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豪楠 《中国茶叶》2023,(6):67-70+75
在产业跨界融合、体验式经济等新时代背景的动态引领下,茶旅一体化逐渐形成,消费者逐渐开始通过情景体验来享受生活。以“江北第一名茶”——青岛崂山茶为例,在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扶持下,崂山茶效益和品牌影响力连年攀升,茶文化在茶旅活动中得到传播和传承,“验客”群体大批涌现,崂山茶文化旅游产业得到高质量发展,但体验式茶文化旅游的项目趣味性、推广力度、文化内涵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文章探究出崂山茶茶旅集主题体验型、资源依附型、休闲生态型、文化创意型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提出优化茶文化旅游项目、细化茶文化旅游宣传、深化茶文化旅游内涵的发展路径,从而助推青岛崂山茶茶旅一体化趋于成熟,以期促进地方茶旅一体化的跃升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丽芬 《茶叶》2018,(2):98-101
茶旅,是一种以茶为重要载体的、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的新兴茶叶产业发展方式和旅游模式。对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给游客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旅游服务体验。文中阐述了景宁县发展茶旅慢游产业的目的和优势,规划构思了景宁县茶旅慢游产业发展的几种方式,并针对发展方式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蔡远 《中国茶叶》2020,(3):58-61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茶叶生产历史源远流长,地理环境和气候独特。蕉城茶文化与蕉城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畲族文化、海洋文化、旅游文化等交相辉映,形成了具有蕉城特色的茶文化内涵。探讨利用蕉城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地方茶文化发展历史,打造以旅带茶、以茶促旅、茶旅互动的"茶旅融合"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茶旅融合视角为基础,提出将永泰的茶文化结合庄寨文化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对永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发展永泰茶文化旅游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挖掘地域文化因素,把永泰茶旅二者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为提升永泰茶文化旅游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加深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层次,助推永泰茶产业与旅游业的提质增值。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作为云南省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本身有着丰富的茶文化留存。基于茶旅产业融合视角下,西双版纳在开发旅游产品上应该注重多元化开发,从茶叶和各类观光旅游产品之间的结合点出发,注重保护少数民族茶文化,进一步地推动旅游产业综合化发展,打造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6.
湖南湘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无论是茶叶产业资源,还是茶文化发展的成熟度,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在构建茶旅发展路径过程中,其不仅要认识到其中所存在的旅游资源,更要对其中所具备的茶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全面认知。本文拟从当前湘西地区茶旅发展的优势及资源分析入手,结合湘西地区茶旅发展的具体要求,通过融入当前人们对茶旅模式构建的具体要求分析,从而探究湖南湘西地区茶旅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茶文化不仅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正因为如此,茶文化具备了成为旅游资源的先天条件,能够在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的过程中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作用。各个地区有必要对当地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从而在展现茶文化魅力的过程中提升当地旅游产业具有的文化内涵。本文在对区域茶旅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对茶旅资源开发利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德平 《福建茶叶》2016,(10):147-148
在人们消费模式发生转型、升级背景下,健康和养生、休闲等等新理念逐渐发展成为人们大众的新追求。与此相关的茶叶已经越来越受人们喜爱。同时,发展旅游产业,壮大旅游产业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面对人们庞大的旅游消费需求,茶企业是否具备体系化开发,且充分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能力,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但从发展趋势和方向上看,开发茶旅游前景远大。本文拟从茶旅游产业开发的背景及意义入手,结合分析影响茶旅游发展的因素,从而辩证分析茶旅游发展与茶企业能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茶产业和旅游产业互动融合是两者发展的内在需求,在"以旅兴茶、以茶促旅"的战略背景下,两者融合发展已成共识。以安徽省为例,借用耦合模型,定量分析2003~2016年安徽省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安徽省茶旅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增速明显,综合协调指数波动上升,耦合度趋于稳定,耦合协调度值从2003年的0.15增加到2016年的0.69,标志着茶旅耦合等级由严重失调步入初级协调阶段。最后提出安徽省茶旅产业融合路径,从政府引导布局、加强茶旅示范基地建设、塑造安徽茶文化旅游形象、丰富茶文化旅游商品及培养茶旅一体化人才等5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乡村旅游系统化开发过程中,民宿是其中最重要的产品内容,也就是通过对传统民居进行适当改造,从而融入能够有效吸引人们消费和体验的元素,进而实现整个贵州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理想效果。本文拟从茶旅体验模式下贵州民宿开发的具体资源优势分析入手,结合当前茶旅体验模式下对贵州民宿开发的相关要求,通过融入当前基于贵州茶旅体验的民宿发展模式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探究基于贵州茶旅体验的民宿发展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1.
浅议茶旅融合发展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书魁 《茶叶》2019,45(2):93-96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于破解茶产业利润增长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浅析茶旅融合互动发展对产业的促进作用,结合浙江省茶旅产业的实践案例和模式提出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的建议与途径,以期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当前发展形势出发,指出了茶旅融合发展在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旅游中的重要意义。并从彭溪镇茶旅融合发展具备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发展的条件和必要性,针对性地提出了茶旅融合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彭溪镇茶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破解茶产业利润增长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在产业融合理论及耦合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包含茶旅融合动因、融合路径、融合效益的机理模型,并通过构建耦合函数模型对浙江省茶旅融合情况进行实测,发现浙江省茶旅产业均处于增长阶段,但旅游产业的发展比茶产业更慢,且茶产业对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此外,茶旅融合程度也从失调状态发展到耦合协调状态。最后,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浙江省茶旅融合发展,突破茶产业的发展难题,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从产品创新、加强宣传、完善配套、培育一体化品牌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任务,茶旅融合作为一种高效的乡村产业振兴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模式与路径进行了研究。在分析茶旅融合现有研究文献基础上,基于我国茶旅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并重点以陕西省双坪村为案例,深入剖析了其茶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和模式,给出了促进双坪村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研究对乡村茶旅融合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倩 《福建茶叶》2016,(4):389-390
作为饮用人群最为广泛的三大饮料之一,茶是当前世界各国人民一种非常重要的饮品,并且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细酌慢饮之间,品味茶韵,感悟茶语,实现茶语文化的相互交流,在实现物质层面审美升华的同时,也彰显出了民族与地域人民的精神取向。在茶的发展历程中,其与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诞生了独特的"茶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本文对茶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谈论,分析了其在唐朝得以繁盛的原因,并对茶文学的形态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李卫清 《福建茶叶》2016,(2):190-19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热衷,精神生活质量也成为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各国也相继开始大力发展本国传统文化事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历经几千年已形成融合我国民族特色的重要文化。而咖啡文化则是具西方民族特色的文化,茶之于中国,相当于咖啡之于欧洲,因而可以说茶与咖啡分别是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各自体现着各自地域的文化内涵。本文将茶与咖啡的传播历史演变进行简要分析,由此指出茶与咖啡在各自地域的发展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最后对茶与咖啡的传播所体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旅游作为茶产业链延伸发展和三产融合的新兴业态,是推动茶产业结构性改革和助推实现茶产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安溪茶庄园旅游发展迅速,但也存在旅游形象不鲜明、定位模糊和宣传效果较差的现象.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安溪茶庄园游客感知形象、游客文化认同和游客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构,结果发现旅游感知对旅游意向具有显著正...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优化的现代社会,低碳经济已逐渐成为新时代环境下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将茶旅产业发展与低碳经济进行融合,不仅能为茶旅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优势,同时也能促进低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在详细阐述发展低碳经济茶旅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当前背景下茶旅发展的现状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总结低碳经济背景下推动茶旅高速发展的有效路径,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董聪 《福建茶叶》2016,(10):299-300
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土地上,不同地区的劳动人员依托于自身的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茶民俗文化,这些茶民俗文化不仅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与结晶。本文在对中国各地茶民俗文化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以实现中国茶民俗文化时代价值为出发点,对中国茶民俗文化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外宣资料的英译工作便成为我国茶企在海外树立形象、推广产品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翻译的重要理论——翻译目的论,而后从语言风格、行文结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英茶企业在外宣资料的编写上存在的差异,最后立足翻译目的论,从省译、增译和改译三个视角探讨了现代茶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