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介遵义市稻茬免耕油菜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稻茬免耕油菜不同移栽方式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稻茬免耕油菜的最佳移栽方式,设置稻茬油菜不同密度移栽方式正规小区试验。旨在为免耕油菜移栽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捉进轻型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龙晓东 《科学种养》2011,(10):16-16
近年来,随着优质油菜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县优质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传统的油菜栽培方式工序繁杂,劳动强度大,加上我县又是典型的两熟制地区,水田油菜面积较大,季节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优质油菜生产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县从2005年开始,引进稻茬油菜免耕栽培技术,经过6年的探索,总结出如下稻茬优质油菜免耕高产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4.
陕南稻区为水稻、油菜(小麦)两熟轮作区域,由于水稻收获后田间湿度较大,不利耕作,给油菜移栽造成困难。因此,稻茬油菜免耕栽培技术在我区推广较快,经过农技推广部门不断总结完善,已基本形成了适合我区生产条件的稻茬油菜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方式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直播、少免耕等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是油菜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被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技术.近年来,稻茬油菜免耕移栽技术在贵州省应用面积迅速扩大,2006年全省推广面积达到10.29万hm2,占油菜种植面积的19.7%.  相似文献   

6.
杂交油菜少免耕栽培不同生育阶段施肥配比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油菜稻茬少耕移栽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杂交油菜少免耕栽培不同生育阶段施肥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稻茬少耕移栽高产栽培在氮肥的施用分配上仍需要部分后移作苔肥施用,施用比例以基、苗肥各占30%,苔肥占40%为好;苗肥分两次施用,分别在11月、12月中旬,施用量各为50%;苔肥在1月下旬施用最好。  相似文献   

7.
油菜稻茬免耕移栽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油菜稻茬免耕栽与其它栽培方式的比较研究,表明:油菜稻茬免耕移栽与稻茬翻耕移栽产量无明显差异,两种移栽方式较同品种小窝点播分别增产11.32%和12.77%,达极显著水平,同是小窝点播的甘兰型油菜较芥菜油菜增产20.93%油菜稻在茬耕移栽与稻茬翻耕移栽的主要经济性状差异不大,除千粒重处,两移栽方式的经济性状均优于差异不大,降千粒重处,两移栽方式的经济性状均优于小窝点播,它们均以较好的幼苗素质,较  相似文献   

8.
川中丘陵稻-油两熟区是四川省主要的油菜产区,为了提高该区的油菜产量,通过在免耕撒播模式下对油菜品种选择、播种期、播种量的研究,提炼出一套适宜于川中丘陵稻-油两熟区油菜免耕直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油菜苗期性状与其稻茬免耕直播产量损失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茬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可减少用工,降低冬闲田面积,但其产量常低于翻耕栽培模式。为探讨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制约因素,在盆栽试验条件下测定各品系苗期根冠比、抗旱性、耐渍性及氮肥利用率等生理指标,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15个油菜品系免耕产量损失率,并比较苗期各生理指标与免耕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同一油菜品种成熟期性状表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差异因品系而异;(2)与翻耕比,免耕栽培时地上部干重、经济系数或千粒重降幅小的品系产量损失率也小;(3)稻茬免耕直播油菜产量损失率与油菜苗期根冠比、抗旱性及耐渍性显著负相关,与苗期氮肥利用率显著正相关;(4)栽培管理上应选用苗期根冠比大,抗旱性、耐渍性强及苗期生长稳健的品种,抗旱防渍,平衡施肥可提高稻茬免耕直播油菜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氮肥运筹对稻茬免耕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与稻茬免耕油菜栽培模式相配套的氮肥运筹技术,实现轻简高效栽培,于2006—2010年以华杂9号油菜品种为材料,在稻茬免耕栽培模式下分别设计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的氮肥追肥处理、氮肥基肥与追肥比例及不同氮肥用量对免耕直播和移栽油菜农艺性状及小区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底肥条件下,如采用一次追肥模式,免耕油菜均以薹肥的施用效果最好;(2)采用二次追肥模式,当底肥偏低时,免耕油菜以薹肥及花肥的配合施用效果较好,当底肥较高时,则以蜡肥及薹肥的配合施用效果较好;(3)在不同供氮条件下,免耕移栽及直播油菜基肥与追肥比例均以5∶5效果较好;(4)采用上述氮肥运筹模式,可显著降低免耕移栽及直播油菜的氮肥用量、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11.
稻茬油菜免耕覆草栽培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培肥地力、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等优点,是一种油菜省力化的轻型栽培新技术,近年来在汉阴县得到迅速推广。该技术的关键措施是齐泥收割水稻,及时开厢除湿,播栽前进行化学除草,播栽后均匀覆盖稻草,加强田间管理,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2.
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对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播种期设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9日3期播种,种植密度设18万株/hm2、27万株/hm2、36万株/hm23水平,稻草覆盖数量设0、2250kg/hm2、4500kg/hm23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影响大,适期早播是高产的关键;播种后覆盖稻草,能抑制杂草、提高地温和培肥地力;种植密度18万~36万株/hm2范围内,产量差异不显著。浙江省免耕直播油菜高产农艺措施为10月20日撒直播、种植密度27万株/hm2、稻草覆盖量2250kg/hm2。  相似文献   

13.
黔油17号免耕高产栽培示范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低优质油菜黔油17号系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育成的新品种,已由贵州省作物评审委员会审定通过。2003-2004油菜生产年度,设置稻茬油菜免耕移栽、翻犁打窝移栽两种栽培方式示范,意为鉴定该品种在金沙县的适应性、丰产性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亦为大面积优质油菜生产提供有效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稻草不同方式覆盖和免耕与翻犁对油菜产量影响试验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稻草不同方式覆盖和免耕与翻犁的试验研究表明,稻茬免耕移栽油菜与稻田翻犁移栽油菜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明显,利用稻草在不同方式下覆盖与未覆盖之间产量差异不明显,各处理产量差异在2·2%~6·3%之间变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稻茬油菜免耕后土壤结构各项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表明:免耕模式能够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结构孔隙;减小土壤收缩率,保证土壤结构稳定性良好;增加土壤微团聚体含量,有利于土壤积蓄养分,改善结构,此外,对土壤总孔隙度也有一定影响,能够降低毛管孔隙度,使土壤吸水力增加,能够增加非毛管孔隙度,使土壤通透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油菜稻茬免耕、免耕直播与育苗移栽技术在产量、生产投入及经济效益上作对比。结果表明:油菜免耕直播(密度为20 000株/667m2)与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油菜翻耕移栽(密度为6 000株/667m2)、稻茬免耕移栽(密度为6 000株/667m2)的单产相当,并可节约生产成本,缓解劳动力需求,提高单位净产值。  相似文献   

17.
油菜免耕撒直播高产栽培技术陆省三,汤亚文,汤明明(浙江省武义县农业局321200)油菜免耕撒直播栽培是一项省工高产的轻型栽培技术。根据我县近年来大小麦面积锐减,油菜面积扩大的新情况,推广应用该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近两年来,我县推广油菜免耕撒直播面...  相似文献   

18.
油菜免耕开沟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是江西省主要油料作物。为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夺取油菜丰产丰收,江西省农业与农机部门在九江和南昌农村推广油菜免耕开沟直播栽培技术。即在早稻收获后,直接在稻茬田上施肥、播种,然后在土壤湿度70%左右时,用开沟起垄机开沟,起垄做畦,并将开沟的碎土均匀抛撒在畦面上达到覆盖油菜种子的一种新型种植方式。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曾令琴 《耕作与栽培》2012,(2):22-23,25
在6种不同土壤类型中进行了稻茬油菜免耕适宜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品种和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大眼泥田产量最高,翻犁移栽和免耕栽培单产分别为176.4kg/667m2和175.6kg/667m2;其次是斑黄泥田,翻犁移栽和免耕栽培单产分别为175kg/667m2和171.8kg/667m2;免耕与翻犁产量相当,免耕栽培有利于保持土壤养分和结构,可节省成本100元/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稻茬油菜免耕栽培的增产效果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油菜免耕栽培,是指在水稻收获后不翻耕整田,直接开沟作厢,播栽油菜的一种栽培方法。因地制宜推广这项技术,能收到省工、省费、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油菜是四川主要油料作物面积、总产均占油料作物的80%以上。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在1200万亩左右,是四川种植业中的一大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油菜籽产量,对改善人民食物营养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我省油菜前作近70%是水稻,加上油菜生育期间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秋绵雨较多。据气象资料,80年代以来,10月份连续7天以上的绵雨时段,在主产油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