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市场上常见的松乳菇为野生菌,其肉质鲜美、鲜食可口,营养丰富,食药两用,市场潜力大.简述了野生松乳菇的资源分布、营养价值、基因组序列研究以及人工栽培情况,以期进一步为松乳菇的驯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浙江食用菌》2008,(4):33-33
松乳菇是—种在北半球非常有名的野生菇,2008年首次在新西兰吉斯伯恩市的森林里进行商业化栽培并取得成功。试种取得成功得益于新西兰作物和食品研究所及其合作伙伴First Light Mushroom公司的长期研究。First Light Mushroom公司总经理Sheldon Drummond表示:“松乳菇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口感很好。松乳菇在欧洲和东亚地区主要靠人工从野外采集,价格不菲;而在新西兰,松乳菇也比较少见。全球市场对该品种的需求仍在增长,但近几十年,由于毁林、酸雨和过度采集等原因,松乳菇的产量急剧下降。”“因为松乳菇对于土壤、水分和气候都有特殊的要求,人工大规模栽培存在很大的困难。我们在野生菇人工驯化方面已合作了6年,累计投入了10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目前,试种的面积还很小,鉴于已取得的成功经验,我们将逐步扩大栽培面积。栽培松乳菇的最大好处是除了林木收入之外,还多了一项副业收入。”新西兰作物和食品研究所作为国有企业,在将该国传统农牧经济向高附加值、外向型出口产业的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物和食品研究所的业务经理GrahamSmellie表示,本次重大技术突破是建立在过去多年积累的有关菌根、...  相似文献   

3.
经过2年松乳菇共生型食用菌的驯化探讨,通过野生松乳菇采集、组织分离培养,借鉴于其它食用菌的配方,找出适合松乳菇生长的人工培养基。设计4个原种培养基配方,以配方1最佳。设计二级、三级种培养基配方7个,以配方7最佳。在室内外人工模拟栽培观察均有菌丝体长出。初步摸索出驯化栽培松乳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松乳茹孢子简易分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又称美味松乳菇。味道柔和,气味香浓,是野生菇中的珍品之一。夏秋季在松林内单生或群生,常被认为形成菌根。目前市场鲜松乳菇价格每公斤在2~4元,供不应求。为了人工培植松乳菇,我们进行了松乳菇孢子简易分离试验,现简介如下:一、培养基配方(一)黄豆——白糖——琼脂培养基:黄豆2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18克,水1000毫升,pH 自然。  相似文献   

5.
以真空冷冻干燥的橙黄色、紫褐色松乳菇为研究材料,对其营养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紫褐色松乳菇含水量、矿物质和氨基酸均显著高于橙黄色松乳菇(P<0.05)。紫褐色松乳菇富含P(6.44g/kg)、Mg(1.18g/kg)、Zn(0.19g/kg)、必需氨基酸(48.98g/kg)及总氨基酸(149.22g/kg),营养价值略优于橙黄色松乳菇。  相似文献   

6.
不同培养基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文艺  刘建成 《食用菌》2004,26(4):10-11
本文对松乳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生长初始酸碱度以pH6.5~7.0为宜;加入松乳菇发生地土壤及干松针浸出液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干栎树叶及发生地腐殖层浸出液对松乳菇菌丝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松乳菇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菌根食用菌。对松乳菇人工栽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张家界栽培松乳菇潜力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野生松乳菇和野生红汁乳菇蛋白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合适的溶剂、方法、条件从野生松乳菇和野生红汁乳菇中提取蛋白多糖。粗多糖经Sevage法脱游离蛋白、DEAE - 纤维素柱、SephadexG-100柱层析分离、纯化, 纯化的蛋白多糖进行紫外及红外光谱分析并测定蛋白质、多糖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 松乳菇蛋白多糖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4.53%和68.83%; 红汁乳菇中分别为15.53%和66.52% , 两蛋白多糖均具有体外抗氧化的能力。经鉴定松乳菇蛋白多糖中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 红汁乳菇蛋白多糖中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相似文献   

9.
提起松菇,人们自然会想起饮誉东瀛的吉林松菇(别称、松蕈、松口蘑;日本则称,松茸)。在东京市场上,每公斤鲜松菇的价格最高达1523.8元(人民币),最低也达102.9元,是一种创汇极高的野生食用菌。  相似文献   

10.
松乳菇多糖提取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多种提取方法从两种野生松乳菇中提取多糖。实验结果表明,松乳菇与红松菌的多糖常规提取率分别为10.9518%、8.7948%,微波提取率分别为11.1728%、9.5959%,超声提取率分别为11.6935%、9.3802%,方差分析显示3种提取方法对两种野生松乳菇多糖的提取率影响不显著,两菌多糖含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三、盐腌适宜盐腌的菇类有松乳菇、香乳菇、毛头乳菇、绒乳菇、红菇和臭黄菇等。过熟菇、蛆菇、不新鲜菇不宜盐腌,不同种类的野生食用菌不能混腌,干法腌菇获得优质的产品。采用三种方法加工盐菇:干腌法(松乳菇),冷腌法(香乳菇、短柄红菇、毛头乳菇、绒乳菇、波缘乳菇、臭黄菇),热腌法(所有菇类皆宜)。 (一)干腌法。干法腌松乳菇时,预先需分级、精选、去杂、细洗、淋干。在桶底先撒一薄层盐,菌盖向下放置,菇层厚不超  相似文献   

12.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是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野生食菌,在自然条件下与马尾松形成菌根关系。1980年秋季,我们采集了一批松乳菇子实体,在室内进行了组织分离,获得了成功,现将结果初报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子实体的采集:雨后在马尾松林中,选择菌盖直径1~2厘米的幼嫩子实体,  相似文献   

13.
松乳菇初探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又名松树菌、乌松菌、紫花菌、奶浆菌等。它的营养丰富,味香汁鲜,脆嫩可口。松乳菇是野生食用菌中的“姣姣者”,自然发生的季节不长,一年只有二、三个月的时间,迄今未见国内外培养成功的报导。为了扩大食用菌种资源和开展菌根菌的研究,我们从1980年开始对松乳菇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驯化进行了初探,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明金 《食用菌》2010,32(2):50-51
<正>秀珍菇因其口感鲜嫩、营养丰富、体形秀美等特色,近年来已悄然成为市场的新宠,特别是反季节秀珍菇,更是市场的最大亮点。各地批发价格均在10~12元/kg,大多市场都供不应求。由于进行秀珍菇反季节栽培需在6~8℃的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菌中珍品——杨树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又名柱状田头菇。原为野生食用菌,在世界上分布于日本、欧洲、北美洲,我国自然分布于福建、贵州、台湾和云南,在广西分布于三江、融水、蒙山和昭干一带。1987年由原广西科学院龙达坤副研究员等人经两年驯化,培育出的新一代食用菌珍品,并于1995年与南宁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台作,进行生产性栽培获得成功,成为广西乃至全国能进行小批量生产的独家单位。杨树菇被列为国家九五星火计划发展项目,出口的拳头产品,是新一代高档珍稀食用菌。杨树菇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其口感极佳,上市后,深受群众青睐。据我站近3年的袋装栽培测定:每菇房(约15m~2),可容纳4000个栽培袋,一年栽培2~3次,年可产鲜菇600kg,鲜菇市场价20~30元/kg,年产值1.2~1.8万元,折合年收入800~1200元/m~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是一项占地少,成本低,效益高,农村致富的优高农业项目。  相似文献   

16.
湖南的松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湖南的松菌是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的一种野生食用菌。可是长期以来,湖南的松菌都被误指为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L.:Fr.)Gray]。我们调查研究后认为,湖南的松菌应是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take Tanaka),而非松乳菇。湖南的松菌主要发生在马尾松林下,与马尾松形成共生关系。红汁乳菇的菌根平滑,二叉状,紫红色。  相似文献   

17.
大球盖菇菌种培养基配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仙 《食用菌》2006,28(6):35-35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皱环球盖菇,是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大球盖菇营养丰富,鲜菇肉质细嫩,柄脆,含野生香味,口感好;干菇浓香,市场前景看好。我国云南、四川、西藏、吉林等省区均分布有野生大球盖菇,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不同培养料配方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有重要影响。为此,我们进行了大球盖菇菌种培养基配方试验,旨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菌种质量。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彭冬祥 《食用菌》2005,27(1):18-18
荆西口蘑,是福建三明市真菌研究所于2000年夏季采集到的野生菇并经该所栽培驯化而成。本县于2002年下半年引进,2003年夏季安排五个点栽培9000袋,共收鲜品3960kg,平均袋产量440g,生物学效率88%,当年市场鲜菇零售价7元/kg,高的达10元/kg。投产比1:2.64,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现综合三明市真菌研究所提供的研究成果和本县试验栽培结果将其主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二冬 《食用菌》2019,(4):55-56
大球盖菇也叫赤松茸或大红菇,是一种非常珍稀的食用菌,赤松茸营养丰富、口感好,肉质细嫩、菇柄脆并带有野生菇的香味。在秋末冬初的大棚闲置期,使用玉米芯、稻壳、小麦秸秆等农作物秸秆料进行栽培大球盖菇,方法简便。推广大棚赤松茸高产栽培技术,既可以提高大棚使用率,又能消耗大量农作物秸秆,生产表明每栽培667 m^2大球盖菇可以消耗6670 m^2麦田的小麦秸秆,可以收获2000 kg子实体,按今年市场价16元/kg计算,效益高达3万元。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同时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笔者结合近年来在河南省平舆县李芳庄生态农业园区进行实践生产的经验,对大球盖菇大棚生料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是近年从波兰引进的在欧美各国人工栽培的珍稀名贵食用菌新品种,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在国际市场畅销的十大菇种之一。鲜菇色泽艳丽,肉质脆嫩滑爽,干品气味清香,味道鲜美柔和,营养丰富。国内鲜菇销价6~12元/kg;中欧各国鲜菇1~3美元/kg,美国市场鲜菇4~7美元/磅。干品在国际市场40~60美元/kg。其栽培技术简便粗放,生产成本低,我国南北各地均可就地取材,1m2可产鲜菇15~30kg,是一种栽培容易成功的珍稀美味食用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