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以生菜为试材,分别在3种不同光质的红、蓝和远红三色发光二极管组合灯补光条件下和温室自然条件下栽培37d后测定其生长指标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经适当光质的三色发光二极管组合灯补光后,生菜的叶片数、叶片长、叶质量和整个生菜的鲜质量均有明显的增长;生菜叶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生菜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升高,光合能力增强,气孔导度加大,蒸腾速率加快,叶绿素相对含量提高,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略有下降;补光使生菜的品质得到了提高,其中以R∶B∶FR(红光∶蓝光∶远红光)=5∶1∶0.15最佳,R∶B∶FR=6∶1∶0.18次之。  相似文献   

2.
《中国瓜菜》2019,(10):55-59
采用耐切割叶用莴苣品种‘奶油生菜’为试材,以海南夏季锯齿型温室内自然光照和光周期为对照,利用LED精量调制红蓝光比例分别为R/B=4、8、10,对水培生菜切割一茬后的再生苗进行夜间延时补光,探究不同光质LED暗期补光对水培切割再生生菜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R/B=8、10两个处理的再生生菜采收时单株地上部鲜质量达到对照的2.36、2.13倍,随着LED红蓝复合补光光源红光比例的增加,生菜地上部鲜质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可溶性糖含量持续增加的趋势。光合色素以R/B=10的含量最高,叶绿素荧光指标R/B=8、10处理高于CK和R/B=4处理。R/B=8处理的脯氨酸、SOD酶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EC值、MDA含量表现出R/B=4处理显著低于CK。综合各指标来看,对水培生菜再生苗进行暗期延时补光处理时,R/B=8是最优的光质配比。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光质补光对延迟栽培3年生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均提高了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蓝光和红光处理效果最好;红光和蓝光处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对照,而黄光和白光处理效果不及对照;黄光和蓝光处理明显提高果实花青苷含量,红光和(红+蓝)光处理效果不及对照。综合来看,对于延迟栽培巨峰葡萄的补光效果以蓝光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气雾栽培对生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菜为试材,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了气雾栽培对生菜维生素C、粗纤维和氨基酸等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气雾栽培条件下,生菜的维生素C含量比露地栽培条件下显著提高,粗纤维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氨基酸的含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红平菇(Pleurotus djamor)、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甘蔗渣栽培的4种不同颜色侧耳子实体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EAA),分析比较呈味氨基酸(FAA)、芳香族氨基酸(AAA)和支链氨基酸(BCAA)含量,通过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和营养指数(NI)等指标,评价不同颜色侧耳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金顶侧耳的氨基酸含量、AAA含量及AAS最高;红平菇的EAA、CS、SRC、EAAI和BV最高;秀珍菇的粗蛋白含量、BCAA含量、FAA含量和NI最高;而这些指标中评分最低的均为白色平菇。4种不同颜色侧耳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WHO/FAO模式值,但低于标准卵清蛋白,金顶侧耳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亮氨酸,而白色平菇,红平菇和秀珍菇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4种不同颜色侧耳氨基酸和蛋白质评价结果表明,甘蔗渣栽培的不同颜色侧耳子实体氨基酸和蛋白质营养丰富,彩色侧耳(黄色金顶侧耳、红平菇和灰黑色秀珍菇)的营养价值比白色平菇高。  相似文献   

6.
枣树休眠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3年生温室栽培和大田栽培临猗梨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树冬季休眠过程中水分、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枣树自然休眠(10月10日至12月10日)过程中枝条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总水分含量、自由水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游离脯氨酸含量、束缚水含量上升。在试验期间,大田和温室梨枣枝条的生理指标含量和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总水分含量、自由水含量在试验期间温室的较高,束缚水含量大田的较高。温室内枣树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在自然休眠期高于大田的,淀粉的含量进入休眠前温室的高。自然休眠期温室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自然休眠结束后温室的又低于大田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工厂化栽培金耳的氨基酸特征,评价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工厂化栽培金耳的氨基酸组成的测定,并基于现行国际模式,采用系统的模型评价其蛋白质品质。试验结果:金耳的蛋白含量为9.2 g/100g(干重),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检测,半胱氨酸未检出),其中甜味氨基酸的含量高达4.4785 g/100g(干重),占总氨基酸的比率达41.5%,鲜味氨基酸的含量达4.9746 g/100g(干重),占总氨基酸的比率达46.09%;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为48.9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95.85%,均高于FAO/WHO的标准;但氨基酸组成不平衡,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异常丰富,赖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8.
以桉树、杨树和栎树3种人工林木屑为主料栽培玉木耳,比较3种木屑栽培玉木耳的总糖、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差异和重金属铅、镉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木屑栽培的玉木耳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杨树木屑栽培玉木耳除了总糖含量略低于栎树木屑外,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和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配方,桉树木屑栽培玉...  相似文献   

9.
补光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及叶片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红、蓝光为主的植物生长灯,对日光温室栽培的京蜜、早黑宝2个葡萄品种进行定时补光。试验结果表明,补光处理后,京蜜、早黑宝的果粒纵横径、单粒重、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提高,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比叶重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河沙为基质栽培红罗莎,研究叶面和基质2种方式喷施部位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有机硒溶液可以促进生菜生长,提高Vc、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生菜中的硒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喷施浓度升高而升高,且叶面喷施更利于吸收;喷施硒肥对降低生菜内硝酸盐含量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叶面喷肥方式,能较好地促进生菜生长和提高品质,本试验中以2mg/L叶面喷施硒溶液对生菜生长和品质调节效果最好,可为硒在生菜种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叶用莴苣全株营养累积分配的光谱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等植物叶绿素吸收光谱的强弱差异性,分别采用波长(442±9)nm蓝光、(457±7)nm蓝光、(521±14)nm绿光、(627±7)nm红光和(655±11)nm红光光谱发光二极管(LED)光源,以300μmol·m~(-2)·s~(-1)光强对叶用莴苣进行12 h·d~(-1)照射处理3周,以温室自然光为对照,研究具有一定能量供应下叶用莴苣生长和营养累积分配的光谱信号调控效应。红光,尤其是红光655处理的叶面积、鲜质量、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57.89%~85.04%;尽管蓝光下全株及叶和根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33.26%~181.23%,可是随着光谱波长的减小,可溶性蛋白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更加呈现以叶为主的特征。相比之下,随着光谱波长的增加,可溶性糖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更加呈现以叶为主的特征。此外,蓝光、红光处理全株以及叶和茎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97.26%~357.54%;红光下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于对照52.79%~59.01%,且明显抑制了GOT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分配以茎为主和根其次的特征,暗示着红光有利于氨基酸向阴生器官或部位转运分配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以菌草栽培的15种食(药)用菌为试验材料,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对其进行氨基酸组成测定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分析味觉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的组成与占比情况。结果表明,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不同品种的氨基酸含量介于7.52 g·100-1g-1~23.73 g·100-1g-1之间,必需氨基酸占比总氨基酸的30.58%~61.30%;蛋白质贴近度μ都在0.7以上,表明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是一类优质蛋白质食物,其中紫孢平菇、真姬菇、竹荪、灰树花都在0.8以上,质量最佳;15个食(药)用菌品种聚类分为5类,其中真姬菇、紫孢平菇、竹荪、灰树花营养价值最高,灵芝和紫芝药用价值最高;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品种味觉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在特色风味产品开发及现代中医、中药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LED灯补光对萝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发光二极管(LED)补光对植物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选择萝卜Raphanus sativus 作为材料,将其栽种于2种LED灯补光和温室自然条件下30 d后测定其生长指标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相比,使用LED灯补光的萝卜在叶片数、叶片长、宽等指标上并无差异,但有利于肉质根的形成,肉质根鲜重分别增加了5.93 g/株和10.93g/株;LED灯补光使萝卜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升高,光合能力增强,但胞问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不同补光时间和方式对设施大蒜鳞茎膨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志勇  王硕硕  刘娜  巩彪  刘世琦  史庆华 《园艺学报》2014,41(12):2411-2418
以‘二水早’大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的补光方法对冬季温室栽培大蒜鳞茎膨大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光照达到14 h(9:00-16:00自然光照7 h + 5:30-9:00和16:00-19:30补光7 h)条件下大蒜鳞茎才能显著膨大,非连续光照8 ~ 14 h,即在7 h自然光照条件下,21:00-4:00打破黑暗补光1 ~ 7 h处理均能促进鳞茎膨大,并且鳞茎质量均高于14 h连续光照处理;不同打破黑暗处理之间鳞茎质量无显著差异。随着打破黑暗补光时间的延长,大蒜叶片色素含量,鳞茎中大蒜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总酚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打破黑暗补光5 h处理的大蒜叶片色素含量,鳞茎中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比连续14 h光照处理提高了30.0%、7.7%、36.2%和25.3%;另外,总酚含量和自由基清除率也是以打破黑暗补光5 h处理最高。因此,从温室大蒜产量考虑,打破黑暗补光1 h处理就能达到较高的鳞茎产量,如果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则以打破黑暗补光5 h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5.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s) with high-intensity output are being studied as a photosynthetic light source for plants. High-output LEDs have peak emission at approximately 660 nm concentrated in a waveband of +/- 30 nm. Lettuce (Lactuca sativa Grand Rapids') seedlings developed extended hypocotyls and elongated cotyledons when grown under these LEDs as a sole source of irradiance. This extension and elongation was prevented when the red LED radiation was supplemented with more than 15 micromoles m-2 s-1 of 400- to 500-nm photons from blue fluorescent lamps. Blue radiation effects were independent of the photon level of the red radiation.  相似文献   

16.
弱光对甜椒不同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以4个对光照强度敏感性不同的甜椒品种为试材,分别给予100%、70%和35%光强处理。结果表明:70%光强下甜椒产量显著提高,植株净光合速率最高,夜间呼吸速率最低。随光强的减弱,甜椒的光补偿点降低,而叶片叶绿素含量、捕光叶绿素a/b蛋白复合体(LHCP)含量增加。叶片低温荧光发射光谱显示,反映激发能在两个光系统间分配情况的F686/F740比值先下降后又升高。对弱光适应性强的品种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素水平对草莓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氮素水平下草莓(FragariaananssaDuch.)果实中的氨基酸和蛋白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出的17种氨基酸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等是草莓主要的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占总氨基酸的21.27%~26.83%,其含量与总氨基酸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aa=4.2545+1.6763xAsp(r=0.6858),并且施氮量对这些主要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幅度影响较大。花期追施不同水平氮肥后,随着施氮量增加,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呈增加趋势,必需氨基酸含量亦增加,但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下降。不同氮素水平(低量、中量、高量)下,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含量均是随成熟期先下降后上升,而对照(不施氮肥)呈一直下降趋势。蛋白质与氨基酸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Pr=1.2665+3.4259xaa(r=0.7664)。  相似文献   

18.
李婷  韩莹琰  郝敬虹  范双喜  任月 《园艺学报》2013,40(6):1081-1085
 以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叶片为试材,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LsHsp70基因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耐热品种‘Z36’和热敏品种‘S106’在不同高温胁迫下LsHsp70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LsHsp70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2 094 bp,编码697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量为74.1 kD,具有HSP70家族3个标签序列IDLGTTNS、VFDLGGGTFDVSVL和VILVGGSTRIPAV,与拟南芥Hsp70同源性高达92%。高温胁迫能够诱导LsHsp70表达;LsHsp70对37℃高温胁迫的响应比对42℃高温胁迫的响应更为显著和迅速;在相同胁迫温度下,耐热品种‘Z36’比热敏品种‘S106’对高温的应激反应迟缓,持续时间更长,说明该基因的表达与叶用莴苣耐热性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