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香蕉果实霉变过程分为1~5共五个等级,采用自然霉变方式,实时检测霉变过程还原糖和维生素C的变化值。结果表明,香蕉中还原糖及维生素C的含量随着其腐烂霉变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特定的规律性。3级以上霉变香蕉的还原糖增加率超过30%,维生素C减少率达到70%,香蕉已不可食用。  相似文献   

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香蕉采收、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青香蕉的采收、包装、贮存和运输。  相似文献   

3.
香蕉是多年生大形草本植物,属热带、亚热带主要果树之一。我国两广及福建盛产的香蕉品质优良,具有皮薄、肉厚、肉质柔滑、香甜、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每年都有大量香蕉北运。但在长途运输及销售过程中,腐烂损失甚大,造成损失最通常的原因是在运输途中部分果实开始后熟,并引起其他果实的后熟以及机械伤害打开感病通道被真菌侵染造成腐烂。目前,国内外已研制出多种香蕉保鲜剂,现就常用三种保鲜剂的保鲜效果进行比较,以便广大香蕉贮运户对保鲜剂进一步认识和选择使用。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材料与方法1.采自福建天宝…  相似文献   

4.
我县贤良大队一队1961年栽苹果树151株,1973年有一株青香蕉树干发生腐烂病,到76年春病疤扩大达树干周径三分之二,眼看命处旦夕。为挽救这株病树,该队技术员马俊波在刮治后进行桥接处理,选用四根大国光条和青香蕉、金冠条各一根。桥接后  相似文献   

5.
在澳洲,30年代初期,香蕉生产者和运销者开始运输香蕉的时候是用单个果实放于木箱中不是成串装运,随着这种销售方法的变化,果肉中通常在冬天发生一种病称为“香蕉软腐病”。报告称这种病是由黑孢菌的真菌孢子侵入破裂果梗,而造成果实的水渍式腐烂,这种真菌在果梗末端也产生一种腐烂和由炭疽病菌  相似文献   

6.
目前,香蕉收果后其茎叶大都浪费掉,为了变废为宝,提高种植香蕉的经济效益,近几年笔者多次用香蕉叶栽培平菇,均获得成功,生物效率稳定在80%以上。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材料处理:材料处理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选择干净无腐烂霉变的干香蕉叶,将其截成2—3寸长,放入0.5%的石灰水中浸泡1—2天,捞起洗净,使pH值在7左右。第二步取蔗糖2%、过磷酸钙1%、尿素0.5%、磷酸二氢钾0.2%、熟石膏粉1%、清水95%,配成混合液,将经过第一步处理的香蕉叶放入混合液里浸泡一夜,第二天捞起,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  相似文献   

7.
提高板栗耐贮性的技术措施陆发利,阎洪楚,解玉选,李乃臻,夏建立(山东省临沂地区林业局·276001)板栗果实怕干、怕热、怕冻,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易霉变腐烂,造成严重损失。据调查统计,临沂地区每年有近500t(吨)的栗实在贮运中变质腐烂,直接经济损失达1...  相似文献   

8.
香蕉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香蕉是热带地区的主要水果,但它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既怕热、又怕冻。在温度30℃以上,香蕉容易成熟腐烂,但在冬季运销北方,如遇到0℃以下低温又会受到冻害,变黑发僵,解冻后即软腐,不堪食用;即使在0~10℃下贮运,也易发生冷害,果  相似文献   

9.
柑桔绿霉病、青霉病是柑桔果实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七十年代初开始应用托布律、多菌灵进行防治,收到显著效果。近年来,由于柑桔青、绿霉病菌对托布津,多菌灵产生抗药性,使药效出现下降趋势。据日本报道,新杀菌剂“别腐烂”(Befran)对青、绿霉病抗药菌株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别腐烂  相似文献   

10.
<正> 苹果贮藏期病害是影响苹果贮藏质量,缩短贮藏期,造成大量腐烂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元帅、金冠等品种,受害尤为严重,贮至元旦、春节,果实腐烂率可达到20~50%,即使在冷藏条件下发病率亦在10%以上。苹果贮藏后期发生的虎皮病,对于国光、青香蕉、元帅、金冠等主要品种,在冷藏或加塑料小包装的条件下,贮至翌年  相似文献   

11.
香蕉园栽培平菇技术香蕉园栽培食用茵主要是利用蕉叶、蕉茎为主碳源和利用蕉园的空间温、湿度和光照条件,既减少资源浪费,又解决蕉叶腐烂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废菌料还可以为香蕉生长提供蛋白肥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很可观。现将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  相似文献   

12.
柑桔在贮藏过程中,引起腐烂的主要病害是青、绿霉病。过去多用多菌灵、托布津防治,效果较好。但由于长期使用,柑桔青、绿霉病菌对这两种杀菌剂已逐渐产生抗性,防腐效果降低。据日本报道,别腐烂对青、绿霉病,尤其是其抗药菌株的防治效果良好。朱伟生等(参见《中国柑桔》1986年第4期)的抑菌、接种试验亦有相似报道。为此.我  相似文献   

13.
73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采后极易腐烂,其中由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 Curt.)Arx.]引起的香蕉炭疽病、轴腐病是香蕉采后腐烂的重要病害,该病菌可潜伏侵染,在幼果期即可侵入果皮内,以附着胞及菌丝形式潜伏于果皮中,在香蕉后熟之后症状才逐渐显现,造成香蕉果实在贮运过程中的大量腐烂。刘秀娟、杨叶等曾对海南、广东香蕉上的潜伏芭蕉炭疽菌进行研究,在田间未发现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高抗的菌株。我们近年来对采自广东、海南、云南、广西四省区的芭蕉炭疽菌进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时发现,田间存在高抗的菌株。  相似文献   

14.
柑桔果品在贮藏期间,由于受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蒂腐病、疫菌褐腐病、炭疽病的为害,腐烂率达15—30%。近年来,在比较精细的采收,及时进行2,4—D 处理,剔除干蒂果的情况下,基本控制了蒂腐病和黑腐病为害,但青、绿霉仍是目前引起腐烂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降低贮藏腐烂,我们从1972年3月—1973年6月进行了新杀菌剂防治柑桔贮藏病害研究。据试验结果,70%甲基托布津、50%甲基托布津、50%托布津 B(陕西化工设计院产品)和50%托布津(日本),对柑桔贮藏病害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以防治柑桔青、绿霉病的效果最为显著。现将试验结果整理于下,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5.
香蕉原产热带地区,是我国南方的主要果树品种之一,它速生高产,需肥量大,因此香蕉施肥是否合理对其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生产上的经济效益有着极大的影响。笔者于1987—1989年在广西香蕉主产区浦北县进行香蕉肥料试验,旨在通过肥料试验,探索香蕉施肥技术,为生产上合理地进行香蕉施肥,提高香蕉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一、试验设计和施肥技术试验设在广西浦北县北通乡良庄村公  相似文献   

16.
福建龙溪专区的香蕉种苗历年来都挖取当年结果植株旁的吸芽来繁殖,出苗数量有限,很难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而且旧的繁殖方法,在挖取吸芽时,会挖伤母株的地下块茎及挖断根群而影响当年产量;同时挖取的种苗,因切口大,成活率低;运输费用大,而且在运输途中容易产生腐烂等弊病。为了解决大量育苗的问题,1956年开始研究加速繁殖香蕉种苗的方法。首先发现被抛弃的地下茎有很多由盘状茎生出的芽眼,这些芽眼具有无性繁殖的能力。因此,从割取地下茎的一部份埋入土中可以发  相似文献   

17.
青香蕉和黄熟香蕉果皮感病过程中5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一品种的未后熟的青香蕉和已黄熟的香蕉为材料,测定了接种炭疽病菌5d内果皮PPO、POD、SOD、PAL和LOX活性的变化,探讨与香蕉抗病性相关的酶类。结果表明,不论接种与否,青香蕉果皮中的PPO、POD和SOD的活性明显低于黄熟香蕉,而PAL和LOX活性高于黄熟香蕉;接种对PPO、POD和LOX活性影响不大,但引起SOD和PAL活性下降。青香蕉果皮中较低的PPO、POD和SOD的活性有利于活性氧和酚类物质的积累而产生过敏性反应,较高的PAL和LOX活性则利于苯丙烷类代谢和脂质过氧化,有利于抗病物质的形成。PAL和LOX是香蕉抗病性形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8.
根据加那利群岛工艺研究所的研究发现,腐烂的香蕉可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研究小组成员介绍说,生产的第一步是从香蕉树废料(茎秆和腐烂的果实等)中获得气体。研究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原料中有机成分的比例优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香蕉采后生理变化与炭疽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香蕉在催熟后销售2~3天内,常严重流行炭疽病,导致果肉腐烂衰败,迅失商品价值。我们在香蕉商品保鲜试验中看出,蔗糖酯涂膜对香蕉炭疽病有抑制作用,但如何提高其防治效果,进一步研究明确香蕉采后的生理变化和炭疽病的发病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京都大学农学系平井伸博助教等人,已成功地从香蕉中提取防止香蕉大敌炭疽病原菌繁殖的化学物质。为了使香蕉更易于保存,在香蕉收获之后要用农药进行杀菌处理。这次成功的试验则是不使用农药来提高香蕉的保存性,只向收获后的香蕉撒一些由香蕉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