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18-2019年度陕西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B组12个参试品种的产量、穗粒数、千粒重等12个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X12、X9、X6和X5等4个品种综合表现相对较好,这与田间表现基本一致。同时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育种和品种区域试验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推广绿豆新品种,筛选适应山西晋南地区的新品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晋南8个绿豆品种,从产量、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等8项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绿1号’‘、18罗汉’‘、晋绿豆6号’的灰色关联度较高,分别为0.7422、0.7288、0.6642,与理想品种较接近,综合评价好,且具有较高的产量、单株荚数、单荚粒数。‘晋绿豆1号’和‘晋绿豆4号’灰色关联度低,分别为0.5405、0.5122,综合评价差,且各项评价指标均低于平均值。该评判结果与各品种实际表现一致,可以作为品种推广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6个帚用高粱材料,从株高、花序总长、穗长、总穗柄长、穗柄茎粗、穗粒重、单穗花序重、千粒重、分枝数、花序产量、籽粒产量等11项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zygl-3、zygl-4、zygl-1灰色关联度较高,分别为0.673 4、0.672 6、0.668 2,与理想品种较接近,综合评价好,具有较高的穗产量,性状结构合理,符合生产需求;zygl-2灰色关联度低,为0.576 5,综合评价最差,穗产量低。该评判结果与田间实际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玉米杂交种灰色关联度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品种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判分析法,对2000年玉米区域试验品种进行了12个性状指标综合分析,计算灰色关联度对杂交种进行评价,并把关联度值与产量性状及变异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均为显著相关,因此,认为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能够更好地评价玉米杂交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相似文献   

5.
该文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方法,对19个木薯种质材料的6个性状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建立了灰色关联分析和Topsis综合评价方法,获得结果基本是一致的,并与种质资源田间综合表现相符,适用于木薯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2)灰色关联度对种质资源的评价中,因其灰色关联度(ri)差异系数为0.161 8,差异较小,不能很好地评价出种质资源的优劣,而Topsis法评价结果中Ci值差异的差异系数为0.907 5,差异很大,能更好地评价品种的优劣;(3)通过评价比较,筛选获得了8份具有育种潜力的木薯种质材料。研究结果为木薯种质资源评价、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法,对冀北一年一作种植区粮粮间作型“双千工程”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小麦1.8m-带间作套种大豆”和“玉米小麦1.5m一带间作套种大豆”模式多效应灰色关联度较高,在无条件种植小麦的地方,“玉米大豆2:3间作”和“玉米大豆2;2间作”多效应灰色关联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7.
2种综合评价法在白芨种质资源综合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白芨的性状比较少,给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灰色理论和Topsis法对白芨种质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分析法与综合评价法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并与种质资源田间综合表现相符。但在灰色关联度对种质资源的评价中,因其灰色关联度的差异不是很大,不能很好地评价出种质资源的优劣,而Topsis法评价结果中Ci值差异十分明显,能更好地评价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由于白芨的性状比较少,给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灰色理论和Topsis法对白芨种质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分析法与综合评价法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并与种质资源田间综合表现相符。但在灰色关联度对种质资源的评价中,因其灰色关联度的差异不是很大,不能很好地评价出种质资源的优劣,而Topsis法评价结果中Ci值差异十分明显,能更好地评价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对新疆伊犁地区2017—2019年引进的不同生态区30个油菜新品种,开展适应性筛选及评价研究.设置田间小区试验,调查记录不同品种的农艺学和经济学性状指标,测定收获产量,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试品种的10项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产量排名前5的品种依次是中油杂750、阳光158、保油杂D18-6、秦油558、青杂5号,平均产量为297.24~360.02 kg/667 m2.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综合性状评判值排名前5的品种依次是中油杂750、青杂17、阳光158、保油杂D18-6、秦油558,多数品种的灰色综合评判值与籽粒产量的排序相一致,其中,有效分枝高度、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及千粒质量是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株高和生育期在产量建成中所占权重较小.综合产量表现和各性状灰色评判值,筛选出中油杂750、青杂17、阳光158、保油杂D18-6、秦油558适宜在新疆伊犁地区推广种植,研究结果能为拓宽新疆油菜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稻品种间栽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和1个地方糯稻品种,以不同品种组合及按不同行比种植进行田间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研究. 结果表明,糯稻与籼型水稻品种间栽可有效地减轻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不同品种组合防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组合中黄壳糯效果较好,与其净栽模式相比,2005和2006年在糯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达52.0%和86.4%,在主栽籼稻品种上白叶枯病的最高防效分别为59.3%和66.6%;以黄壳糯作为间栽品种时,可有效降低病害传播距离,与净栽相比,间栽种植水稻白叶枯病传播距离降低了21.8%~59.2%;同一品种组合、不同行比的间栽模式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不同,混合间栽的主栽品种和间栽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配比关系,其中以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按6∶ 1行比种植,对病害的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