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在0、2.5和5℃恒温贮藏和0℃温度波动贮藏对比试验,通过对失重率、呼吸强度、色泽(L~*值和b~*值)、细胞膜相对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及感官评定研究了温度对糙皮侧耳子实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和温度波动会对糙皮侧耳子实体品质造成明显的影响,5℃恒温贮藏的糙皮侧耳品质最差,0℃是最适宜糙皮侧耳子实体贮藏的温度,但贮藏过程中的温度波动显著影响糙皮侧耳子实体品质,会使子实体的失重率、呼吸强度、b~*值和细胞膜相对电导率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感官评定值下降。  相似文献   

2.
利用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分析稻草、废棉、棉籽壳、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渣、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5种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评价挥发性风味成分对草菇子实体总体风味的贡献,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对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香气影响较大的挥发性香味成分,通过综合评价指数(general evaluation indexes, GEI)对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香气进行评价,采用感官评定法验证分析草菇挥发性风味成分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中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共有的化合物为26种,主要是芳香族和烯烃类、醛类化合物,其次是醇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通过对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异戊醛、己醛、1-辛烯-3-醇、甲硫醇、2-戊基呋喃、二甲基硫醚对草菇子实体香气影响较大。GEI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栽培的草菇子实体香气差异显著,用刺芹侧耳菌渣栽培的草菇香气品质最优,金针菇菌渣栽培的草菇香气品质最差,感官评定结果与构建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评价模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法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发酵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共检测出116种挥发性成分,从菌丝体中鉴定出9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从子实体中鉴定出6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烷烃类;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均含有1-辛烯-3-醇、反式-橙花叔醇、3-辛烯-2-酮、苯甲醛、苯乙醛、辛醛和2-戊基呋喃等40种挥发性成分。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VA)进行分析,γ-壬内酯是菌丝体的特征风味成分,正戊酸、柠檬醛、1-辛烯-3-醇是子实体的特征风味成分。  相似文献   

4.
在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的全基因组中鉴定出14个高速泳动蛋白(high-mobility group box,HMG-box)的编码基因(PoHMG1~PoHMG14),对其进行特征、结构与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所有的HMGbox转录因子蛋白的三级结构高度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为6893.79~60397.29,蛋白PoHMG6、PoHMG11、PoHMG12与PoHMG13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基于糙皮侧耳在菌丝、原基、幼嫩子实体和成熟子实体时期的转录组数据,对筛选到的转录因子基因PoHMG11进行克隆分析并探究其功能及表达特性,发现该基因全长序列1 517 bp,编码489个氨基酸,含有一个HMG-box结构域。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体外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5.5×104的蛋白,该重组蛋白在1 mol·L-1 IPTG、25℃诱导表达6 h时表达量最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糙皮侧耳在菌丝、原基、幼嫩子实体和成熟子实体阶段PoHMG1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现该基因在成熟糙皮侧耳子实体中的表达量比其他生长发育时期显著...  相似文献   

5.
糙皮侧耳在玉米秸秆中的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糙皮侧耳,菌丝生长规律符合逻辑斯第曲线,子实体生长规律符合指数增长曲线,菌丝生长速度优于棉籽壳培养料,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比棉籽壳培养料滞后,出菇期比棉籽壳培养料长。将玉米秸秆和棉籽壳按1:1混合袋栽糙皮侧耳,生物学效率达145%。  相似文献   

6.
我国栽培平菇近缘种的多相分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拮抗试验、同工酶酶谱分析和子实体形态观察三种方法,对我国广泛栽培的平菇近缘种定名为紫孢侧耳(Pleurotus sapidus)、糙皮侧耳(P.ostreatus)、佛罗里达侧耳(P.floridanus)、凤尾菇(P.sajor-caju)、肺形侧耳(P.pulmonarius)和黄白侧耳(P.cornucopiae)等6个种18个菌株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被定名为紫孢侧耳(P.sapidus)的ACCC50151与定名为糙皮侧耳(P.ostreatus)的ACCC50276、定名为凤尾菇(P.sajor-caju)的ACCC50168与定名为肺形侧耳(P.pulmonarius)的ACCC50713菌株之间无拮抗反应,酯酶同工酶谱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相同,子实体形态相似,确认ACCC50151与ACCC50276为同种-糙皮侧耳(P.ostreatus);ACCC50168与ACCC50713为同种-肺形侧耳(P.pulmonarlus).糙皮侧耳(P.ostreatus)、肺形侧耳(P.pulmonartus)、佛罗里达侧耳(P.florida)、黄白侧耳(P.cornucopiae)之间有明显的拮抗线,酯酶同工酶酶谱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及子实体形态均表现出了各自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和液相二级质谱(LC/MS/MS)方法测定多菌灵在添加浓度范围分别为0.025~1 mg/kg和0.05~10 mg/kg 时在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和培养料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多菌灵在子实体和培养料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3%~99%、93%~10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为3%~6%。在0.1%、0.3%多菌灵有效成分用量下拌料施用后,糙皮侧耳第一和第五潮菇(菇柄、菇盖和全菇)中多菌灵残留量分别为0.089~0.077、0.533~0.485 mg/kg,低于欧盟关于多菌灵在新鲜菇类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多菌灵在子实体各个部位的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为菇脚>菇柄>全菇>菇盖。培养料中多菌灵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菌袋部位、菌丝和灭菌对培养料中多菌灵消解均有影响:菌袋上部(距离栽培袋底部22 cm处)的培养料中的多菌灵消解快,半衰期33 d短于中部(距离栽培袋底部11 cm处)的36.47 d和下部的63 d;培养料中菌丝生长有利于多菌灵消解,高压灭菌(0.1 Mpa 压力下,121℃灭菌2 h)可以有效地促进农药消解。灭菌后降解率达91.8%和85.9%,未灭菌时培养料中多菌灵含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HPLC法测定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丝和子实体中鸟苷-5′-二磷酸-3′-二磷酸(ppGpp)的含量以及不同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菌丝生长的满袋期至子实体发育的原基期、珊瑚期,菌丝中ppGpp含量显著增加。与珊瑚期相比,成型期、幼菇期和成熟期菌丝中的ppGpp含量显著降低。成熟子实体中未测出ppGpp。在PDA培养基中,低浓度的ppGpp(0.82~3.28μmol/L)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ppGpp(6.56μmol/L)对菌丝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转核育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金针12(黄色)次级菌丝提取细胞核,分别与白色金针菇白雪和白色糙皮侧耳原生质体在高钙、高PH条件下融合。对再生菌丝的研究结果表明,无锁状联合的单核菌丝不形成子实体,但双核化后形成的具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则具有形成子实体的能力。试验结果显示,金针12与白雪组合后代均为黄色金针菇;而金针12与白色糙皮侧耳组合后代中,大多数菌株形成的子实体形态与白色糙皮侧耳类似,仅1%-2%菌株形成的子实体形态与白色金针菇类似。  相似文献   

10.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白黄侧耳(P.cornucopiae)和肺形侧耳(P.pulmonarius)3个种20个菌株为材料,研究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培养料配方和菇潮等对细菌性黄斑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皮侧耳、白黄侧耳和肺形侧耳种间对细菌性黄斑病的抗性无显著性差异,种内不同菌株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出菇温度条件下,病情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在20℃时病情指数最高,25℃和30℃时病情指数相对较低;80%~85%和95%~100%两个不同湿度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试验范围内,随着培养料中玉米粉含量的增加,子实体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与第一潮相比,第二潮的病情指数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同时测定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中吲哚乙酸、吲哚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2,4-二氯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6-糠氨基嘌呤和芸苔素内酯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含1%(v/v)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于分散固相萃取管(含混匀的150mg MgSO_4和50mg C_(18))净化后用LC-MS/MS检测。结果表明: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5~1.0μg/kg;回收率为80.3%~96.5%,相对标准偏差为0.88%~7.31%,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以同时满足糙皮侧耳中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检测的需要。对市场上50份糙皮侧耳的测定结果为:吲哚乙酸检出6次(2.3~96.7μg/kg)、吲哚丙酸2次(21.3、87.8μg/kg)、吲哚丁酸5次(3.4~91.2μg/kg)。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比例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药渣替代玉米芯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供试菌株进行栽培实验.经栽培收获两茬子实体,分别对不同配方两个菌种的菌丝长速、单位料重产量、生物学效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位料重产量及生物学效率表现上,随培养料中所含丹参药渣比例增加而增加;在菌丝长速表现上则相反.经丹参药渣、玉米芯的碳氮比分析(28.5∶1;88.1∶1)得知,栽培料中随药渣含量的增加氮素含量相应提高(碳氮比55.27∶1~27.44∶1,氮含量为0.76%~2.43%),成为两个菌种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五节芒栽培糙皮侧耳的子实体质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质构分析仪,比较分析分别以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和棉籽壳为主料栽培获得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的质构指标,同时测算二者干制率和杀青率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棉籽壳培养料栽培,菌草配方栽培糙皮侧耳的菌盖咀嚼性、硬度和回复性较差,菌柄回复性、硬度、内聚性和咀嚼性较差,而且子实体的干制率和杀青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4.
棉籽壳不同预处理与平菇子实体中游离棉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100 ℃和126 ℃下灭菌及堆积发酵等处理的含87%棉籽壳的培养料来栽培平菇,然后测定平菇子实体中棉酚的含量,结果发现棉酚含量均在国家安全标准(≦0.02%即200 mg/kg)以内,其中以堆积发酵18 d的培养料栽培得到的平菇子实体棉酚含量最低,只有24.00 mg/kg.  相似文献   

15.
用10%、20%、30%、40%稻草分别替代常规配方(80%栎木屑、18.8%麸皮、1%石膏、0.2%石灰、料水比1∶1.2)中栎木屑,研究不同配方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两个菌株(秋栽7号、久香4号)栽培性状的影响。在所有添加稻草的配方中,香菇菌丝长速明显快于对照,能正常转色,出菇时间提前,但菌棒硬度降低。当稻草替代量为10%(DC1)时,两个香菇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和平均单袋产量均最高,且超过对照;而子实体蛋白质、粗纤维和灰分含量等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在菌盖厚度、质量、直径等正向指标方面,秋栽7号在配方DC2(稻草替代量20%)和对照中表现一致,久香4号在配方DC1中显著优于对照;在菌柄长度、质量两个负向指标上,两个菌株在对照与所有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随着稻草添加比例的增加,香菇栽培生物学效率降低。在稻草替代量相同的配方中,两个供试菌株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秋栽7号现蕾时间较久香4号提前0.5~5.8d。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态顶空(SH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成熟期‘布鲁克斯“红宝石’大樱桃果实的香气成分,两个品种共检测出60种香气成分。从‘布鲁克斯’检测出香气成分38种,占总峰面积的59.66%,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是乙醇、乙酸己酯、1-乙基-3-甲基苯、苯乙烯、1,2,3-三甲基苯;从‘红宝石’甜樱桃中共检测出25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62.65%,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是乙醇、(E)2-己烯-1-醇、3-异丁基-6-烯-1-辛醇、乙酸己酯。  相似文献   

17.
以4个香菇菌株(Lentinula edodes)申香16号、申香18号、申香215和L808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木屑麸皮培养料(79%木屑,20%麸皮,1%石膏)为对照,采用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采收一潮菇后的菌渣不同比例替代木屑和麸皮进行栽培,比较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培养料,申香18号在菌渣培养料A(69%木屑,2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和B(59%木屑,3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上的单菇重显著下降,菌柄长度和直径均变小,菇型改善,棒产量也显著增加;申香16号在A、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虽产量显著增加,但菇柄变长,菇型变差;菌株L808在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菌盖直径和单菇重显著下降;而申香215在培养料A、B上的各考察性状均与对照培养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试验分析不同覆土厚度对洛巴伊口蘑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土厚度对洛巴伊口蘑幼蕾数、有效子实体数和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以覆土厚度为3cm时,有效子实体数最多,产量最高,是洛巴伊口蘑栽培的最适覆土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