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魏宇航  唐德善  吴都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27-7229
在详细分析广西北之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状况的前提下,提出了北之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的综合线路,并进行了具体的项目策划,以期为北之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边域汤寨“文化资源分析-鲜明的形象定位一合理的规划定位-相应的功能设计-项目策划”,突出了边城汤寨文化旅游特色.使其与相邻其他帚区的形象互为补充,从而提升边城汤寨的形象档次和整体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黄河滩地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其特色,阐述了黄河滩地生态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包括山水格局并存、人文与自然并重、保护与开发并举以及生态-经济-社会并进.将黄河滩地生态旅游分为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普考察旅游、农业观光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和文化休闲旅游6种类型,并详细论述了旅游构建的具体方式,力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黄河滩地生态旅游系统.  相似文献   

4.
镇山生态博物馆文化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红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735-9737
在分析镇山生态博物馆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保护开发为前提,尝试对镇山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的结构与文化生态旅游项目进行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5.
曾磊  邢慧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17-20619
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下的农业旅游的特点,指出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强调了现代农业是农业与科技的融合、农业与农工贸产业的融合、城市与乡村的融合。认为农业旅游能够将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是现代农业功能拓展的最佳载体。从该视角出发,解析了农业示范区中旅游功能缺失的原因,主要集中于规划编制的研究者学科背景多元;规划尚无技术规范,缺乏体系化的规划理论和方法指导;个案规划较多,推广性较差;旅游项目的创新性不强;新旅游产品文化挖掘欠缺。提出了旅游功能拓展规划的重点内容,强调要转变设计理念,重新定位规划功能,使服务设施规划符合旅游规律,合理策划旅游项目,重视景观与绿化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6.
众多矿山面临资源枯竭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矿山公园是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矿业遗迹资源,加强矿山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通天坪金矿生态旅游区规划设计,在项目解读与资源梳理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按照黄金风情体验与山水生态游览两大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并通过完善景区步行系统、重新建构景观格局和凸显人文生态特色,力求从黄金工业旅游开发与山水生态景观两方面融合,探索矿山公园规划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大区域旅游资源趋同的背景下,抓住景区特点创造新的亮点尤为重要.本规划立足于地域资源,以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为主要手段,对旅游规划项目进行定位.规划的特点在于地域文化和旅游项目策划的契合.通过"井养"概念的提出和实现,将碣石村营造为一个以古井文化为主题,以传统中医养生项目为依托,展现古村落风貌的文化养生基地.  相似文献   

8.
刘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836-4841
旅游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国内对旅游项目规划过程的研究包括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规划,且侧重前者;国外则没有严格的策划与规划之分,但规划内容中也都包含了策划研究。旅游项目策划的基本理论为旅游心理学、可拓策划学、价值工程学、循环经济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等;方法有比较法、逆向思维法、调查研究法等。规划的方法有公众参与法、SWOT分析法、情景规划法、外部因素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法、可持续法等。综述表明,旅游项目作用已得到共识,规划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区别在于国外旅游项目规划方法更注重公众参与、可持续,并注重将这些方法落实到具体实践上;而国内目前还停留在理论认识上,还处于实践的初步实行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探讨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剖析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并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基于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博物馆、打造"非遗+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建立商洛花鼓旅游生态园区、开展文化实景演出、开发非遗文创旅游产品等一系列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旅游项目策划在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商品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指出文化是旅游项目策划的灵魂,强调了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解析了和合文化的内涵及类型,突出天人和合、社会和合、自我和合。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和合文化与旅游项目的关系,强调和合文化是旅游项目创意的源泉,旅游项目是体现和传承和合文化的最佳载体。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南部的鹿鸣岭景区为例,从功能定位、主题定位、功能分区方面,分析了和合文化在鹿鸣岭景区旅游项目策划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包头市石门风景区为例,依托地域、历史和民族文化,探索如何使人工水库工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且寻找其在旅游和度假上的开发价值.具体讲述了此案例对大型人造工程的环境景观的理解与风格定位,以及风景区的旅游环境规划和景点设计.  相似文献   

12.
川西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公路的建设对川西地区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研究旅游公路是至关重要的。文章明确了川西旅游公路建设必须重视生态环境脆弱、景观变化过程不可逆、旅游公路对环境敏感区影响等几个问题后,提出了规划设计原则。以川九路为例进一步探讨川西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选线、线形景观设计、“形”与“势”在旅游公路点线设计中的运用、沿线景观利用及公路设施景观化及生态系统恢复景观序列化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山水文化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热衷,本文根据场地条件和地方森林公园发展的指导意见,在 深入了解项目具体情况和周边地区实际情况的过程中制定了森林公园体验化景观规划设计,在设计 规划的过程中将生态旅游和地域特色等联系在一起,在相互融合过程中保证市民休闲娱乐质量的提 升。本文从分析森林公园体验化景观规划设计出发,阐述了森林公园的设计原则,阐述设计规划森林 公园体验化景观中,参与性、可持续性和保护利用性的必要意义,阐述森林公园体验化景观设计中的 重点与难点,最大程度分析森林公园体验化景观规划设计满足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4.
张菲菲 《江西农业学报》2013,(5):149-151,155
在对福建省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矩阵模型,提出了福建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把握时机,政府主导;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客源市场;制定规范,保护生态;科学规划,构建生态旅游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的影响,分析疫情暴发后生态旅游产品偏好特征,为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指导。  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疫情暴发前后自然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行为特征、需求特征,疫情暴发后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显示性偏好的人口学特征差异,及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的影响效应。  结果  ①疫情暴发前后游客去往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频次、旅游时段的差异极显著(P<0.01),疫情对游客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信息渠道、交通方式、旅游花费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其他生态旅游需求、行为特征均无显著影响。②疫情暴发后,游客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人口学特征对部分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对天目山保护区部分产品显示性偏好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③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产品的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有显著影响(P<0.05);天目山保护区游客生物景观和自然教育产品的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的影响效应,比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更明显。  结论  通过融合创新产品引导全新需求、推出智慧化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游客体验后的分享等途径,提出天目山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建议。表6参24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旅游区规划和景观设计的不同特点、关系以及景观设计的原则。以精河县巴音阿门旅游区建设规划为例,说明景观设计可以同旅游规划进行良好结合,在获得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有利于景区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卢洁  万涛  沈慧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29-13031
对安徽省池州市大王洞风景区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7类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总结出其地文景观丰富、农家风情浓郁、水景美不胜收、山体景观秀美、生物景观丰富以及人文资源积淀深厚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吸收以往专家、科研人员在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上的经验,运用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利用AHP法、德尔菲法、旅游地综合评估模型,将评价因子分成资源价值、生态安全、开发条件3个方面,对各种影响因子进行归类和层次划分,确定出属于不同层次和不同组织水平的各种因子的相互关系,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进而对主入口广场区、胜境湖游览区、田园风光区、诗神游仙景区、洞府乾坤景区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进行开发时序评价,得知洞府乾坤景区较其他景区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具有成为一流旅游地的条件,但仍需改善生态安全和开发条件,其他4个景区需要针对具体的特点做进一步规划和开发。  相似文献   

18.
郝咪娜  李世锋  陈伟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29-16932
通过对麦秸沟流域的观光景观布局、环境质量、景观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自然灾害等资源条件的调查,采用生物游憩资源分析和风景资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生物资源分析评价的资源种类、数量及资源密度、覆盖度、风景资源评价的建设年代、地理位置、优美程度、稀缺程度和游人数目等指标进行分析,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从而预测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为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设计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红花尔基林业局具有独特的樟子松森林生态旅游景观,通过对该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人文经济、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探讨了景区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并提出了合理的经营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