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种子准备、精细整地、土壤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沈丘县夏花生、玉米套作高畦垄机械化简易高效栽培技术,以期稳步推进沈丘县花生、玉米生产实现机械化,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方式的出现,玉米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已是大势所趋.玉米单粒精密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适应了玉米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需要.阐述了玉米单粒播种的优点,介绍了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的推广现状及所需条件,呼吁应尽快修订种子质量标准,为推广玉米单粒播种技术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玉米单粒和精量播种对种子质量的要求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劳动力愈加短缺,玉米管理愈加粗放,播种的机械化程度愈加提高.如何改革玉米种植模式,适应粗放管理和机械化播种的的需要,制定玉米单粒与精量播种种子质量标准以及栽培技术要点已迫在眉睫.本文针对菏泽市玉米生产现状,提出了玉米单粒和精量播种对种子质量的要求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徐州市夏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徐州市的生态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以夏玉米机械化生产为核心,提出了以选用紧凑耐密型品种、加大种植密度、提高群体整齐度和播种质量、增加肥料投入、适时晚收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5.
中国花生全程机械化发展状况及其在新疆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新疆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促进花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回顾和总结了国 外花生机械化收获的发展状况,从中归纳出国外发展花生机械化生产的主要经验,同时分析中国花生种 植概况与生产特点、全程机械化生产发展现状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疆花生全程机械化发 展对策和建议,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最后整理介绍了新疆天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新疆率先实现花 生种植全程机械化的成功范例。新疆是中国西部花生单产最高的地区,通过农艺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技 术紧密结合,从花生新品种(系)培育、推广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田间栽培管理技术、建设(成)绿色有机花 生原料生产基地、形成南北疆花生种植产业带、研制或引进适用的花生播种与收获机械、培育一批以花 生深加工为主的大型龙头企业等方面努力,必将推动新疆花生全程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玉米更新换代精密播种机机械少量及精量2种播种方式的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播种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小,机械精量播种的出苗率和整齐度不及机械少量播种,但却可以减少成本投入,免除间苗环节,实现亩纯收益增加。玉米精量播种更有利于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耕、种、收一体化作业的有效衔接和农业生产降本提效。  相似文献   

7.
杨浩宁 《种子世界》2021,(9):0138-0140
玉米是我国粮食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农作物类型之一,对于我国粮食供应和安全保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近年来开始重视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以此来提升玉米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益。农业机械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也开始利用各种农业机械技术,其中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是较为常用的技术类型,有效提高了播种的精准度以及播种效率,改变了以往人工作业模式,减少了人工作业压力,避免出现土地过度翻耕的现象,对于土壤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宁夏玉米种植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要点,对技术推广问题和推广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可以为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安阳市花生主产区由于连作病虫危害严重,花生与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既能破除花生连作障碍,减轻花生病虫害的发生,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安阳市花生生产实际,从带状种植方式、品种选择、鲜食玉米延后分期播种、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提出花生与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安阳市实现粮油协同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玉米逐渐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与此同时,玉米生产耕作模式经历了三次变革:第一次变革为密植取代稀植,第二次为精量播种取代传统粗放耕作,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变革,即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阐明了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种业发展角度提出应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趋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升高和劳动力紧缺,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已经成为许多农民选择的播种方式,其中玉米精量播种就是1穴播种1粒种子,该播种方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农村地区劳动力紧张的状况,同时可以保证玉米高产和稳产,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从当前的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应用来看,该技术在发达国家应用普遍,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中的常见技术。为此,我国应该加大对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1.
蒋天养 《种子科技》2023,(23):139-141
科技发展改变了农业种植方式,很多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如玉米机械化种植。应用玉米种植机械化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从机械播种、机械施肥、机械中耕、机械植保、机械收获等方面阐述了玉米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具体应用,为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率以及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小麦除了部分山区特殊地形外,几乎100%实现了机械化播种、收获。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玉米生产机械化问题迟迟未能解决。虽然机械播种在玉米种植大区有了一定面积,但玉米的中耕除草、追肥、收获等诸多环节大都靠人工完成,特别是玉米的人工收获和秸秆处理已成为当今农民的繁重体力劳动。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是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玉米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且可以确保农艺措施到位,改变玉米传统生产方式,促进秸秆的有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粮食作物当中,玉米所占的比重最大,被称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尤其在北方地区,由于受地形、地势及气候的影响,其种植面积更是十分广泛。这也就意味着在玉米的生产和收获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因此玉米的播种和收获都一定程度地运用了机械化。但是相较于玉米的播种而言,玉米机械化收获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也就导致了在玉米收获过程中劳动力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对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好处、现存问题及建议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春种一粒子,秋收万石粮。单粒播种如同开启玉米生产现代化的一把钥匙,引发玉米种植方式、栽培技术、种子加工以及育种方向一系列产业技术变革,终将为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铺平道路。从种子论斤卖到论粒卖再到单粒播种,不仅将彻底改变传统"有  相似文献   

15.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选择土壤、选用品种、土壤改良与轮作、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旨在提高花生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高产栽培技术在绿色玉米生产中的应用,阐述了绿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带来的好处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优良选种、播前准备、使用机械化设备、适时播种、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栽培技术及有效的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组合亲本的杂交玉米机械化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农作物,长期以来相对落后的制种技术制约了我国杂交玉米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为了改变目前生产上为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而实行人工分期播种的现状,扭转杂交玉米大规模制种生产中机械化程度低的被动局面,利用组合亲本的杂交玉米机械化制种技术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为提高大面积杂交制种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消除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18.
黄向上 《种子世界》2021,(8):0177-0179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开始广泛使用机械化设备,其中玉米播种机是主要常用的机械设备之一,提高了播种精度和播种效率,减轻了人力资源投入。为了能够提升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水平,需要重点针对玉米播种机进行宣传和推广,以此来扩大玉米播种机的应用范围,推进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9.
1 基本情况1999年在李堡镇袁庄村 9组 ,对当地大面积生产中几种主要的春播玉米与花生不同间作模式进行了比较试验 ,每个种植组合的面积 16 0 0m2 左右。玉米品种采用“掖单 13” ,塑盘拱膜覆盖育苗 ,一叶一心期地膜覆盖移栽 ;花生品种采用“泰花 2号” ,点穴直播 ,每穴 3粒 ;播种后满幅覆盖地膜 ,出苗后人工破膜放苗。玉米与花生的播种期均在 3月 13~ 14日 ,地膜选用 0 .0 0 4mm厚、45~ 90cm宽的微膜 ,大田生长期的各项培管措施按常规统一进行。不同组合的种植规格如下 :2 .7m组合 :玉米大行距 2m、小行距 0 .7m、株距 0 .11m ,…  相似文献   

20.
分析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应用“单粒播种技术”的生产现状,指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即提高整地质量、精细播种、加强地下害虫、鼠、鸟防治、适时播种、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合理施肥等技术措施,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