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水稻苗情资料预测生育期及产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自1973年以来开展了水稻苗情观察,在全省各地县建立了苗情站,每年对当地的水稻当家品种从播种到成熟按统一标准进行系统观察,积累了大量的苗情资料。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进一步发挥苗情观察的作用,寻找不同年间水稻生育规律,指导大面积水稻生产,于1984年春,组成了“微电脑水稻苗情预报系统研究协作组”,进行微型电子计算机在苗情观察中的开发应用研究。桃江县从1985年起,连续三年应用本地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十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水稻苗情观察数据。以往苗情数据单凭手工统计汇总,费工费时,预测预报难,准确性差,时常错过农时,难以及时指导大田生产,未能充分发挥苗情工作为“两当”(当前、当地)服务的作用。目前,电子计算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应用电子计算机预报管理苗情工作的事例甚少。为使苗情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标准化、智能化、科学化、提高我省水稻苗情的预报和管理水平,1988年成立《水稻苗情微机预报模型研  相似文献   

3.
通过宁粳41号2年区域试验资料,分析了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回归和通径关系,建立了回归方程Y=209.7199+0.0318X1+0.0054X2-0.1235X3+0.9182X4-2.6126X5+3.0412X6-2.5753X7+0.4483X8。明确了各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实粒数〉穗长〉千粒重〉有效穗〉生育期〉株高〉结实率〉总粒数。  相似文献   

4.
水稻脆茎突变体的主要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7,(5):51-55
以利用重离子辐照诱变获得的7个水稻脆茎突变体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茎秆脆性和细胞壁组分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对照相比,脆茎突变体部分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成熟期秸秆粉碎率大幅提高,茎秆抗折力显著下降,细胞壁中纤维素含量显著下降,而半纤维素含量显著产加。茎秆抗力与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半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水稻脆茎突变体cef2成熟期茎秆表现脆性,农艺性状和产量优于野生型对照,后期不易倒伏,收获时秸秆易粉碎,秸秆纤维素降解效率高于野生型对照,是一个优良的水稻脆茎材料。  相似文献   

5.
一、早稻常规种预报模型早稻常规种选用福建大面积栽培品种“78130”建立预报模型。在60个变量中,经计算机显著性检验后,有40个变量被选入相应的预报模型(表2),进而建立了28个预报模型。1990年在3个苗情县预报84项次,并与实际观察值对比验证,经两值配对t测验,除了分蘖始期预报幼化二期叶龄(Y_(36)),有效分蘖终止期预报最高分蘖期叶龄(Y_(45))、齐穗期预报理沦亩产(Y_(54))等三个模型的预报值与实际值差异显著外,其余模型差异均不显著,可予应用。 1.插秧后预报分蘖始期日期模型  相似文献   

6.
鲁南地区水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鲁南地区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1个中晚熟中粳稻品种的10项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水稻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全生育期成穗率结实率有效穗数株高最高苗数穗长实粒数总粒数。在鲁南地区水稻品种改良和应用的过程中,应重点选择千粒重适中、生育期适中、成穗率高的品种,这是提高鲁南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7个水稻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穗长株高。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千粒重、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稻鸭共育对水稻生长后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稻鸭共育模式下水稻生长后期地上部农艺性状和籽粒灌浆动态的变化,设置稻鸭共育(RD)、常规水稻栽培(RH)和不施任何药剂栽培水稻(CK)的对比试验,研究水稻生长后期地上部农艺性状的动态变化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RD和RH处理的水稻分蘖、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剑叶叶片SPAD值、根伤流液、籽粒灌浆和产量均优于CK处理.与RH处理相比,RD处理降低了水稻分蘖的峰值,两者相差0.45,保持分蘖中后期水稻分蘖数的稳定;增加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量,增幅为4.20%~16.42%,齐穗期和成熟期达到显著性差异;水稻生长后期维持剑叶叶片SPAD值和根伤流液在较高的水平,利于水稻籽粒充实度和粒重的增加,从而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水稻品种的单株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穗长千粒重株高。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研究了水稻的七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 :关联度大小依次为 :有效穗 >千粒重 >结实率 >穗粒数 >分蘖力 >成穗率 >穗长。为水稻育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辽宁省33个气象站点1993—2012年水稻产量、生育期内的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及旬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水稻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使用5年滑动平均法分离水稻趋势产量,分析气象产量与水稻生育期内逐旬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确定5月上旬平均气温、5月下旬平均气温、6月下旬降水量、7月下旬降水量、8月上旬日照时数、9月中旬平均气温和9月下旬日照时数为关键气象因子,建立水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对预报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1993—2012年进行模拟预报及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在93%以上;对2013年的产量进行预报,准确率为93.97%~99.67%,预报准确率较高。预测结果基本可以反映水稻产量的变化情况,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黑龙江省主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更高效的选育水稻新品种,以139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对影响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比较丰富,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均≥11%,并且稳定性很好;分蘖株数、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剑叶宽度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谷粒形状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10个农艺性状可以归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68.759%。  相似文献   

13.
夏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新育成的18个大豆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有限结英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英数、株高、单株粒数、底荚高、分枝数;而亚有限结英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株高、百粒重、底荚高、分枝数。明确了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关系,为选育高产夏大豆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北省潜江地区棉花8月15日的苗情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全市棉花生育进程不平衡、苗架较好,后劲较足,加强棉花后期管理,有望取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抽穗期途径基因的磷酸化、泛素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一种广泛种植的兼性短日照植物.水稻抽穗期是直接影响产量和品种地域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因此,研究该性状的影响因素并使植株在适宜的时间抽穗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抽穗期作为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内在基因网络和外界光温等条件的共同调控.目前,已经鉴定和克隆出多个控制抽穗期的关键基因,发现磷酸化和泛素化修饰在抽穗期分子机制中...  相似文献   

16.
开展不同育苗供秧处理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的研究,以吉粳511为材料,设8个处理,通过对相关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育苗供秧处理对水稻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不同。Y1P1处理移栽有利于有效穗数、总粒数和实粒数的增加。平盘处理中以Y1P1产量最高,钵盘处理中以Y1P2产量最高,Y1P1产量高于Y1P2产量7%。  相似文献   

17.
引进11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在长汀县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钰优180、福丰优366、金农3优3号等3个品种增产显著,农艺性状良好,可作为继续示范推广的水稻新品种。介绍了各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广西审定水稻丝苗品种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差异与趋同程度,选用2017—2023年广西审定的66个丝苗品种为材料,对18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鉴定、表型多样性分析和品种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66个品种农艺性状表型和品质性状多样性丰富;基于农艺性状表型和品质性状的品种间欧氏距离聚类,可分为5类,包含29个品种的类群农艺性状表型和品质性状表现趋同,此类群包含两系杂交稻品种、三系杂交稻品种和常规稻品种;两系杂交稻品种表型多样性最高,分布于各个类群中,常规稻最低,基本被聚在同一大类中。类群间农艺性状表型和品质性状差异明显,具有相同母本或相同父本的品种基本聚归同类,品种间欧氏距离短。育种组配间会出现亲缘关系较远、农艺和品质性状接近的趋同情况。结果可为广西丝苗型水稻品种的组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水稻主导品种性状分析及对水稻育种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9-2014年四川水稻主导品种已发布的数据,对这些主导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四川水稻主导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川省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籼粳交(Lemont×特青)构建的一套包括265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F14)的株高、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1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株高和有效穗以外,8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性状在RIL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单株产量与结实率、粒数和株高呈极显著相关;除千粒重外,所有性状均与株高具有相关性。对单株产量作用大的性状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这4个性状解释了单株产量90.7%的变异。另外还对6份优良株系进行了评价。这些结果可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分析提供有用的信息,也为水稻育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