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曾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29-7330
[目的]为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中药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水分检查、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检查。[结果]建议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标准为:水分不得超过10.0%,总灰分不得超过1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9.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11.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4.0%。[结论]该建议可以为白花蛇舌草质量标准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定符合国家及生产企业中药检验要求的细叶百合花药材质量标准。[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用检测方法分别测定了细叶百合花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含量。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了细叶百合花醇溶性提取物的吸光度。[结果]依据中药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及相关检测方法,确定细叶百合花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4.00%,总灰分不得超过9.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0%;醇溶性提取物吸光度在(472±2)nm波长处,不得低于0.50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40.00%。[结论]该试验所制定的细叶百合花质量标准符合国家有关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要求,能够对细叶百合花的质量进行控制,同时可以用于其他百合花类药材质量控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材核桃分心木的质量标准.[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Ⅸ对维药核桃分心木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该药材粉末进行显微鉴定.[结果]建立了分心木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并测定了分心木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结论]该试验结果为完善分心木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建立该药材国家标准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穿根藤(Psychotria serpens L.)药材进行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以车叶草苷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穿根藤进行性状鉴别;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对各产地药材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根藤中车叶草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对穿根藤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且薄层色谱图中主斑点分离度好、清晰,鉴别特征稳定可靠;拟定穿根藤水分不得超过13%,总灰分不得超过8%,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9%,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1%;车叶草苷的质量分数不得少于0.10%。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制订的质量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穿根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制定陕西产辣蓼药材质量标准及更好地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药学研究方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薄层色谱法、挥发油测定法、比色法对陕西产辣蓼药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产辣蓼药材水分含量7.42%~8.61%,总灰分含量8.06%~8.65%,酸不溶性灰分含量0.23%~0.7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19.86%~23.62%,挥发油含量0.13~0.17mL/g,总黄酮含量2.01%~4.59%.其中,洋县、柞水县辣蓼的醇溶性浸出物较高,略县、柞水县辣蓼的黄酮含量较高,蓝田县辣蓼的醇溶性浸出物和黄酮含量都最低,其他地区的辣蓼介于中间.陕西柞水辣蓼药材品质最好,而蓝田辣蓼的品质最差;建立了以性状描述、显微特征描述、指标有效成分芦丁的薄层定性鉴别及水分含量不得过于9%、总灰分含量不得过于9%、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于1%、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5%、总黄酮含量不得少于2%为主要内容的陕西辣蓼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药材抱石莲的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为制定抱石莲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方法。[结果]对抱石莲的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理化鉴别结果,抱石莲药材醇提取物与醋酐-浓硫酸、氯仿-浓硫酸、冰醋酸-乙酰氯等试剂反应均呈阳性。抱石莲药材水分的平均含量为11.98%;总灰分平均含量为7.83%,酸不溶性灰分的平均含量为0.27%;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为18.96%。[结论]根据抱石莲药材的显微特征能较好地将其与同属其他植物相区分。抱石莲药材中含有三萜皂苷化学成分。建议其质量标准分别控制为:水分含量≤14.00%;总灰分含量≤10.0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1.00%;乙醇浸提物浓度≥15.0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绞股蓝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并设置其质量控制项目和限量,为提升绞股蓝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中相关检测方法对绞股蓝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绞股蓝水分、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之间有一定差异。所有75批次绞股蓝,全草的含水量最高,与龙须、叶、茎和叶3种部位的含水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药用绞股蓝水分含量为8.31%~12.78%,总灰分含量为9.41%~20.1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除样品部位为茎之外的19批样品外均在0.57%~6.99%范围,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0.86%~39.79%。55批次茶饮绞股蓝中,水分含量仅14批次达标,总灰分含量19批次合格,产地为陕西、湖北和福建的绞股蓝浸出物含量较其他省份高。【结论】结合试验结果并综合分析药用、茶饮绞股蓝的质量控制,建议制定统一标准。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热提法)4项检查设为各省绞股蓝药材质量控制项目,拟定药用绞股蓝的水分、总灰分含量分别不得超过12.0%、16.0%,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3.0%,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含量不低于25.0%;茶饮绞股蓝可依据使用部位不同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11批盐生肉苁蓉药材水分、灰分、浸出物等质量评价参数。[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中的水分测定第一法、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重金属检查法和砷盐检查法测定。[结果]盐生肉苁蓉药材水分不宜超过10%,总灰分不宜超过12%,酸不溶性灰分不宜超过1.7%,65%乙醇热浸法浸出物不宜低于45%,重金属(Pb2+)不超过0.000 5%,砷盐不超过0.000 1%。[结论]该试验方法准确方便、高效、重复性好,可作为盐生肉苁蓉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良才  孙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41-14044
[目的]为空心莲子草(ALLIGATOR ALTERNANTHERA HERB)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全面剖析空心莲子草的生药学特征。[方法]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常规成分检查、薄层色谱鉴定及含量测定,来全面剖析空心莲子草的生药学特征。[结果]根据试验结果,建议空心莲子草的质量标准为:空心莲子草的水分含量不超过10%,灰分含量不超过26%,酸不溶物不超过6.5%,水溶性浸出物不低于40%,醇溶性浸出物不低于25%,总黄酮的含量不得低于2.0%。[结论]该研究可以为空心莲子草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舒晓燕  余马  侯大斌  郑仁林  李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19-10520,10522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区附子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采用冷浸法测定水浸出物和醇浸出物含量,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含量,RP-HPLC测定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结果]6个栽培区附子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0.272%~11.681%,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621%~3.195%,总生物碱含量为0.987%~1.346%,中乌头碱含量为0.349~3.268 mg/g,乌头碱含量为0.406~0.841 mg/g,次乌头碱含量为1.284~3.134 mg/g.[结论]不同栽培区附子浸出物、总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其结果为附子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明明  罗静  钟永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22-9323,9360
[目的]分析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首先采用固相微方法萃取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成分分离和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小茴香籽的结果对比.[结果]从小茴香茎中鉴别出的挥发性成分22个,涵盖了醚、酮、酯、烃和萜等类,其中以反式茴香脑为主,其次是柠檬烯,两者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1.61%和16.16%,与小茴香籽的主要成分相同;小茴香茎的次要成分主要是1,3,3-三甲基-二环[2.2.1]庚-2-醇乙酸酯(6.23%)、大根香叶烯D(5.01%)、乙酸小茴香酯(4.25%)、β-法尼烯(3.66%)等,与小茴香籽的次要成分差异较大;同主要和次要成分相比,微量成分之间的差异更大.[结论]小茴香茎的挥发性成分与小茴香籽一样,主要以反式茴香脑和柠檬烯为主,但次要及微量成分则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产地直接干燥方法和药典加工方法对资丘木瓜药材质量的影响,确定适合资丘木瓜的产地加工方法。[方法]采用直接干燥的加工方法与药典加工方法对资丘木瓜的新鲜果实进行干燥加工,对加工后的药材进行折干率、水分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总灰分、酸度、齐墩果酸含量、熊果酸含量的测定比较。[结果]2种加工方法的药材,在外观性状上无明显差异;其折干率、总灰分、酸度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含水量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传统方法加工的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之和高于药典加工方法,但2种加工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能源消耗和干燥效果考虑,资丘木瓜药材产地采用直接干燥的加工方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客观评价贵州10个产地地星宿药材的质量客观评价。[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方法对10个产地地星宿的来源、鉴别、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挥发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产地的地星宿药材在质量评价方面差异不甚明显。[结论]该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桉树树皮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我国木材化学成分分析国家标准,对人工林桉树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方法]测定桉树树皮的综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灰分、抽提物含量,并与其他4种植物进行比较。[结果]人工林桉树树皮化学成分含量分别为,综纤维素79.35%,纤维素46.81%,木质素19.69%,1%NaOH抽提物19.83%,冷水抽提物5.30%,热水抽提物8.11%,苯醇抽提物2.63%,灰分2.82%。[结论]桉树树皮综纤维素、纤维素、灰分、抽提物含量较高,木质素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小茴香在宁夏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其产业现状;分析了目前制约海原小茴香发展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海原小茴香产业发展的潜力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定山苦荬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建立山苦荬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TCL、微生物法建立山苦荬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指标。[结果]制备工艺为原料药材的处方量用20倍量水连续提取3次,100℃,每次1 h,减压浓缩温度与干燥温度均为65℃;山苦荬提取物在30~70μg/m L的浓度与吸光度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8.4%,RSD为0.64%。标准提取物溶液在198与294 nm紫外波长最大吸光度比值为4.1,干燥失重为0.4%,灰分为0.8%,酸碱度为5.2,细菌菌落总数为12个/g,霉菌总数无,大肠杆菌无,沙门氏菌无。[结论]优选溶剂水及相应的温度提取和控制是山苦荬标准提取物制备的安全有效方法。建立的检测项可以用于山苦荬标准提取物的指标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加工方式对连翘药材品质的影响,以生晒法为对照,研究了煮-晒、蒸-晒、煮-烘和一体化机器加工方式对连翘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下,连翘药材水分和总灰分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一体化机器加工的连翘药材中醇溶性浸出物、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加工方式;煮-晒、蒸-晒和煮-烘加工方式下,连翘药材中醇溶性浸出物和连翘酯苷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加工方式对连翘药材品质影响差异较大,各指标都达到《中国药典》规定范围内,一体化机器加工的连翘药材品质最优,煮-晒、蒸-晒和煮-烘方式次之,生晒方式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