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麦66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与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以济麦22/泗麦1108中间材料F4为母本、高产多穗型中熟小麦品种淮麦18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全生育期214.7 d,较对照济麦22早熟1.0 d左右,株高71.2 cm,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有效穗561.8万个/hm2,穗型较大,穗粒数34.6粒/穗,千粒质量46.5 g.该品种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具有产量潜力高、成熟落黄较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富麦668于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1009),适合在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淮麦39是以周麦13为母本、豫麦69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多年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分蘖力较强,成穗数较多,平均成穗38万~40万/667 m~2。株型较紧凑,长相清秀,穗层不整齐,剑叶挺,株高85 cm左右,茎杆弹性较好。纺锤型穗,穗型较大,结实性好,平均每穗结实38~40粒。籽粒硬质,千粒质量42 g左右,田间自然发病轻。适合在江苏沿淮及淮北地区中晚茬口种植。  相似文献   

3.
<正>淮麦26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8与百农9627杂交育成,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引进示范种植120 hm2,平均产量8 275 kg/hm2,超高产可达9 000 kg/hm2以上,平均产量较主推品种淮麦20增产6.9%。该品种田间表现分蘖力较强、抗寒性好、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等特点,后期生长清秀,高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4.
正淮麦44(原代号淮麦30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2004年以百农9711/淮麦95079的F_1为母本、淮麦9701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17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700010。1特征特性淮麦44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全生育  相似文献   

5.
淮稻11号是从具有丰富遗传背景的优良品种中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经多年试种,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性较好、熟期适中等特点,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淮北和沿淮稻区中上等肥力田块种植。“十字”栽培法是构建淮稻11号高质量群体,争足穗、攻大穗、强根壮秆、增粒增重、实现高产优质的有效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太麦101(试验名称为晋农110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于2009年以济麦20为母本、作物所自育冬小麦品系V15作父本人工杂交,采川系谱育种法对杂交后代选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80010。1特征特性太麦101为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47 d。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平均株高72.2 cm,株形紧凑,抗倒性强。茎秆较粗,韧性好。后期有蜡质,旗叶上冲,穗层整齐,熟相好。穗长方形,平均穗  相似文献   

7.
郑麦136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丰优育种室以矮抗58作为母本、济麦22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地耐寒抗倒、高产稳产、抗赤霉病突出的冬小麦新品种。201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底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同时进入2018-2019年湖北省鄂北组生产试验,有望2019年通过湖北省审定。1特征特性郑麦136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比对照周麦18早熟0.6d。幼苗半匍匐,叶片窄短,叶色青绿,分蘖力较强,冻害轻,成穗率较高。起身拔节较迟,两极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较好。株高76cm,茎秆蜡质层厚,旗叶窄短上冲,穗层整齐。后期根系活力较强,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较耐后期高温,灌浆较快,熟相好。穗纺锤型,穗码较密,白壳,短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容重高。每公顷穗数612万,穗粒数31.6粒,千粒重45.1g。  相似文献   

8.
正西农733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西农509为母本、漯麦7239为父本选育而成,2021年6月通过国审,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10046。2018年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为CNA20161796.4。生物学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6.9d。株高76.1cm,株型较松散,抗倒性一般。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每公顷607万穗,每穗33.4粒,千粒重43g。产量表现在2017-2018和2018-2019年  相似文献   

9.
徐麦178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8为母本、矮抗5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选择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00047. 1 特征特性 徐麦178属于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17 d,与对照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75...  相似文献   

10.
淮麦 1 6号是淮阴农科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麦的 Ms2 ( Tal)基因为工具 ,采用轮回选择法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 ,1 99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1 .1 植物学特性 淮麦 1 6号属半冬偏春性 ,幼苗偏直立 ,苗期长势强。叶片宽挺 ,叶色翠绿 ,冬季抗寒性好 ,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株型紧凑 ,剑叶细短上冲 ,株高 90 cm左右。穗纺锤形 ,穗较长 ,小穗排列较稀。一般每公顷成穗 675万 ,每穗结实 30粒 ,千粒重 42 g,长芒、白壳、白粒 ,籽粒角质。成熟早 ,比陕 2 2 9早 3d。1 .2 抗病性 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 ,高抗白粉病…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种淮麦23特征特性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麦23(原名“淮核23”)系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以冬小麦轮回群体经多代选择,于2001年育成的半冬性中熟小麦新品种。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0607),适宜在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通过大面积连片栽培示范,淮麦23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性强、综合性状好。为了让广大农户和农场了解该品种的产量和特征特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更好地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现把其材料整理如下。1产量表现2003至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505.74kg/667m2,产量与对照淮麦18相当;2005至2006年度组织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20.…  相似文献   

12.
云粳优1号     
云粳优1号(曾用名滇粳优1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以银条粳×合系34号细长粒型粳稻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稻米品质好,籽粒细长,垩白粒率低。200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云南省通过审定的第一个细长粒型粳稻品种。特征特性:云粳优1号为中偏矮秆旱熟中间型中粳。株高92.6cm,秆稍细,弹性好,株形较好,剑叶角度大,分蘖力强,穗层整齐。穗长19.2cm,穗总粒数98粒,穗实粒数72粒,千粒重25.5g,籽粒细长,壳色浅黄,不落粒,全生育期180d左右。耐肥力和抗倒伏性较强,熟色好。2003年稻米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分析,…  相似文献   

13.
徐麦32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8为母本,以周麦1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连续选择及品质筛选育成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206. 1 特征特性 徐麦32属半冬性品种,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数多,平均每公顷成穗630万~675万.株型较紧凑,茎秆弹性好,株高76 cm左右,抗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淮麦4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我国独有的太谷核不育基因组建的冬春轮回选择群体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于201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70007)。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中强筋、适应性广、熟期较早、熟相好、抗倒性好、综合抗性好等诸多优点。为加快淮麦43在江苏沿淮及淮北晚茬麦区的推广应用,介绍了淮麦43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渝麦17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2006年选用自育中间材料繁58与渝0822(即2013年重庆市审定品种渝麦15号)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倒中筋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渝审麦20170001。1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77d,比对照渝麦7号晚1.0d。幼苗直立,叶色深绿,植株整齐,株高91.5cm,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  相似文献   

16.
淮麦46(原代号淮麦4046)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以淮麦33为母本、淮麦18/淮麦97255的F 1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11。  相似文献   

17.
正黔兴麦1号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从南京农大引进的92R149为母本、自育品系兴育7号为父本组配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麦2014003)。1生物学特性黔兴麦1号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系。成熟期比对照贵农19晚2d,全生育期平均206d。幼苗半匍匐,分蘖强,成穗率较高,穗层整齐。成熟期株  相似文献   

18.
小麦新品种长春 7号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所 1 987年以“761 1 0”为母本、“垦北 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成 ,该品种 2 0 0 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长麦 7号”,2 0 0 4年 1 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长春 7号”。1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春性 ,叶片浓绿 ,幼苗直立 ,株高 1 0 0 cm左右 ,白壳、长芒、红粒 ,穗纺锤型 ,穗长 1 0 cm ,穗粒数 3 8粒左右 ,千粒重 40 .9g,硬质。出苗至成熟 80~ 85 d,抗病、抗倒伏能力强 ,中抗叶锈病和根腐病 ,生育后期灌浆较好 ,较耐旱。2 产量表现1 997~ 1 999年参加吉…  相似文献   

19.
新春39号(原代号SD09-6)是由石河子大学麦类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埃及优质春小麦品种NS64为母本,新春8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用系谱法选择,经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2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麦2012年03号). 1 特征特性 该品种春性,中早熟,生育期91~93 d,与对照品种新春6号相当;幼苗半直立,发育快,长势强而稳健,叶色浅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中等;株高80~82 cm,茎秆柔韧,抗倒伏能力较强.株型较紧凑,茎秆、叶片蜡质较重;主茎和分蘖穗发育均衡,抽穗期一致,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颖,穗长8~10 cm,每穗小穗数15~18个,不育小穗少,每穗粒数38~47粒.籽粒饱满,长圆形,白粒,角质,千粒重41~45 g,落粒性中等,容重790g·L-1左右.  相似文献   

20.
优质强筋小麦镇麦12号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麦12号是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经系谱法选育,于2010年育成的春性中熟小麦品种,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501)。该品种主要表现出穗型较大、千粒质量高、抗倒性好等特点。介绍其种子处理、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防倒防冻以及适期收获等关键栽培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