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双孢蘑菇栽培中有时会发生褐斑病,导致双孢蘑菇的质量和产量降低. 双孢蘑菇褐斑是由托兰斯假单孢杆菌引起的,因此又称作双孢蘑菇细菌性褐斑病.该病原菌存在于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中,其含量极少.用常规方法很难检测出来,但它却能使双孢蘑菇严重感染病,进而降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艳 《新农业》2004,(2):45-46
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洋蘑菇,属伞菌日,伞菌科,蘑菇属,是一种好气性的草腐性真菌。双孢蘑菇在我国栽培历史较短,福建省是双孢蘑菇生产的大省,占全国生产量的50%以上。在我国北方,尤其在东北地区.双孢蘑菇起步较晚,生产技术较差,因此,发展双孢蘑菇生产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种内多态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收集到的15株双孢蘑菇品种的种内多态性进行AFLP指纹图谱及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双孢蘑菇品种的遗传相似性为79%,在相异系数为0.2时被聚为三群;但从AFLP指纹图谱看,每个双孢蘑菇品种都具有自己独特的AFLP指纹图谱。试验证明:虽然由于双孢蘑菇自身保守的次级同宗配合遗传方式以及长期野生种质资源的匮乏.造成其种内相似性程度较高,但是利用AFLP标记技术仍然能够揭示双孢蘑菇品种内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曾辉 《福建农业学报》2009,24(4):308-312
通过对不同透气膜的透气塑料袋、不同配方的原种进行比较试验, 从麦粒基质含水量、麦粒基质表面理化性状以及抗菌素添加配比等研究适合工厂化生产的双孢蘑菇栽培种.结果表明:T型透气膜的透气塑料袋更适合现有工厂化生产工艺条件;矿物原种为生产双孢蘑菇大袋栽培种的理想用种;蒸煮后的小麦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42%~45%能保证栽培种较高成品率;小麦蒸煮时添加0.3%石灰、2%CaSO4、4% CaCO3与能使麦粒表面附着1层厚度适合的弱碱性包衣, 其黏度、酸碱度等理化性质适合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比杂菌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添加0.02%苯骈咪唑44号、农用硫酸链霉素0.025%(干重浓度)能防止双孢蘑菇栽培种生长后期多种霉菌及细菌污染,且对双孢蘑菇菌丝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栽培是一种很好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项目,它将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进行科学发酵后栽培双孢蘑菇,使农民获得比种粮和养畜更高的经济效益。我市从18a前就开始示范推广双孢蘑菇,2005年市政府已把双孢蘑菇作为主要农业产业发展。栽培过双孢蘑菇的下脚料也是高级有  相似文献   

6.
一、栽培季节安排 双孢蘑菇生长温度5—32℃,适宜生长温度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5—22℃。适宜生长温度13—18℃。闽西北山区温差大,秋冬空气相对湿度小,季节变化快.12月15日一翌年2月15日气温通常为0—15℃.棚温经常低于3℃,此温度条件下已不适应双孢蘑菇生长发育,以休眠状态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双孢蘑菇恢复生长发育。闽西北双孢蘑菇生长过程需经过发菌、出菇生长、生理性休眠,复苏后再生长发育等阶段。整  相似文献   

7.
双环蘑菇与双孢蘑菇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测定6个双孢蘑菇菌株和4个双环蘑菇菌株子实体组织及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内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表明,双环蘑菇子实体组织内的PPO活性明显比双孢蘑菇菌株的低。双环蘑菇菌株酶液的OD436值在0.211~0.245之间,而双孢蘑菇菌株酶液的OD436值大于0.273。由此推测,双环蘑菇抗褐变性与其子实体组织内的PPO活性低有关。双环蘑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内的PPO活性差异不明显。而双孢蘑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内的PPO活性存在差异。菌株4607,3003,2796菇表层组织及菌褶和近菌褶组织PPO活性显著高于菌肉和菌柄组织,菌株4580,176,U3菇表层组织及菌褶和近菌褶组织PPO活性略高于菌肉和菌柄组织。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复合保鲜剂对双孢蘑菇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测定了处理后的双孢蘑菇的失重率、褐变度、多酚氧化酶、亚硝酸盐以及总酸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复合保鲜剂能有效减少双孢蘑菇冷藏失重率、亚硝酸盐含量及总酸度,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褐变度水平,能有效延长双孢蘑菇的保质期,提高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利用猪粪和甜叶菊废渣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研究,并测定了双孢蘑菇的品质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 利用猪粪和甜叶菊废渣可栽培双孢蘑菇,且有提高双孢蘑菇品质和提升双孢蘑菇风味的效果,双孢蘑菇重金属含量符合NY/T 224-2006《双孢蘑菇》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开展了利用猪粪和甜叶菊废渣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研究,并测定了双孢蘑菇的品质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利用猪粪和甜叶菊废渣可栽培双孢蘑菇,且有提高双孢蘑菇品质和提升双孢蘑菇风味的效果,双孢蘑菇重金属含量符合《双孢蘑菇》(NY/T 224—2006)标准。  相似文献   

11.
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双孢蘑菇菌丝体的原生质体再生菌株表现出3种类型,即匍匐型,比例为75.5%,与亲株菌丝体长势相似;气生型。比例为17.7%;贴生型。比例为6.8%;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再生菌落表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以双孢蘑菇的生长特性为基础,从培养料的配制堆制、双孢蘑菇种植管理、双孢蘑菇病害防治3个方面,阐述了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旨在强化对双孢蘑菇栽培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发挥日光温室的设施优势,近年来,结合我市气候特点,总结出双孢蘑菇-番茄-萝卜一年三种三收栽培模式,特别是双孢蘑菇,栽培废料可作为下茬蔬菜的优质有机肥,培肥了土壤,改善了日光温室土壤结构.实现了菜菌双丰收.  相似文献   

14.
张建武 《湖南农业》2005,(10):10-10
2004年,我县在16个乡镇进行了冬闲稻田种双孢蘑菇的栽培示范.在晚稻收割后,以稻草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堆制发酵作培养料,利用冬季的温光资源和稻田冬季空闲季节,露地栽培双孢蘑菇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以双孢蘑菇为试材,研究了离体情况下和采前喷施钙和精胺对双孢蘑菇褐变抑制率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离体情况下,CaCl2和精胺对双孢蘑菇酶促褐变基本上无抑制作用,而采前喷钙和精胺处理组蘑菇的白度值较对照组下降缓慢,特别是在贮藏后期其白度值高于对照组;采前喷钙和精胺处理的双孢蘑菇在开伞率、多酚氧化酶活性、总多酚于贮藏后期体现出优势;采前喷钙和精胺更有效地抑制了双孢蘑菇的呼吸强度,用来衡量膜脂过氧化程度的丙二醛积累量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采前喷钙较精胺对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品质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提高双孢蘑菇干制品质量为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型气调干燥实验设备,用CO2、N2气体置换干燥室空气作为介质对双孢蘑菇片进行气调干制试验。分析了气调与热风干制对双孢蘑菇片干燥速度和制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孢蘑菇片采用充N2降O2干制的干制品维生素C保存率得到较好保存,纤维化进程慢,褐变度低,更接近鲜菇固有的风味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蘑菇属17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酯酶同工酶对野生双孢蘑菇和褐色、白色双孢蘑菇栽培种,大肥菇,美味蘑菇和姬松茸等蘑菇属17个菌株进行了酶谱带表型和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双孢蘑菇与双孢蘑菇之间亲缘关系较近,相似系数为0.667,而与大肥菇和姬松茸之间亲缘关系较远,相似系数分别为0.00,0.333;野生双孢蘑菇组织分离菌株、多孢分离菌株和单孢分离菌株遗传变异幅度较小,亲缘关系较近,表明野生双孢蘑菇的遗传背景较单一;同时分析了大肥菇与美味蘑菇,褐色蘑菇彼此之间,以及白色双孢蘑菇菌株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双孢蘑菇又叫白蘑菇、洋蘑菇,人们通常称之为蘑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范围最广、销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其色质白嫩,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十分受人们喜爱。我省成都周边县市及绵阳、遂宁、眉山等地均有大量栽培。在栽培双孢蘑菇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双孢蘑菇常见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危害特征及相应的对策。蘑菇的常见病虫害无非就是真菌病害、细菌病害、螨类和菇蝇等虫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引起双孢蘑菇采后腐烂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及其生长特性,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后自然发病的双孢蘑菇进行病原菌分离,利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双孢蘑菇上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为LB-3,经鉴定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LB-3菌株在30℃下菌丝生长最快,在pH值为6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该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的营养,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在以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且菌丝浓密。持续光照培养最利于菌丝生长;双孢蘑菇汁-葡萄糖培养基上菌丝扩展直径最大,菌丝致死温度为65℃。本文的研究为引起双孢蘑菇采后腐烂的病原真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高温蘑菇又称大肥菇、高温洋菇、双环蘑菇,这在分类上有别于双孢蘑菇。 (一)特征特性 1、优缺点 高温蘑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比双孢蘑菇有更强的适应性,更为耐热,菌丝生长的温度要比双孢蘑菇高出 5℃,即菌丝30℃下生长要比26℃时更快,子实体在23~25℃下仍有较高的出菇率;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