品质高温钝感品系且高温下蒸煮食味品质优。【结论】灌浆期高温胁迫会降低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米饭适口性。水稻品系Q3和Q11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理想的穗形、粒形近等基因系,对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背景亲本、以大穗品系‘R1126’和大粒品系‘TDX’为供体亲本构建的大穗、大粒株系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01、P05、P09、P19和P20株系每穗粒数显著多于日本晴,而其他农艺性状与日本晴基本相当;G08和G09的粒重、粒长显著大于日本晴,而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单株粒重等性状与日本晴相当。这些株系是基于日本晴背景的理想大穗、大粒近等基因系,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2.
<正> 湖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洪亚辉等几名专家采用浸胚法将高蛋白玉米“马齿黄”的总DNA导入优质早籼稻91-L中,通过多样的选择,最近从变异后代中成功选育出5个高蛋白稻新品系。 这5个高蛋白早籼稻新品系编号分别为:DH早1、DH早5、DH早6、DH早8、DH早9,经中国农业部杭州稻米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米质分析表明,这些品系的平均蛋白质含量达到13.8%,其中DH早9高达14.9%。而目前普通水稻稻米蛋白质含量在8%左右,普遍低于小麦和玉米(12%-14%)。  相似文献   

13.
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2005-2006年湖南省新育成的14个水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个水稻新品种可划分为稻米品质各不相同的4类。其中,稻米品质表现相对较好的第1类共包含7个品种。占总品种数的50.0%;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湖南省水稻新品种稻米品质最主要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对16个籼型三系保持系稻米品质进行研究,考察了子粒的长宽比、千粒重、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及指标间的相关性.品质评价结果表明.现有水稻品系G763B和新育品系422B的外观品质等级为1级.吉香B的外观品质等级为2级。相关性分析表明长宽比与垩白度、垩白粒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粒宽与垩白度、垩白粒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新稻36号和秋田小町为对照,新疆金丰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水稻试验站对水稻新品系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以筛选出适合温宿县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系。结果表明,品系7-2和10-24-4产量最高,产量在760 kg/667 m2以上;品系668和27-5产量最低,较CK1减产;其他10个品系产量在701.1~743.4 kg/667 m2,差异不显著,较CK1增产13%以上。从生育期、抗性和产量上看,12个水稻新品系适合在温宿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水稻越冬品系的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水稻越冬品系和4个籼稻品种(对照)为材料,检测了低温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显示,经低温胁迫,越冬品系的幼苗存活率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幼苗存活率最高的是SW-2(95.31%),最低的是对照品种桂99(1.67%),4个越冬品系平均幼苗存活率比4个对照品种高出71.12个百分点。低温胁迫后越冬品系的相对电导率小于对照品种,黄化幼苗的转绿能力强于对照品种。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后丙二醛(MDA)含量都有所增加,但越冬品系比对照品种增加的量要少;越冬品系在低温胁迫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对活性比对照品种要高。因此,越冬品系具有很强的耐低温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水稻粒形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同时影响稻谷产量和稻米外观及碾磨品质,挖掘粒形相关基因并解析其遗传机制,对于水稻高产和优质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前期利用大粒籼稻品种特大籼(TDX)为供体亲本、小粒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NPB)为轮回亲本获得的一个大粒近等基因系,在水稻第2染色体上初定位粒形调控基因GS2.2(grain size 2.2)的基础上,对GS2.2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和候选功能基因的克隆鉴定。【结果】利用BC4F2群体中2887份极小粒单株及该群体中70份基因型杂合的大粒单株自交获得的BC4F3群体,将GS2.2基因精细定位在2M-7-1与2M-9之间的160.6 kb的区间内。该区间编码18个基因开放阅读框(ORF1-18)。测序发现ORF18基因在大粒近等基因系与小粒日本晴等位基因间存在5个SNP差异,ORF18编码生长素调控因子蛋白OsGRF4。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大粒近等基因系中ORF18进行敲除,发现ORF18敲除株系粒长变短,证实ORF18GS2.2的功能基因。进一步对ORF18大粒近等基因系和基因编辑敲除株系进行稻瘟菌室内离体和病圃接种鉴定,发现ORF18大粒近等基因系稻瘟病抗性增强,而基因编辑敲除株系稻瘟病抗性减弱,表明ORF18正调控水稻稻瘟病抗性。【结论】本研究发现的生长素调控因子OsGRF4协同调控水稻粒形和稻瘟病抗性,为协调水稻高产和抗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8.
(1)稻谷,水稻未去壳谷粒,糙米:去壳后米粒,精米:研磨后除去壳,麸和胚的米粒(2)系水稻充分成郭时所测定平均值。资料摘自Adair等(1973)。 稻米研磨过程中的组分 20%壳 8%糠 (包括果皮、内种皮、胚、糊粉层和少部分淀粉) 2%磨耗 70%精米 100% 总精米的组成 1.整粒米——完整米粒 2.次整米——碎米断裂长度不少于整粒米的1/2,又称中碎米 3.过筛米——碎米长度为整粒米的1/4至1/2,又称小碎米 4.酿选碎米——碎米片能通过51/2/64’’的筛子。 整精米的成份 水12.0% 日本的稻米品质 1、糙米外观 ①垩白度(%)一腹白与心白 ②种皮厚度 ③种脊深度(d…  相似文献   

19.
<正> 该文是日本水稻育种专家栉关钦也的一篇专著,论点鲜明,成绩显著,经验丰富。很值得借鉴,故摘译如下。——译者。一、引言日本的水稻单产是世界上最高的。由于稻米是日本人民的主食,因而全国致力于促进稻米的增产。然而从另一方面看,  相似文献   

20.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及其亲本稻米品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及其杂种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5个稻米品质性状(垩 白米率,米粒长,米粒长/宽,直链淀粉含量及糊化温度)主要受亲本(尤其是母本)基因加性 效应的制约,亲本的GCA(一般配合力)可决定上述性状总变异的86.76~96.88%。除糊化温度 外,所有性状的GCA都与亲本本身的表现有密切关系。本文对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稻米 品质的改良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