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闽东4个县、福安5个海拔高度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结果:多糖含量在5.60%~6.20%,总氨基酸含量在3.48%~3.95%,总黄酮含量在0.55%~0.82%,总生物碱含量在0.062%~0.098%。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闽东不同县以及不同海拔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多糖、总生物碱含量以周宁县最高,总氨基酸、总黄酮含量以寿宁县最高,与福安、柘荣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水平。多糖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海拔730、840m金线莲多糖含量与海拔420、530m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水平;总氨基酸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在海拔420~730m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海拔730、840m金线莲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与420、530m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总之,多糖、黄酮、生物碱含量在650m以上海拔与650m以下海拔之间有显著差异,650m以上3种海拔之间有效成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植物组织培养种质资源可以优先选择寿宁、周宁产地野生金线莲,人工栽培金线莲可以选择在650m以上的区域地带,可能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闽东、三明、泉州3个地区6个县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多糖、氨基酸、黄酮、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闽东4个县野生金线莲的多糖、总氨基酸、总黄酮、生物碱含量均高于德化金线莲,多糖高14.0%~26.0%,总氨基酸高10.1%~20.4%,总黄酮高14.1%~28.1%,生物碱高3.7%~19.5%,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周宁、寿宁野生金线莲的黄酮、生物碱含量也高于永安金线莲,黄酮高6.9%~13.9%,生物碱高2.2%~5.4%,差异显著。结论: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具有一定开发和利用优势。本试验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金线莲资源,组织培养材料的选择和大量发展金线莲产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11个不同来源的金线莲进行了芦丁、总氨基酸、总有机酸含量检测,并选取优良金线莲种质进行了快繁。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金线莲芦丁含量均极低,总体表现为广西金线莲福建金线莲台湾金线莲,其中以广西平乐金线莲芦丁含量最高;总氨基酸含量为栽培种均值高于野生种,总体表现为台湾金线莲福建金线莲浙江金线莲广西金线莲,其中台湾桃园金线莲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品;总有机酸含量表现为台湾金线莲高于广西金线莲和福建金线莲,其中台湾桃园金线莲总有机酸含量最高;选择台湾桃园金线莲含1个茎节的0.8 cm茎段作为外植体,以MS+蔗糖20 g/L+琼脂6 g/L+6-BA 1.5 mg/L+NAA 0.5 mg/L作为培养基,诱导萌发率最高,可达91.67%。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金线莲大棚栽培过程中影响其生长的因素,包括生长基质、温度、湿度、光照、施肥及抗菌等条件因素.分别对大棚栽培金线莲和野生金线莲进行粗蛋白、粗脂肪、总糖、维生素C、氨基酸以及无机元素等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大棚栽培金线莲的含水量、维生素C、粗蛋白、粗脂肪及氨基酸含量较高,而灰分和总糖分含量则比野生植株的低,说明大棚栽培的金线莲与野生金线莲的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大棚栽培的金线莲中,Mn、Fe、Zn、Pb、Cu、Cr、Ni、Co、Cd等9种微量元素的质量比分别为171.1、95.7、78.9、4.8、3.7、1.2、1.1、0.3、0.1 mg/kg.与野生的比较,大棚栽培的金线莲中除元素Ni外,其余元素含量均比野生的低,说明不同生长条件对金线莲营养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表明金线莲的大棚栽培基质配方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5.
不同月龄金线莲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主要的栽培类型及其0,4月龄的金线莲进行多糖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多糖含量随着金线莲的栽培月龄的增加而降低,总黄酮含量则随着金线莲的栽培月龄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6.
不同月龄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线莲作为名贵中药材,野生资源稀缺,林下仿野生栽培是满足金线莲数量和品质需求的较好途径。本文利用林下仿野生栽培的金线莲,对不同月龄干燥全草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月龄和8月龄干燥全草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分别为9.226mg/g和9.627mg/g,后者比前者提高4.35%;多糖(以无水葡萄糖计)含量分别为191.702mg/g和125.249mg/g,后者比前者下降34.66%;多酚(以没食子酸计)含量分别为8.006mg/g和8.641mg/g,后期比前者提高7.93%。结果初步表明,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全株总黄酮和多酚含量随月龄延长而提高,而多糖含量随月龄延长而下降。这一结果,可为金线莲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金线莲为名贵中药材,野生资源稀缺,林下仿野生栽培是满足人们对金线莲数量和品质需求的较好途径。本文利用林下仿野生栽培的金线莲,对不同月龄干燥全草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月龄和8月龄干燥全草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分别为9.226 mg/g和9.627 mg/g,后者较前者提高4.35%;多糖(以无水葡萄糖计)含量分别为191.702 mg/g和125.249 mg/g,后者较前者下降34.66%;多酚(以没食子酸计)含量分别为8.006 mg/g和8.641 mg/g,后期较前者提高7.93%。初步表明,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全株总黄酮和多酚含量随月龄延长而提高、多糖含量随月龄延长而下降。这一结果可为金线莲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了欧洲荚蒾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和含量.[方法]对新疆2种不同来源野生种和栽培种的欧洲荚蒾果实的成分和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欧洲荚蒾果实主要含有糖、有机酸、维生素C、15种氨基酸、蛋白质、原花青素和黄酮等营养物质.相比较,野生种的黄酮含量高于栽培种,栽培种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野生种,其他含量差异均不明显.[结论]欧州荚蒾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9.
龚秀会  许敏  董鸿竹  林章彩  张颖君  赵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30-17531,17607
[目的]比较不同基原金线莲植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LC-MS联用技术对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台湾金线莲(A.formosanus)组培植株和福建金线莲林下种植植株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应用硫酸-蒽酮法和分光光度法对金线莲主要活性成分(金线莲多糖、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福建金线莲(A.roxburghii)、台湾金线莲(4.formosanus)组培植株和福建金线莲林下种植植株3个金线莲样品(HNJ201001、HNJ201002和HNJ201003)中金线莲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6.175%、19.636%和10.939%;3个金线莲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722%、0.895%和0.984%.[结论]3个样品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非常相似,其中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与文献报道的野生金线莲相当或略高,而组培金线莲样品中的多糖则远高于文献报道的野生金线莲样品.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基质和光照强度对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以福建红霞金线莲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按月测定13种不同基质上金线莲的成活率;以5个品种金线莲组培苗为实验材料,设置3种不同光照强度条件,按月测定各光照强度下各品种金线莲的成活率。结果表明:基质试验中,绝大多数实验组30 d金线莲成活率处于较高水平,30 d后死亡加速,移栽120 d后,以泥炭土:椰糠(1:1)为栽培基质的金线莲成活率最高,为64.44%;光照实验中,3层遮光网(透光率1.56%,1.6 klx)条件下,随月份增加各品种金线莲成活率较为平稳,成活率显著高于1层和2层遮光网下的金线莲。福建圆叶金线莲品种成活率表现良好,在各光照强度下移栽120 d,其成活率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1.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ii素有“药王”、“神草”等美称,作为新兴的抗癌中药驰名全国。本实验对不同来源的金线莲进行芦丁、总氨基酸、总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芦丁总平均含量极低,实验组省平均水平为广西(J11)>福建(J1 - J5)>台湾(J6 - J8),又以广西平乐的金线莲(J11)为佳;2)总氨基酸含量栽培种(J1 - J8、J11)均值高于野生种(J9、J10),综合实验组各省表现为台湾(J6 - J8)>福建(J1 - J5)>浙江(J9、J10)>广西(J11),台湾桃园的金线莲(J8)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样品;3)总有机酸含量台湾各来源(J6 - J8)依次高于广西(J11)和福建(J1 - J5),其中台湾桃园的(J8)含量最高。由上述结论得各来源中,台湾桃园的金线莲(J8)种质最为优良。本实验选择该来源种为组织培养材料,摸索其离体培养的最适条件,结果为:含1个茎节长0.8cm,形态学下端长于上端的茎段与1.5mg/L 6-BA + 0.5mg/L NAA的激素配比处理培养基为各自最佳处理条件,两者结合诱导成功率最高,可达91.7%。从而为珍稀药用植物金线莲优良种质的筛选培育和快繁保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云南省3个主要金线莲栽培品种在云南省的生长状况和主要药用成分。[方法]使用K4基质在林下种植培育5个月后,通过对3个金线莲品种的粗多糖、总黄酮和氨基酸含量等内含物的测定和植株干重、鲜重、折干率等形态指标的测定,分析3个品种的生长状态。[结果]3个品种的粗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干重、鲜重和折干率等指标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滇越金线兰是云南本地种,植株形态高大、产量高,总黄酮和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2个福建品种。[结论]滇越金线兰是云南省人工种植首选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福建省6种常见的金线莲地理种源,从形态特征、组培育苗效果、大棚人工种植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主要考察不同地理种源金线莲的农艺性状、生物产量、抗病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龙岩金线莲的外观光泽度好,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且较受市场青睐,可加大在福建省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来源金线莲生长与品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福建、云南、台湾和巴西来源金线莲的生长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金线莲生长情况来源地优劣顺序:台湾福建巴西云南;多糖含量:福建(台湾)巴西云南;总黄酮含量:福建云南(台湾)巴西;总生物碱含量:云南(巴西)福建台湾;氨基酸含量:云南巴西(台湾)福建。金线莲产量与茎粗和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生物碱含量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金线莲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方法]用微波萃取法对台湾、福建金线莲进行提取;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两处来源的金线莲总黄酮含量有差异,台湾的总黄酮含量较高,福建的总黄酮含量较低。[结论]台湾金线莲总黄酮含量比福建金线莲高,该研究结果对保证金线莲的质量和提高金线莲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国海  李洪潮  解成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94-7295,7330
[目的]探讨云南文山人工种植金线莲的价值,为当地人工种植的金线莲价值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干法灰化处理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连续测定人工种植金线莲中Zn、Mn、Cu、Fe、Ni、Co、Cr、Cd、Pb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将其与野生金线莲比较,计算鲜样含量。[结果]人工种植的金线莲(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中Fe〉Mn〉Zn〉Cr〉Cu〉Co〉Ni〉Pb;野生金线莲(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中Fe〉Mn〉Zn〉Co〉Cu〉Cr〉Ni〉Cd〉Pb,其回收率为99.8%~103.7%,RSD值在0.66%~3.25%。野生的与人工种植的比较,Fe、Mn、Zn、Co、Cu元素均比人工种植的高;而Cr元素含量人工种植的比野生的高,有害元素在人工种植和野生中的含量都很低或未检出。[结论]金线莲(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是一种珍稀的野生生物资源,目前已人工繁育成功。通过对人工种植的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并与野生的相比较,认为人工种植的金线莲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金线莲组织培养及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野生金线莲为外植体,在基本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激素组合,进行芽丛诱导、继代培养、芽分化和根诱导试验。结果表明,M 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6-BA 1.0m g/L、NAA 0.1m g/L和ZT 0.02m g/L,芽丛的诱导率最高为95.92%;在营养体分化期间,低浓度的激素组合有利于促进芽径增粗和茎、叶的分化。在对不同来源金线莲全草进行粗蛋白、粗脂肪、总糖、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分析中发现组培瓶苗植株的含水量、维生素C、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最高,而灰分和总糖分含量则以野生植株的最高,说明不同生长条件对金线莲营养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