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对生长季章古台290、855株·hm~(-2)2种密度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及对照草地内0~180 cm层次土壤含水率进行的监测,对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的土壤含水率及其与降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50 cm层次土壤含水率,2个密度林分互有高低;100 cm层次以下,低密度林分土壤含水率高于高密度林分;100~180 cm层次,草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樟子松林分。湿润年份里,高密度樟子松人工林20~50 cm层次土壤含水率高于低密度林分;在半湿润半干旱的章古台,低密度林分对于土壤水分的调控要好于高密度林分,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的经营要适时间伐才能应对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科尔沁沙地生物结皮与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疏林、草地、裸沙0~180 cm土壤层的水分进行调查。研究表明:雨后10 d生物结皮样地的耗水率比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林、草地和裸沙样地分别降低64.00%、76.85%、61.17%、78.21%和19.07%;生物结皮样地相对其他植被覆盖样地在不同层次(0~40 cm、80~180 cm)土壤的耗水量最低,40~80 cm土壤层裸沙样地耗水量最低,但与生物结皮样地没有差异性;雨后第4 d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林、草地样地在0~40 cm土壤层水分显著开始下降,裸沙样地在20~40 cm土壤层,生物结皮样地在0~20 cm土壤层水分含量显著降低;差巴嘎蒿灌木林样地80~100 cm土壤层从第3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样地在100~120 cm、140~180 cm土壤层从第2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樟子松林样地在60~120 cm土壤层从第3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草地样地在40~60 cm、80~100 cm土壤层从第3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西藏南伊沟原始林芝云杉林土壤水文的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南伊沟原始林芝云杉林的土壤水文物理参数、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和入渗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林芝云杉林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07g.cm-3、50.74%、41.21%、35.87%、41.33%和51.24%;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密度增大,持水量、孔隙度和通气度均减小,持水能力逐步减弱;土壤含水量季节性变化与大气降水的趋势一致,雨季(5~9月)土壤含水量高,旱季土壤含水量则明显下降,大致可分为蓄水(4~7月)、失水(8~9月)、耗散(10~12月)和稳定(1~3月)4个阶段;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分为弱利用层(0~20 cm)、利用层(20~60 cm)和调节层(60 cm以下)3个层次;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符合幂函数关系,0~31 cm层和31~52 cm层的初渗速率分别为12.0和7.5 mm.min-1,稳渗速率分别为4.9和2.7 mm.min-1。  相似文献   

4.
不同密度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1年生不同密度马尾松林下植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增加,马尾松林下植物的平均高、覆盖度和生物量递减;0—20cm和20—40cm土层的通气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递增;0~20cm土层的自然含水量和土壤贮水量递减,20—40cm的土层规律性不明显;0~20cm和20~40cm土层的有机质、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的含量递减。说明林下植物有利于土壤含水量和肥力的改善,为了促进马尾松林地力改善。必须保护和恢复林下植被。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区柠条植物篱水分再分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26年生柠条植物篱不同部位(带间、带前、带内、带后)土壤水分的2年监测,对比分析了柠条植物篱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及其动态,探讨了柠条植物篱对降水的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带状柠条植物篱内不同部位间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有明显的不同,其中,带内部位土壤密度(0.99 g·cm-3)、非毛管孔隙度(8.77%)、毛管持水量(58.89%)等均优于带间、带前、带后,土壤更为疏松,透水保水性能更良,而带前更加黏性化;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部位土壤含水量均表现出逐层降低的趋势,依次为0~20 cm(25.51%±2.28%)40~60 cm(12.96%±1.34%)60~80 cm(10.03%±0.59%)80~100 cm(9.16%±0.81%)100~120 cm(8.76%±1.00%),但越接近表层,带前、带内部位土壤水分含量的优势更明显。根据对土壤水分的有序聚类分析,将柠条植物篱土壤层次划分为弱利用层、利用层和调节层3层,其中,带内的土壤水分利用层(20~120 cm)大于带前、带后(20~60 cm)和带间(40~60 cm),与柠条对土壤水分的主要利用层次相一致,带内的土壤水分调节层在120 cm以下,较带间(80 cm以下)和带前、带后(60 cm以下)均深,反映了带状植物篱带前、带内土壤含水率提高而带后表层土壤含水率降低的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00m×100m青海云杉林样地为试验地,采用野外测定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地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及土壤温湿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试验地青海云杉林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其含水量逐渐减小,0~30cm土层属于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30~60cm土层属于土壤水分活跃层。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其温度亦逐渐减小,土壤变异系数在不同深度土层呈现出先高(0~10cm)后低(10~30cm)而后又高(30~60cm)的变化特点。土壤温湿度两者之间拟合公式为y=0.083 1 x-5.259 8(R2=0.489 2,P0.01)。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北沟林场内5种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林分密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林分密度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当株数密度为660株/hm2时,土壤的质量含水量、全N及全K含量均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当株数密度从740株/hm2增加到2 000株/hm2时,0~20cm土层的土壤密度先减小后增大,而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表现出相反的趋势;20~60cm土层的土壤密度与0~20cm土层的变化情况相同,而土壤质量含水量和土壤速效K含量则持续降低,土壤有效P含量呈现出增大趋势;当株数密度达到2 000株/hm2以上时,林地土壤的pH值降低,呈现明显的酸化趋势。过大的林分密度可能导致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酸化与土壤水分、有机质、N和K元素的加速消耗。从维持林地土壤健康的角度,建议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的林分密度控制在1 500株/hm2左右并且不能超过2 000株/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灌溉和施氮对硝态氮在毛白杨林地土壤中积累与分布的影响,为毛白杨速生丰产林科学精准施肥和减少硝态氮淋失提供依据。[方法]在华北平原毛白杨适生地河北威县,利用"十二五"毛白杨大径材培育研究长期试验地,研究了通过灌溉保持不同土壤水分状况(田间持水量45%、60%、75%)和施氮量(0.0、101.6、203.2、304.8 kg·hm~(-2))对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积累的影响。[结果]土壤硝态氮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0■200 cm土层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S"型变化趋势,且施氮量越大,硝态氮在60■100 cm土层累积的趋势越明显。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土壤硝态氮的淋洗峰所在土层深度分别在40■60、60■80、8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灌水量的增加则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水氮交互作用对硝态氮的分布与积累影响显著。林地不同水氮组合土壤硝态氮积累量为86.11■259.29 kg·hm~(-2)。[结论]施氮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对毛白杨林地土壤硝态氮的分布与积累影响显著,在0■200 cm土层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硝态氮的积累量呈上升趋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硝态氮积累峰所在的土层呈逐渐下移的趋势。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试验林地0■200 cm土层内硝态氮积累量较低,林地生态系统庞大林木根系对硝态氮吸收作用值得重视。同时,为了减少硝态氮的淋失,建议减少氮肥的施用,并将田间持水量控制在60%■75%。  相似文献   

9.
库布齐沙漠东北缘人工林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季节研究了沙柳和杨树固沙林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固沙植被的恢复,土壤水分状况具有恶化的趋势。流动沙丘(对照)0~60 cm土层含水量好于沙柳林地,而在60 cm土层以下深度,土壤含水量有趋同的变化。杨树固沙疏林(郁闭度0.2)0~100 cm土层含水量高于对照(固定沙地),而郁闭度0.4及其以上的杨树固...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③在0—10cm处各林型土壤平均含水量差异最大,达20.47%,30.40cm处各林型土壤含水量差异最小,仅8.00%;③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6~9月份土壤含水量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7月份最大值为59.09%;8、9月份土壤含水量有小幅度下降,其中椴树蒙古栎林在20~30cm深度内土壤含水量达到12.31%;①8月份高温是各林型土壤含水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但对地处阴坡样地影响较小;③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土壤持水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  相似文献   

11.
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型和不同林分密度研究了樟子松人工林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状况和林地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含水率有明显区别:0~20年生林分土壤含水率较高,至27年生林分林地土壤含水率为最低,27年生以后林分土壤含水率有所回升。甸子地樟子松固沙林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优于坨子地樟子松固沙林。不同林龄间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区别不明显,但较裸沙地要好。从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效果来看:樟杨混交是较好造林类型,600~800株/hm2是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适宜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壤微生物 ,土壤持水性、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方面探讨不同类型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土壤质量状况 ,得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土壤质量高。松杨混交林、松枫混交林下微生物细菌、真菌数量分别比樟子松纯林高 1~ 3倍 ,表层枯枝落叶量比纯林高 8.5 4%~ 10 .0 2 % ,0~ 2 0cm最大持水量提高了 4~ 5个百分点。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容重差异不大 ,混交林有降低趋势 ;养分状况表层有较明显差异 ,但深层土壤中除速效N之外 ,其它各项养分含量差异不明显 ,表明林木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家口坝缘山地樟子松适生立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测树学对6种立地类型样方内的样本进行外业调查及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立地类型下生长势也存在显著差异(0.05),在样方调查30株中阳坡厚层土生长良好株树比阴坡薄层土生长良好株树多了16株,所以得出最适宜樟子松生长的立地类型是阳坡厚层土,其次为阳坡中层土和阴坡厚层土,最差的是阴坡薄层土。樟子松在坝缘山地不同立地类型生长差异很大,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05),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在不同立地类型中的阳坡厚层土和阴坡薄层土相差最大分别为4.4 cm、110.8cm;在不同海拔高度研究中,海拔高度在1 600 m的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80%,阴坡良好率66.7%)明显好于1 700 m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46.7%,阴坡良好率26.7%),所以可知研究区域内适宜樟子松生长的海拔高度应在1 600 m。最终得出张家口坝缘山地适生立地为海拔高度为1 600 m的阳坡厚层土,而且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影响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度、坡向及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新江实验林场不同密度、不同年龄阶段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分析与探讨了樟子松人工森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以及涵养水分的能力;不同密度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生长季节变化规律、历年变化情况、贮水量的差别,樟子松的林分密度。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变化受密度制约,适宜的密度为625-830株/hm^2。  相似文献   

15.
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干旱阳坡火烧迹地进行了整地方式、苗木T/R比、造林季节和保苗剂应用对造林成活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鱼鳞坑整地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水率,进而提高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随着苗木T/R比的降低,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增加;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春季造林成活率均高于秋季;使用HRC保苗剂后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平均增加1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用污染土壤盆栽方法研究油松和樟子松幼苗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和樟子松能够明显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樟子松提高较显著,在0~10cm土层,油松和樟子松的有机质分别比对照提高102.63%和168.42%;在全氮含量方面,油松的全氮含量低于对照,樟子松能提高土壤的全氮含量。樟子松比油松更适合种植在贫瘠的污染土壤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1年生樟子松和落叶松林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开沟或穴状整地方式营造的“两松”林分比全面整地方式造林的树木提前2 a进入高、径生长速生期。开沟整地的18年生樟子松每公顷蓄积量比常规整地的每公顷高出0.396倍。开沟整地的11年生落叶松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比常规整地高出0.23倍。开沟整地方式的落叶松林分中土壤含水率为16.95%,比常规整地的高出2.9个百分点;容重比常规整地的减少0.29 g.cm-3,总孔隙度比常规整地的增加9.8个百分点。有机质、有效N、全N分别比常规整地的高出2.07、2.33、1.51倍。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年龄、不同密度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8块标准地40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枝解析的生物量数据,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不同大小树木因子(胸径、树高、冠幅等)与单木各分量(树干、枝、叶)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樟子松单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回归模...  相似文献   

19.
对章古台地区人工固沙林的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根际土壤pH值低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全N、碱解N、速效K表现为富集,速效P表现为亏缺,其中樟子松亏缺最为严重。随樟子松林龄增长,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pH值表现为下降趋势。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非根际土壤有机质提高的幅度以中龄林阶段最高;根际土壤的CEC值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小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中盐分积累的程度随林龄增长逐渐下降;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速效P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樟子松感病后,根际土壤的pH值随感病程度的加重而上升,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CEC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盐分、全N、速效N、速效K的富集程度和速效P的亏缺程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成活率与降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以来,辽西北地区出现持续春旱,致使各地春季造林成活率严重偏低。雨季造林成为辽西北地区造林的主要选择,因此,我们对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的成活率与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年均降水450mm左右的地区,使用3~5年生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时间以6月中下旬为宜。适当深栽,留穴。雨季造林成活率预测:1~6月份降水与年平均降水之比率超过30%,造林成活率达不到国家标准。比率越大,成活率越低;比率越小,成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