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作物良种在推动农业生产中愈来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人们长期对农作物种子管理法观念的淡薄,常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近几年来玉米杂交种生产数量一直不足,一方面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另一方面宏观控制不够,群众自某些不法分子处购买伪劣种子,因此玉米病害特别是大、小斑病大面积流行。河北省1990年气候适于病害流行,加之种植感病品种,大部分玉米减产在三成以上。5月份玉米拔节期即布满病  相似文献   

2.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小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小斑病和灰斑病是我国玉米主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这两种病害都喜温暖、潮湿的环境,且主要在玉米抽雄后发生.其中灰斑病自1991年在辽宁丹东、庄河大发生后,目前已蔓延到全国各玉米产区.由于目前缺少抗灰斑病的杂交种,其为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对于小斑病,20世纪60年代,由于大面积推广感病杂交种,小斑病的为害日趋严重:70年代后,随着抗病品种的推广,小斑病的发生和为害基本得到了控制.但由于抗病性品种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和全球的气候变暖,玉米小斑病在我国的发生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鉴于其对玉米生产的潜在威胁,笔者对10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小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以期明确不同玉米自交系的抗性差异,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小斑病是宜昌玉米生产主要病害,其流行速度快、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是宜昌多年来所少见。气候条件恶化、盲目引种、大调大运、品种抗性差、栽培管理粗放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根据其病害发生特点,提出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玉米种质资源对四种病害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分布于世界玉米产区,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病害发生和流行的程度,除适宜的气候条件外,还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因此,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发生和减轻为害的重要措施之一,玉米种质资源鉴定是选育抗病品种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  相似文献   

5.
一、病害流行原因分析1.近年来,我地大豆重迎茬减产,加之大豆市场价格又降低。于是,玉米面积扩大,并引进了感病的桦单32品种,以致菌量逐年增长,寄主感病群体加大。当环境条件适合病害发生,便可造成流行。2.春季干旱、气温高、玉米感病期长,有利于病菌侵入玉米丝黑穗病属于积年流行病害。当玉米播种后(5月上旬),从种子开始萌动至五叶期(6月上旬)都能受病菌侵染,特别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此期土壤温、湿度条件与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病菌侵入适温在25℃左右,适宜的土壤湿度在20%。故春旱年份,常为病害的流行年。…  相似文献   

6.
2018年和2019年,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目测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南部山区鲜食玉米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3种重要叶斑病的季节性流行动态, 测定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病情严重度及几种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在试验调查的4个玉米种植季节, 3种叶斑病的病情指数随种植时间均呈“S”型曲线, 至乳熟期(R3)病情指数达到最大值, 大喇叭口期(V12)至籽粒建成期(R2)是病情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但不同年份、不同季节3种病害的时空流行趋势、植株不同叶位病级分布规律及其最终病情各不相同。当玉米生育期平均温度高于23.0 ℃时, 有利于小斑病和南方锈病的发生, 而平均温度低于23.0 ℃条件下则有利于大斑病的流行。供试的20个玉米品种对不同病害表现的抗性差异较大, 其中对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表现为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合计分别占65.0%、55.0%和25.0%。此外, 从12种杀菌剂处理中, 筛选出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00 g/L氟硅唑乳油、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混剂(商品剂量5∶8)对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防效分别达70.0%、82.0%和85.0%以上。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鲜食玉米叶斑病的预测预报及合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湄潭县种植面积居第2位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万hm2,总产量3.68万t左右.由于20世纪80年代杂交玉米的全面推广普及和农户氮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全县玉米病害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前的主要病害大、小斑病已下降为次要病害,而玉米纹枯病、茎腐病、弯孢霉菌叶斑病等则上升为主要病害.为保障玉米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适应无公害粮食生产和保护环境的需要,于2004年作了增施钾肥和锌肥控制玉米病害的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05,自引:2,他引:10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改变和新品种推广,我国玉米病害的发生也有所改变。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仍然持续严重为害,大斑病呈加重趋势;在夏玉米区,局部地区小斑病发生较重,而矮花叶病普遍发生较轻;以往的次要病害已成为重要病害:如,南方锈病在夏玉米区南部严重发生,瘤黑粉病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土传病害日益加重,细菌性病害发生渐多。对玉米主要推广品种、近年国家和主产省份审定品种的抗病性分析表明,在北方春玉米区,由于品种抗性水平降低、个别感病品种的推广及病原菌致病力变异,大斑病在近年仍将呈现较重发生趋势;丝黑穗病的发生则由于推广抗病品种和种子包衣技术而有所减轻,但局部地区仍会严重发生;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将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在北方夏玉米区,小斑病暴发的可能性较小,但已有强致病力菌株出现;由于推广品种普遍对茎腐病抗性水平较低并受耕作制度的影响,茎腐病和苗枯病将成为主要病害;多数品种对南方锈病缺乏抗性,南方锈病发生面积将继续扩大,发病程度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9.
恩施自治州地处湖北省山区,玉米种植面积很大,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玉米的常年种植中,玉米灰斑病一直是我州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由于许多玉米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逐年丧失,以及在生产中高氮肥栽培和后期管理不足等各方面原因,玉米灰斑病已经逐渐成为我州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玉米灰斑病的危害程度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中高海拔山区,玉米灰斑病危害严重,对玉米的产量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玉米茎腐病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推广抗大、小斑病以及丝黑穗病的玉米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玉米茎基腐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此病又称青枯病、茎腐病和黑束病,全世界已有20余个国家进行过报道,其中发生较重的有美国、加拿大、印度、法国等,病区发生率常年在10—20%左右。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山东、山西、广西、云南、河北、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河南等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率多在10—20%左右,重者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灰斑病(Cecrospora zeae-maydis TehonPaniels)又叫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恩施自治州位于鄂西南山区,常年种植玉米10万hm2以上,为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玉米灰斑病在恩施玉米产区发生流行,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现已成为恩施地区玉米生产中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2013年,恩施州植保站在恩施市  相似文献   

12.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玉米病毒病害,在我国北方和江浙等地较为多见,在华南地区尚鲜有报道。玉米是广西隆安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1.2万公顷,21世纪初以来,玉米粗缩病在广西隆安县部分乡镇发生危害,发生面积及范围逐年扩大,对玉米生产构成了潜在危害。作者通过分析隆安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实况和特点,总结玉米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53份玉米品种(组合)对4种玉米病害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1996年对北京玉米区试53份品种(组合)进行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其中抗大斑病有19份,抗小斑病有39份,抗弯孢菌叶斑病有23份,抗矮花叶病有26份,兼抗2种病害以上有36份,兼抗3种病害以上有19份,兼抗4种病害有3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对商洛市玉米大斑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正大12等高感玉米品种的连年种植,是玉米大斑病重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夏、秋季降雨偏多、气候凉爽,有利于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流行.推广种植陕单22等高抗品种,对预防大斑病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53份玉米品种(组合)对4种玉米病害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6年对北京玉米区试53份品种(组合)进行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其中抗大斑病有19份,抗小斑病有39份,抗弯孢菌叶斑病有23份,抗矮花叶病有26份,兼抗2种病害以上有36份,兼抗3种病害以上有19份,兼抗4种病害有3份。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玉米病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4  
当前我国玉米大、小斑病已得到控制,但玉米茎腐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及病毒病等病害仍发生普遍,且日趋严重,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对上述病害生产上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粗缩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历史上曾有几次大发生,近几年又呈上升趋势。引起该病害的病毒属于呼肠孤科斐济属。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毒源、介体、品种是病害发生的必要条件,三者都达到一定的程度、数量则会引起病害流行。影响这三个条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气象因素、耕作栽培措施、栽培感病品种等。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压低毒源、虫口密度并种植抗耐病品种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辽宁玉米上的新病害,其流行速度快、发生范围广、为害严重。主栽品种严重感病、气象条件适宜、菌源量大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病害的发生特点、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12年玉米大斑病重发原因和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杰  姜玉英  曾娟 《植物保护》2013,39(6):86-90
玉米大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世界性玉米病害,常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012年玉米大斑病在东北、华北地区大流行,本文归纳了玉米大斑病全国发生概况、区域分布和各地病情。总结了2012年玉米大斑病发病时间早,流行速度快,品种间和地区间发病程度差异大等发生特点,分析了适宜天气条件、主栽品种不抗病、栽培管理措施不合理是导致大斑病重发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重视玉米病害的预测预报、推荐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病害综合防治的对策建议,旨在对今后进一步做好玉米大斑病测报工作,指导玉米病害防治、有效控制其危害、保障玉米生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苏文伟 《植物医生》2005,18(6):14-15
番茄是泉州市蔬菜直控基地的主栽品种之一,特别在泉州市辖的鲤城区、丰泽区、石狮市一带,其种植面积正逐年扩大.但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番茄的病害也日益加重和扩大.大田中番茄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等.为了最大限度防止番茄病害的发生,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现将大田中番茄常见病害的诊断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