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探讨黄淮南部和黄淮北部麦区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性,以黄淮南部麦区的8个小麦品种和黄淮北部麦区的7个小麦品种为亲本配制56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特性分析。结果表明:(1)株高、千粒重和结实小穗数的平均中亲优势较高,单株粒数和穗粒数的平均中亲优势为负向优势,各性状均出现了中亲优势较高的组合,说明黄淮麦区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间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2)临Y8012、周麦27和邯生923单株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其他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也基本上表现优秀,用作亲本可进一步提高组合的产量。单株粒重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为百农207×临Y8012、秋乐2122×邯生923、周麦27×济麦39、浚2016×冀麦181、周麦17×冀麦181。组合百农207×临Y8012、周麦27×邯生923和周麦27×济麦39两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及特殊配合力效应均比较高,为本研究中的最优组合。(3)株高和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说明这两个性状加性效应较大且受环境影响较小,直接对这两个性状进行选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但其狭义遗传力较低,非加性方差成分占优势,因而对单株粒重直接选择效果不太显著,需要通过其他相关性状来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
黄淮麦区杂交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用Griffing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黄淮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进行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分析,再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性状表现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1)杂交小麦具有普遍的中亲优势和较强的对照优势, 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不强。单株穗数、主穗粒数表现为负向优势,致使单株产量的对照优势下降,是目前制约杂交小麦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2)周98165、小偃22、西农889、郑麦366和偃展4110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强优势组合有豫农202×郑麦366、周98165×小偃22、小偃22×豫农202、西农2611×小偃22、烟农19×郑麦366、豫农202×邯6172、小偃22×郑麦366、烟农19×周98165、周98165×邯6172。依据双亲之一GCA或双亲GCA之和较大的要求进行亲本选配,强优势组合出现的几率较高。(3)利用配合力分析法将供试亲本划分为5类,利用性状聚类法将供试亲本划分为4类。这两种方法划分杂种优势群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田间种植的十五个杂交组合争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估算。杂种是由南美洲三个地理区域收集的六个花生品系轮交产生的。 在十七个性状中,特殊配合力估算显著的有十六个。普通配合力估算显著的有八个。产量性状及绝大部分果实性状的特殊配合力较大。用中亲值比较,某些交配组合表现了相当大的杂种优势。弗吉尼亚型×瓦棱西亚型为亲本的交配组合比别的交配组合植株在生长性状上有较大的杂种优势,但是,瓦棱西亚型×西班牙型为亲本的交配组合,在产量和荚果性状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田间结果和早先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获得的结果相比指出,人工控制条件可能不甚适用于对花生杂种田间表现的予测。  相似文献   

4.
15个化杀杂交小麦亲本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以15份普通小麦为材料,采用NCⅡ设计组配44个组合,研究了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杂种F1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各性状大都表现出正向优势;周麦22、西农889、西农375和罗大穗316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较高,参与组配的强优势组合较多。在44个杂交组合中,(D177×罗大穗316)、(周麦22×花培878)、(周98165×西农375)、(周麦22×西农889)、(周麦22×200(1)穗2)、(周麦22×郑育麦9987)、(周麦22×07常261)、(周98165×西农889)、(周麦22×罗大穗316)、(周麦22×西农375)为强优势组合。利用普通小麦亲本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将15份亲本划分为5类,直接以普通小麦亲本8个性状的表现值亦可将15份普通小麦划分为5类。  相似文献   

5.
甜菜育种和生产实践证明,杂交优势品种是提高产糖量有效途径之一。在杂种优势育种中评价亲本的配合力,从表现型来说,是根据F_1代在全部杂交组合中的平均表现来确定,这就是通常说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是指某一特定杂交组合性状数值,在其双亲平均表现的基础上,与予期结果性状数值的偏差。从遗传型方面说,一般配合力主要是亲本的加性基因效应,而特殊配合力则主要是双亲的非加性基因效应。一般具有较大加性方差的亲本材料是改良群体性状的基础,而具有较大非加性方差亲本,通过群体间杂交或互交,可筛选出优良的基因组合和强杂交优势组合。因此掌握亲本材料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对杂交育种,特别是对杂种优势育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东北地区4个主栽品种和两个国外品种为亲本,采用Griffing4双列杂交设计,对亲本及F_1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代主要产量性状有较高的正向杂种优势。文中探讨了配合力分析的目的。指出MSg/MSs是杂交组合后代性状选择早晚的一个重要遗传参数。产量一般配合力大的优良亲本为黑农33、MA1388和吉林20。产量高,特殊配合力大的最佳组合为黑农33×MA1388。  相似文献   

7.
超甜玉米生长势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慕衡  王晓明 《玉米科学》2005,13(4):060-061
对6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组配的15个杂交组合的生长势指数进行了杂种优势表现、配合力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5个杂交组合均表现出显著的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组合间优势大小也存在明显差异。亲本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表现出明显差异,效应值较高的亲本是T-24、T-13、T-17。选择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好的自交系作为亲本是产生强优杂交组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玉米穗部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敏  刘静 《玉米科学》2004,12(4):012-015
以分属四大杂种优势群的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植株穗部性状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穗粗、穗行数、百粒重等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穗粒重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穗长、行粒数、秃尖等各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对于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亲本一般配合力与其在杂种中的特殊配合力间无必然联系;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②要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对于穗部性状,大多数性状是与产量密切相关的,而且将带来较大的正效应,在自交系选育中,应以穗较粗且长,穗行数、行粒数较多,百粒重较大为主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9.
选用5个性状稳定的品种与555进行6×6双列杂交,研究有关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F1的杂种优势,其结果为:①所有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极显著。②在所分析的产量性状中555表现突出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良好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所有以555为父本的组合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小麦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距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5个亲本及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56个杂种F_1的5个性状进行杂种优势、配合力与遗传距离分析,以研究两系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的选配规律及其亲本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1)5个性状均表现正向中亲优势,其大小顺序为:株粒重>穗粒数>株穗数>千粒重>株高,其中株粒重、穗粒数、株穗数的超高亲优势和超对照优势均为正值;(2)强优势组合的产生是产量构成因素优势相互补充与积累的结果;(3)根据遗传距离的大小,15个亲本可划分为五大类群,不育系与恢复系完全划分为不同的类群;(4)在亲本选配上,选择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综合表现较好、遗传距离中等者为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测定研究了14个品系和用其做的15个杂交组合沉降值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小麦品质性状沉降值在杂交F1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15个组合F1代的沉降值平均为63.7ml,较其14个亲本的平均沉降值55.57ml高8.83ml.杂种优势率为17.74%,表现极显著.不同品系的沉降值配合力有差异。选择配合力高的品种做亲本,可以选出沉降值特殊配合力高的优势组合.杂种小麦品种优势的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类型不同的9个栽培大麦品种和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20个杂种F_1为材料,分析了大麦杂种F_1籽粒蛋白质含量的若干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加性基因效应和基因互作效应对F_1籽粒蛋白质含量有重要作用;籽粒蛋白质含量杂种优势广泛存在且与组合的亲本棱型组配有关,二棱×多棱组合多表现正向杂种优势,多棱×多棱组合多表现负向杂种优势;籽粒蛋白质杂种优势与主穗粒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杂种优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6个不同生态型的52份籼型水稻品种为亲本,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研究了供试生态型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生态型之间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并据此分析了籼型水稻优势生态型。结果表明:各生态型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和反交效应方差。韩国籼、太湖籼和华南籼在单株产量、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等多个重要性状上均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而华南籼×韩国籼、华南籼×太湖籼、云贵籼×IRRI籼和云贵籼×韩国籼等组合的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较高,据此将韩国籼、太湖籼和华南籼划为本试验的优势生态型。各生态型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与杂种F1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特殊配合力与杂种F1相关不显著,亲本一般配合力与组合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依据配合力选择亲本对于取得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有很大意义。配合力这个特性是遗传传递的性状。因此,配合力高的品种杂交比配合力低的品种杂交能取得更丰产的杂种后代。一般配合力(OKC)和特殊配合力(CKC)互不相同。一般配合力反映由供试品种组成的全部杂交组合所表现杂种优势的平均值,特殊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四倍体普通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新型栽培种S.andigena和二倍体杂种(2x S.tuberosum)、双单体×S.phureja 品系为材料,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15个组合。试验结果表明:a.二倍体杂种品系M6、四倍体普通栽培种中的极早熟品种东农303和结蕾期较早的中晚熟品系T8073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东农303×M6和T 8073×M6组合产量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但其小区产量和单株块茎重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低于T×A 组合中的T8024×N2167。因血缘关系,东农303×W5295. 7(二倍体杂种品系)组合产量较低,特殊配合力为负效应。b.相对一般配合力总效应和相对配合力总效应与产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γ_(1,4)=0. 66;γ(3,4) =0. 81) 。相对特殊配合力效应与相对一般配合力总效应及产量间关系不密切(γ(1,2) =0. 23;γ_(2,4) =0. 22) 。  相似文献   

16.
以属于5个杂种优势群的24个常用玉米自交系为母本(P1),优良玉米自交系T138-1及其秭妹系T138-2为父本(P2),杂交获得了48个组合。分析了亲本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和总配合力效应,主要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各性状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P1亲本,除出籽率GCA外,其他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2亲本,生育期、株高、穗粗、行粒数、穗位、棒三叶面积GCA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1与P2互作间的SCA方差除出籽率和小区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10个性状的SCA差异均极显著。P1亲本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别很大,P2亲本T138-1出籽率一般配合力效应高于T138-2,其它性状GCA值均低于T138-2。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秃尖、百粒重、出籽率SCA值与其性状均值之间达到了正的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受环境影响较大。各性状总配合力效应与实际田间表现基本一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棒三叶面积、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总配合力效应与小区产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几个小麦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评价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品种(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为杂交育种选择优良亲本和最优杂交组合提供依据,选用西农979、郑366、西农9871、周麦18等表现优良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Griffing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35个杂交组合,对小麦亲本及杂种F1的旗叶面积、穗粒数、千粒重、穗下节长、穗颈长5个性状进行了田间考察,并在基因型方差分析显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配合力方差分析、配合力效应的估计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周麦18和许农5号是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其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较大。陕麦94和周麦18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比较突出,是提高千粒重的理想亲本。结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析,组合(郑366×郑9694)、(西农9871×周麦18)、[02(6)9510×04中36]、[02(6)9510×浚997]、(郑366×许农5号)、[02(6)9510×郑9694]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点组合,在品种选育中应加以重视。遗传力分析表明,旗叶面积、穗下节长、穗颈长、千粒重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大,但狭义遗传力均偏小,低于50%,说明加性遗传效应较小,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较大,应该适当推迟选择的世代(F5~F6)。  相似文献   

18.
用5个籼稻和5个粳稻品种,进行半双列杂交,随机区组,三次重复,以汕优63作对照。探索其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强度。试验表明:籼、粳杂种F_1表现强大的生物学优势,产量优势更为明显,杂种优势平均高达156.4%。生育期和株高有正负优势的表现。特殊配合力强的组合,其亲本一般配合力也都比较好。籼稻亲本对杂种的变量贡献较大。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在决定籼、粳杂种优势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4x×2x杂种无性一代产量及产量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2n花粉的Neo-tuberosum双单倍体×Solanumphureja的二倍体杂种以及其与Neo-tuberosum双单倍体的回交后代与普通马铃薯(S.tuberosumssp.tubero sum品种东农303进行了杂交。4x杂种在株高方面表现出了很强的杂种优势。商品薯产量与4x亲本无显著差异,但两个杂种群体的最高值分别超4x亲本的260g/株和60g/株。总产量杂种优势明显,但杂种单株结薯数多,平均块茎重小,这些是限制4x×2x杂种利用的不利因素,需要进一步地改善。  相似文献   

20.
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和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本试验选用9个性状已稳定的自交系基因型,按Criffing4模式配制36个杂交组合,并分析了11个性状的配合力和产量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双M9、新415、5公在产量及产量重要构成因素的穗长和行粒数上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利用它们作亲本较容易测配出长穗型高产组合。47822、黄C-7002、478选具有降低株高、穗位高和提早成熟的作用,是改善株型结构的好材料。36个组合的产量特殊配合力表现为正向和负向两类,其产量高低的趋势多半与特殊配合力大小一致,但也有截然相反的。试验结果配合力总效应顺序与产量高低基本相吻合。同时初步筛选出3个强优势组合:双M9×47822、双M9×黄C-7002、双M9×5公,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