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中产区简单随机抽样在山东省鄄城县和梁山县共抽取鲁西黄牛90头,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的结构基因座,并观察其外形特征,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基因座中,有9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42.86%,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平均杂合度为O.1416;证实了鲁西黄牛是北方牛和南方牛的混血种,同时可能还含有巴厘牛的血统;但目前应扩大保种群的数量,以维持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鲁西黄牛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心产区简单随机抽样在山东省鄄城县和梁山县共抽取鲁西黄牛87头,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1个编码血液蛋白(酶)的结构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同时引用国内外13个群体7个相同座位的研究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1个基因座中,有9个存在多型,多态位点百分比为42.86%,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平均杂合度为0.1416;鲁西牛与东南亚牛种亲缘关系较近,证实了鲁西牛是由北方蒙古利亚牛系和南方瘤牛的混血种,但不可能含有巴厘牛的血统。目前应扩大保种群的数量,以维持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伏牛白山羊6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取位于绵羊第6号染色体上与牛多胎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2个微卫星基因座OarAE1 01、BM1329,牛第3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基因座BMS1248,绵羊第4号染色体上的2个微卫星基因座MAF70、OarHH35及牛第8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基因座BM1227,对伏牛白山羊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基因座在伏牛白山羊中共检测到50个等位基因,其中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89,且每个微卫星基因座的PIC>0.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5.165、0.903。由此表明,6个微卫星标记均具有高度多态性,可用于伏牛白山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鹌鹑同工酶多型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平板淀粉凝胶电泳法 ,对中国目前大规模饲养的 2个蛋用品系鹌鹑的脏器、肌肉中 1 0个酶基因座多型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朝鲜龙城系和德国红鸟系鹌鹑在 Adh、Es-D、Es、Pgi、6-Pgi、Mpi- 6个基因座位均发现多态 ,在Mdh- 、Mdh- 、Mpi- 、α-Gpd 4个基因座位均为单态。引用国外研究结果 ,对国内外 2 1个鹌鹑群体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野生鹌鹑群紧密聚为一类 ,家养鹌鹑群聚为一类 ,商品用鹌鹑和实验用鹌鹑无明显分化 ,而大体重鹌鹑与一般体重鹌鹑分化较大 ,可能是由于进行体重选择的群体偶然携带了不同于原种群的特定基因  相似文献   

5.
应用6个STR基因座进行奶牛亲子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PCR技术用BM2113、BM1862、BMc701、BM2934、TGLA122、BM720共6个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对7头奶牛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分两组混合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检测,扩增片段互不干扰。采用已确定母女关系的2头奶牛血液样本和5个嫌疑父亲的精液样本,对一头母本已知的奶牛在嫌疑父本中找出父本,并计算父权概率为99.993%。结果证明,银染法检测STR基因座扩增产物可用于奶牛亲子鉴定。  相似文献   

6.
甘肃滩羊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蛋白质(Ep)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PAGE)对甘肃滩羊产区皋兰、景泰及靖远3县285只滩羊的血红蛋白(Hb)基因座、红细胞蛋白质-1(Ep-1)和红细胞蛋白质-2(Ep-2)基因座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甘肃滩羊Hb基因座存在3种基因型HbAA、HbAB、HbBB,它们受HbA和HbB两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其中HbB和HbBB在3个群体中均占优势;本研究未在Ep-1和Ep-2基因座上检测到多态性,它们均呈现单态。  相似文献   

7.
牦牛和黄牛三个微卫星基因座种间特异性等位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牦牛、普通牛和瘤牛在ILSTS013、ILSTS050和SPS115 3个微卫星基因座上存在的特异性等位基因座位的特异性.结果表明:牦牛、普通牛和瘤牛在这3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DNA序列存在种间特异性差异,依据这些特点可以将牦牛与普通牛和瘤牛在基因型或DNA序列水平上进行区分,这将成为评价牛种间的基因交流水平和建立牛肉及其产品分子追溯系统的可靠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利用PCR技术和复合电泳银染技术检测了中国荷斯坦牛ETH225、BM1824、BM2113和ETH152 4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性分布,计算了各个基因座的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信息熵(S)、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固定指数(F)。结果显示,4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均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其中,基因座ETH225的H、Ne、S、PIC、F均为最高,分别为0.913 0,11.488 2,2.574 4,0.906 6和-0.095 3,表明该座位的遗传多态性比其他座位丰富,具有更大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9.
北京白羽鹌鹑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北京白羽鹌鹑群体的遗传结构,为北京白羽鹌鹑遗传资源的评价、保护和利用提供新的依据,采用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对北京白羽鹌鹑群体9个微卫星标记(GUJ0023、GUJ0028、GUJ0029、GUJ0057、GUJ0059、GUJ0063、GUJ0077、GUJ0083、GUJ0097)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出4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4.777 8个等位基因。平均杂合度为0.704 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58 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613 5。除GUJ0063(PIC=0.463 9)在北京白羽鹌鹑群体中为中度多态性标记外,其余8个微卫星基因座均为高度多态性标记,可以作为北京白羽鹌鹑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有效遗传标记。微卫星基因座GUJ0023和GUJ0029在白羽鹌鹑群体中的χ2值小于χ20.01,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其余微卫星基因座均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这种遗传不平衡可能与近年来人们对北京白羽鹌鹑进行小群体保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甘肃滩羊转铁蛋白及白蛋白基因座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运用PAGE水平板电泳法对甘肃省3个滩羊产区293份血清样品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基因座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甘肃滩羊Tf基因座共存在21种基因型,TfAA、TfAB、TfAC、TfAD、TfAM、TfAP、TfBB、TfBC、TfBD、TfBE、TfBM、TfBP、TfCC、TfCD、Tf CM、TfCP、TfDD、TfDE、TfGG、TfGB、TfGC,它们分别受TfA、TfB、TfC、TfD、TfE、TfG、TfM和TfP 8个共显性复等位基因控制,TfBC和TfCC基因型、TfB和TfC基因为各群体中的优势基因型和优势基因;未在血清Alb基因座检测到多态性,它呈现单态。  相似文献   

11.
A total of 87 individuals of Luxi cattle from Juanchen and Liangshan counties, Shangdong Province, China, were sampled by simple random sampling in typical colony. Twenty-one blood proteins and enzymes loci were detected by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 and starch gel electrophoresis (SGE). In the meantime, the data of 7 loci of 13 cattle population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were collected and phylogeny relationship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9 out of 21 loci showed polymorphism (42.86%); the level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Luxi cattle population was relatively high, the mean heterozygosity was 0.1416. The Luxi cattle have a clos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cattle populations of east and south of Asia, and this further confirmed the fact that Luxi cattle were the cross-breed between the Bos taurus and Bos indicus in China, but it is impossible that yellow cattle contained the blood of of Bali.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淀粉凝胶、醋酸纤维薄膜和聚丙烯酰肢凝胶电泳法测定了海南牛、雷州牛和隆林牛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液碱性磷酸酶,血清转铁蛋白、血清后转铁蛋白和血清后白蛋白等6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为分析华南黄牛在中国黄牛中的地位,利用有关资料,计算了我国10种黄牛间的遗传距离;用类平均法对我国的主要黄牛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绘出10个品种的树状聚类图;用主分量分析方法绘出各品种的三维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华南黄牛明显与北方及中原黄牛不同,华南地区黄牛是华南地区固有的品种,由当地驯化而来,形成过程渗入其他黄牛血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大额牛与婆罗门牛种间杂交的亲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9个微卫星座位对一例大额牛与婆罗门牛杂交后代进行亲子鉴定,所有座位都呈孟德尔共显性遗传,计算的父权相对机会为99.994 9 %,证实此例亲子鉴定的确是一个三联体家庭成员,也证实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婆罗门牛(Bos indicus)种间杂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中国荷斯坦奶牛和鲁西黄牛的线粒体DNA多态性及其起源关系.提取了2个品种牛外周血液中的线粒体DNA(mtDNA),用PCR方法将牛mtDNA全长分为4段进行扩增,并用NlaⅢ、HpaⅡ、BglⅡ等16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解消化,分析2个品种牛mtDNA的多态性,最终经7种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共归纳出4种主要的单倍型.通过对2个品种牛mtDNAD环全序列的聚类分析表明:鲁西黄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可能均为混合母系起源,源于欧洲普通牛和印度瘤牛.该研究结果对提高动物体外受精和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等生物技术平台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头雷琼牛(Bos indicus)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1 140 bp)的比对和分析,共发现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6种单倍型。经与GenBank上6个牛种的Cyt b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其碱基组成和核苷酸序列变异,计算不同牛种间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以亚洲水牛(Bubalusbubalis)为外群,应用邻接法构建牛属动物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雷琼牛与印度瘤牛(Bos indicus)一样同属于典型的瘤牛,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推测中国可能是世界瘤牛的发源地之一,不支持雷琼牛含有爪哇牛(Bos javanicus)血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用20个微卫星标记研究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20个微卫星座位分析了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及用作参照的秦川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3个中国黄牛品种在20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4~25个,平均等位基因数接近9个。各座位等位基因长度与欧洲普通牛相似,但平均等位基因数高于报道的欧洲普通牛和部分中国其它黄牛品种。3个品种在不同座位均发现部分特有基因,以渤海黑牛居多,在3个座位检测到7个特有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达到6个以上,平均杂合度接近0.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约为0.85,这几项变异参数在3个品种间没有明显差异,但高于欧洲普通牛群体和报道的中国部分黄牛群体的相应值。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当地生态条件下,经数千年的选育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属宝贵的遗传资源。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渤海黑牛先与秦川牛聚为1类,再与鲁西黄牛聚在一起,引证了鲁西黄牛受瘤牛血统影响较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草原红牛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了13头草原红牛和18头利×草杂交牛的转铁蛋白(Tf)和后转铁蛋白(Ptf)2个血液蛋白多态性位点。[结果]Tf和Ptf分别受3和2个等位基因控制。[结论]血液蛋白多态性位点与生产性能的方差分析表明,2个蛋白位点对草原红牛及其利木赞改良牛群体的某些性状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Y染色体多态性与中国黄牛起源和分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常规法、G带和C带对7个黄牛品种染色体进行系统研究所获得的资料,同时汇集了近20年来中国境内22个黄牛品种和1个大额牛种共计30个黄牛品种(其中4个外来牛品种)染色体的研究资料,分析和探讨了中国黄牛的起源、进化与分类。结果表明,中国黄牛Y染色体具有多态性,有中、亚中和近端着丝点Y染色体。中国北方黄牛多为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点Y染色体,南方黄牛多近端丝点Y染色体,中原黄牛在品种内个体间多具有中、亚中和近端着丝点Y染色体3种类型。说明中国黄牛起源的多元性,即源于普通牛和瘤牛。在进化过程中,中国北方黄牛受普通牛的影响大,南方黄牛受瘤牛的影响大,中原黄牛同时受普通牛和瘤牛的影响,是由普通牛和瘤牛长期交汇融合形成的。根据26个黄牛品种Y染色体形态类型,绘制了中国黄牛Y染色体在中国的分布地域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