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针对品茶方式、品茶礼仪和茶道精神,解析了中西方茶文化的具体差异,然后提出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引入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教学思路,采用对比法展开英语文化教学,运用多媒体设备和课外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英语文学著作,掌握中西茶文化差异下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西方茶文化虽然源于中国,但中西茶文化在语言习惯、行为习惯、精神内涵及物质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尽管对语言及文化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却也为我国英语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素材,对于拓展英语教学范围,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应该将中西茶文化引入日常教学中,通过文化对比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叙述了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中西茶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同时从课堂导入、创建情景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将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渗透至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当中,以期提高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同时能够更为熟练地运用英语知识。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发展的桥梁,对中国教育教学活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英语教学中茶文化渗透显得更加必要,英语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视角,研究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理念,将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整合为一体,通过奠定学生的文化基础,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中西茶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教学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如今,在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茶文化成为了其中的文化教学纽带,它对于学生掌握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性,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英语的教学中,文化教学本就是其中关键的环节,不少高校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地掌握英语课程,开始通过茶文化来增加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对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性比较,让学生能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实践表明,这种融入中西方茶文化的英语教学模式,会使得英语教学效果极大地提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透过英语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因此,将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融入到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将根据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去研究其中的教学价值,分析文化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最后提出相关的策略以实现英语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英语学科课程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相对弱势的内容,为了使学生在掌握英语学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好地提升英语综合素养和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和修养,要注重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可以引入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内容,分析茶文化差异对于英语课堂创新教学的影响,较好地引领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开放性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对英语教学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教学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本文通过对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分析,阐述了文化差异在英语课堂创新教学中的影响作用,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升英语创新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开展中西茶文化比较,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对中西茶文化做出了解的基础上拓展学生文化视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所具有的英语翻译能力,为此,英语翻译教师有必要对中西茶文化比较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导入策略做出研究与探讨。本文在对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比较的重要性以及中西茶文化差异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英语翻译教学中西茶文化比较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西茶文化中凝聚了更多民族精神背景,因此应将中西茶文化融入英语跨文化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知不同区域的茶文化。学生通过了解西方茶文化,能够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的理解,愿意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当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能力。英语教学要深化改革,重视对学生的文化引导,才能从根本上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培养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李娜 《福建茶叶》2016,(8):239-24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英语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逐步开始从各个方面入手来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阅读和写作。本文主要研究了中西茶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学习与教学,让当代的大学生通过对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来产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通过茶文化的融入来促进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教学是高校商务英语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中西方的茶文化也有所不同,开展英语茶文化教学,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表达与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商务素养,也能够加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不同国家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本文简要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与中西茶文化差异,对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英语茶文化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而西方世界由于受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影响,也出现了与我国截然不同的茶文化。尽管中西方茶文化在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上差异明显,但是两种异质文化却为我国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教学素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将中西茶文化差异作为典型跨文化交际案例,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与茶文化密切融合,提高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闫静 《福建茶叶》2016,(8):255-256
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的开展,极大提高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兴趣,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感悟,提升学生的跨语言交际能力。本文以茶文化为主体,分析了茶文化在英语文化教学中地位以及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也开始缩短,英语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在我国教育体系当中也被列为必学课程。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理解仍存在较高难度。这是因为学生学习英语时习惯性将学习汉语的方式带入进入。因此,想要更好的掌握英语,应该了解其发展文化,才能产生学习兴趣。本文通过以中西茶文化的差异作为切入点,来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植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医院校英语教育中积极融入茶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接地领悟到西方国家的语言特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英语的语言风格与词汇表达方式。可以这样认为,在中医院校英语教育中渗透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西方英语国家文化,有利于他们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同时,通过了解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和中医院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中西茶文化在中医院校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进一步提出中西茶文化差异下中医院校英语教育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茶文化大国。岁月流转,其内涵也愈加丰富,拥有深刻的历史积淀。欧美国家尽管饮茶历史相对较短,但随着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的茶文化大范围普及,形成了独特的西方茶文化。文化传承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渗透文化内容十分重要,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中西茶文化差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化情境,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全面发展。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分析中西茶文化差异,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背景及社会发展情况的不同,中西方茶文化存在着显著差异。中西茶文化比较对于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应该充分利用中西茶文化中差异元素,对中西茶文化进行全方位对比,以多元文化充实英语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当代大学生西方文化适应能力,养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8.
高校英语文化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文化教学中渗透茶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学习英语,实现中西方文化与语言之间的贯通。茶文化作为中西方茶文化交流的桥梁,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借助茶文化的优势,开发其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价值,合理进行渗透,以达到激发学生文化学习兴趣,丰富英语文化教学内容,促进英语文化教学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过去单一给学生传授听、说、读、写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英语国家文化教学的比重。对于学生来说,深入熟悉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仅能够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其将英语更好更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茶文化作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在我国和西方呈现出的特点各不相同,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国家的语言特点、交流方式以及社会风俗等。本文从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谈起,阐述文化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并对英语教学的思路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自我认同度低、学习积极性不高、授课内容单一等问题。通过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设计跨文化交际内容,引入中西茶文化,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认同度,同时利用茶文化搭建起汉语与英语之间的桥梁,实现外语学习的社会目的。本文分析了中西茶文化的渊源与差异、跨文化交际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茶文化对高职跨文化交际的情感促进,并结合实际案例,重点讨论了茶文化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