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全正 《吉林农业》2004,(10):22-23
柞蚕空胴病,俗称稀屎腚、皮条、倒流。柞蚕区发病普遍,东北蚕区发病较重。一般发病率20%-40%,危害蚕(幼虫)、蛹、蛾(成虫)。蚕4-5龄发病重。春蚕轻、秋蚕重。 柞蚕空胴病原为柞蚕链球菌。是一种慢性致病细菌。蚕被柞蚕链  相似文献   

2.
柞蚕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渣子病,是由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蚕的各个发育阶段都有该病的发生,而且分布范围广,全国各柞蚕产区都有发生,是柞蚕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柞蚕生产危害很大,特别是给柞蚕繁种带来很大麻烦和造成巨大损失。近年,随着气候变暖和蚕期降雨过多,柞蚕场柞蚕微粒子病源污染严重,加上防病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过人工管护下放在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同时加强管理,防止鸟、兽危害,并及时采茧。柞蚕的主要病害有: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脓病)、柞蚕微粒子病、空胴病、柞蚕寄蝇病(蝇蛆病)和线虫病等。应通过严格检验,及时淘汰病蚕、病蛹、病蛾。进行卵面和蚕室柞蚕生活史蚕具消毒,施用化学药剂和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防治。一、采种  相似文献   

4.
1脓病及防治方法1.1症状柞蚕脓病俗称黄烂病、老虎病、嫩起子、水眠子、里倒山或油烂茧等。它是一种由病毒侵染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对柞蚕生产危害很大。柞蚕脓病主要发生在蚕期和蛹期,一般1龄期发生脓病的情况很少见,  相似文献   

5.
柞蚕绒茧蜂病是柞蚕常见寄生性病害之一,是由柞蚕绒茧蜂的寄生而引起的,柞蚕绒茧蜂俗称"茧蛟"或"花蛟"。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安徽、贵州、陕西等省柞蚕区均有发生。辽宁主要柞蚕区凤城、宽甸、岫岩、东港、庄河、西丰、盖州等地发生  相似文献   

6.
柞蚕微粒子病上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微粒子病是一种由原生动物寄生蚕体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俗称“锈病”、“渣子病”,可通过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给下一代,是影响蚕业持续发展的大敌,尤其是给蚕种繁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005年柞蚕微粒子病发病极重,据调查,柞蚕种茧的病毒率由0.2%上升为2%左右,种茧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阐述柞蚕病虫害防治技术.柞蚕软化病发生与防治来源,柞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与防治来源,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来源。  相似文献   

8.
吴玉林 《新农业》2004,(11):50-50
蚕期药物治疗 使用“保蚕宁2号防治柞蚕空胴病。用“保蚕2号”一包(20克).放入盛有15公斤清水的背负式喷雾器中拌匀,即配成0.13%的“保蚕宁2号”液。在蚕3龄起齐后.喷洒在柞叶面上.使蚕吃4小时以上再移开。也可使用“蚕得乐”溶液喷洒.其对柞蚕吐白水软化病和柞蚕空胴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潘英 《新农业》2007,(6):57-58
柞蚕饰腹寄蝇俗称柞蚕寄生蝇,属双翅目寄蝇科害虫。2006年春季干旱少雨,海城地区春柞蚕大面积受到了柞蚕饰腹寄蝇的为害,有的甚至绝产。了解其生活史及习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保证柞蚕稳产高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潘英 《新农业》2007,(7):55-55
黑广肩步甲俗称琵琶斩、土鳖、黑盖子,鞘翅目步甲科星步甲属,是重要的天敌昆虫,但在柞蚕区为害柞蚕严重,是柞蚕重要的害虫。  相似文献   

11.
柞蚕吐白水软化病的研究Ⅱ.防治技术研究吴佩玉,魏成贵,徐公晟,王洪军,宋荣财,郑士印(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庄河市蚕业站)(大石桥市农业局)柞蚕软化病是柞蚕三大病害之一,而软化病又包括柞蚕空酮病、吐白水软化病、细菌病(皮条、稀屎腚)。生产中发生最广...  相似文献   

12.
(一)柞蚕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目前,柞蚕主要的常见病害有脓病、软化病、微粒子病和蝇蛆病、线虫病。对这些病害,已经研究和推广了科学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都可以达到90%以上。 1.柞蚕脓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ApNPV),属杆状病毒科包含体杆状病毒亚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是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病原。该成熟病毒包含体的断面分三层结构:最外层是致密层,次外层是多角体蛋白层,内部是病毒束。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核酸为DNA,经限制性内切酶PstI,HindⅢ,BamH,XhoI,SalI,EcoR I和EcoR I BamH I酶解后,电泳分别形成31,25,6,15,24,5,7条谱带。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主要通过食下和体壁创伤途径感染柞蚕幼虫,不同病毒株对柞蚕的致病性存在着差异。柞蚕幼虫消化液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有溶解、灭活作用;柞蚕幼虫中肠围食膜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有灭活作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在自然条件下有自然裂解现象,游离的病毒粒子在自然条件下很快失活。目前已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并在分别在体内、体外表达了报告基因.  相似文献   

14.
姜义仁  秦利 《新农业》2010,(8):55-56
<正>柞蚕饰腹寄蝇别名柞蚕寄生蝇,俗称蛆蛟、蚕蛆。属双翅目,寄蝇科昆虫。一、分布与为害柞蚕饰腹寄蝇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柞蚕生产区均有发生。以幼虫寄生春期柞蚕,辽宁省发生严重,一般被害率在20%~70%。  相似文献   

15.
刘洪丽 《新农业》2010,(4):50-50
<正>柞蚕核型多角体病和柞蚕细菌病是目前危害较重的病害。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又称脓病,半蜕皮、黄烂病、水眠子、老虎病、里倒山、  相似文献   

16.
柞蚕绒茧蜂病药剂防治研究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应用10种药剂进行柞蚕绒茧蜂病的防治效果试验,初步确定药剂9901的防治效果最佳。不同浓度防效试验证明,9901防治柞蚕绒茧蜂病的最佳下限临界浓度为0.25mg/ml。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柞蚕蛹作为食品对人的安全性和深层次开发利用柞蚕蛹的需要,必须检测本病害防治药物在柞蚕蛹内的残留量。经检测,目前生产中使用0.25 mg/ml的9901防治柞蚕绒茧蜂病,鲜活蛹和缫丝蛹中9901的残留量为0.021 mg/kg0、.039 mg/kg,均远远小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及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11月23日发布实施的农产品安全质量优质无公害安全要求中乳及乳制品中9901最高允许残留量的标准(0.1 mg/kg)。因此,应用9901防治柞蚕绒茧蜂病后的柞蚕蛹对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柞蚕软化病中致病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柞蚕软化病中,除已发现的一种由柞蚕链球菌引起的柞蚕空胴病(Tusseh emppty disease)外,最近又分离出一种新的病毒——柞蚕非包涵体病毒(Tusseh Nonccluded Viruse)。几年来,在细菌方面,我们从组织病理学入手开展了对多种类型的软化病的研究工作,从采集的样品中,培养、分离得到了大量的细菌,经反复筛选和测定,初步找出了对柞蚕致病力较强的十余株菌,并进行了菌株鉴定。现将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柞蚕蛾病害与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柞蚕病蛾及造卵量、绿卵率的调查 ,进行了茧质、暖茧温度与蛾期病症、造卵量、绿卵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柞蚕病害对雌蛾造卵量的影响 :绿肚蛾 >微粒子病蛾 >背脉炎蛾 (不含微粒子病 ) ,依次减少卵量 (32± 3) %、(19± 10 ) %、(12± 3) % ,前 2种病蛾与内染茧有密切关系 ,背脉炎蛾因高低温暖茧症状加重。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生产宜用 2 0℃~ 2 2℃、RH 75 %~ 85 %暖茧发蛾。上述 3种病蛾 ,卵壳不够成熟 ,易破碎 ,其剖腹卵千粒重轻 ,绿卵率相对偏低。正常情况下 ,绿卵率是一常数 ,赤眼蜂生产中不宜过于强调靠挤压法来降低绿卵率 ,以免破坏卵壳物理结构 ,导致卵失水、染病。建议繁育柞蚕生物茧应特别注意微粒子原虫病、细菌病 (软化病 )的防治 ,繁蜂部门应到病害发生轻的地区购生防用茧。提出了生防用柞蚕茧蛹期微粒子病、背脉炎、内染茧的具体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20.
柞蚕微粒子病是柞蚕微孢子原虫,它生活周期有孢子体、芽体、裂殖体、产孢体、孢子芽母细胞几个发育阶段。柞蚕微粒子病是柞蚕生产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它能导致柞蚕产量的大幅度减产或绝收。微粒子病目前尚未研究出理想的治疗药物,只能以预防为主。近几年微粒子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006年秋繁柞蚕蚕种在种茧验收中有的单位微粒子病占所繁种数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