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晶 《防护林科技》2014,(12):60-61
介绍了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方法,包括样本组成、样本分布和调查方法以及监测区内各地类和林木权属面积组成,依据评价标准,通过分析2006-2011年监测数据,着重分析了全省国家级公益林土壤侵蚀度、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森林健康度动态变化趋势,并做出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公益林是实行最严格保护的森林,是发挥生态保护功能的主体,是维系国土生态安全的基石。采用辽宁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以及中国科学院modis等数据,从权属、生态区位、起源、林种、龄组、树种结构、群落结构以及植被覆盖、植被生长状况、森林质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分析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的分布、结构、质量以及生态价值,总结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现状,分析国家级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家级公益林区划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对国家级公益林分布及布局进行调整,提升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公益林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因此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公益林中的宜林地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公益林的动态监测,文章主要以山东省泗水县国家级公益林宜林地的动态监测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家级公益林中宜林地的动态变化情况,从中发现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四子王旗国家级重点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样地调查方式,并结合与二类调查数据,测算了国家级公益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与价值量,以期能更直观的体现研究区国家级公益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与建设成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1年福建省区划界定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为基础,研究和探讨省级生态公益林现状、动态变化规律.应用地方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公益林调查监测方法.通过建立样方开展定位观察,分别对生态公益林典型类型的主导功能进行功能变化调查,建立和完善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为我省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与发展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泰来县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资源监测,以重点生态公益林的资源数据为依据,分析其主要的生态功能,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开展国家级公益林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的实际需要出发,探讨了国家级公益林监测内容、评价指标和具体实施的技术流程,并提出了综合监测方法与评价方法,为实施国家级公益林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森林根据发挥的主导功能不同,可以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生态公益林是以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主导功能的森林。而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本文主要对阳朝乡国家级公益林的现状,以及公益林的区划和管理对当地林农经济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增加补偿资金、进行合理区划调整、加大精准扶贫力度等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是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的重要内容。依据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选取8项国家级公益林小班属性因子,构建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省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介于"II级"和"III级"之间,全省不同生态区位中,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生态区位的国家级公益林质量最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生态区位的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相对较差。广东省不同生态区位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综合评价值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水库江河两岸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省建立辽宁省生态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是从生态公益林管理需求出发,运用Access和Oracle数据库技术;构建辽宁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为了早日实现生态公益林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本文主要阐述了该系统构架、数据库设计以及功能等各项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7~2011年连续5年辽宁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资源检测区内可比性小班监测数据的运算、对比、分析,研究辽宁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掌握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变化的规律,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模型,预测辽宁省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未来5年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张秀峰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2):55-56,70
通过对2007~2011年连续5年辽宁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检测区内可比性小班森林生态指标监测数据的运算、对比、分析,研究辽宁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模型,预测辽宁省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指标未来5年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溪市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监测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本溪市生态公益林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切实保护好、管理好生态公益林资源,通过对国家级公益林定位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5、2016年本溪市国家级公益林监测小区面积均为892.5 hm2;2011-2016年蓄积量由78 885 m3增加到90 551.2 m3,增长率为14.8%;2015-2016年蓄积量由85 477.9 m3增加到90 551.2 m3,增长率为5.9%。2016年本溪市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为29.4万hm2,总蓄积量为2 985.5万m3(比2015年增加161万m3、比2011年增加386.5万m3)。由此可见,本溪市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效果明显,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保持稳定,林分蓄积量逐年递增。森林生态功能稳中有升,森林健康等级总体仍呈上升趋势,生态公益林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4.
按照甘肃省公益林所处的5个生态区位(江河源头区、江河两岸区、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水库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别阐述各生态区公益林的资源分布、林地类型、树种组成和生态功能。以此为基础,对全省的公益林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省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为673.36万hm2,占森林总面积的68.63%,表现出了"相对数量较多,绝对数量偏少"的特点;灌木林占公益林总面积的49.15%,占公益林的主体地位。要采用3S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资源的监测与管理,开展公益林组成、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与科学经营,实现公益林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公益林作为以发挥生态、社会效益为主的森林,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辽宁省是一个少林省份,保护和建设好国家级公益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维系国土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浙江省林业厅《浙江省生态公益林监测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利用公益林县级监测体系,对浙江省东阳市的公益林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等8大类别11项指标进行监测调查,从而对生态效益作出科学的评估,掌握生态公益林状况、动态变化及生态功能发展趋势,客观反映建设成效,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森林经营者发布《东阳市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与效益公报》.监测结果表明:东阳市现有重点生态公益林43448hm2,生物总量455.22×104t,2010年全市公益林发挥生态效益价值33.87亿元,为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  相似文献   

17.
以甘肃省江河两岸区、国家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沙漠接壤区等4种不同生态区位不同类型公益林为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甘肃省4种生态区位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野外调查及实验室分析数据,对不同生态区位不同林分类型公益林生态效益进行评分。结果表明:对同一生态区位,乔木林生态效益大于灌木林,阔叶混交林生态效益大于针叶纯林;对同一林分类型,阔叶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针叶纯林保持水土流失功能高于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阔叶纯林和灌木林则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6—2012年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核查结果,分析和研究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在管理和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自2001年启动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辽宁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还不尽完善,如何建设生态公益林,如何管理生态公益林,如何科学确定公益林补偿标准等问题,是生态公益林事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辽宁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探索和完善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从而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2008年和2009年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资源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国家级公益林资源现状、发展变化趋势,研究森林生态环境变化动态,对国家级公益林经营管理做出客观分析与评价,为辽宁省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公益林经营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