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喷施Ca肥可提高果实含Ca量,以盛花后2、6、10周连续喷Ca效果最佳,盛花后2周喷Ca其次.Ca可抑制果肉PPO活性,减少酚类物质含量和降低细胞的膜透性;2、6、10周连续喷Ca可有效防止木奈果实褐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钙肥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和Ca2 -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钙后单果重增加,果形指数增大,Vc含量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和花青苷含量增大,果实的叶绿素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不同钙肥间,喷巨金钙的效果最好,其次为氨基酸钙,再次为翠康钙宝,最后为钙宝2000。钙肥对Ca2 -ATPase活性影响极为显著,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而不同钙肥间的变化趋势与果实品质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3.
木奈果肉褐变是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与氧结合起酶促反应的结果.但酚、酶在果肉细胞中是区域化分布的,果实含Ca量降低使膜透性增加,为酚、酶和氧接触提供了条件,果实缺Ca是木奈果肉褐变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果实的含Ca量可有效地防止果肉褐变.  相似文献   

4.
果袋类型对黄冠梨褐斑病及Ca·Mg·K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套袋黄冠梨果实褐斑病的发生机制。[方法]于盛花后36 d对黄冠梨果实进行不同套袋处理;于果实成熟期(盛花后130 d)每株各选择一个基部主枝统计褐斑病发病率,并采取未套袋果实、套袋后表现正常、发病初期和发病后期的果实各30个进行果皮和果肉的Ca、Mg、K含量分析。[结果]套2层纸袋的果实中未发生果皮褐斑病,而套3层纸袋的果实中发生褐斑病。套袋降低了黄冠梨果皮中Ca含量和Ca/K比值,提高了K含量,特别是患病果实表现更为明显;但套袋对果肉中Ca、K含量影响较小。套袋均可提高果肉中Mg含量,降低果皮中叶绿素含量,但厚纸袋明显低于薄纸袋,患病果皮中叶绿素含量较低于正常果实。[结论]黄冠梨果皮褐斑病的发生与套厚袋诱导的果皮中低Ca含量和低Ca/K比值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Ca对离体筛选耐盐大豆再生植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小复叶外植体在含NaCl25、50、75和100mmol/L并加Ca(NO3)210mmol/L的培养基中,大豆离体胚在含NaCl50和100mmol/L并分别加Ca(NO3)2、10、15和20mmol/L的培养基中进行耐盐筛选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加Ca有缓解盐害的效应.小复叶外植体在较高浓度盐胁迫下的出愈率和根、芽分化率增高;对离体胚在盐胁迫下的生长有促进作用,NaCl50盐胁迫下以Ca15效果最佳。NaCl100盐胁迫下,以Ca20效果较好.在盐胁迫下加Ca可减少离体胚再生植株中Na+和Cl-的积累,而增加Ca+和K+的积累,并使MDA含量减少.因而有减轻Na+和Cl-毒害和膜脂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Ca—K型斜发沸石对盐化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型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赤城产Ca-K型斜发沸石对盐化土壤有效钾的影响,以及斜发沸石在盐化土壤的供钾能力和后效。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沸石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施入铵态氮肥能促进沸石中钾的释出;将沸石一次 施入盐化潮土中,在4a内土壤速效钾可增加5%~25%。显然,Ca-K型斜发沸石对土壤钾的供应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杏优良新品种的落花落果规律及保花保果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宁  刘威生  张玉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77-4478,4504
[目的]研究李、杏优良新品种的落花落果规律和保花保果措施。[方法]大蕾期调查花朵数,每隔4~5d观测1次花果数量的变化情况,直到果实采收期。于盛花期喷施营养元素、激素。[结果]李树在盛花后第5天开始落花,第8天达落花高峰;杏树在盛花后第4天开始落花,第8天达落花高峰,不同品种存在差异,极早熟品种骆驼黄杏盛花后第4天即达落花高峰,并持续5d。李树在盛花后第24天达落果高峰;杏树晚熟品种在盛花后第24~25天达落果高峰,早熟品种在盛花后第22天达落果高峰。大石早生李以花期喷硼砂或赤霉素骆驼黄杏以花期喷赤霉素或1200倍稀土串枝红杏以花期喷赤霉素或1200倍稀土、磷酸二氢钾、硼砂,丰仁杏、国仁杏均以花期喷磷酸二氢钾或硼砂提高坐果率效果显著。[结论]李、杏树在果实采收前均会出现2次落花落果高峰,为花后4~8d和花后22~25d。于盛花期喷施营养元素或激素可显著提高坐果率。  相似文献   

8.
钙营养对温室油桃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通过对油桃品种丽春、艳光、超红珠在果实发育期进行外源补钙,研究了外源补钙对油桃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钙处理与对照相比,果实发育初期(盛花后15~35天),可明显降低果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果实中可滴定酸的含量,但不同品种间有差异.盛花后25天测定丽春、艳光、超红珠果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量分别达10.70%、14.06%、4.97%;艳光、超红珠可滴定酸提高量分别达22.22%、11.11%.果实发育后期(盛花后35~55天),丽春、艳光、超红珠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提高,艳光、超红殊果实中可滴定酸的含量明显降低.对于丽春而言,整个果实发育期内都降低了果实中可滴定酸的含量.在果实成熟时测定,丽春、艳光、超红珠果实可溶性糖提高量分别达10.55%、14.69%、5.79%:可滴定酸降低量分别达42.85%、35.71%、23.07%.丽春、艳光、超红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果实发育期均有提高,到果实成熟时,提高量分别达31.11%、8.04%、18.30%;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变化除在盛花后25天左右表现有降低外.其他发育期均有明显增加.到成熟时提高量分别达5.29%、6.86%、11.15%.  相似文献   

9.
采前喷钙对甜樱桃果实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于“大紫”樱桃果实成熟前,对树体喷布钙盐及萘乙酸,处理结果证明,喷钙能降低果肉酚和类黄酮的含量,对果实品质无不良的作用,但不同处理对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花青素含量的作用差异很大,CaCl2处理显著提高花青素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B—9对金红苹果幼树增产和提高抗寒力的作用,作者于1980—1983年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喷布B—9能抑制金红苹果幼树生长、促进丰产、增强果实耐贮性及提高树体耐寒力,可作为一项增产的辅助措施;喷布时间以盛花后4—5周为宜,浓度以1000—1500ppm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收期对嘎啦苹果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采收期对嘎啦苹果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于盛花期后110、1171、24 d和131d采果,在室温条件下定期测定几项品质指标的变化。盛花期后117 d以前采收的果实其果皮亮度好但着色程度差,盛花后124 d采收的果实其果皮和果肉的色度均较好,盛花后124 d采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变化较小,失水少,商品品质较好。盛花后117 d到124 d左右为嘠啦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不同采期果实色泽差别明显,可以作为判断采收期和果品品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收时红富士苹果果实大小早期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 3个生长季跟踪观测了 35株成年红富士苹果树的果实生长发育状况 ,以早期预测采收时果实大小为目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无论是在早期 (盛花后 30~ 5 0d)还是中期 (盛花后 6 0~ 12 0d) ,红富士苹果幼果的日平均生长量 (横径、干重、鲜重或体积的日增长量 ) ,与采收时果实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关程度远高于该段时期内果实相对生长量或某一时刻观测的幼果大小与采收时果实大小的相关程度。采用早期和中期不同预测指标的相关方程 ,预测 1994~ 1996年各年采收时果实大小的结果与田间实测结果进行比较 ,以盛花后 30~ 5 0d果实横径的日平均生长量作为预测指标 ,根据预测指标与采收时对应果实横径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y =15 3.5 71x +73.492获得的预测结果优于其它早中期预测指标 ,且无论是单株树果实平均大小的预测值还是不同树势的树的果实大小预测值 ,与采收时的实测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 ,盛花后 30~ 5 0d幼果的日平均生长量可作为采收时果实大小的合理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奈果肉的褐变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奈果肉褐变是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与氧结合起酶促反应的结果。但酚、酶在果肉细胞中是区域化分布的,果实含Ca量降低使膜透性增加,为酚、酶和氧接触提供了条件,果实缺Ca是奈果肉褐的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果实的含Ca量可有效地防止果肉褐变。  相似文献   

14.
椪柑省力化疏花疏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椪柑(Citrus reticulate Blanco)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时期(盛花期、盛花后1周、盛花后2周或第2次生理落果中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石硫合剂、萘乙酸、乙烯利或3,5,6-TPA,探究不同处理的疏花疏果效果。结果表明:盛花期喷施石硫合剂1~3°Bé以及盛花后1周喷施2~3°Bé都有较明显的疏除效果,坐果率只有对照的一半左右;无论是盛花后1周还是2周喷施3种浓度的萘乙酸均可达到显著的疏花疏果效果,坐果率均在6.5%以下;同样,3个不同时期(盛花期、盛花后1周或盛花2周)分别喷施3种浓度的乙烯利,疏除效果亦显著,坐果率均低于5.5%;第2次生理落果中期喷施10mg/L的3,5,6-TPA疏除效果不明显,20、30和40 mg/L的3,5,6-TPA处理则有非常显著的疏花疏果效果,坐果率只有1%左右。以本研究数据作为参考,在生产当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及其喷施时期和浓度,疏除部分花果,达到代替人工疏花疏果、增大果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蟠桃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熟期蟠桃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以早露蟠桃和英格尔蟠桃为材料,采取盛花后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确定单果重变化趋势,并据此对相应发育时期果实果肉组织进行固定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早露蟠桃在果实发育初期及果重迅速增大期超微结构差异不大,细胞壁结构完整;果实发育后期细胞壁中胶层开始溶解,至盛花后70 d时细胞壁明暗分区结构已丧失;英格尔蟠桃在果实发育后期可观察到结构完整的线粒体等细胞器,至盛花后110 d仍可观察到细胞壁的明暗分区结构.[结论]细胞超微结构分析认为英格尔蟠桃耐贮性优于早露蟠桃;英格尔蟠桃果实的适宜采收期可根据采后用途的不同来确定.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叶面喷施Ca、B后苹果果实糖含量和叶片中P、K增加的原因,分别以20年生富士/八楞和一年生的富士/SH6嫁接苗为试材,前者在座果期(盛花期后10d)叶面喷施10.00g/L的CaCl_2、果实迅速生长期(盛花后85d)叶面喷施1.05g/L的Na_2B_4O_7,之后测定叶片光合作用、叶片与果实的矿质元素及相关糖含量、叶片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S6PDH)活性;后者在嫁接苗长到6月时叶面分别涂抹10.00g/L的CaCl_2和1.05g/L的Na_2B_4O_7,之后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矿质元素。结果显示:1)喷施Ca、B后,从盛花后85d开始,叶片S6PDH活性增强、山梨醇含量增加,果实中的果糖和总糖含量在生长后期也显著增加;2)Ca、B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加强;3)在涂抹Ca、B后,叶片中其他矿质元素Mn、Zn、Cu、K也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喷施Ca、B能够提高苹果叶片光合作用,进而通过增加光合产物来提高果实的糖含量;Ca、B加强了叶片蒸腾作用,使得其他矿质元素可能随着蒸腾流运输到叶片而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以7-8成熟的芒果果实为材料,比较果实减压渗钙与否对后熟的效应,研究与果实后熟相关酶类的活性和CaM含量的动态变化,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照果实或者Ca2 处理果实在后熟过程中,CaM含量均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伴随着PG、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它们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Ca2 果实后熟具有双重效应,当Ca2 处理果实置于室温下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后熟延缓。但把Ca2 处理果实冷藏(12d)后回至室温第3-4d时,或直接减压渗钙果肉切片,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增加,后熟加快。外源乙烯能解除Ca2 的抑制效应。并讨论了Ca 的这些效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坏血酸(AsA)的变化规律。[方法]从盛花后20d至盛花后170 d每隔15 d随机采集‘赣猕6号’果实用于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赣猕6号"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前期(盛花后95d之前)保持相对平稳,而后开始上升至最大值(10.35%);可滴定酸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变化趋势,采收期时含量为1.10%;从糖酸比值来看,盛花后95d之前下降,之后上升至最大值(9.39);AsA含量变化曲线呈双"S"形,先迅速上升之后下降,在采收前期略上升后又下降。[结论]该研究可为探索调控果实营养成分的科学栽培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巨金钙对调节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生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巨金钙(主要成分为黄腐酸钙)对红富士苹果果实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喷钙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和蛋白质含量增加,而硬度、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下降;与Ca有密切关系的N、K、Mg含量显著提高,而 K/Ca、K/(Ca+Mg)、N/Ca都降低;喷钙还促进了SOD、CAT和POD等保护酶类及Ca2+-ATPase活性的提高,从而防止果实生理性病害的发生,钙以大营养元素和第二信使的双重作用调节着果实的代谢和发育.  相似文献   

20.
对"英格尔"蟠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相关因子的变化进行研究,旨在对蟠桃果实的品质调控和适时采收提供相关依据.以蟠桃品种英格尔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单果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新疆英格尔蟠桃果实发育期为盛花后100~110天;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的变化与单果鲜重变化趋势一致,呈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前期逐渐升高,至70天后开始平稳下降;此外,抗坏血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增长迅速,盛花后50天时开始下降至90天后略有回升直至采收,而可滴定酸含量则在整个发育期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认为,英格尔蟠桃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能较好地保持品种特性,果实适宜的采收时期为盛花后100天左右,口感风味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