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稻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朱裕超(启东市土肥站226200)早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植株含硅量达10~15%。本市属石灰性土壤,有效硅的含量较低(SiO2含量为75mg/kg),土壤供硅能力不足已成为夺取早稻持续增产的限制因子。为了探索硅肥在早稻上的增产效...  相似文献   

2.
早稻稻瘟病历年发生都比较严重,苗瘟和叶瘟引起死苗“坐蔸”,穗颈瘟引起“白穗”,常造成局部地区,尤其是优质稻生产基地、山冲田、稻瘟病“老区”、冷浸田等早稻减产严重,部分丘块甚至于失收。这不仅是因为早稻生长季节,尤其是抽穗前后,正是多雨时期,空气湿度大,有利于稻瘟病发生与危害;而且因为近年来早稻优质稻推广面积加大,而早稻优质稻多数品种(组合)是不抗稻瘟病的,农民在防治稻瘟病时,单纯依靠化学农药,不重视采用农业措施防病。  相似文献   

3.
杂交早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5个杂交早稻组合生育期、单穴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回归、相关和通径分析[1,2],认为影响杂交早稻产量的最重要因子为有效穗,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和生育期。本文提出杂交早稻组合应符合“足穗、适粒和中熟”的要求。具体是:分蘖力强,有效穗多(单穴有效穗10个以上),穗型中等偏大(每穗总粒数125粒左右),全生育期115d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6g左右。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08,(4):1-1
今年对种植早稻者实行普惠制补贴。凡是种早稻的农民,不管种多少面积,省财政都按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20元给予补贴。旨在增加早稻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5.
2000年在我省双季早稻生育期间(3月下旬~7月中旬)农业气象条件的主要特点是气温比常年同期偏离,积温偏多,降水适中,日照充足;主要生育关键期光、热、水配合适宜,洪涝范围小,受灾程度轻,未出现低温连阴雨和倒春寒天气危害。综合生长季内农业气象条件对早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利多弊省,早稻单产创历史新高。以下就2000年早稻各生育期间气象条件与历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长江中游稻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筛选适合长江中游地区利用的高效种植模式,选取紫云英-早稻-晚稻(CK,CRR)、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CRI)、油菜-早稻-晚稻(RRR)、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RRI)和马铃薯-早稻-晚稻(PRR) 5种长江中游典型稻田种植模式,通过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连续的田间试验,比较长江中游典型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结果显示:2 a间,各处理的年总光能利用率均高于对照处理,除2020年油菜-早稻-晚稻外,各处理的年总光能利用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10.98%~35.37%和22.22%~50.00%(P<0.05)。2 a间,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的周年光能生产效率和年总光能利用率较高,其次是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2 a间,除CRI外,其余3个处理的周年积温生产效率均显著高出对照处理8.28%~25.44%(2019年)和21.09%~26.78%(2020年)(P<0.05)。冬种紫云英处理(CRR、CRI)的年有效积温利用率均较高,处理CRI和处理CRR(紫云英-早稻-晚稻)表现较好,提高了积温利用率。连续2 a均是处理CRI的综合效益加权关联度最大,分别为0.75和0.81,综合效益最优。在综合考虑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土壤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的情况下,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模式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调查分析了若干早稻品种(组合)的庆贺 源类型与结实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早稻组合具有明显较大的产量库容,源相对不足,产量库的实现率主要受源的限制,属源限制类型,因此,育种上在注重选择大穗的同时,还应重视叶片光合功能的选择,栽培上应采取增大源(叶面积)和延长源(叶)功能的措施,以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本研究还对杂交早稻结实性比常规稻差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部分优质稻基地县优质稻生产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归纳了5种配套模式:(1)中熟早籼中档优质稻配迟良晚籼高档优质稻模式,该模型适合于我省优质稻基地县及商品粮基地县种植;(2)中熟中档优质早稻配中良中档优质晚稻模式,适合广大双季稻区种植;(3)优质饲料稻早稻配中高档优质晚稻模式;(4)中稻优质再生稻模式;(5)经济作物配-季高档优质晚稻模式。对于第(3)、(4)、(5)种模式,各地可根据本地市场需求、品种特性和种植面积大小来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05,(10):61-62
据广西区农调队对32个县(市)早稻中间消耗的抽样调查,今年广西早稻生产成本有较大幅度上升,每亩中间消耗为199.94元,比去年增22.89%。  相似文献   

10.
赵文岐 《油气储运》2005,(12):45-45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进入2004/05年度之后,中国的玉米国内消费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是玉米工业消费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二是其他饲料和工业用粮(如稻谷和小麦)由于与玉米比价等原因而减少,而玉米的消费量增加。比如,早稻价格高于玉米,使得饲用早稻和工业用早稻由玉米替代。三是在蛋白质饲料用量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  相似文献   

11.
在1992~1993两个定位试验基础上,1994年选择粮经,粮饲和粮菜肥等3种多元复种模式继续开展定位验证,结果探明了粮经型的模式1(青菜-马铃薯-早稻-晚稻)粮饲型的模式2(绿肥-玉米-晚稻)每公倾产粮17.10t和15.61t,分别比粮粮型的CK1(小麦-早稻-晚稻)每公顷增产39.3%和27.3%,比粮肥型的CK2(绿肥-早稻-晚稻)每公顷增产45.9%和33.3%,纯收益分别3.41万元和  相似文献   

12.
选用近年选育和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16个早稻品种(组合),比较分析了各早稻品种(组合)之间的干物质积累、茎叶生长特性、根系生长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早稻品种(组合)的地上部干物质重、地下部干物质重、叶面积、绿叶数、苗高、主茎叶挺长、主茎茎基宽、单株分蘖数、最长白根长、白根数、最长黄根长与黄根数等农艺性状均存在明显的品种间遗传差异;而且这些农艺性状早期的生长速率均明显高于后期的生长速率,大部分性状在生长发育后期出现了负向增长。  相似文献   

13.
于2008年进行了早稻条纹叶枯病最终病情与灰飞虱虫口密度的定量关系及早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抗(耐)病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早稻条纹叶枯病发病高峰期病株率(Y1)、病情指数(Y2)与5月底早稻大田一代灰飞虱虫口密度(X)均呈极显著正相关,Y1=5.25 364+0.06 906X,Y2=1.37 985+0.04 701X;不同早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病情差异较大,浙辐203、浙辐001、Z04-113、Z04-309、Z5317较为感病,Z7333、YK19、中香1号、Z7332、嘉籼442较为耐病。  相似文献   

14.
麦茬夏直播旱稻86-27的生育特点与栽培技术彭慕良,杜本怀,李桂生(山东省水稻研究所济宁272177)早稻“86—27”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用京稻1号作亲本采用辐射诱变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性好的早稻新品种。1988~1991年参加了全省多点...  相似文献   

15.
早稻再生稻-莴苣粮经高效栽培模式在永安市已示范推广5年,该种植模式的早稻再生稻具有省工、省地、节本、避蚊、避寒、高产的优点,并且早稻再生稻比两季稻生育期缩短59d,特别是再生稻比晚稻提早26d,为冬季种植飞桥莴苣提供了条件。5年来永安市早稻再生稻一莴苣栽培模式累计推广4000hm^2,早稻再生稻平均产量15.3t/hm^2,莴苣(飞桥莴苣)平均产量47t/hm^2,平均产值7.3万形hm^2,纯收入5.04万形hm^2。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续第3期)二、机械化育秧取得的经验和认识1.插秧机要改小行距插秧机行距应由30厘米改为21厘米,这样早稻每667平方米蔸数可以达到2.3万蔸左右,与抛秧相当,既有利于早稻高产,也不影响中晚稻栽插。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提升早稻产量和品质,利用赣南17个气象站1981—2021年(每年的1—4月)的气象资料,根据早稻早播所需的气象条件,分析了赣南早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早稻早播的气候可行性。结果表明:赣南早春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并在2001年出现了明显增温的突变;稳定通过8、10、15℃的初日均明显提前;早春降水量变化较大,整体呈显著减少的趋势;早春日照时数则呈明显增多的趋势。因此赣南实施早稻早播的气候条件可行,且早稻早播时间应安排在3月中上旬之后。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模式下杂交早稻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杂交早稻产量影响,采用“3415”试验设计,通过回归分析获得肥料增产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最大产量7388.8kg/hm^2的施肥量是氮(N)、磷(P2O5)、钾(K2O)分别为141.57、79.84、55.73kg/hm^2:最佳效益产量是7336.21kg,hm^2,其最佳施肥量是氮(N)、磷(P2O5)、钾(K2o)分别为124.56、64.07、52.55kg/hm^2。在湖南省武冈市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黄泥田种植杂交早稻氮、磷、钾最佳施肥量效应模型为当地杂交早稻制定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峡江县通过开展早稻免(少)耕不同抛栽密度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早稻免(少)耕抛秧密度要因地制宜、因品种而宜、因耕作田块、种植水平而宜,才能提高水稻免(少)耕抛秧单产水平。一般每667m2抛55盘为宜。  相似文献   

20.
转mtlD基因和BADH基因早稻苗期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同时含有mtlD和BADH基因的早稻,只含mtlD基因或只含BADH基因的早稻,非转基因早稻三者在盐胁迫下的表型,生长速率,相对电导率以及K+/Na+含量的比较,发现它们的耐盐性的关系是:同时含有mtlD和BADH基因早稻〉只含mtlD基因或只含BADH早稻〉非转基周早稻,从而推断出mtlD基因和BADH基因在早稻的耐盐性方面具有协同(或累加)效应。通过试验比较,还发现只含有mtlD基因和只含有BADH基因的早稻的耐盐性没有明显差别,从而推断出mtlD基因和BADH基因对植物的耐盐性的贡献差异不显著。此外,已经得到的转基因材料也可以继续作为进一步转化的材料,这为我们进行多基因转化改良植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