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亮  麻蕊  刘颖 《福建茶叶》2016,(7):307-308
中西方茶文化历史悠久,蕴含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尽管英国茶文化源于我国茶文化,但是两者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语言文化等层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跨文化视野下,对中英两国茶文化进行比较,不仅能让我国形成对英国茶文化的正确认识,也有利于中英茶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高异质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全涛 《福建茶叶》2016,(8):326-327
由于历史因素以及社会体制的不同,中英两国人民的价值观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两国的文化交流存在障碍。然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中英两国茶叶贸易也愈加频繁,英国人将茶文化与其社会生活相结合,变成了具有"英伦风"特色的茶文化。对此,本文在跨文化的视野下,对中英茶文化的比较分析进行研究,致力于深入了解中英茶文化的差异,从而促进茶文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下,受地理环境和人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中英茶文化在语言和文化行为方面,不但具有不同点,还具有差异性。本文基于跨文化视角下,对中英茶文化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分析了中英茶文化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最早种植茶的中国,还是有着"下午茶"传统的英国,茶在中英两国的社会中广泛存在。正是由于茶广泛存在于中英世界中,所以茶作为沟通中英文化的桥梁便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英国则是西方世界茶文化的代表,两国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茶文化的书写和表达。从题材到体裁,茶在中英文学作品中都有丰富的呈现。但是由于中英的文化差异,使得茶文化在两国的文学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达和内涵。所以研究中英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便有利于找到中英文化的共通点,这对中英文化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茶文化交流发展全面提升的今天,我们看到中英茶文化之间已经成为整个茶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诠释。当然我们看到中英茶文化体系中,其有着明显性差别,无论是具体的文化形式,还是其中所阐述的文化习惯及语言思维之间都有着明显性不同。本文拟从文化视角认知中英茶文化的内涵及形成,结合跨文化交际视阈的内涵理解,通过分析当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背景认知,从而探究跨文化视域下中英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英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些差异导致两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会存在很多交流障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气势磅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国与英国之间的茶叶贸易也越来越频繁,英国人巧妙地将中国的茶文化与其本国的社会环境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具有英伦特色的茶文化。本文在跨文化的视野下,对中英茶文化的比较分析进行研究,意于使读者了解中英茶文化的差异,从而促进茶文化繁荣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前多元文化交流进一步成熟,如今中英茶文化之间的交流也需要在这一背景下不断创新与突破,尤其是要能够从跨文化视角来认知中英茶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实现两种不同文化体系的有效交流。本文拟从中英茶文化的具体特点和不同分析入手,结合跨文化交流的具体内涵认知,通过融入中英茶文化跨文化交流的客观需要,从而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英茶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英两国茶文化具有不同社会环境及历史底蕴,中英茶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对等性。中英茶文化的不对等为我国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促进我国英语文化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英语文化教学应利用中英茶文化的不对等元素,丰富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英语语境的适应力,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何志静  尹鑫 《福建茶叶》2016,(11):394-395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国茶文化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底蕴,英国茶文化讲究实用性。本文通过对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比较,对中英不同文化体系进行分析,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晓婧 《福建茶叶》2016,(7):397-398
茶原产于中国,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于17世纪初期由荷兰人传入欧洲,茶文化作为异质文化也随之进入欧洲,18世纪在欧洲得到普及,在英国得到发扬光大,并创造性地形成了"英式下午茶"文化,真正实现了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中英两国的茶文化由于形成环境的差异,在物质内涵和精神内涵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区别。本文探讨了中英两国的茶文化内涵,并分析其在各方面的差异,以期促进两国茶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受中英历史背景、社会行为与精神需求等的影响,两国茶文化在物质形态、社会行为与文化价值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对中国茶叶的跨文化翻译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文章在分析中国与英国茶文化的主要差异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茶叶跨文化翻译的现状与问题。进而提出了优化我国茶叶跨文化翻译的具体途径,以期为我国茶叶翻译工作提供一定方法与指导。  相似文献   

12.
王静  薛浩涵  朱佳 《福建茶叶》2016,(3):340-341
中英茶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是促进茶叶世界化,茶文化世界化的必经之路。中国的茶文化对于人的内心感悟和精神升华更加关注,英国的茶文化则对人的礼仪形式更加在意。本文简单分析了中英茶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本质,对英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解决跨文化交际的建议,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深入开展,海南作为国家对外贸易窗口开展国际旅游贸易岛、自贸区和贸易港开发建设,急需具有丰富传统茶文化专业知识的英语人才,国际人才成为国际茶市场贸易发展潜在动力。中英茶文化的特点和跨文化教学,说明了茶文化教学能拓宽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知识面。通过收集中国与英国茶文化历史文献,总结茶文化帮助学习者了解茶文化背景知识和底蕴,归纳中英两国茶文化起源与发展,提出开发茶文化英语读本与建立教师国外文化研修机制的必要性,给英语跨文化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茶叶与茶文化的起源国,茶叶与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促使我国茶文化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在国外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外来茶文化与本土社会文化的融合发展过程,也促使国外茶文化呈现出了鲜明特点,这反映出了特定文化背景对外来文化本土化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进行比较,能够从文化差异角度对中英茶文化做出深入了解,这对于推进中英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中英茶事活动存在的差异以及中英茶道文化存在的茶艺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以期能够对中英茶文化做出更为深入的认知,了解传统文化、社会文化对中英茶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茶是源于中国的一种饮品,由于世界格局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茶逐渐的引入到欧洲,尤其是在英国等国盛行起来。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英国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中英两国的茶文化却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对比本文分别从茶文化的起源与传播、茶文化内涵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等几方面来分析两国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相异之处,进而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茶文化。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中国的茶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其经历了数千年岁月的洗礼,源远流长。当今英语教学的崭新思路是文化教学,作为中英两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茶文化应当被纳入英语教学课堂。对学生进行中英茶文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对英国茶文化的精髓有所涉猎,进一步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使学生对中英茶文化形成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英国都是世界茶文化大国,但是由于历史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两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对两国的语言文字和交际行为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英茶文化的起源与内涵,而后指出茶文化对两国文学领域的影响,特别是对诗歌和小说的影响,最后从"君子乐茶"和"绅士好茶"两个方面指出中英茶文化在精神气韵上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世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融,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全球化也成为了一个主流趋势。在这个背景下,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给予跨文化交际下的中韩茶文化研究,也被更多人所关注。研究中韩茶文化特点与联系,能够促进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与经济交往,对中韩两国的茶叶贸易发展也有很好的促进。本文就给予跨文化视角,对中韩两国茶文化的特点,以及交流发展进行几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通过比较分析中英两国的茶叶经济贸易状况,发现中英茶叶经济贸易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中英茶叶经济贸易发展失衡,从而引起英国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反倾销调查增加,这就更进一步让英国对中国进行了更加严格的出口管制,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矛盾,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同时,近年来,人民币波动造成双边经贸合作的不确定性增加,进一步降低了中国出口到英国茶叶的价格竞争力,这些都给中国和英国之间的茶叶贸易带来很多问题。之所以中英两国茶叶经济贸易存在这些显著的特点,是因为中英两国的国情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制约了两国茶叶经济贸易的发展,面对这些制约因素没有办法一蹴而就,但是可以运用合理的政策逐步去解决掉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的传统文化与发展历程当中,中英两国分别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系,对中英茶文化差异做出认知并对中国茶文化传播路径进行探索,对于推动中国茶文化发展以及国内外茶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茶事活动与茶道精神两个方面,对中英茶文化进行了比较,并对中国茶文化传播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