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江苏的鲫鱼养殖在全国首屈一指,达到180万亩,主要分布在盐城、大丰、射阳、东台、滨海、阜宁、高邮以及淮安等区域。而随着养殖密度不断加大、种质退化以及粗放的投喂方式等因素影响,鲫鱼病害越来越多,并日趋严重。其中以近两年百姓俗称的"大红鳃"病尤为突出。一、表现症状所谓的"大红鳃"经专家的研究鉴定分为细菌性红鳃即大红鳃病,该病呈蔓延趋势;另一种为疱疹病毒Ⅱ型的称为鳃出血,该病经英国专家研究证明,只感染性腺成熟的鱼。两者虽都有"美  相似文献   

2.
袁圣 《海洋与渔业》2012,(10):60-61
近年来,江苏异育银鲫养殖主产区射阳县养殖的近20万亩异育银鲫屡屡遭到病害的侵袭,主要病害有细菌性败血症、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粘孢子虫病、肝胆综合症、鳃出血及大红鳃。目前,危害较大是鳃出血和大红鳃,本文就这两种病防控作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部分地区人工养殖异育银鲫的大红鳃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治疗困难的特点,为使异育银鲫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急需为养殖业者提供对该病有效的预防措施。已经有研究证实,异育银鲫的大红鳃主要是由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等致病性细菌所致。对于异育银鲫的大红鳃,迄今为止主要依靠各种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大多数用药者都是在不知道致病菌药物敏感性的前提下使用药物,治疗效果往往很差。因此,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对该类疾病进行预防,是控制该类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鲫鱼养殖的病害如肝胆综合征、孢子虫病、大红鳃、鳃出血病等频发,特别是鳃出血病,报道认为是由鲤疱疹病毒Ⅱ型病毒感染引起,因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而死亡率高、危害大。2014年6月份笔者在杭州地区接诊一例鲫鱼的类似鳃出血病引起的暴  相似文献   

5.
近期江苏地区鲫鱼精养和混养模式下鳃出血、大红鳃发病严重,草鱼精养的池塘中大红鳃、细菌性败血症、九江头槽绦虫已经发病,鲤鱼精养池塘的鲤鱼疱疹病毒病也在抬头.行走在养殖区内,几乎所有池塘的下风处或多或少漂浮有死鱼,捞死鱼的人们超负荷工作着,鱼病高发时,塘主甚至需要送礼给这些捞死鱼的人,以期早点清理掉自家池塘的死鱼.  相似文献   

6.
2011年进入夏季以后,兴化地区许多主养银鲫的池塘发生了大红鳃病害,造成银鲫大量死亡,很多养殖户对该病缺乏正确认识和有效的防治手段,发病后使用的药物品种繁多,治疗效果往往很差,经济损失严重。笔者根据实践中掌握的情况,针对大红鳃鱼病谈些心得及建议,仅供参考。1.发病状况鲫鱼大红鳃病发病时间为5-6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报道的鲫鱼主要病害有大红鳃、鳃出血等,给鲫鱼产业带来近乎毁灭性打击。2016年7月初武汉汉南五湖养殖区某养殖户养殖的鲫鱼暴发大规模死亡,笔者接到用户求助后到现场展开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及取样分析。本文就此次鲫鱼病害发病原因及防控方法进行介绍,以期为该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并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4.投喂膨化饲料,有效降低饵料对养殖水体污染程度改用膨化饲料替代过去的颗粒饲料,不仅有效地降低了饲料的损失、降低了饵料系数、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由于残饵对养殖水体造成的养殖过程中的“自家污染”。三、几点体会1.异育银鲫的大红鳃可以预防通过采取上述预防疾病的措施,两年来在江苏射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5-9月份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然而这个时间段又是鱼病暴发流行高峰期。尤其今年,由于气候异常导致鱼病的发生率日趋严重。据我所统计北方养殖以鲤鱼急性鳃坏死、鲫鱼大红鳃、草鱼无名原因的暴死为主。而南方及川、贵、云主要以黄颡、江团、鳜鱼、鲈鱼出血病为主。调查显示,在全国各地发生鱼病的池塘中均有水质异常现象,这说明水质与鱼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0.
江苏盐城是国内鲫鱼养殖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随着鲫鱼密度的增加、水质的恶化,鲫鱼的疾病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而鲫鱼的大红鳃是继暴发性出血病、孢子虫后鲫鱼的又一新病。从近几年发病情况来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由于盐城区域内养殖情况复杂,该病在防治方面遇到了困难,出现了反复用药难断根和治疗易反弹的情况,下面笔者就这种疾病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来,河南省郑州、洛阳、开封等地沿黄滩区连片鲤鱼养殖基地,普遍爆发鲤鱼"急性烂鳃"的流行,发病率高,发病急,病死率高,肆虐横行,给当地鲤鱼的养殖生产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鲤鱼"急性烂鳃"疫情年复一年,其爆发流行严重的程度,丝毫未见遏制。鲤鱼养殖户施用药物越来越多、施药成本越来越高,自认为预防做的越来越到  相似文献   

12.
正滨海县沿海滩涂多年来一直以主养银鲫为主,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效益。但近年来"鳃出血"和"大红鳃"的出现,严重制约产量和效益的提升,有的养殖户面临绝收的窘境。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把银鲫"鳃出血"和"大红鳃"病的防控,作为技术推广的重点工作。主要措施是:在做好鱼病常规防控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从调整放养模式、增强鱼种体质、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减控投饵量等渠道入手,强化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鳃霉病是由鳃上霉菌引起的鲤科鱼类常见鳃病,具有发病持续时间长、易传染、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一旦发生往往会因发现不及时造成重大损失。在我国淡水养殖地区,鳃霉病均有流行,如广东地区鲮鱼苗的发病率达70%~80%,死亡率高达90%以上,同时,该病也是口岸鱼类第二类检疫对象。由此可见,该病对淡水鱼类养殖业影响较大,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北方地区盐碱池塘的鲫养殖规模和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因盐碱池塘水质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和俊 《科学养鱼》2022,(12):79-80
<正>一、兴化大宗淡水鱼养殖概况2010年之前,兴化地区养鱼水面为28万亩,草鱼、鲫、鳊中下层鱼产量26万吨。随着近十多年来河蟹与小龙虾养殖业进一步兴起,鲫鱼孢子虫、大红鳃,尤其是鳃出血病的频繁发生,以及兴化地区退水还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等因素影响,成鱼养殖面积逐年减少。至2021年底,兴化地区淡水鱼养殖面积已减少到17万亩,草鱼、鲫、鳊中下层鱼产量下降到16万吨。  相似文献   

15.
滨海县沿海滩涂多年来一直以主养银鲫为主,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效益.但近年来“鳃出血”和“大红鳃”的出现,严重制约产量和效益的提升,有的养殖户面临绝收的窘境.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把银鲫“鳃出血”和“大红鳃”病的防控,作为技术推广的重点工作.主要措施是:在做好鱼病常规防控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从调整放养模式、增强鱼种体质、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减控投饵量等渠道入手,强化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消费需求的逐年递增,加州鲈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越来越大,而疾病的发生则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频发的疾病已严重影响加州鲈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笔者就网箱养殖加州鲈"诺卡氏菌、烂鳃、指环虫、车轮虫"并发病的诊治介绍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锦鲤是风摩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锦鲤有着食性杂、易繁殖、一般性养殖对水质要求不高等特点,广受观赏鱼爱好者的喜爱.然而随着锦鲤养殖的普及,养殖过程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通过相关实验,对锦鲤烂鳃病进行整理论述,以期加深人们对烂鳃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23日,大丰市斗龙港养殖户王先生报告其饲养的异育银鲫因患大红鳃病暴死,认为是用了杀菌药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水产用),死亡量已达1000多千克,急待有人去处理、解决。大红鳃病是苏北地区由于环境因素引起水质变坏、且水温变化频繁导致应激反应的一种病症表征。但现在非但治不好,反而因使用了消毒杀菌药使病鱼死亡量呈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19.
<正>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病发病猛、传染快、致死率高;主要症状表现为"大红鳃""鳃出血",由疱疹病毒引起。最早出现于2008年,当时以为与渔药、养殖环境的应激反应有关。江苏、湖北2009-2010年发病率逐年递增,2009年有该病引起大量鲫鱼死亡的报道;2011年较大面积暴发,并引起大面积死亡;2012-2013年大规模暴发,发病率在40%左右,一些市、县的发病率高达60%~80%,发病面积10万亩以上,死亡率30%以上,部分池塘高达80%~  相似文献   

20.
蓝鳃太阳鱼(Lepomis、macrochirus)作为一种养殖前景广阔的温水性鱼类,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养殖实验尚未见报道,更没有成规模养殖。通过对蓝鳃太阳鱼标本的观察与解剖,根据蓝鳃太阳鱼的有关生物学特性.表明其在东北地区进行养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我们通过蓝鳃太阳鱼在哈尔滨市太平区民主乡新立渔场的养殖试验状况,探讨了蓝鳃太阳鱼在高寒地区的生长成活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蓝鳃太阳鱼养殖成活率较为理想(单养达85%,混养达67%),能成功越冬,在6-8月份生长状况良好,而且,其在混养状态下要比单养状态下的生长速度快。本实验对养殖条件要求较为简单,易于推广。所以本文的研究为蓝鳃太阳鱼在东北地区的推广养殖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