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麦11系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优质,高抗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07002,组合为品5X94—7。生产上表现株高适中,穗大、粒大、饱满等特征,深受西南地区小麦种植户喜爱。自审定品种以来,  相似文献   

2.
沈麦112系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通过有性杂交多年选育的一个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2009年12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麦[2009]34号。  相似文献   

3.
西大麦1号系西昌学院大麦育种课题组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饲料大麦新品种经品系鉴定,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均表现出早熟、分蘖力强、优质、高产、抗病和抗倒伏力强,综合性状好的特点.该品种2009年通过四川省非主要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09012,适宜于凉山大麦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川辐6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以抗条锈病小麦品种贵农21作母本,早熟、高产品系4165作父本杂交.杂交当代种子采用150Gy 60 Co-γ射线急性辐照处理后获得MF1代种子并及时进行夏繁加代,经系谱法定向选育,于2007年育成遗传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5107.该品系2012年由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渝审麦2012001.  相似文献   

5.
1品种来源绵麦39和绵麦40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经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两个小麦新品种。绵麦39的亲本组合为:绵阳96-78×贵农21-1,绵麦40的组合为绵阳01821×贵农19-4。绵麦39和绵麦40于2005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推广。2主要特点2.  相似文献   

6.
楚麦16号系楚雄州农业科学院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内麦8号为母本、间3为父本杂交,经5年多代改良集团选择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8年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滇审小麦2018001号。  相似文献   

7.
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36(原名SW8688)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进行穿梭合作育种选育出的一个将强筋品质与高抗条锈病新小种相接合的小麦新品种。组合为Milan/SW5193。2001~2002年参加四川省区试优质组试验和生产试验,2002年10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川麦36,并被四川省列为重点推广的强筋品种。这是四川省正式通过审定的  相似文献   

8.
冀7369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1993年以本所选育的新品系冀92-3235为母本,陕229为父本杂交,经7年定向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突出特点是矮秆抗倒、优质强筋、高产,适宜在冀中南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2007年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淮麦29系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淮麦20/绵阳04254通过有性杂交,连续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产量水平突出的小麦新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9010。  相似文献   

10.
绵阳25号是根据与众不同的育种目标,利用自创的优良基因结合体与当时最优品种(系)进行4次阶梯式杂交,经14年选育稳定而成的优良小麦品种。1995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白皮、大粒、商品性十分突出等优点,符合“两高一优”农业生产要求,深受广大种子生产、经营和加工部门的喜爱,为四川及南方麦区小麦育种与生产、面粉和食品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对该品种的选育研究进行了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11.
正商麦156系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以许农5号为母本、百农AK5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15年12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5011。1特征特性商麦156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9.2~233.8d。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偏低,春  相似文献   

12.
<正>嘉农麦809是四川农业大学以自育品种川农23和川农19为亲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8年12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180014。1特征特性嘉农麦809为春性,全生育期182 d。幼苗半直立,叶色绿。株高83 cm左右。穗圆锥-长方型,长芒,白壳。籽粒卵圆形,白色,半角质,饱满。成穗数355.5×104·hm-2,穗粒数43.8粒,千粒重43.6 g。经四川省农科院  相似文献   

13.
淮麦46(原代号淮麦4046)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以淮麦33为母本、淮麦18/淮麦97255的F 1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11。  相似文献   

14.
绵麦4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农业生产上对白皮大粒小麦的需求,利用自育材料与引进材料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白皮大粒早熟小麦新品种。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黔审麦2009001号。  相似文献   

15.
川农啤麦1号原代号F0635,是四川农业大学和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以川农大3号为母本、浙农大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系谱法选育的啤酒大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1年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11006,定名为川农啤麦1号。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抗性强、适宜机械化耕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汝麦0319是汝州市农科所以太谷核不育系为母本,以该所新品系及生产上推广的周麦9号等高产、稳产品种为父本进行自然杂交选育而成.2009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3.  相似文献   

17.
抗旱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宁春2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春27号(原代号84-44-3),是宁夏固原市农科所选用当地推广良种宁春10号的姐妹系74-42作母本,地方农家种红芒麦为父本杂交又与甘肃引进优系会706-2复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北育南繁,水旱交替选育,于1994年育成。1998年4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8.
<正>川杂棉36(区试代号SCH26)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转基因抗虫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新品系R206为父本,采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选育的F1核不育杂交种,于2008-2009年参加并通过四川省区试,2011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2013年获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13)第086号。201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  相似文献   

19.
正淮麦44(原代号淮麦30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2004年以百农9711/淮麦95079的F_1为母本、淮麦9701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17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700010。1特征特性淮麦44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全生育  相似文献   

20.
川苎六号(品系代号为D87111)系四川省达州市农科所从叙永白麻与黑皮蔸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1998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已在四川省和重庆市推广两万余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