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铁屑微电解-共沉淀法对电解锰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铁屑用量、pH值、反应时间对电解锰废水中Cr6+、Mn2+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铁屑用量为15%,pH为4.0,反应时间为2h时,Cr6+、Mn2+去除率最高,处理后废水中的Cr6+和Mn2+去除率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2.
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系统处理造纸废水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接触氧化 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进水pH为6.95~8.00,COD Cr 、BOD 5 和SS的浓度分别为1 640 mg/L、568 mg/L、332 mg/L的条件下,COD Cr ,、BOD 5 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95.7%、97.0%和92.8%,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且可用于农灌.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Fenton氧化联用处理印染废水,并将超声-Fenton氧化联用与两种方法单独作用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考察了初始pH、Fe2+、H2O2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于CODCr浓度为1 000mg/L的印染废水,超声-Fenton氧化联合处理在pH为4,Fe2+投加量为0.02mol/L,H2O2投加量为0.18mol/L,反应时间6min,CODCr的去除率达到最高61.05%。  相似文献   

4.
厌氧降解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奥里油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敏  邓宇  胡国全  尹小波  张辉 《中国沼气》2003,21(3):15-17,21
本文介绍了以奥里油为原料生产重交沥青的生产废水处理工艺,通过实验模拟,探索了该类废水的生物处理效果,并总结出了该废水生物处理启动调试经验.实验证明,用该工艺处理是可行的,厌氧降解处理COD负荷8.7 kg·m-3d-1,平均去除率达35%,好氧处理COD负荷1.87 kg·m-3d-1,平均去除率达69%,生物处理总的COD平均去除率达80%.最终出水达到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13.275 mg/L亚甲基蓝溶液为试验对象模拟农业有机废水,分别以电解时间(5、10、15、20、25、30和35 min)、pH值(2、4、6、8、10和12)和电流密度(2、4、6、8、10和12 mA/cm2)为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以电解时间、pH值和电流密度为因素设计3因素3水平L9(33)正交试验,处理效果以废水中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为参考标准,得到以Fe2O3-GAC为三维电极的电解试验处理有机废水的最佳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三维电解处理该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电解时间30 min、电流密度8 mA/cm2和pH值为6,在最佳参数下,废水COD去除率可达59.7%,脱色率达到88.5%,实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奶牛挤奶间废水经自然稳定处理后对牛粪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奶间废水经过自然稳定预处理,作为牛粪厌氧消化原料稀释水,对牛粪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有促进作用,COD去除率从30.19%提高到50.94%,同时,累积产气量从4085 mL提高到5828 mL。而且,添加废水后,发酵系统的日产气量和发酵液的VFA浓度,pH值稳定性都有所提高。因此,挤奶间废水经过自然静置处理可以作为发酵原料稀释水再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肠衣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EGSB反应器处理肠衣废水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取降低悬浮物的预处理措施有利于反应器COD去除率的提高;废水中溶解态的蛋白质降解是快速的过程;降解产物对维持反应器内pH的稳定具有缓冲作用;肠衣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颗粒化过程缓慢。  相似文献   

8.
含酚模拟废水电催化氧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催化氧化法因其特有的优点,现已成为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实验采用自制实验装置,用电池中碳棒为电极,对含酚模拟废水进行电催化氧化处理.着重考察溶液温度、电解时间、电解质浓度、电压、溶液pH值等影响因素在电解过程中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实验表明:在常温、电压为5.5 V、电解质(Na 2 SO 4 )浓度为20.0 g/L、pH值为8.0~9.0、电解120 min时,苯酚去除率接近100.0%.因此电催化氧化法作为一种高效、简便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食品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常温下处理食品废水的中试研究,考察其运行情况及污染物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ABR对COD和色度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常温条件下(20℃~35℃),ABR反应器对食品废水的COD平均去除率为86%,色度去除率为30%~69%。以ABR作为产甲烷相反应器能够有效处理食品废水,具有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鼓泡塔反应器分别在不接种污泥、接种厌氧污泥和接种好氧污泥条件下进行了猪场废水脱氮与沼气脱硫耦联反应器运行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两个月驯化后三个反应器都有良好的氮硫去除效果,Nox--N(硝氮亚硝氮之和)的去除率90%以上,硫化氢的去除率达80%以上,说明废水脱氮与沼气脱硫已经得到了很好耦联.  相似文献   

11.
蚓粪对厌氧发酵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蚓粪对废水厌氧发酵的影响,在厌氧发酵瓶中加入了质量为废水质量5%的蚓粪,使其与不加蚓粪的发酵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从产气量、pH值、COD降解速度等方面进行了两期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加入蚓粪初始,即第一期,试验组比对照组产气量高,pH值有利于发酵进行,但由于蚓粪的加入,厌氧发酵瓶内废水的COD浓度也增大了,这样会加大前期厌氧反应器运行负荷;而在消除蚓粪本身产气的第二期,发酵产气量、COD降解速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蚓粪对厌氧发酵微生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沼气发酵反应器中加入5%的蚓粪,可以提高沼气产率与GOD降解速率,使pH值更趋稳定。  相似文献   

12.
猪场废水灌溉区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长期灌溉猪场废水对农田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采集了河北省京安猪场区域农田清灌区和灌溉8年猪场废水污灌区的耕层(0~20 cm)共52个土壤样品,测定了样品的pH值和土壤养分,应用GIS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对pH值和养分进行空间结构和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pH值和养分的空间分布主要与污灌的猪场废水量和水质有关,与微域地形、土壤质地和种植制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蚯蚓堆制花生壳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花生壳因木质素含量高而限制其利用的问题,选择添加赤子爱胜蚓堆制花生壳。试验处理分为接种蚯蚓组和未接种蚯蚓的对照组,堆制处理48 d。初始混合底物的碳氮比约为37.00,第48天时,蚯蚓处理组物料的碳氮比低于15.00,而对照组则为23.17,表明蚯蚓加速了花生壳的分解。试验结束时,赤子爱胜蚓的死亡率为19%。在蚯蚓堆制过程中,观察到蚓茧和幼蚓,表明蚯蚓能够逐步适应高木质素含量的花生壳。初始底物中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1.33,堆制结束时,蚯蚓处理组和对照组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59和1.66,表明蚯蚓的存在增加了真菌的多样性。蚯蚓处理组中Rhodococcus、Arthrobacter、unclassified_f_Peptostreptococcaceae、Sporosarcina、Cercophora、unclassified_c_Dothideomycetes、Preussia和unclassified_f_Lasiosphaer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废纸制浆造纸废水的厌氧可处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造纸工业实际,对废纸制浆造纸废水一般特性进行了研究。定量地描述了废水的污染负荷,同时用生物测试技术对废水的厌氧生化可降解性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1.废水的污染指标较高,应进行适当的处理后才可排放;2.废水pH满足厌氧反应器正常运行的要求;3.废水适于厌氧生物处理,其厌氧生物可降解性BD%在80%以上;废水悬浮物浓度高,但易于通过沉降法分离。此结果对于该类造纸工业废水治理工艺的选择、工程规模的确定及废水处理效果估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再生水灌溉对黑麦草生长及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再生水灌溉对重金属富集植物黑麦草生长及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影响,以自来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了再生水灌溉下黑麦草生物量、黑麦草及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显著增加了黑麦草生物量,地上部、根系和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26.79%、10.55%、24.91%。再生水灌溉下,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中Pb、Cu、Zn、Cd的含量显著增加,土壤重金属没有积累,土壤中Pb和Zn含量降低明显。再生水灌溉显著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会对土壤重金属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畜禽养殖废水经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沼气发酵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曝气吹脱的处理方式。研究了进水方式,曝气强度,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发酵液pH值提升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曝气过程中PO43--P、NH4+-N、Mg2+、Ca2+、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液pH值在曝气2 h内提升明显,可迅速从7.27达到8.5,之后则变化较缓慢,12 h后可基本达到最高值9.3,为沉淀法回收氮磷提供了有利的pH值条件。间歇式进水pH值提升效果优于连续式进水,增大曝气强度和HRT可加快pH值提升速度,HRT越大pH值提升幅度越大。曝气过程中发酵液的PO43--P、NH4+-N、Mg2+、Ca2+、COD均呈规律性下降趋势,磷回收率可达65%左右,氮回收率为20%~40%,同时发酵液COD可下降20%~30%。曝气方式亦可以起到搅拌的作用。试验证实了采用化学沉淀法对厌氧发酵液进行氮磷回收时采用曝气处理可提升pH值。  相似文献   

17.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阳离子醚化剂,采用预干燥干法制备出取代度为0.3903的高取代度阳离子变性淀粉絮凝剂,并将其与聚合硫酸铁复配使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絮凝工艺:阳离子淀粉质量分数为0.15%、聚合硫酸铁质量分数为0.15%,废液初始pH值为7.0。经过絮凝处理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液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COD)为64.31%。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氨纤维膨胀(Ammonia fiber expansion,AFEX)预处理产生的酚类物质和木质素暴露程度的变化对酶解的影响,对玉米秸秆(CK)进行了高、低两个温度水平的AFEX预处理(L-AFEX:90℃、5 min;H-AFEX:140℃、15 min,载氨量和含水率分别为1 g/g和60%),对预处理后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