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培矮64S系列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培矮64S/E32、培两优500、培矮64S/B52和两优培九等4个以培矮64S为母本的两系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生育特性和再生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两季总产以培矮64S/E32最高,培矮64S/B52次之;2)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3)头季稻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再生率:有效穗数、千粒重与再生率呈正相关,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再生率呈负相关;4)头季稻源库特性影响再生率:最大LAI与再生率呈正相关,粒叶比与再生率呈负相关,茎鞘物质输出率与再生率呈正相关;5)再生稻品种以选择穗粒数适中、千粒重大而粒叶比适中的杂交中稻组合为好;6)提高头季稻成穗率有利于提高再生率及再生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9个杂交水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经济性状和产量,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头季稻有效穗组合间差异不显著外,其它经济性状包括头季稻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再生稻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组合间差异显著;头季稻产量、再生稻产量组合间差异显著;头季稻产量与头季稻结实率、千粒重呈正相关,再生稻产量与再生稻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呈正相关;再生稻千粒重与头季稻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分别与头季稻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模式进行品种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赣中北地区种植的优质再生稻品种,并探究气象因子对再生季稻米品质的影响。以1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调查比较了头季、再生季水稻产量以及再生季稻米品质。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间再生季水稻产量差异显著,而头季与2季总产量差异较小,C两优608的再生季水稻产量最高,晶两优华占、隆两优608、天优华占和准两优608的2季总产量较高;(2)头季及再生季气象因子均能对再生季稻米品质产生影响,且再生季成熟前1个月气象因子对再生季稻米加工、外观和营养等品质影响较大;(3)稻米品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丰两优香1号、天两优616、深两优5814和晶两优华占等4个组合为再生季稻米优质品种。综合2季产量和再生季稻米品质,丰两优香1号和深两优5814的头季、再生季及2季总产量均表现较好,且再生季稻米品质较优,可作为适宜赣中北地区种植的优质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三熟制条件下适合种植的再生稻品种及头季叶片衰老频度对再生力特性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10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这些品种的再生力、再生季产量及头季衰老强度等若干性状。结果表明,头季不同品种结实率与再生季再生力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20,头季千粒重、叶干质量下降率、叶绿素含量下降率、产量与再生季再生力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22、-0.516、-0.637、-0.676。再生季有效穗数与再生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活芽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7和-0.615。头季结实率、叶片叶绿素含量、产量,以及再生季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是影响再生力的重要因素。综合两季产量和再生力特性来看,深两优5814、C两优608、准两优608、丰两优香1号等4个品种可以作为再生稻在江西中北部的三熟制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5.
杂交稻新组合再生稻头季及再生季源库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6个两系杂交组合和2个三系杂交组合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杂交稻头季与再生季的源库特性和再生稻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结果表明:(1)再生季LAI为头季的1/3左右,再生稻单茎叶面积约为头季稻的1/7~1/3,头季总库容约为再生季的1.5倍,再生稻粒叶比约为头季稻的1.5~2倍;(2)头季稻较大的粒叶比对高产有利;头季稻成熟期LAI较大、粒叶比较小、成熟期单茎鞘干质量较大、茎鞘物质输出率高,有利于再生稻的高产;(3)再生季齐穗期LAI与产量成显著正相关;对高节位再生稻而言,齐穗期单茎叶面积与单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叶比与结实率呈负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再生稻,特别是高节位再生稻,其源库关系属增源增产型;(4)陆18S/53159、康两优2054、培矮64S/E32和培两优500再生季产量较高,均在5200 kg/hm2以上。综合考虑再生季产量与两季总产,在2002年气候条件下,长沙地区最适于再生栽培的杂交稻是培矮64S/E32,其次是康两优2054和T98A/259。  相似文献   

6.
在龙岩市新罗区,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比较宜优673、天优673、内优航148、两优616、两优667、宜优115、川香优6号、金农2优3号、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8号共10个水稻品种的再生能力,并分析了各品种再生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宜优115、内优航148、宜优673不仅头季稻产量高,且再生能力强,可作为当地再生稻的圭推品种;头季稻有效穗与再生稻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有效穗与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油稻稻三熟制条件下适合种植的再生稻品种及研究头季生长对再生季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10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头季稻生育期、分蘖、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等性状及其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再生季各产量构成因素在不同品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头季产量与头季单株干重和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再生季产量与头季齐穗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头季茎鞘叶物质输出率和贡献率呈显著负相关。虽然所有品种均可在10月底安全成熟,但考虑到三熟制油菜季的适宜播种期,再生稻的成熟期应在10月25日之前。综合生育期和产量特性,推荐深两优5814、C两优608、准两优608、丰两优香1号等4个品种在江西中北部的油稻稻三熟制条件下作为再生稻栽培。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下的最适水稻品种。[方法]以Ⅱ优838作对照,比较25个品种在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下的头季稻和再生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抗逆性。[结果]川优3203、川香198、冈优2009、蓉穗415、宜香1313、Ⅱ优498、Ⅱ优3213、Ⅱ优615等8个品种头季产量高,再生力强,再生稻产量高,抗逆性强;华优75、G优802、一丰8号、Ⅱ优9号、内5优5399、冈优1237等6个品种2季产量均达10 500 kg/hm2以上,再生力较强,再生稻产量也较高;宜香3551、泸优2号、川优89头季和再生季均表现与对照相比显著减产;天龙优504、冈优1237头季中稻产量较高。[结论]在川东南地区,川优3203、川香198、冈优2009、蓉穗415、宜香1313、Ⅱ优498、Ⅱ优3213、Ⅱ优615等8个品种适合作为"中稻—再生稻"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豫南地区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与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中稻+再生稻”组合是豫南稻区新的水稻种植模式,但是头季与再生季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变化尚不清楚。明确其产量和米质变化规律可为豫南地区高产优质再生稻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两优6326等12个适于单季种植的杂交籼稻为材料,在当地高产栽培条件下,依据头季和再生季两季产量将其划分为两季产量均高(双高)、头季稻产量高再生季产量低(头高再低)、头季稻产量低再生季产量高(头低再高)和两季产量均低(双低)等四种类型,并分析了米质的差异。【结果】 1)与头季稻相比,12个组合的再生季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显著改善,蛋白质含量降低,稻米食味品质不同程度变优。2)两季不同产量类型之间比较,除双低类型(仅深两优11号一个品种)外,双高类型和头高再低类型加工品质较优,而头高再低类型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较优。蛋白质含量在各产量类型头季稻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再生季双高类型较头高再低类型高10.7 %,比头低再高类型低1.75 %。3)齐穗后日平均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远大于日照时数,再生季齐穗后日平均温度较低是其稻米品质优于头季稻的重要原因。【结论】综合产量及品质,两优6326、天两优616、广两优476和丰两优香1号是适于豫南地区的高产优质再生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移栽密度和氮素调控对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产量形成特点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旌优127为材料,于2016—2017年在四川泸州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移栽密度下,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高密(D_3,24万丛/hm~2)条件下,N_2处理(测苗定氮施肥)施氮量较N_1处理(225 kg/hm~2)平均减少了7.8%,但其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量却较N_1处理分别增加了4.9%、15.4%和6.8%;随移栽密度的增加,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有效穗数呈增加趋势,每穗粒数呈下降趋势(除2017年再生季外);头季稻N_1处理有效穗数较N_2处理平均高了5.7%,但其每穗粒数和颖花量较N_2处理分别低了9.2%和3.1%;再生季N_2处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颖花量较N_1处理分别高了10.2%、9.0%、18.2%。与N_1处理相比,N_2处理头季稻米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加了6.9%,但再生季平均降低了1.8%。不同密肥组合间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粒型差异较小,以D_3N_2组合处理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相对较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低。因此,建议在本研究区域杂交中稻-再生稻生产体系中,头季移栽密度24万丛/hm~2与测苗定量施氮技术搭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杂交稻头季与再生季镉积累分配特性差异,为再生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Y两优9918和甬优4149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试验,比较头季与再生季产量与镉积累分配特性。【结果】1)甬优4149再生季产量显著低于头季,而Y两优9918表现相反;两品种再生季有效穗数、结实率显著高于头季,而千粒重显著低于头季;2)两品种头季成熟期根、茎、叶、穗镉含量均显著低于再生季,再生季糙米镉含量为0.13~0.17 mg/kg,显著高于头季;3)再生季各器官镉含量、镉积累量、日均镉积累速率、镉转移系数与富集系数均大于头季,Y两优9918与甬优4149再生季镉总积累量分别是头季的4.28和2.67倍,再生季糙米镉含量分别是头季的1.63和1.42倍;4)头季穗部镉主要来自灌浆中期-成熟期,而再生季主要来自齐穗前,镉积累最快阶段存在品种间差异;5)两品种稻桩镉积累量在再生季全生育期内表现累积趋势,但各生育阶段的表现存在品种间差异,Y两优9918以灌浆中期为界先降后升,甬优4149表现先降后升再降趋势。6)本研究条件下,Y两优9918头季产量低于甬优4149,但再生季产量表现相反,两品种全年产量差异不大;甬优4149器官镉含量、积累量、日均积累速率及富集系数一般高于Y两优9918。【结论】再生季镉超标风险大于头季,在镉污染稻作区应慎重发展再生稻,同时再生季降镉措施的应用应以齐穗前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广两优676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两优676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构特征,调查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产量4个构成因素中,再生稻头季以每穗粒数的变异最大,与产量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每平方米穗数;再生季则以每平方米穗数的变异最大,与产量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每穗粒数。再生稻要获得高产,头季应主攻大穗,而再生季则应培育多穗,以形成巨大的库容量。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肥料管理对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肥料管理、品种及其互作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再生稻高产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4个华中地区主推的再生稻品种为材料,设置4种肥料管理方法,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干物质生产及相关农艺性状等。【结果】相比推荐施肥对照(CK),全生育期施用再生稻专用缓释肥(SRF)使两季施肥的次数从5次减少到3次,而且产量在头季和再生季分别达8.86和6.39 t/hm 2,较CK仅降低了6.2%和9.1%。SRF在头季减产主要归因于较低的结实率,而在再生季减产是每穗颖花数和总颖花数共同下降的结果。促芽肥施与不施对再生季产量没有影响。再生稻两季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主要受品种的影响,肥料处理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影响很小。相比其他3个品种,甬优4949的头季和再生季产量最高,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最好。【结论】施用专用缓释肥和省施促芽肥均能够在不大幅损失稻谷产量的同时减少施肥次数促进再生稻轻简化栽培。  相似文献   

14.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性状与物质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流特性的影响。根据不同留桩高度下再生稻产量,将供试品种分为3种再生类型:高桩再生型、低桩再生型和中高桩再生型。留桩高度降低,再生稻有效穗数减少而每穗粒数增加,而低桩再生型品种每穗粒数增幅更大;高桩与中高桩再生型品种再生稻叶面积指数以高桩处理最大,而低桩再生型品种随留桩高度下降而增大;高桩再生型品种灌浆期光合速率以中、高桩处理较大,中高桩与低桩再生型品种齐穗期以高桩处理最大,齐穗后10 d和20 d以中低桩处理较大;高桩再生型品种再生稻作物生长率以高桩处理最高,而中高桩、低桩再生型品种以低桩或中桩处理最高;中高桩与低桩再生型品种再生稻枝梗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留桩高度下降而增强,而高桩再生型品种表现相反;高桩再生型品种茎鞘碳水化合物转运率以高桩处理较高,而低桩再生型品种以中、低桩处理较高。可见,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流特性的影响与品种的再生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清流县开展了“嘉优99”机收再生稻栽培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嘉优99适宜作机收再生稻栽培,表现碾压后再生成穗能力强;3种不同机收留桩高度,其产量高低依次是留桩30cm〉15cm〉8cm处理,表现高留桩成穗率高,低留桩再生苗成穗率降低,从而影响产量;收割机碾压区再生苗的抽穗、成熟时间迟于未碾压区10d左右,通过增施氮肥可以调近两者再生季成熟期,方便收获和减少落粒谷损失。  相似文献   

16.
对"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审定的51个高产型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经济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这51个组合的平均有效穗数为13.89万/667 m~2、穗着粒数为176.87粒、结实率为80.99%、千粒重为29.52 g、稻谷产量为547.22 kg/667 m~2、增产率为5.36%。单产与有效穗数和增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穗着粒、结实率和千粒重相关性均不显著;有效穗数与穗着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四川省这样的生态条件下,要进一步突破水稻产量水平,应在保持一定单穗质量的基础上,平衡协调穗、粒结构,适当增加有效穗数。针对不少品种结实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新育杂交稻结实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岳优9113是由湖南省岳阳市农科所用岳4A×岳恢9113选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09年引进浦城县永兴镇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再生能力强,分蘖多,有效穗多,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简述了岳优9113在浦城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强再生力水稻品种筛选与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作为一种高效简约、高产经济的栽培模式,已在南方主要稻区形成较大规模。我国再生稻发展潜力大,生产方式正向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过渡,而生产应用品种由高节位再生型向低节位再生型转变。本文综述了水稻再生力特性遗传、评价指标构建和强再生力水稻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再生稻品种选育的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