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台县旱作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灵台县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抵御干旱的能力;继承和发展传统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地面覆盖技术;推广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间套复混多熟种植和化学抗旱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土高原干旱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分析了粮食生产中存在的干旱少雨和肥力不足等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该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即发展集水补灌农业、加强旱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精准农业等。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是个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干旱缺水严重的省份.多年来,吉林省十分重视旱作节水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形成了适应吉林省特点的旱作节水农业配套技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旱作节水经验.为进一步促进吉林省农业的发展,维护粮食的安全,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速农业跨越式发展进程,提出吉林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中牟县推广的旱作节水技术模式及在农业上的应用取得的成效,对提高当地旱作区域农业高产高效具有很强的实用推广价值,同时对长期受干旱影响的其他地区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隆德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婷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92+125-92,125
干旱少雨是影响北方旱作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为了解决干旱偏干旱雨养农业区旱作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充分推广应用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使该项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其中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一项主要实用技术。但在实际的农业生产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陈杰 《现代农业》2014,(12):100-101
<正>近年来,清水河县面对当地年年干旱和瘠薄坡梁旱地等自然、地理条件,试验推广以地膜覆盖、坐水点种、节水灌溉等为主要内容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旱作农业初步显现出抗旱、节本、增效的作用,找到了一条适合中西部干旱山区发展种植业的道路。一、清水河县基本情况清水河县位于呼和浩特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山多沟深、土地零散、水源奇缺。全县总耕地面积106万亩,其中水浇地不足3万亩,基本是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干旱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5年秋冬至2006年春季降雨量只相当于常年降雨量的30%,干旱缺水已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旱作农业生产技术是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旱作农业技术可以分为农业工程技术、农艺栽培技术、覆盖技术和农业化学技术4大类.这些以培肥改土、蓄水保墒为核心内容,加以农艺配套技术,确保旱作农业区稳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农业生产现状,参考同类地区近年来的生产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当前应重点推广的5项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包括坡耕地机械化改造技术、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冬小麦机械沟播技术、豌豆套种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农业生产主要以旱作为主,机械化装备水平落后,人畜力仍然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因此,推广机械化保护性旱作农业技术,对恢复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起到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田野 《甘肃农业》2015,(5):31-33
<正>旱作农业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条件下,通过旱地农业结构和一系列旱作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农业稳产和平衡增产,使农林牧等综合开发的农业。具体而言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等地区,即在年降水量250~800毫米之间的地区,不靠灌溉而采用一系列抗旱农业技术进行生产的雨养农业。我国的旱作农业地区范围很大,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56%,全国耕地的60%以上为旱地,因此,旱作农业的丰歉,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未来粮食安全有密切的关系。2014年,甘肃省全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